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細靡遺再看大陸『中小學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
作者:塾長 日期:2015-11-27 23:10
2015數位教育博覽會,認真玩一天後,冷靜下來。上回介紹大陸『中小學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後,以下再整理其『中小學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
文件以總則、課程目標、課程主題、課程建設要求、課程實施要求呈現,從原則到細項實施,規劃有27項課程主題,每個主題都對應有相關的能力標準項次,以下仍以A.應用資訊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與B.應用資訊技術轉變學習方式來加以整理。
技術素養類
A.
T1資訊技術引發的教育教學變革
T2多媒體教學環境認知與常用設備使用
T3學科資源檢索與獲取
T4素材的處理與加工
T5多媒體課件製作
T6學科軟體的使用
T7資訊道德與資訊安全
B.
T16網路學習空間的構建與管理
T17網路教學平臺的應用
T18適用於移動設備的教學軟體應用
綜合類
A.
T8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T9交互多媒體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T10學科教學資源支持下的課程教學
B.
T19網路教學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T20移動學習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專題類
A.
T11技術支援的課堂導入
T12技術支援的課堂講授
T13技術支援的學生技能訓練與指導
T14技術支援的總結與複習
T15技術支援的教學評價
B.
T21技術支援的探究學習任務設計
T22技術支援的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
T23技術支援的學習過程監控
T24技術支援的學習評價
教師專業發展類
T25中小學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解讀
T26教師工作坊與教師專業發展
T27網路研修社區與教師專業發展
此外,每個課程主題在附件中還有表格式的說明,以課程主題、主題描述、內容要點、每門課學時建議、實踐任務、案例資源、考核評價建議與課程示例詳加介紹,說真的,從能力標準到能力課程培訓標準,佩服大陸教育部這樣的縝密規劃(其實還包含對於上千萬中小學教師培訓的要求與貫徹),不過,也自我提醒該更加把勁!
行動學習政策指引
作者:塾長 日期:2015-11-27 04:09
利用『Mobile Learning Policy』搜尋,找到幾本關於行動學習政策的指引手冊與文章。
◎Mobile Learning Policy Handbook(PDF下載)
GSMA公司集結文獻與近30位專家訪談後制定的手冊,從行動學習的定義、規劃、執行面、行政等18面向,都從Background(背景)→Debate(質疑)→Policy guidelines(政策指引)來闡述,讀起來理路明晰、真能喚起行動力喔!
接著兩本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供的資料:
◎Policy guidelines for mobile learning(PDF下載,2013出版)
先談行動學習的獨特優點,再接著談政策指引,還有『資源連結』。
◎MOBILE LEARNING AND POLICIES(KEY ISSUES TO CONSIDER)(PDF下載,2012出版)
從投資的槓桿效益,談到安全行動學習應用與數位公民。
最後再介紹一篇文章:
◎Pathways to a Better World: Assessing Mobile Learning Policy against UNESCO Guidelines in a New Zealand Case Study(PDF下載)
這篇以深度訪談紐西蘭行動學習政策的規劃、執行者,檢視UNESCO guidelines的可行性與細節,並獲得取多洞見。我喜歡這個政策型塑制定的圖像:
說來也有趣~上面幾篇資料,內文裡幾乎都只有文字、很少相關架構圖呢!那….我們自己來畫吧!
再用Freemind回顧研究!
作者:塾長 日期:2015-11-25 21:29
昨晚玩了『心智圖回顧』一逛自己十多年來大腦裡玩轉的事物,還有一篇昨天上班前FB留言,整理了好多個想看的連結,心裡動念著:要是可以全職、專心來好好整理這些文章,應該不錯!進而,晚上看著一年多來下載整理的paper群像(以freemind呈現),還真有點衝動想好好來讀書與研究呢!
以下當成回顧(因為好多paper讀過,卻又感覺陌生,也實在再無時間好好細讀),發現一點點小進步裡的個人研究偏向:
◎擴增實境(AR),去年一整年有認真整理擴增實境的paper,連結到行為模式、態度、動機、認知負荷等研究,那時還陪著602孩子們,我想切入數學的幾何主題來玩擴增實境。
◎腦機界面( BCI~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寒假時試玩NeuroSky腦波機,想用來驗證實驗前後測之間,學習者當下的反應與數據的解釋,或者,也挑戰腦波數據對於學習行為與表現的解釋力。當然,心流、遊戲式學習到擴增實境,也多有利用腦機界面來整合研究的案例。
◎到了七月、八月,接辦行動學習業務,所以開始看行動學習、翻轉學習的學術文章,也找到一些整體推動與規劃的調查報告。今天,還看到一篇『The Effects of Integrating Mobile Devices wi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_ A Meta-Analysis and Research Synthesis』是台灣師大張國恩校長與宋曜廷、劉子鍵教授的發表喔!要好好找時間來學著『後設分析』一番!
◎九月時還有時間逛圖書館(其實這學期博班的課是常常請假的....),看到三年追蹤『An experience of a three-year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flipped secondary classrooms with pedag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孩子的信念『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s' beliefs about the future in the context of tablet-based interactive classrooms』探討,藉以激起一些熱血~
◎今天,先從BYOD與科學探究『“Bring Your Own Device (BYOD)” for seamless science inquiry in a primary school 』找起,再到學習評量與分析、平台建置...,其實有些錯亂~在研究與業務的份際拿捏上。提醒自己可以把研究學習中的收穫提供點子來規劃業務推動,但不想拿業務現場來當自己的研究標的!所以,繼續『動念』、認真想『衝動』,哈哈~若有研究同好,也歡迎找我玩喔!
我的心智圖回顧
作者:塾長 日期:2015-11-24 22:18
好多個月前,崔所長讓我選個題目來分享~教學設計與教學科技對我的影響如何如何。這週日就要登場了,我選擇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利用十多年來自己的所思所學繪製的心智圖像做個整理與回顧。『簡報連結分享』
心智圖工具對我而言,輔助『大腦運作、系統思考』、出手『具象操弄、見樹見林』、並陳『理想現實、理論實務』,以便『聚焦發散、溝通表達』。我用過較熟的是:Inspiration、Mindman personal、Freemind、Keystone,以及搭配介紹最近的App:Mindly、TheBrain。
看著第一張,其實讓自己陷入回憶很久很久~那是剛接觸Inspiration的時候,也是自己辭職那一年,妄想著一年九貫的豪情壯志,也提醒現在的我莫忘初衷。不過,看著也好笑~原來我的大腦裡都這麼混亂冒險著.....。
日出前先行動,日落後再學習!
作者:塾長 日期:2015-11-22 23:08
週日精實如此,在日出日落之交,還是都想著行動學習。
清晨五點多醒來,跑跑醒腦一下,望著晨曦正好冒出頭。
接著大半天裡,整裡105行動學習學校相關資料,除了硬體採購進度推進、也試著畫圖來規劃專案推動與策略聯盟運作機制。同時,也想結合Flyer申請與配發,以及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此外,年底、學期末前還有著104年「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複選要陪伴,上次發言並非代表積極,只是提出建言。(我自己也沒想到會親歷這樣的遊戲規則中,一個接一個咬著的發展,心情很不舒坦。明年還是想回去當老師陪孩子們比較自在樂活。)
下午,刻意不搭捷運,搭公車慢慢晃到淡水,想起好多年前有個週日下午也來淡水望夕陽的心情,回家翻找部落格,原來是那次『直擲質值~參與北縣歷來ICT專案的領悟』裡,2008年協助「發展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議題教材計畫」,也是週日,一大開始畫圖到下午,然後跑來淡水喘口氣……。下圖很大喔~
人的記憶,有時與地點是緊密結合的,明明望著夕陽美景,但當年的精神緊繃感竟『上身』?!不過,畢竟後來順利推進也還算過關,所以也能感受著接續的舒坦。唉,總是一種領誤後的領悟成長。
啦啦啦,不必想太多,為今天也是有始有終、從早到晚都看著太陽露臉喝采一下。明天還是繼續學習、行動。
跨平台心智圖工具~TheBrain
作者:塾長 日期:2015-11-16 22:38
我很喜歡玩心智圖工具。十多年前開始玩Inspiration ,給我靈感與鼓舞。後來玩最久的是Freemind ,簡潔多功能、好用!而Keystone 我也畫過不少課程與專案架構圖,倒是Xmind我就用得不算熟。行動載具裡玩過『FreeMind Reader 』,可以讀取Freemind檔案,最近用Mindly 可以在小螢幕裡畫圖很不錯。
不過,今天介紹的『TheBrain』更酷~橫跨多OS、還有web版可用的心智繪圖工具,名稱也取得妙~就是大腦耶!而且口號是『終極數位記憶』!
我先小試一番。註冊一個帳號後,在iPad、Android與PC上接續編輯心智圖檔,感覺很特別~原來這樣流暢的小小心願終於達成了!同時,有別於『靜態』繪圖與展現,『TheBrain』再繪製與點選節點時,會動態變換圖形~永遠以操作焦點為中心,這需要些時間來習慣。PC版軟體也是java based,操作是可以本機操作或者以瀏覽器開啟編輯(如此才能與App的檔案同步)。
您也可以先看『TheBrain 10 Minute Tour』的十分鐘介紹~可以多字串分號一次建立多節點(但中文輸入好像有問題),可以直接拖曳檔案、相片建立節點,也可以連結像FB等連結,甚至做一個關鍵字節點,每次點選就是搜尋Google此關鍵字的結果。此外,心智圖下方還排列著節點名稱可以點選切換喔!
此外,安裝後您看到目前是一個月的專業版免費,之後仍可以使用free版,基本功能我想應該足夠了。找時間還要好好研究,例如分享、協作等教學應用!以下是Android與iPad畫面。
一衷兩表的大陸『中小學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
作者:塾長 日期:2015-11-15 22:41
在馬習會是否談及『一中各表』的爭議中,我也在『國中小行動學習期末嘉年華暨金席獎頒獎典禮』報告現場聽到張哲剛老師提出協助教師進行行動學習的兩種模式(基礎與進階版),與大陸的教育部去年五月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不謀而合呢!同樣為提昇教與學的效能和品質之初衷,可以從『應用資訊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應用資訊技術轉變學習方式』兩方式來表現!
以下我稍加整理呈現這份能力標準,可供未來規劃專案培訓主題與形式參考。
資訊技術應用能力區分為技術素養、計畫與準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進一步根據學校資訊技術實際條件與、師生資訊技術應用情境的差異,對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中應用資訊技術提出了基本要求和發展性要求。基本要求為:A.應用資訊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發展性要求為:B.應用資訊技術轉變學習方式。接著從五個為度來看A、B類的能力條目,其實也與ASSURE教學設計模式蠻貼近的呢!
◎技術素養
A.
1. 理解資訊技術對改進課堂教學的作用,具有主動運用資訊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意識。
2. 瞭解多媒體教學環境的類型與功能,熟練操作常用設備。
3. 瞭解與教學相關的通用軟體及學科軟體的功能及特點,並能熟練應用。
4. 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數位教育資源,掌握加工、製作和管理數字教育資源的工具與方法。
5. 具備資訊道德與資訊安全意識,能夠以身示範。
B.
1. 瞭解資訊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具有主動探索和運用資訊技術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意識。
2. 掌握互聯網、移動設備及其他新技術的常用操作,瞭解其對教育教學的支持作用。
3. 探索使用支持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網路教學平臺等技術資源。
4. 利用技術手段整合多方資源,實現學校、家庭、社會相連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5. 説明學生樹立資訊道德與資訊安全意識,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計畫與準備
A.
6. 依據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學生特徵和技術條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找准運用資訊技術解決教學問題的契合點。
7. 設計有效實現學習目標的資訊化教學過程。
8. 根據教學需要,合理選擇與使用技術資源。
9. 加工製作有效支援課堂教學的數字教育資源。
10.確保相關設備與技術資源在課堂教學環境中正常使用。
11.預見資訊技術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訂應對方案。
B.
6. 依據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學生特徵和技術條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確定運用資訊技術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契合點。
7. 設計有助於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資訊化教學過程與學習活動。
8. 合理選擇與使用技術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9. 設計學習指導策略與方法,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與創造。
10.確保學生便捷、安全地訪問網路和利用資源。
11.預見學生在資訊化環境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可能遇到的問題,制訂應對方案。
◎組織與管理
A.
12.利用技術支援,改進教學方式,有效實施課堂教學。
13.讓每個學生平等地接觸技術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學生學習注意力。
14.在資訊化教學過程中,觀察和收集學生的課堂回饋,對教學行為進行有效調整。
15.靈活處置課堂教學中因技術故障引發的意外狀況。
16.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提升技術素養並發揮其技術優勢。
B.
12.利用技術支援,轉變學習方式,有效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3.讓學生在集體、小組和個別學習中平等獲得技術資源和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
14.有效使用技術工具收集學生學習回饋,對學習活動進行及時指導和適當干預。
15.靈活處置學生在資訊化環境中開展學習活動發生的意外狀況。
16.支持學生積極探索使用新的技術資源,創造性地開展學習活動。
◎評估與診斷
A.
17.根據學習目標科學設計並實施資訊化教學評價方案。
18.嘗試利用技術工具收集學生學習過程資訊,並能整理與分析,發現教學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19.嘗試利用技術工具開展測驗、練習等工作,提高評價工作效率。
20.嘗試建立學生學習電子檔案,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供支援。
B.
17.根據學習目標科學設計並實施資訊化教學評價方案,並合理選取或加工利用評價工具。
18.綜合利用技術手段進行學情分析,為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依據。
19.引導學生利用評價工具開展自評與互評,做好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
20.利用技術手段持續收集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關鍵資訊,建立學生學習電子檔案,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供支援。
◎學習與發展
這向度是針對教師的學習與專業發展,就沒有分AB兩塊:
21.理解資訊技術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具備主動運用資訊技術促進自我反思與發展的意識。
22.利用教師網路研修社區,積極參與技術支持的專業發展活動,養成網路學習的習慣,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23.利用資訊技術與專家和同行建立並保持業務聯繫,依託學習共同體,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24.掌握專業發展所需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提升資訊技術環境下的自主學習能力。
25.有效參與資訊技術支援下的校本研修,實現學用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