心流、自慢、樂活
作者:塾長 日期:2007-08-30 08:24
我以三種時間塊來呈現這些:心流好比一段時空(Moment),讓自己與所有一齊的夥伴有那種共感的一瞬;而自慢,則是期許自己職涯與生涯的經營與專業自期;樂活,是看待一生與人類全體的終極目標。這些也可以從好書與生活觀察、體驗來看這三種層次。
心流理論: 有一種時間消逝、自己掌握全體卻也忘我的境界。這種感覺可能存在於像孩子打電玩時(但並未持續不斷),也可以是在向自我極限挑戰的過程中(工作、休閒時都可以)。Wiki介紹
書摘簡介:描述什麼是愉快的「心流經驗」,幫助我們在從事任何活動時,都能專注忘我地享受那份水到渠成、不費吹灰之力的感覺。由於心流經驗往往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作者的目的就在協助讀者掌握心流的那一刻,藉著立定某個明確的目標,或是培養某種習慣,循序漸進地提高自我挑戰,讓生命與志趣融合無間,使心流源源不絕。
自慢 ,是何飛鵬先生的書 ,他寫道:
(一)「自慢」隱含了一個人一輩子的承諾及永遠的追逐,才有機會形成最拿手的「自慢」。「自慢」是每個人一生的榮譽也是心靈的認同。
(二)「自慢」是追根究柢的研究、學習與永不停止的反覆練習,才能形成。這可能是畢生的苦功。
(三)「自慢」是自己最拿手的絕活,是壓箱底的工夫,但並沒有驕傲自大的意思,反而有一點野人獻曝的謙卑,展現「自慢」是期待呈現最完美的自己,讓別人得到最大的滿足。 如果我這些體會沒錯,「自慢」不就是人生最完美的形容嗎?我們的努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價值,服務別人、奉獻社會;同時也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生存方法。「自慢」不就隱含了所有的意思,我們一輩子追逐「自慢」、培養「自慢」、揮灑「自慢」、奉獻「自慢」、販賣「自慢」,用「自慢」聯結外在世界,也用「自慢」彰顯每一個人的價值。 一輩子我都在努力學習「自慢」中。
樂活,由音譯LOHAS而來, LOHAS是英語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縮寫,以健康及自給自足的型態過生活。Wiki介紹
也許現在看的多由生機飲食、環保出發,但主要也是以全人的自我與大我來共同看待生命與宇宙,或許上了點年紀,這樣的感受多了點。
我始終相信:不管一瞬、一職或一生,那種把握當下、學會放下之一成不變的練習曲 ,值得一生認真來玩!
核心問題與心智習性
作者:塾長 日期:2007-08-29 14:03
這次Intel E教師的思考工具平台( Intel 教育創見計畫在台灣),所依循的幾項教學理論(核心問題、心智習性、學習向度),國內也有多書可供參考:
◎核心問題,在『成為更好的老師 』書中有提及,因問題而促發更深入而完整的學習思維,本書也提及統整課程、多元評量、學習歷程檔案與教師行動研究、教學省思等教學創新構想的實踐。
◎心智習性有一套四書 ,完整呈現心智習性與教學的教與學和學校經營:
發現和探索心智習性
活化和運用心智習性
評量和記錄心智習性
整合和維持心智習性
16種心智習性:
1.堅持(persisting)
2.控制衝動(managing impulsivity)
3.以了解和同理心傾聽(listening with outstanding and empathy)
4.彈性思考(thinking flexibly )
5.反省思考方式(後設認知)(thinking about thinking)
6.力求精確(striving for accuracy)
7.質疑並提出問題(questioning and posing problems)
8.應用舊知識於新情境(applying past knowledge to new situations)
9.以清楚、精準的態度來思考和溝通(think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clarity and precision )
10.用各種感官察覺(gathering data through all senses)
11.創造、想像、創新(creating, imagining, innovating)
12.保持好奇和讚嘆之心(responding with wonderment and awe)
13.願意冒險並且承擔後果(taking responsible risks)
14.有幽默感(finding humor)
15.能共同協力思考(thinking interdependently)
16.敞開心胸不斷學習(remaining open to continuous learning)
這些看來不像學科知識的內容,該像是大腦運作的機制,我們可以在教學中,藉由老師的活動設計與環境經營,促進孩子表現與養成。
另外,張稚美教授有一篇『談無所不在的心智習性 』,除了介紹上述16種心智習性之外,也有介紹Marzano之「學習的向度」,
把「心智習性」學習方法融入各項課程以達至卓越的教與學 ,這是學校專案的計劃書,值得參考。
◎『批判性思考~跳脫慣性的思考模式 』,正與第三種工具Showing Evidence可以相輔相成 。
大腦相容12原則
作者:塾長 日期:2007-08-28 06:14
這是從
也就是這本:創設連結:教學與人腦 (簡體版中譯)摘錄出來的,藍色分類為Fogarty在『課程統整的十種方法』書中所提:
建立學習環境
1.學習因挑戰而提昇其效果。
2.情緒是統整學習的關鍵因素。
3.學習同時牽涉聚焦與廣泛的知覺訊息。
運用外顯及內蘊的記憶系統
4.大腦同時處理部分與整體的訊息。
5.大腦內有一套空間記憶系統,及一套死背的記憶系統。
輸入訊息的處理
6.大腦是一個平行處理器。
7.學習是一全面性的身體活動。
8.每一個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
9.當事件儲存於自然的空間記憶系統時,理解與記憶的情況最佳。
意義的形成
10.意義形成的作用乃是持續發展的。
11.意義形成的作用經由統整的學習而產生。
12.學習包含意識及無意識過程。
Fogarty從統整課程、多元智慧與PBL切入作為課程與教學設計的參照(參考前文) 。
我們可以先體驗自己的腦運作是否如此、在教學中與一整班學生互動時,可以對大家的『大腦現況』了解與影響多少?
給太多片段知識與規範,不如給個讓個人自我連結與意義建構的時機和方法
再由此來看:重要的是腦與腦之間的對話,端看教室現場中的人、設備與『時間、活動』的流程鋪陳,某種層面來想:用我們對電腦、網路溝通的概念,對於大腦運作的教學策略,也能激發新想法呢!我想:e化的初衷本應在此,別偏廢而捨本逐末才好。
Google地球與觀星~中文上場!
作者:塾長 日期:2007-08-26 21:11
看Google新聞報導推出Google Sky ,才正擔心怎麼看得懂星系名稱呢?
到Google Earth 網站一看,哇哈哈哈哈哈!
比可以看見兩億星系更讓人振奮...猜對了,中文版....
在Google Earth功能表上按下星空鈕,就可以啟動星座觀察,星座名稱也是中文?這是一定要的啦! 官網的影片介紹
你會問問題嗎?
作者:塾長 日期:2007-08-26 20:50
問對了問題,就找到了答案的一半!
提問,也是觸發動腦思考的不二法門(就像『幸福為甚麼不快樂』書中提到大腦不斷地在進行預測),無論是自問自答,或是對孩子提問、訓練『提出好問題』,都很重要。
而且,開放性、封閉式的發問與歸因,都會影響情緒的運作呢!
例如:我為何被分到酸檸檬? 我如何研發把酸檸檬變成好喝檸檬汁? 真的境隨問(心)轉呢!
最近買的就在最上頭:
你會問問題嗎?
提出『發問型組織』,比學習型組織更有活力喔!
課堂提問的藝術
兩位老師集廿多年的教室提問策略Qu:Est
Why Not:創意之樂
觀察與他人都看得見的,卻提出他人想不到的....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自然也有承擔並發揮影響力。
發問的智慧
這本是大學時就買的,算古董書了,呵呵!
研習講課的『多心』
作者:塾長 日期:2007-08-26 17:37
許多與老師們分享的工具應用研習,我喜歡以why 、what、how切入,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我為何喜歡此工具、幫我完成哪些事,甚至激發新創意!把自己的需求與科技功能、觀念釐清連接好,就比較順暢!由於分享的對象多為老師,大家可能回校幫忙推廣或應用於學生身上,因而,在研習的同時,我會盡量提供直接應用之資源(已錄製好的教材、範例檔案等)再可能的話,還想促成更多的持續合作,提升附加價值。呵呵,多貪心啊!
• 教學前準備,研習時間有限,因而也要速效而為:
我會利用以前在k12的課程,或是針對本次研習另開新的網路課程,建立討論區、可以邊實做邊上傳檔案。而網路課程是否開放或是設定期限,會因個案考量。
如此可以建立軟體檔案下載、教材、教學與相關文章的連結,現在利用部落格集結的資源可以直接查詢,讓有興趣應用的夥伴,可以直接使用。
• 教學中,要不要印講義?要不要抄筆記?我覺得如何速學即用才是核心!
我盡量以『步驟教導與該工具產出的教學應用』一起談! (例如概念圖,直接以即將要共同發想的來練習概念圖功能,同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將其繪製出來)
我會建議學員多多利用網路課程的影音教材大綱,在電腦理當成筆記草稿(可能的話就拿行動碟複製或是贈送光碟)
即使還有紙上筆記的習慣,也提醒其數位化的效益、同時回到腦相容基礎,建立不易忘記的掛鉤與功能連動使用的思維習慣。
大家別忘了初衷:此軟體、某項功能的目的,如何幫你解決現有困擾?
利用wink更好,邊操作就可以抓畫面、錄音起來。
建議學員如何看待:
提醒學員要三信三活 並多加嘗試,才能及早熟練,開始用來產出高效思維。另外,要學到多少功能、或是夠用即可?也值得自思(依研習時間與個人能力、現況使用需求而定)。
大家別忘了開發者的邏輯初衷,和你來使用的需求應該是相對應的!
全體學員一起可以做啥?
就像已有數位教材,我也提醒大家可以分享的層級,看看他人與自己的異同,有合作機會嗎?實體研習往往受到時間限制,若是可以事先看過,再到現場來討論,一定更棒!畢竟,我希望研習時數與否尚在其次,學得有用才對!可以利用分工方式,針對網路教材每人分看一部分,再利用小組分享介紹與討論,或許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喔!
分開之後就樣靠大家各自努力了,我也『假裝是那個學員』一下下:
教師之間分享與教學實務:
依照課程架構與教學進度,組合這些資源與工具,彼此可以分工與分享。
所有教學前的規劃,都要有把握是『未來完成式』,心像演練自己如何促成有效展現的情境;同時只要做到『未完成式』,有的就留待與孩子們互動的當下、並持續到課後的相通,才是最棒的圓援源緣喔!
當然啦,等同此法來設計同事與孩子們:『大家都可以利用科技支持來幫助別人更好喔!』
探索地球
作者:塾長 日期:2007-08-26 16:42
Blogger在嗎?
作者:塾長 日期:2007-08-22 23:25
你的部落格在哪裡?若由縣市層級來看,目前的宜蘭縣國教輔導團 應該就是公、官方最具代表性的。這幾天與專案負責人陳老師討論與請益許多,關於老師與學生的部落格建置,我還是覺得『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因地制宜,我想提的是我們所在的教育當局對部落格應用的政策與策略為何?接著想的是『部落格所在地』為何?申請使用免費的bsp,或是建立主機供自己或大家申請使用?個人覺得:在『擴散推廣階段』,以鼓勵、邀請、觀念分享開始,同時評估官方推動的時程、主機準備,畢竟,我還是覺得寫部落格是很個人的事情,尤其在寫作發言、互動經營上,尤要有『自我負責、自由寬闊』的心胸。
因人而異,同一個『建置部落格』,也因不同身份的觀點而要多元看待:
是自己想寫或因工作需求而為?我覺得可以一致最好。
是教導協助或是督促檢核他人建置部落格?前者愉快共玩,後者則要看行政互動的脈絡,若可以同心當然更好。
Blogger在嗎?
哈哈,其實是心血來潮想比較各家bsp,怎奈幸運遇上Google的Blogger 出現Error:
說是要等30秒,我也耐心地重新整理..... 20多分鐘沒好,乾脆就寫起這篇,看來也好了,而官方部落格 也發佈聲明....
對照如此,可能也是『自己不同心境狀況下』有不同反應,立刻想到的還有『每個不同寫作相關成員』的焦慮程度不一...
還是回到『自己可以掌握得上手與意願』來看,記得初衷,就能隨境調適,就是善待自己與別人的部落客心態吧!
推廣部落格在教學上的應用,值得深思也得多加釐清與定位,相信在推動歷程中,自然可以走得順暢,也能經營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