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_20大學塾介紹,Moodle實用調校,完結篇!!
作者:塾長 日期:2009-10-30 22:10
16.介紹我的部落格『大學塾』,有關WebQuest的整理,針對模組介紹的架構,沒有把評量指標放入。另外關於Google應用也有許多期許。
*Moodle實做
先做一次課程備份、刪除練習。
體驗一次流程:下載課程包、上傳到自己平台、還原、調整修改、(經營)再打包、上傳到宜縣平台分享。並希望針對課程包的內涵,作者可多加描述,若有機會集結成為WebQuest課程包資源庫,那就更棒了!
17.介紹我的學校運作實務(在大學塾多已提及),與現場老師互動討論。
*初衷:
讓老師把Moodle平台當軟體用,建立起教學支持常軌。而科技的最適支持,也希望減輕資訊組長負擔。
對於單機與校級、縣級Moodle的關聯與互通加以說明。
單機:各師自己於教室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群組教室也可以使用。(經過這幾次經驗,普通)PC,容納10人連線應該都沒問題。
但若在一個學校裡,有多於一位老師想玩,就建議學校架設Moodle比較方便。
縣級更好了,可以促成校際教師專業成長與學生網路活動!
18.批次帳號處理與課程角色編配
批立次建帳號、csv,拉到記事本,轉存utf8、歸屬到課程角色!
19.認識XammpLite檔案結構與單機IP組態設定~進行單機連線測試
htdoc根目錄、大檔案處理策略
修改到他磁碟機、cmp ipconfig、restart,連到我這裡測試!
20.資料庫管理與帳密處理~各平台設定也要一併更改
回顧一天研習與未來期許
介紹教育部六大網平台
對於宜蘭縣Moodle已通透教師帳號的優勢,可以更善加推廣,而學生帳號,初期可以先利用校本平台運作。
也對於資訊組長們與所有夥伴的推動心力致謝,期勉大家多合作交流。
15再談相片應用與WebQuest評量設計
作者:塾長 日期:2009-10-30 22:04
看科技的普及應用,手機遠比電腦快得多,加上數位相機也普及了,因此,若能結合相片拍攝與應用於WebQuest或PBL中,是個不錯的開始。(我還想過Photo BL呢!哈~)
加上Google Picasa相簿與地圖的利用,孩子們可以把眼前真實世界的事物,標放於地圖上。
*Moodle討論區功能補充:
自己的張貼,可以在期限內編輯、刪除,而對於他人的張貼,也可以回應。有了相片當媒介,更容易『言之有物』!北縣有學校以『下課十分鐘』當主題讓孩子們拍攝,繼而融入寫作活動,就是個很棒的創意呢!
*再談WebQuest的應用
現有的WebQuest,利用網頁或網站方式呈現給孩子們任務、過程、連結、評量,甚至包含『教師頁』,孩子們也全看到。而真正實施WebQuest時,實施多久呢?還有其他的學習領域和活動,是否能有更好的整合與適時呈現?
藉由Moodle平台可以善加規劃,也能即時調整。
*WebQuest評量的設計、使用者與互評再學習!
評量指標的說明與給分,除了讓教師使用之外(通常是在活動結束時參考),更應善用於學生自評與互評(活動進行中,大家知道自己的任務表現與品質管控)!
Moodle討論區也可以設定評分,或是鼓勵回應來加分等等~『孩子改同學作文更認真!』,也等於在歷程中進行著即時評量呢!
後記:WebQuest介紹到此,後面五段多從大學塾部落格介紹,以及針對Moodle實用調校加以說明。
14大家一起到Moodle裡『聊天』!
作者:塾長 日期:2009-10-30 21:39
Moodle有線上飛鴿的即時呼叫功能,可以開放『線上使用者』區塊。而應用聊天室,就需要考量多少人、約好時間,準備談啥....,結合在WebQuest中,可以先從班上互動開始。
我先設計讓老師們來體驗使用聊天室:
進入、發表、使用者名稱檢視、檢視歷史文章。
接著聊一些教學應用:
使用者打字與表達的考驗
成語接龍
教學應用:即時語音聽打、回答、全班共看
老師『語音輸入』:口語(單槍簡報)出題、看大家的表達後持續進展
加法數字搶達,看誰對錯....
若擔心連線人數過多,可以先小組指派代表
也關切主機負載的考驗:
體驗一次『打字送出、看到文字出現的主機回應時間』,考量參與人數、主機效能、頻寬(我分享五樓電腦教室與學校主機的經驗,全班一起聊天和下課時一起繳檔上傳,是主機最大考驗瓶頸)
期許的觀點:
開設聊天室與討論區~可誘發很大量、非同步的學生行為表現與積累!
也讓大家體會到『各自小貢獻,看到集體成果』的聊天內文集結....
老師也可應用於:
會議記錄、發言者筆記、聽者自行回應,與錄影檔再結合應用
討論區,讓學生繳檔、經營再利用!
也期待即時同步視訊工具的支援!skype、colife、joinnet、googletalk與wave、msn、dimdim...
12、13Moodle的檔案、網頁與相片應用
作者:塾長 日期:2009-10-30 21:30
12.在Moodle教材與討論區的貼圖方式
在製作Moodle教材時,有三種方式可以貼圖:
1.複製現有的圖文網頁(要注意原始網頁是否使用絕對路徑),直接貼上
2.複製網路圖片的超連結,利用來插入圖片
3.上傳自己準備的相片檔案(盡量以英文、數字命名)到Moodle,再利用來插入圖片
而學生發表討論時,也是三種方式,除了上述前兩種一樣之外,討論時將相片檔夾檔上傳,即可顯示相片於討論最末端。
13.檔案上傳與網站連結、加註說明 (指導看什麼、接著做什麼...)
在Moodle學習資源的『網頁』、『網站』,我建議使用的是包含於『頁框』而非『跳出新視窗』,這樣可以讓學生知曉在瀏覽某個網站時得到老師的引導描述。這樣或許智財權方面有所爭議,若能在說明列感謝原作者與原始網站出處就更妥善了。另外還有個考量是:製作的Moodle課程需要帳號密碼才進得來,也是為了添加教育為的合理使用,相信引起爭議的機會比較小些。當然,更求慎重的話,經由聯繫取得作者的同意最好!
我也修改在『三大運動場』的『過程』內文,將表格改製為試算表檔案,上傳到Moodle供學生下載、再設立討論區供學生繳交以便整理成果~提醒大家務實考量教學流程的合理可行性。
此外Moodle的資源節點都有個小圖示,針對常用的檔案格式也會因應顯現。至於『可上傳檔案大小』,依主機設定有所不同。
同樣地,對於檔案與網頁的連結,到討論區、聊天室的設定,我們都可以『加寫說明』,一定要多加善用,才能引導學生更為投入。
11.在Moodle中掛載各項Google應用(上午課程結束)
作者:塾長 日期:2009-10-25 21:25
我以Google各項應用為例,看看在Moodle上的呈現效益,無論是建立超連結或內籤利用。
*檢索、新聞與翻譯
可以製作某個關鍵字詞的即時查詢與新聞,這樣每次點選時,都會是該資料的當下查詢呈現,例如:『職棒 』新聞
也可以將翻譯後的連結結果加以應用,例如:『MLB官網 』(英翻中)
*地圖資料
真實世界的任務,不正該有個地利資訊可以更加逼真嗎?尤其剛推出的『街景服務 』,就可以逛遊大台北地區呢!而教育部也推出『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以地圖拉出世界視野,是個好的輔助基礎。同時,『使用者可分享相片』,這些都可以為將來的WebQUest任務增添許多精彩!
*影片相簿與簡報、日曆內嵌
YouTube影片與Picasa相簿,或是Google文件的簡報、Google日曆,都可以取得內嵌與法加以利用。
比較可惜的地方:孩子們發表於討論區時,所貼上的內嵌語法,只能在編輯時看見,瀏覽時就看不見了,也許還可以研究看看。
後記:恭喜統一獅三連霸,也上演求婚記耶!兄弟象也很棒喔!謝謝你們帶給全台灣的鼓舞與感動,大家一起加油!
10.架構簡單,更要好好規劃『實際』時間!
作者:塾長 日期:2009-10-25 21:11
從孩子的行為表現預想來設計WebQuest任務,並利用Moodle課程結構來引導與支持。
當孩子們知曉自己的任務後~『要做哪些事、行動中與誰互動、行動成果的產出如何保存、發表與省思』,可以利用Moodle課程結構加以引導和支持。當然,還有很大一部份的成功要素,是在上課中全體師生的共同互動!尤其老師的引導,甚至,連『何時到Moodle操作』,也都在老師的指引規劃中喔!
善用Moodle的『標籤、網頁』,提供孩子們『任務、過程』的訊息,即使在教學當下,老師都還許多彈性與處理空間,例如:
*可以依需要設計一個人(只與老師互動)或一組、全班的互動機制
*可以善用標籤!大塊訊息也以小單元處理,再利用區塊與節點的顯現、隱藏、調整順序的功能,以利更流暢地運作WebQuest活動。
而真正運作WebQuest活動,最大的常態與變數都將是『時間』~想要讓一個班裡的所有參與者運轉著『同軸多軌』,是一項很大的挑戰(當然也期待是老師感覺最有成就之時),例如:光是全班認領或分配任務,也表現了不同孩子的偏好與企圖心,看看孩子們認真地『爭取』自己想要的任務時,老師也能藉機仲裁,讓大家學習到『體諒與妥協』的心態(我覺得很像『心智習性 』呢!)。這些,都需要『時間』啊!
9.WebQuest、Moodle、上課實做
作者:塾長 日期:2009-10-25 21:05
觀念與意圖
這次研習以Moodle實做,不只可以設計出WebQuest為內涵的課程,更可以從教學進度、課程計畫來看,為自己和學生規劃時時支持教學的常軌。到了下午,我們還會進行課程備份與匯出,再一起分享,體驗一次『打包自己用、更能與他人合作利用』的槓桿效益與擴散力量。
Moodle實務
*善加利用課程的說明項目,包括教材連結與討論區,都有說明欄位可以提供學習者相關訊息。
*進入一門課,點選『課程設定』,可以修改:主題或週格式。
週格式咬著時間走,難免壓力大,但是,若是用於按週進度的學校行事曆,紀錄相關的專案與教學歷程,或者藉由出版商提供的數位資源加以掛載(若是他們提供Moodle課程包更好!p^o^q),真正落實課程計畫~真的用心寫,也真的幫上忙!
而利用『主題格式』,非同步積累的應用面向就更廣了,老師可以即時增加節點,只要再上課時呈現給學生看到,即可接續運用。
*網站是否開放申請帳號、課程是否開放參觀?
我以自己學校的觀點來看:校內使用的Moodle平台並未提供開放申請帳號,只以發送帳號的方式處理。一方面對於每個帳號的權限已有所設定,省去『個人申請帳號→聯繫管理者→設定權限→再回覆使用者』的往返流程。
若有資訊想公開給校內外成員、志工與家長的部份,我們就用『課程開放參觀』來處理,參觀者只能看,無法發表討論。
以這兩種考量為基礎,加上還可以設定『課程密碼』,相信大家會有一把尺,在不同時機與主題,面對不同成員時,可以善加考量處理。
*編輯課程的操作
只要『啟動編輯模式』,老師就可以將學習資源進行掛載或連結,教學中或課後延伸學習都很有幫助。而操作Moodle最常用到的功能,不外乎『給學生看、點選連結、下載檔案,接著要求學生參與和發表』。這樣可以搭配WebQuest的設計,對應在任務、過程與發表、討論,規劃課程進行中得以支持師生活動的架構常軌!
小結:
想清楚『給看的與給做的』,老師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學架構,加上多媒體的整合應用:相片、影片、地圖與簡報內嵌都很方便。同時別忘了:每個學生的表現都集聚在一起喔!若是應用在教師社群的分享,就有知識管理的味道了。 (註:影片在7:50後面就沒了。)
8.網路教學與教師混成研習
作者:塾長 日期:2009-10-25 20:59
觀念:網路教學與教師研習
我先從k12縣級網路進修的概念,推衍介紹各校各自可辦混成室網路進修,北縣已設立『校本網路進修辦法 』,更希望促進校本或社群的教師專業對話、對實際教學能提供EPSS(論述 )!
而在運用Moodle之時,不同角色成員的權責與彼此之間互動的關係,都可以試著套用原來的學校運作邏輯加以處理,畢竟,運用科技的機會與出衷,也是為了提昇每個成員的工作績效啊!
實做:還原與開設課程、建立課程類別
*建立類別與課程(由管理者開設、接著教師) ,課程編號不可重複,需自行設定
*再利用xmoodle裡現有的google課程包還原一次,強調『還原時,要借個教室來還原』!
課程包多次還原:可以把一門課複製給不同班級的老師運用,各班的學生再指定到該班中。這樣,課程資源可以共享,但師生關係各自獨立運作。
若是像我(電腦科任,一師多班),則是為每個班開設一個討論區,在上課前只將該班互動區域開啟,其餘班級加以隱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