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鐘1Know開課,搞定COSPACES影片清單!
作者:塾長 日期:2017-09-26 21:10
在學習COSPACES 過程中,官方提供的的YouTube影片是最佳學習資源。目前提供在YouTube清單裡面的影片已多達70多段,卻可惜未加分類整理,所以這次利用1Know來整理也分享。以下為實作1Know課程整理的操作:
1、介紹COSPACES的YouTube資源,以及1Know課程呈現的結果。
3、以參觀者帳號訂閱課程 (課程連結、代碼:CC5BF4)
COSPACES教育版申請試用影音操作與講義
作者:塾長 日期:2017-09-24 09:43
教育機器人、機器人教育?
作者:塾長 日期:2017-09-21 14:38
「教育部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申請說明裡有提到,須擬定運用新興科技(如:VR、AR、3D列印機、物聯網、AI人工智慧和虛擬學習科技等,但不限於上述)導入前瞻創新主題課程。很好奇國內現況,畢竟仍少聽聞已經玩了物聯網、AI人工智慧和虛擬學習科技的中小學案例,我自己除了VR、AR的探索玩耍,也正對機器人與AI人工智慧感興趣,本篇先整理兩篇關於「機器人」文章的圖、表來望望他山之石:「教育機器人的發展現狀與趨勢(PDF)」、「日本機器人教育的發展現狀和趨勢(PDF)」。
對於推動機器人於中小學教學應用,我也有:是機器人教育?或是教育機器人(提供學習輔助的個別化教學機制)?個人對後者更有興趣,因此,「教育機器人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的全面整理,真讓我如獲至寶呢!先看摘要:教育機器人是機器人應用于教育領域的代表,是人工智慧、語音辨識和仿生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典型,並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文章首先介紹了機器人和教育機器人,通過對文獻的分析,提出全球排名前十的教育機器人研究機構和目前教育機器人研究關注的七個研究方向,探討了十二類教育機器人產品、應用情境和三大關鍵技術,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教育機器人的十大核心觀點。文章認為,教育機器人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在實踐過程中面臨著課程管理平臺、相關學習內容和師資等缺乏的諸多困境,需要廣大研究者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進行不斷探究。
接著擷取圖、表來學習,有好多N個面向喔!日後利用關鍵字搜尋,一定更有大發現!
◎ 教育機器人的十大重要研究機構
◎ 教育機器人研究關注的七個研究方向
◎ 十二類教育機器人產品的應用情況
◎ 教育機器人的三大關鍵技術:人工智慧、語音識別、仿生科技
◎ 教育機器人的十大核心觀點
◎ 教育機器人的實踐困境與應用展望 。
困境:①缺乏簡易的課程管理平臺。②缺乏對應的學習內容。③課程無法銜接。。④缺乏如何應用機器人的研究。。⑤師資缺乏。
◎最後從需求層面、社會層面、國家政策層面和技術層面,就未來發展教育機器人提出建議
再來看近四十年發展的「日本機器人教育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摘要:文章從機器人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兩方面入手,梳理了日本近 40 年來推進機器人教育的國家政策。進而通過分析推進機器人教育的標誌性案例,回顧日本機器人教育的發展歷程。隨後,文章對機器人教育的相關研究進行文獻分析,總結日本機器人教育相關研究的發展階段和不足。在此基礎上,文章歸納出日本機器人教育的特點和啟示,如促進教育體系化和低齡化、構築產官學聯合的社會教育體制、推動跨學科融合等,以期為中國機器人教育提供參考。
從文獻分佈時間上看,日本相關研究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研究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①萌芽階段(1985~1995 年)。其標誌是 1985 年日本機器人學會出版《機器人和教育》特刊,掀起了研究者對機器人教育概念及內涵的熱烈討論,奠定了研究基礎。
②發展階段(1996~2005 年)。1996 年第一個機器人學專業成立後,該專業便在大學和專科中遍地開花,隨後面向高中生和初中生的機器人比賽也開始盛行,機器人教育研究也借勢得以迅速發展。
③深化階段(2006 年至今)。自 2006 年起日本開始實施“第三期科學技術基本計畫”,將機器人技術定位為戰略重點科學技術,並相繼頒佈各項國家政策以推進相關技術革新與人才培養。
在教育層次上,日本機器人教育呈現低齡化發展趨勢;在研究方法上,以教學實踐為主,技術開發為輔,兼有部分調查研究;在研究目的上,小學機器人教育以激發興趣和培養創造力等為主,初、高中以機器人競賽為主,而大學以理工知識學習與研發為主,說明研究目的與教育層次有著直接的關聯。另外,從研究內容上來看,主要以應用實踐、課程設計、設計開發等為主,研究熱點集中在學科教學與應用,諸多研究表明機器人在教學中不僅能夠促進多學科知識的學習和提升創造力,亦可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
日本的機器人教育概念圖,很適合轉化來設計校本計畫;對於教育機器人,還有許多期待與想望!
「教育機器人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現代教育技術 Vol.27 No.1 2017)
「日本機器人教育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現代教育技術 Vol.27 No.4 2017)
以「FFmpeg」玩賞「新海橋兩側晨昏風雲360」!
作者:塾長 日期:2017-09-16 21:55
這次「泰利颱風」前後,帶著腳架與Theta S相機上新海橋,配合日出、日落方向各選一側拍攝,以間隔8秒方式拍攝360相片,都持續超過1小時,之後利用「FFmpeg」(德音校園 、阿剛老師介紹)每0.2秒切換一張,轉變成高畫質縮時攝影效果的影片。
總計四次拍攝,慶幸只有遇風而無雨與曬,固定了腳架,呈現的動態效果就能盡展雲光水色與橋上交通,相機下的我或坐或蹲,每次都坐橋邊看風景超過一個小時呢,呵呵!換來的成果,就是最好的備課呈現啦!以下為YouTube 360影片連結:
※20170912sunset
※20170913morning
※20170915sunset
※20170915sunrise
風雨無阻整理教(玩)具
作者:塾長 日期:2017-09-15 00:00
淘寶一路發取貨
作者:塾長 日期:2017-09-13 19:31
多向度學看「教育部國中小行動學習及數位學習深耕計畫」
作者:塾長 日期:2017-09-10 10:10
這次寫完一本格本只花不到一個月時間,也代表正掛心的事少而想得深。末頁是湊巧看到教育部國中小行動學習推動計畫以及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申請方案,我們此刻也正研擬新北市107年行動學習學校遴選實施計畫 ,加上教育部收件與說明會時間湊巧,慶幸能躬逢其盛。
細看兩份計畫的緣起、依據,目標裡,協助、配合、推動的用詞,力道有些差距。深耕計畫針對「跨領域教學設計」、「新興科技」跟「優質資源」、「國際合作」、「四項子計畫」部分,是我較感興趣的。經費補助部分,資本門比例偏低,但又從經常門中可購買少於10000元的行動載具,這樣就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了。我從多個向度來看文件:
1、極度的挑剔批判這兩份計劃!一方面因為要寫新北市計畫,二來也提醒局端與學校執行方案期能順暢圓滿。
2、我們怎麼把計畫寫好呢?從學校或是老師的角度來著眼出手,相信這也是教育部、教育局都樂見其成想看到的。
3、我自己想比較多新北市現在的狀況:針對可獲補助學校的數目,歷年來都是僧變多粥卻很少,我們每每考量如何邀請新的學校加入時,也費心思索讓現有學校如何更朝自行永續營運發展(補助退場機制)?像這次教育部兩案就採取互斥規劃。
4、此外,考慮到沒申請上的學校,或者自有平板卻未參與專案的學校,有沒有什麼機會與機制再形成共學共備社群呢?加上,還有完全沒有申請的學校(是不能、不想還是不知道?),難道這就不是教育當局提供資訊應用服務的對象、或是思考各種鼓勵機會來提醒或邀請的夥伴嗎?
針對教育部計畫,個人還有些淺見疑惑:
由於兩計畫申請收件時間是前後接續,行動學習先收件完畢,深耕計畫才開始收件,但又互斥錄取,這樣可能造成局端與校方在考量排序時的困擾,當然,若產生遺珠之憾就更不樂見了。此外,對於行動學習學校另外徵選教練學校一事,似乎也代表了將來深耕計畫中的團隊不會有他們了嗎?
個人覺得:兩計畫很多執行細節其實很像,若以大概念「數位學習」來看,「行動學習」、「國際教育混成交流」、「(資訊創新典範甄選)」區分類項,就比較有分合自在的彈性。
否則,像啟動會議、專家團隊,還有日後的校際、社群交流,成果發表,怎麼去做區隔?包括專家團隊的權責劃分,尤其深耕計畫裡的四個子計畫運作與內涵,希望有機會在說明會一窺端倪。
最後,對於「數位學習平台」也很有期許:專案學校必須設計課程、專業團隊協助製作教材、掛置於數位平台、教學推廣運用.......,這裡許多細節仍需好好檢視與擘劃的,好玩好玩!
呵呵,周日清早醒腦活動結束,動身去玩!上述純屬個人玩想,若有疏漏錯誤尚請指證喔,感謝!
付Roundme一個月pro版學費!
作者:塾長 日期:2017-09-09 15:50
最近買COSPACES(大學塾文章)教育版一年份,其實持續有新功能與服務我還沒認真玩....,不過,今天先加買Roundme的一個月pro版~12.99美元。
Roundme(大學塾文章)操作直覺簡便,可以提供任意門、資訊視窗與聲音環場角度運用,免費版「每週可上傳15張360相片」的策略很有意思。不過,即使我有幾個Roundme帳號,但終於覺得「不夠用」了。先看看Pro版最吸引我的幾個功能:
可無限上傳照片、還可以下載原始檔、可提供離線模式(Android)、可不公開連結(可自行私下分享)。然後,引發我好奇的還有幾項待探索:
我先付費一個月,看看自己有沒有很認真「無限上傳」...,呵呵,早上整理一年半來的360相片近100Gb、20000個檔案,光是這次認真整理的恆毅力,就是付了幾百元的第一收穫呢!
接著一個月後,我就先暫停看看,這樣原本所作的會如何保留與呈現呢?個人資料區可以設定為「不自動續約」,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再來看看離線模式(Android):之前玩過「Insta VR(大學塾文章)」離線效果不錯,只可惜apk檔案太大。Roundme是要在Android app裡登入帳號後,就可以選擇各作品集的「離線」版,然後會開始下載。不過,若是我這次沒做任意門、資訊視窗連結,等再編輯後是否也要再同步下載才會有最新版呢?這也要試試。
此外,Android的Google帳號不必然與Roundme連通,所以,我就把手邊平板都登入Roundme帳號,這樣就好多台可以離線了,呵呵!
那麼....,我的Pro版第一份作品為何呢?我選擇「回附30,再逛附中」~一次上傳30張,先未建立任意門、資訊視窗連結。加上這次也學到把Roundme專題的封面改成「YouTube(三十回附慶七十)」影片連結,效果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