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五月天,讓我相信生命有一種絕對的放肆而知足!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5-31 19:07
雖然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個月,我喜歡五月天的Mayday~可以天天『認真知覺』!
五月初,我刻意地想再玩一趟『一天一格』~相信絕對可以、放肆而知足地不多不少、一天就是寫一篇!這也像去年今天的『記載 』~整個五月天天寫的月底回顧喔!
看看這個月來的三十篇標題 與分類,可以檢視這個月裡在意著什麼、行動了哪些,當然,也因為快速在三十天中交織再看,又確立了真正重要的事。
今天聯合報的紐時專刊有『音樂觸動心靈,先過大腦這關(To Touch the Soul,Music Must First Engage the Brain)』,正巧與自然課的主題做個呼應,早上把Wii Misic裝起來,先請林老師幫忙試玩~呵呵,若是從孩子的座位往前看:吉他、Saxphone、鐵琴、iPad、Wii Music,可以與孩子們一起探討與調動音樂腦~相信自己可以、放肆也知足地投入學習!
標題看到五月天樂團?呵呵,沒錯,也一起來聽聽混搭的四首歌:『相信』、『生命有一種絕對』、『放肆』、『知足』。
Learning, creating, and using knowledge : concept maps as facilitative tools in schools and corporations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5-30 20:40
20年前教學之初,影響我很多的兩個觀念,一個是STS(科學、科技、社會),另一個就是Concept Map(當時是Novak與Gowin1984年出版的
『Learning how to learn 』)。
傍晚逛圖書館,看到這本『Learning, creating, and using knowledge : concept maps as facilitative tools in schools and corporations 』竟讓自己激動不已~Novak教授的作品耶!此書初版是在1998,而眼前這本是2010的第二版。
您可以回想一下~光是1984,就是在書末Reference完全找不到半個『http://』字眼的年代喔!而這本『Learning, creating, and using knowledge : concept maps as facilitative tools in schools and corporations』的Reference也有許多2009年的網站呢!
很像與老朋友敘舊般,很快地翻看全書,好熟悉的概念圖例都在眼前,也讓自己把廿年來玩想概念圖 、從紙本到各種軟體、網路版都回顧一番。
我看Novak教授用最多的應該是『CmapTools 』,書中有一個附錄是『How To Build a Concept Map』,簡單10個步驟。加上類似本書書名的,我手邊還有多本相關的書(呵呵,賣個關子,橫跨有百年喔!),趁今天的緣份,在這週利用Concept Map來整合呈現!
再附帶一個發現~GoogleBook上的『Learning how to learn 』,下方還有個地圖耶!呵呵,我當年也是帶著這本書從台北到台東教書喔!哈哈,當然是還沒有Google的年代....。
真要再扯一句期待的話進來~現在的Google,也正還缺著概念繪圖工具喔,哈哈~
加開『相對觀想玩』版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5-29 21:33
這個週休,有上週的延伸~跑遠路玩 ,週六的報紙社論有『平衡南北差距該有新思維 』,讓我決定搭高鐵到高雄玩,兩天下來的體驗與學習,讓我想開個『相對觀想玩』版。這是前幾天前讚公車上想到而寫的噗 :
如果找到一個足夠好的理由,支持一件你可以不必花費太多心力、金錢,而能夠做也想做的事。那麼,就趁早行動吧!不必認為還得花時間多找些理由才認為有充足的行動依據。因為,當你行動之後,很快就能以那個『足夠好』的理由來進行確認:印證此理由時,你會產生更強的動機,找到更大的誘因,讓事情繼續進展下去;而若發現理由失準,那你還會相信那些『只是希望多點充分』的理由可以再說服自己嗎?光這樣往返的差距,就有了進步與停頓的大不同喔!
用來印證這兩天高雄遊,很貼切喔!
我的好理由就是~到高雄領回我的iPad,下週與Wii Music一起和孩子們玩!趁早行動~上週已忍住沒往南邊跑,所以這次直接行動。找理由、真行動,也是對於結果改變不同的相對行為。而事情繼續下去,又有許多額外收穫呢!以下條列的沒有邏輯關聯喔!
一方面在高鐵車上看『Examining Arguments Generated by Year 5, 7, and 10 Students in Science Classrooms 』,針對不同年級學生比較論證品質,而且也提出不同於常用的Toulmin式評估方式,給我雙重『比較觀想』的啟發。
旅行,也有機會來個相對觀想玩~週六中午台北濕冷陰雨,一到高雄燦爛陽光。
帶著自己的iPad逛夢時代的Apple專賣店,看到這牆張貼『已售完』的手法,既佩服(連黑、白機也相對呈現耶!)又心裡小偷笑!拍個Opem將大公仔,但我更喜歡Lock醬~大喊『等一下』地愛唱反調、眼神嘴角保持淺淺的奸笑感....
週日上午變成在飯店『k書』,也有許多放肆狂想又整合流暢的進展(也是種相對吧!日後再分享)。再看看這張:
您的看、想焦點是『黑天鵝效應 』或者是黑色的棉花棒(呵呵,這幾天使用時還得小小克服一下心理障礙...)呢?我拋出這個問題,就是想邀請您,玩玩『相對觀想』,很有趣喔!
就像論證研究中提到『當學生的說法被人質疑時,他們才會認真思考自己的主張』,有機會看到『相對』而玩想,才能省思自己原有的信念、價值觀、習慣與對一些人事物的看法~尤其看出微小差別的似是而非,說話的意圖與後續影響更要能慎思明辨。
即使是單一事件,你也可以先檢視自己經驗,把它和自己獨一無二的經歷記憶,再一起交織開創未來。或者是自己獨自想到的點子,也可以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來看,相信也有可修正得更好的機會。
接下來幾天,我再好好把這幾天體驗到的『相對觀想玩』好好整理!
Chrome Store與Browser之可攜式應用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5-28 05:45
原本要探討ChromeBook 的效應,逛著逛著先玩了一下Chrome瀏覽器 ,試了一下『可攜式』的應用,在此分享一些心得與想法。
首先是最近的『Angry Birds 』可以在Chrome瀏覽器上面玩的新聞,我並未特別注意,但今天裝起來使用時,卻想到這個問題:
我們必須有iPad 等系列產品才能使用App Store,需要有Android 設備才能使用Android Market,但為何原有的PC或筆電,都享受不到Apps領域裡的東西呢?
在看ChromeBook的影片介紹時注意到的『Chrome Store 』,原來只要利用Chrome瀏覽器,就可以達成上述的目標呢!雖然現在架上東西還不多,但光是瀏覽器就可以玩Apps(而且大螢幕喔!能多點觸控更好~),假以時日一定百花齊放!除了『Angry Birds 』,我也安裝『20 Things I Learned About Browsers & the Web 』~利用HTML5寫出的電子書,內容與展現技術的應用都很值得參考。
之前對於Chrome瀏覽器的擴充功能(Extensions),是因為一直沒有看到像火狐狸Scrapbook 那樣的網頁剪貼簿功能,所以也不常用。所以直到現在,才認真地看Chrome Store裡的Apps與Extensions。
我直接跳到可攜式Chrome瀏覽器的使用來探討:
利用下載後解壓縮的可攜式Chrome瀏覽器,利用自己的Google帳號裝了一些Apps與Extensions後,下回再開啟瀏覽器,若沒特別登出時,可以直接使用包含Gmail、日曆與文件等服務,無須再登入一次帳號密碼。或者,這樣開著iGoogle 也很方便喔!
這樣的使用方式,我覺得很可以在公用電腦、甚至網咖的場合裡使用~一切都在雲端處理。包括我的USB可以防寫,開啟Chrome瀏覽器時也會提示我:先佔借電腦系統來使用,關閉時即取消所有資料。我想,先能安這樣的心很不錯!
接著說明帳號與App安裝的關聯。
在體驗過iPad和Android的Apps不同的安裝邏輯後,我也想著Google帳號與Chrome App安裝的關聯:在瀏覽器登入帳號、安裝Chrome App後,登出帳號,仍能使用無關帳號資料的App。換言之,若是我把手邊瀏覽器裝好相關的Apps與Extensions後,就加以打包送人,這樣別人也就有與我一樣的Apps與Extensions了~玩學生任務分派與社群交流不錯呢!。
我還試了幾次,若是您先把可攜式Chrome瀏覽器解壓縮後,只要把其中的『Data』資料匣覆蓋到他台的Chrome瀏覽器『Data』資料匣,就會有原來安裝好的Apps與Extensions呢!當然,這只是初步嘗試,我想整個打包處理還是比較完整些。
其他像下列考量,還是多試試比較安心:
*若再登入新帳號呢?想將裝好的Apps與Extensions移除,會不會與舊帳號有牽連?
*若集結多機、多個瀏覽器安裝的Apps與Extensions,可以將『Data』全部覆蓋整合嗎?
*可能像Google日曆般『合作』~一個帳號安裝了某個App,群組帳號也可以在下回連線時,邀請同意也一起安裝嗎?
*還有,若未登出帳號的話,這樣的處理豈不也把帳號一併帶過去?
自己試過而有所體驗,又看到豐富的介紹資料,更是開心呢!
1.在『Installable Web Apps 』,也像我文章開頭提到的疑惑,這裡有~
Problem: Web apps are special to users, but not to browsers
Solution: Installable web apps
2.這本『Google Chrome comic 』,以漫畫形式表現,有些想法很有啟發性喔!
3.而在電腦玩物部落格這篇『Chrome Web Store 詳解!與Google應用程式商店原生免費Apps 』,作者的詳細介紹,更讓人佩服也心動喔!感謝感謝!
為電子書而電子書?Make篇(學生)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5-27 05:50
這篇接著看(Make)~對電子書的師生教學應用、合作產出之期待!我從三個問題開始;
為何需要在教學活動中製作電子書?可以產出什麼?學生可以學會與體驗什麼?
我的陽謀就是:從電子書的產製流程,經營教學時光、讓學生建構知識、對話合作與學以致用!尤其在此過程中,學生必須整合ICT所能呈現的多媒體樣式,讓我們這些數位原住民們從知識的吸收、消費者,變身成為創建、生產者,若可能因此『寫作成癮』,呵呵,也算另類功德吧!
我先舉最直觀的『Touch』、『翻頁』來說明:
*在什麼地方設計『Touch』?可以產生什麼效果?以及,一本書中所有的規劃,是否保有相同的風格與呈現形式?
*『翻頁』設計:你如何安排各頁版面裡的閱讀份量與動線?有提供讀者足夠的內容描述或補充嗎?可以設定『時限自動翻頁』時,時間拿捏的考量是什麼?
再來看領域內容到資訊應用:
*讓學生尋找整理與觀摩既有成品、進行分析與自己的作品設計時,相信都可以『不知不覺』地把學科主題知識咀嚼好幾回了吧~
*各種媒體素材的自製、蒐集與整合過程,也持續地養成並活用資訊能力,同時,也一定對於著作權、智慧財產權的觀念,有更深刻的體會與遵循才是。
由此可見,我們可以把『電子書製作流程』供應鏈概念的每個環節加以細看與彈性組用,對應到設計電子書製作與應用活動裡,任何可以支援與更好連結的教育價值鏈之編織與運轉!
當然,製作電子書,不需要每次都『從無到有』,也不必一下子就想完成複雜精美的大作。老師可以依據學習階段、主題內容與時間、科技環境條件來調整~可以是全班共同完成、分配小組或個人任務的方式,也可以進行學科統整、教師協同的方式來玩。至於作品的規模,可以簡單從自己拍攝的相片加上錄音、文字成為有聲書,或者是科學研究報告、論證式的小論文等,只要能貼近學生的親歷與感受,讓他們投入產出,也可以是一種向今年基聯測作文『在成長中我漸漸明白的一件事』的電子書作品版喔!
我想以GRASPS(頁末)來當誘引學生製作電子書的設計:賦予學生個人或小組任務,在一段期間內,為某個對象設計出一本關於xxx主題的電子書。
首先,孩子們就得先先看許多訊息、自問自答地思考好幾回吧!
*你的書名標題為何?想介紹哪些內容、為什麼?
*你參考了哪些資料作為書本取材方向?
*你將如何整合多媒體?可以怎樣展現?
*資料蒐集包含實體與網路資源嗎?第一手或第二手資料的比例如何?
*實做過程中,你將如何安排時間、掌控進度?你的個人行動與小組分工、溝通互動該如何全盤掌控?
我把上述促使學生投入學習的動詞、特徵陳列如下:觀察、觀摩、探究、創意設計、動機、實做、學習機會、享受、知識獲取、團隊協作、分享、溝通....。
GRASPS,還可以參考17例 喔!接著,要更真玩想『老師Make篇』!喔喔喔,借用好久以前的廣告詞~Trust me,You can Make eBooks!
G目標:
1.你的任務是…
2.你的目標是…
3.所面對的問題或挑戰是…
4.要克服的障礙是…
R角色:
1.你是…
2你被要求…
3.你的責任是…
A對象:
1.你的客戶是…
2.目標對象是…
3.你必須說明
S情境:
1.你發現自己所在的情境是…
2.其挑戰包括…
P成品的效用和目的
1.你要提出...,以利…
2.你必須設計....,以利…
S通過的標準和效標:
1.你的實作表現必須…
2.你的學習會透過…來評價
3.你的成品必須符合下列標準:…
4.成功的結果是...
為電子書而電子書?For篇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5-26 05:06
之前對於藉『端』玩想沒插電:若百年OLPC? 的期待,我們也可以為電子書、電子書包做一番認真討論。
我的『為』都是正面支持,有兩個字意:四聲為是For,兩聲為是Make。有別於從硬體、內容發展與保護的產業觀點來看電子書,我想聚焦探討電子書的師生教學應用、合作產出之期待!
談For電子書,我從自己的閱讀體驗出發。一方面自己原本就愛看書 ,二來現在得持續閱讀paper ,在吸收與建構知識的同時,一直面臨著從紙本到各種數位形式閱讀的流暢考驗。
紙本有其無可取代的自然、便利,而數位形式的多樣性與載具、軟體應用,則增加許多數位處理的效益。我從桌機雙螢幕閱讀 、小筆電、iPad、電子墨水式 的閱讀器,再到iPod 、Android手機 ,甚至小黑錄音機 都可以看txt檔…等體驗中,我認為閱讀螢幕不能太小,手機閱讀對我來說,效率不高(但用他查字典或錄音、拍攝QRCode就很方便)。
數位處理的功能,可以在閱讀時加註、劃線,添加書籤、寫筆記、即時翻譯、影音內嵌或連結查找等功能,大概就因哪個載具、軟體而有不同的使用行為與習慣。若是顧及戶外光線強度、手持重量感、續電力,以我目前的閱讀需求與手邊已有的設備來看,電子墨水的閱讀機略勝一籌。
接著有些展望:整合3D應用、擴增實境、微投影技術的立體式電子書,或是結合實體和網路資訊的即時訊息呈現,加上互動式影音(非同步或人際同步),甚至不久將來的可撓式電子紙,或者加上閱讀社群交流功能,我相信真要為『電子書』做個定義,一定會有各家說法。
從這些面向來看,我只當個喜歡閱讀的消費者,秉持旁觀自己『願者上鉤』的樂觀心態就好(白話一點就是『先買先享受,早買不要後悔...』)。但也一直希望能善用科技來幫助達成『讀得更快又好』的個人客製化目標,而非只是追求科技時尚而已。例如,可否把『如何讀一本書 』的know how內嵌進來?呵呵!
若要看師生教學應用,看待電子書就得有不同的思維:從目前選購教科書、廠商提供的電子多媒體教材,當然也是某種意涵上的『電子書』。但若進一步想:怎樣在老師、學生眼前各自、小組與共看『書』?師生各有載具嗎?連線嗎?可監控各自學生的閱覽進度與理解程度嗎?可以適性提供閱讀輔助或相關訊息供應嗎?呵呵,很貪心吧!當然,還包含軟硬體、網路系統的維護、計費問題等,還有許多細節值得探討。
某個程度來看,教育系統裡的電子書應用,尤其在中小學裡,可能受到政策的規劃影響更大(包含課綱、版本、教室環境條件、師生素養培訓等),有時政策擬定也與國家經濟、產業發展有所關聯(正如我們都藉著『擴大內需』方案而建構了校園電腦網路,而非專由『擴大內智』的核心思考來出發)。但總能樂觀期待有著完善的策略規劃,就能追求共同願景來促使達致理想境界。這次看到『嘉義市ShineCue多媒體翻頁電子書分享社群網站 』,促使我認真思考『為(Make)電子書』~製作電子書的教學應用。
Make篇待續
註:補充閱讀『從電子書到閱讀器,誰能笑傲江湖? 』
補:『一起玩WeDo 』噗文分享的『Mike Matas: A next-generation digital book 』
看我多愛買書的證明~本期統一發票對中兩張,都是買書的喔!
ICT三思自行~我批判思考著:ICT in ICT for ICT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5-25 04:58
去年暑假時有這個噗『ICT in ICT for ICT 草稿 』,轉眼也隔了九個月,最近想加一個ICT,可以更完整(暫不管文法規則喔!):I Critically
Think~我批判思考著:ICT in ICT for ICT
*資訊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智慧協同教學(Intellectual and Collaborative Teaching)
*創新開創明天(Innovation Create Tomorrow)
資訊通訊科技,已是現代不可脫離的脈絡,如何利用於教學上,或是教學任務中包含資訊素養,都是老師必須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隨著數位科技(Digital)愈加方便進步,也有更多社群夥伴(Many)教學相長,更有機會善用網路,在教學中創造更好的協同與智慧型科技應用機會喔!
如此,就能發揮數位槓桿效益,教給孩子面對未來世界的能力!~創新教學,在實踐中開創明天!
此外,還可以再把每個I、C、T拉串來看也通喔!
3I:豐富資訊地智慧活用,可以激發創新
3C:從溝通進化到合作,更有創造力
3T:科技似水,順逆由心,要能善御而教學分享,才有美好明天。
哇哈哈哈哈哈,給自己拍拍手~雙掌分開的時間比對擊的時間長喔!我很會批判思考地『手分手』吧!
我把『唯一支持Gmail! 』再補充一些了,還要好好繼續建構!
我的教學與大腦相容嗎?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5-24 19:13
這是上回借的『How the Brain Learns 』書中有張提示清單:How Brain Compatible Is My Teaching/School/District?我把題目與簡單翻譯整理起來,可以提醒自己一番~
1.I/We adapt the curriculum to recognize the windows of opportunity students have during their cognitive growth.
課程能配合提供學生認知成長的機會之窗
2.I/We are trained to provoke strong, positive emotions in students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學習過程中能促進學生積極正向的情緒
3.I/We are trained to help students adjust their self-concept to be more successful in different learning situations.
幫學生調提昇自我概念,在不同學習情境中愈加成功
4.I/We provide an enriched and varied learning environment.
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環境
5.I/We search constantly for opportunitie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concepts between and among subject areas.
持續尋找整合多領域課程概念的機會
6.Students have frequent opportunities during class to talk about what they are learning, while they are learning.
在學習的課堂中,學生持續有『討論他們正在學什麼』的機會
7.I/We do not use lecture as the main mode of instruction.
不以講述為主要的教學形式
8.One of the main criteria I/we use to decide on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curriculum is relevancy to students.
我決定採用於教室活動與課程的主要標準是『是否與學生有關連』
9.I/We understand the power of chunking and use it in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and in daily instruction.
我瞭解組塊(chunking)的力量,並利用於每日課堂的設計中
10.I/We understand the primacy-recency effect and use it regularly in the classroom to enhance retention of learning.
我瞭解近因效應(primacy-recency effect),並經常應用於教室中以促進學習保留
您也可以參考『大腦ABC 』與『大腦相容12原則 』,相信會更有體驗與實踐的發想喔!我還找到一本『The Brain-Compatible Classroom . Using What We Know About Learning to Improve Teaching』,繼續努力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