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初四逛K書中心,平板中玩書

      原本就預定初三開始自由行趴趴走了,所以準備閱讀Amazon買的電子書,利用iPad mini讀來輕便,擠在火車上站著也方便閱讀。今天則是心血來潮,逛到K書中心與考生們共聚一堂,大家在一小格一小格裡各自奮鬥。很平板的讀書生活,甘之如飴。

attachments/201701/8572819670.jpg attachments/201701/3528588354.jpg

      還是八本一起看~選用的主要都以「工具、應用」出發:有具體可行的參考資料、網站資源,還有行動策略,準備下週開始科展、下下週開學要派上用場!

Top Brain, Bottom Brain: Surprising Insights into How You Think
      如作者所言,為何需要多一本談大腦的書?呵呵,我的腦書雖多,電子書買得仍少,而且啊,本書不只談左右腦,還提出上下腦概念,吸引了我。

Self-Regulation in the Classroom: Helping Students Learn How to Learn
     自我調整學習在教室裡的行動,幫助學生如何學習學習,先強力推薦!這是和「心不亂, 以恆毅力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同時間買的,讀來更真實可行!

How to Develop Growth Mindsets in the Classroom: The Complete Guide

Mindsets in the Classroom: Building a Culture of Succes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Schools

The Growth Mindset Coach: A Teacher's Month-by-Month Handbook for Empowering Students to Achieve
      成長心智,是刻意買三本的~比較不同的詮釋,一起讀來很有意思!

Hacking Project Based Learning: 10 Easy Steps to PBL and Inquiry in the Classroom
      由學習者自主行動、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設計思考.....,老師可以怎麼規劃與支持呢?正如那天貼在FB的買書衝動:看到Inquiry、PBL、還Hacking....,實在不下手不行!

Google Classroom: The Ultimate Guide to Learn Google Classroom Fast

77 Things You Can Do With Google Classrooms
      最後兩本是Google Classroom,一直遲遲未玩Google教室,新學期準備動工!

      接著還會邊筆記、邊整理心得與行動構想,再繼續分享喔!

 attachments/201701/6277735519.jpg

標籤: amazon google SRL

PBL活動:發明更好的風力應用(發電機)

      對我而言,最棒的享受就是「學以致用」~將自修雜學、社群交流與博班學習,能與日常教學實踐做更好的結合。這次農曆年天天K書、逛玩,也開始想念自然課的孩子們了,呵呵~

      之前參加新北市 105 學年度創客月活動「發電王競賽」與「風力發電創意賽」,寫過一篇「風力發電創意~手機充電與高空發電」,如今再寫成「PBL活動:發明更好的風力應用(發電機)」 (PDF檔下載)。 以下整理「設計原則」與「活動流程」。

◎設計原則
      以「風力發電」主題設計主題(問題)導向學習活動,從認識風力發電的原理、探索發電機的類型開始,再到自行體驗、設計可行之風力發電應用。結合五年級自然課程「力與運動」單元,讓學生從生活體驗、網路資源檢索,到應用手邊材料創作,以小組合作方式,提出「風力發電」創意設計構想模型~發明更好的風力應用(發電機)。


◎活動流程有8步驟,各階段我以「設計理念、教師引導、應用資源、評量規準」來描述,作品規準部份,參考修改自「Rubistar」網站。同時,我也對照「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DFC)」階段補充說明,

1.引起動機
2.以小組方式,討論風力發電原理、台灣風力發電運用現況。
3.教師提供玩具舉例;空氣砲,氣球車,船,手機麥克風測量風速.....,從中引導思考設計元素的關聯。
註:活動流程1~3階段,能對照「DFC感受」階段: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觀察自己的感受,把你觀察到的問題挖深一點,以及同理其他人針對這個問題的可能想法和立場!DFC想像: 一個問題有好多種:解決辦法,不過,先想想你心中的「最佳情境」吧!把最佳情境作為最理想達到的目標,之後進行腦力激盪,任何想法都是好想法!
4.    進行網路探索與小組討論,組內每位成員提出一個案例,介紹風力運用原理,接著提出改善或創新構想。
5.小組合作提案,針對可能發明的物件,進一步深入探索。
6.各組發表,全班共同討論、交互給予意見並回到小組中持續修正。
7.小組實作活動。
註:活動流程4~7階段,能對照「DFC實踐」階段:捲起袖子開始行動吧!不斷重複:執行、遇到困難、解決的歷程,從中累積寶貴的經驗!
8.各組作品發表,分享與討論,教師進行學習PBL活動總結。
註:活動流程階段8,能對照「DFC分享」階段:運用不同方式將挑戰的歷程與結果分享給身邊的人,讓我們發揮更大的影響力,而且透過分享的過程中,更可以增強自信心唷!

 attachments/201701/6897789074.jpg

標籤: pbl

初三虛擬旅遊真行程~深澳港、5日自由行!

      原本規劃今天(初三)起,到深圳、澳門、香港玩博物館五天,期末報備時寫好的行程表:

 attachments/201701/7732512716.jpg

      哈哈,超精實吧~現在(初三1:30)睡醒了,很像「遠足出發前一晚」睡不著的小孩症頭,哈哈~不過,只先整理相關連結,現在開始「虛擬旅遊」!

深圳書城

深圳市少年宮(少年科技館)

深圳博物館科學館 (好特別啊,網址是com耶~)

深圳大學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

香港科學館

澳門科學館


      畢竟,除了深圳大學華僑城創意文化園還沒去過,舊地再遊也是為了觀摩轉變的可能與想望,主要還是備課學習啦!這次原本準備香港進出,第一次住深圳~機票與住宿各取其利,機加酒大約新台幣10000元上下。不過,多方考量後,就先不遠行了。

attachments/201701/5746847352.jpg attachments/201701/0354506877.jpg

attachments/201701/4436514357.jpg attachments/201701/4359044789.jpg

      那麼,「真行程」的5日自由行又是如何呢?依我的個性,一定得先說服自己,要比上述行程豐富精彩才行啊!

      首先是~~~先把旅費處理掉!呵呵,我又鼓起勇氣冒險一番,在Buyee網站買日本Yahoo! 拍賣的單眼相機與鏡頭,昨晚(初二)都送到代購貨倉了,雖說現在少用數位單眼了,但想著還是有台備用好。

attachments/201701/1436897484.jpg attachments/201701/9343994330.jpg

      接著,5天安排就簡單多了,繼續K書之外,我參考「博物館尋寶夢」和「城市通」找尋目標,同時,「蔦屋書店」台灣分店開張,再加上還有「16間不平凡的書店
」,這次先西岸高鐵北中南來回跑,大概就5日滿檔了!那,行程表呢?哈哈,當然是一種模擬「人在深港澳之台灣趴趴走」啊,隨興地走到哪、玩到哪,一定更充實、盡興!

      很期待呢!繼續躲被窩裡,快點天亮~

初三K書~回顧開腦術、藉腦書展望!

      大三那年的大年初三,我第一次將老鼠的腦打開,想研究在下視丘裡頭的抑食中樞,先電燒將它破壞後,再觀察老鼠的進食狀況。(後續過程略談...)

      當時,我有這樣的困惑:我們何時或者可能(?)對於人腦做這樣的操弄.....。後來,我投入視聽教育、科學教育的探索,直到現在資訊融入教學的涉獵,其實都仍保有對大腦的奧秘和不可侵入性的謹慎,來看現在自己的教學作為 ~我的教學與大腦相容嗎?

      近三十年來,伴隨科技進展,對於大腦的研究和瞭解也突飛猛進。對於神經科學的研究,總有種「一窺究竟」的崇敬和期待~能夠多了解大腦運作機制,是否也能對於學習的支持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我手邊關於大腦與教學、學習的書,真可以成立專區了,呵呵!最近看這幾本:

 attachments/201701/6128280052.jpg


      但實際上(或者請大家放心),我深知絕不會有「一蹴可及」的教學處方(就像打一針、吃顆藥、照射一下,就學會了、聰明了等等),當前的研究,除了有賴好的工具出現,可能從學習片段進行,容易以「去整體化、去脈絡化」的分析方式解讀,並只有短暫的操弄與觀察改變情形,甚或以特例、障礙的角度來出發。有人稱「教育神經學」,也有「神經教育學」的說法,我想這是想跨界領域結合的過程中一定存在的多元視角與討論空間,仍需在教育與學習現場的老師、多領域研 究者,還有教育政策規劃成員,多方交集、持續激盪與對話。

      直至目前,無論從制式傳統到科技豐富的環境中,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仍是以外塑方式來對於大腦或者對學習歷程,以一種「預想因果關係」、「可操弄模式」在進行著。同時,對於「是否學習成功?」的學習分析研究,從認知神經科學的層面來看,也仍處於起步的探索階段。

      我還是期許自己以盡可能合宜的方式,規劃學習活動、營造學習情境,來最佳化地支持每個孩子獨特的學習時光!同時,維持思辨、鉅視與微觀在每個教學實踐行動中,細心的區別、剖析,然後再決定教學鋪陳與經營策略。

      對於神經科學研究和教育現場結合,我仍保持樂觀與期待,有關大腦與學習的書,再多都不惱人。
 

attachments/201701/5881987400.jpg attachments/201701/9473178892.jpg

attachments/201701/6628446442.jpg attachments/201701/6374682571.jpg

標籤: 大腦

初二K書~BYOR一路發!

      昨晚就準備好:今天藉著K書筆記來闡釋「BYOR」,早餐時間看到電腦玩物站長的「編輯教你整理一本書最快的索引筆記法,紙筆記可用」,一句話就觸動我心~知識轉移:從作者的目錄開始,在自己的目錄結束!

      若要說純文字資料整理,我還是習慣利用Freemind,今天要一路發~看全八本!先VR再AR,也從概念到模式、案例到實踐來開展。除了最後一本繁體版,其他都是簡體版,在「若水堂」購得。

虛擬現實:開啟現實與夢想之門

VR+:融合與創新

虛擬現實:你不可不知的下一代計算平台

虛擬現實+:平行世界的商業與未來

VR虛擬現實:商業模式+行業應用+案例分析

AR與VR開發實戰

AR:場景互動神器

AR擴增實境好好玩!結合虛擬與真實的新科技應用

attachments/201701/4912744100.jpg attachments/201701/4725645632.jpg attachments/201701/9439248257.jpg

attachments/201701/1962137557.jpg

這堆還少兩本

attachments/201701/8328858443.jpg

上次一買回來立馬速覽~

      邊閱讀邊參考各書對於虛擬實境(擴增實境較少)的技術緣起、產品功能、各類產業分析與應用、實務運作案例、潛力與挑戰、生態圈與評鑑規準等,讓我可以實實在在地完整探索這樣一個「產業」,也進一步學習~將「商業模式」思考為教育模式,將「異業運用案例」進一步發想成「領域教學策略機會」,哈哈,這樣應該也可以「自成一書」了吧!

      針對老師的教學需求,不管是擴增實境和虛擬實境,就是能將原來的教學目標和活動過程,以新的工具功能、應用策略來結合~無論是「解決問題」、「提昇滿足」、「創造價值」,新科技絕無法完全取代現有的運作機制,而是要做最適切的結合。

      而在不同的產業所看到的案例,當然會想到:該產業企業的規模,該領域裡所投資的資本、發揮的效益,和它可以擴散推廣的機制。以及,虛擬實境技術研發與產品的供應商,他們研發的能量與關注的目標,在大眾消費與產業客製的取向上,也提醒大家想想:在教育、教學上,誰會為您做這樣的投資?您自己又如何看待、自處這些新科技如何可能為您帶來最適切的結合?

      「BYOR」,是我自己目前的暫時答案~by、or,科技於我只是選項,並非絕對必要的依賴,只是藉著這樣工具與技術確保(ASSURE)在「教學訊息呈現、活動鋪陳、師生互動」上多了選擇,希望在彈性與流暢間,發揮數位槓桿力,讓我的「人己、人機、人際、人境」,釋放最大化支持學習的能量!Big Your Optimal Reality。也符合我自己的闡述「實境即為寶」,像這次的「真實書本」,讓我可以盡情想望下一次上課、教學現場的無限可能~哈哈,查了字典,Big真可以當動詞呢:
to praise or support someone or something in an enthusiastic way and attract attention to them by doing this

big it up to enjoy yourself in a social situation, often by spending a lot of money

      先暫時停筆於此,繼續研讀、寫筆記,也還有另兩堆主題書要整理(呵呵,台北國際書展又要到了,我就會開始整理書堆....),加油加油!

初一K書~五福臨門,五路全開!

      大年初一,有「不想做啥事就別做、也有想做任何事就去做」的自在餘裕,一大早就在麥當勞和7-11待上幾個小時後,想想:就來整理最近認真讀的書吧!這次先五本~都是翻譯版的簡體書。談數位流暢、STEM,以及科技對教育的變革、交互影響。以下是中、英文版的連結。

      先看數位流暢力:

有文化還不夠:21世紀數字信息時代的流暢力

Literacy Is NOT Enough: 21st Century Fluencies for the Digital Age

      感謝輝聲幫我帶回這兩本STEM好書:

設計·制作·游戲:培養下一代STEM創新者
Design, Make, Play: Grow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TEM Innovators

在課堂中整合工程與科學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in Your Classroom

      最後是教育與領導之創新變革大師~加拿大的Michael Fullan教授作品:

極度空間:整合科技、教育學和變革知識
Stratosphere:Integrating Technology, Pedagogy, and Change Knowledge

極富空間:新教育學如何實現深度學習
A Rich Seam: How New Pedagogies Find Deep Learning

      看書的好處有三:1.發現原本你想都沒有想過的其他案例,2.自己認知與新觀念、想法的再連結,以及3.欣賞好多自己也有這種感覺,但卻寫不出來的文字描述。簡體字翻譯書可以快速掌握構想後,自己再繼續Google或者看YouTube上更真實的內容跟情境。

      當然,再回到自己的現況~你要怎麼營造一個更好的支持學生探索、協作和主動動手的學習支持場域呢?還有幾群書,繼續認真K!

attachments/201701/0634110128.jpg

大造~App操作與3D模型調校

      下午玩「大造~擴增實境製作平台」後,接著來看手機效果,我先以Android為例。

      大造App雖不能像Aurasma那樣直接以手機製作擴增實境,但也有其便捷之處~QRCode就是一例。請先看我的辨識圖~刻意以綠色植物、印成黑白圖稿方式,加上我的專題之QRCode。打開App後,先按右上角按鈕來掃描QRCode,會看到下載圖資的進度,之後就看到我的作品介紹,也可以掃描辨識圖來看擴增實境效果,此外,此外,切換辨識圖片(包括螢幕畫面)的擴增實境效果切換也很流暢不失誤。

attachments/201701/0524564755.jpg  attachments/201701/4648231793.jpg attachments/201701/1272806902.jpg

attachments/201701/9594317597.jpg attachments/201701/9921487862.jpg attachments/201701/6742473169.jpg

      接著特別談一下3D模型效果。我覺得模型在製作與後續應用之間,在「旋轉」物件時有很大的關聯!而這次的例子也發現:手機擴增出來的位置,與我原本置放的地方並未配合.....,哈哈!所以,費點工~一邊編輯、存檔、手機再掃描,並以手機拍攝編輯模式裡的圖片,就可以看到擴增效果,還是可以達成理想的!

attachments/201701/4857409504.jpg attachments/201701/2727975281.jpg attachments/201701/4599330290.jpg

      模型有設定可以「點按移動」、「兩指縮放」、「久按旋轉(但還是不如預期的效果)」,以及,點選左下相片可以連結到噗九預告影片的YouTube網址,都OK!

attachments/201701/0913583589.jpg attachments/201701/7270977496.jpg

標籤: AR 擴增實境

大造~跟Aurasma有拼的擴增實境製作平台!

      真的再次應驗「真心」想玩就有新發現!介紹公司登記位於香港「大造」~DarCreator,簡體中文介面,可以自製擴增實境(AR)的好工具。

     「PDF講義分享」,「大造」利用QRCode方式連結作品頻道,貼心好用!

      我先將「大造後台編輯 」過程整理為PDF分享,您可以參考頁面跟著試試喔!您也可以參考Aurasma的平台製作講義,用習慣後也頗上手~

      目前它的App,Android需要下載Apk自行安裝,iPad則已上架了。網站的免費版帳號可製作30組AR場景,呵呵,我看了自己的Aurasma,至今才用了20多個而已。

attachments/201701/0350966801.jpg attachments/201701/8293714160.jpg attachments/201701/7372559519.jpg

      這次終於玩出「3D版的擴增境作品」了~不僅物件安排多了立體空間,3D模型也小測試成功喔!我也發現自己的立體空間感不太佳,還得加把勁練習,哈哈~感謝瓦特老師的噗叫獸模型檔,不過,同樣的模型檔案,在Aurasma仍無法使用,可惜。

attachments/201701/3229325906.jpg attachments/201701/1890162589.jpg attachments/201701/5523888730.jpg

標籤: AR 擴增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