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看到12/22新北市教育局辦理教育部前瞻2.0及科技輔助自主學習計畫申請案說明會公文之後,我再把前瞻計畫的公文看了幾次,加上近兩個月來接收各種資訊,也請益參考其他縣市的作法。同時,也與相關學者、業者交換心得,假設去聽了說明會之後,學校是否有興趣來申請?本篇只是自己的發想筆記,我利用自己的草稿,說一次雅婷之後再整理文句,下列數字對應各區塊。

attachments/202012/3679484888.jpg

 

2計畫中有三種類型學校,需要細看文件加以區隔,主要仍需科技輔助自主學習,需要有載具使用時數記錄,這次由縣市控管平板(這件事情其實是有挑戰的,每個縣市狀況不同,「使用狀況不佳收回載具」的管理權責難以釐清,增添縣市相關承辦人力負荷),另外的5G特別預算經費跟計畫,一大塊仍是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約公務預算3倍),在行政院可以看到更完整的資科司所提方案,加上PBL,還有就是新興科技的應用,這是屬於示範學校,一個縣市一或兩間示範學校。

attachments/202012/7178755454.jpg attachments/202012/5592001785.jpg

attachments/202012/2199540342.jpg

3個人很期待能針對前瞻計畫第一期做個全國總盤點,這樣延續行動學習、數位學習深耕計畫到科技輔助自主學習,能在1.0基礎上進行2.0前瞻規劃。同時,PBL、5G新科技學習示範,都要求結合數位學習深耕學校經驗、近來大學開發的AR、VR作品,看起來沒有什麼不好,只擔心相對限縮了原來學校想申請而發展的計畫彈性。

4那麼,學校聽完說明會後,從資訊組到行政、老師們之間有共同的共識,會想要來申請呢?

      對縣市既有的基礎下,以新北為例,由於iPad的剛普發2萬多台之後,每個學校都有數十台到百台iPad,以及資訊整合控制器、無聲廣播系統的運用,還有親師生平台雲端連結,行動載具推廣,在新北來說將常態普及,而且是可以認真推動的。只不過在這次計畫裡面,必須達成使用平台時數紀錄上傳,這件事情,如果對於單一老師來說,相對有些困難,但如果從學校、縣市層級統一來提供一個解決方法。我相信是能夠邀請大家共襄盛舉的。

      尤其如果學校裡面已經有行動學習的社群、老師們,同學年或者同領域的老師一起交流,甚至在職進修主題與此契合,我相信可以達成這些數據的要求機會應該不難。

      同時,更期待的是,是否新北市參照這次計畫,善用全市普發的iPad,都達成這樣的有效利用的規劃與支持?雖不見得只是為了符合平臺時數跟平板使用時數,還可是更有效地針對各個領域、各種學齡以及老師們,改變教室風景,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活用科技,自主學習探索與協作學習機會。

5(略)

6在這樣行動載具以及即將到來的5G助力下,老師如何經營班級教學,從全班到小組到每個學生一台載具,再到學習平台的整合。在這次裡面使用的時數的規範要有學習歷程記錄,不管是因材、均一,或是學習吧、Pagamo,我相信還有很多教學機會,需要特有的app跟網站平台,但是這些使用時數似乎就被忽略?非平台、非數位的教學時光,仍是必需且更確保教學與學習品質的!

      同時,個人擔心也感覺有點可惜:如果一味地以平板或平台時數作為這次計畫的稽核參考,那麼是否師生之間教學的熱情,跟學習的樂趣相對也被剝奪被限縮了呢?

7再回到前面提到新北市開會進度。從計畫整體來看,即便是在這一兩個禮拜申請送出之後,也還要經過寒假跟過年,經過審核到公文的往返,真正設備到位開始實施,相信都是下學期開學後一、兩個月了。那麼,如果從寒假能夠有校本經營的規劃,或者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機會,以及全市能夠及早針對已經發出去的iPad,鼓勵(邀請或要求)各校辦理智慧教室、iPad基本知能研習,以及科技扶助中心提供師資認證跟種子老師的培訓,活用數位學習平台,甚至,思考寒假期間可供師生借用載具之方案設計,都是可行機會。更期待的是,跨學習歷程平臺之間的資料整合,同時集結縣市學校評量與學力檢測,還有例如學生閱讀資料等跨平台、全面的大數據集結,我相信也在新北市新師生平台中是可以展現的,未來還能夠再從申請教育部計畫中,以縣市的層級提出一個前瞻願景跟目標。

attachments/202012/5729817329.jpg attachments/202012/5320158335.jpg

      寫在最後:由於28日下午收件截止,個人小預期「願者上鉤」數量應該不多,主要考量是新北載具剛發放,學校正開始摸索運用,一周內趕此申請計畫挑戰不小。當然,局端彙整的壓力更是緊迫。若可以結合智慧領航65校,或者科技扶助中心培訓與認證之種子教師,都是好的邀請夥伴。

Keep雅婷逐字稿的隻字片語

      早上在路易莎突發奇想:將自己對著雅婷逐字稿兩個月來的內容加以整理。這些是有刻意說錄的,也有許多臨時起意而保留的語音和文字。

      我整理的工作流程如下:
1.從雅婷逐字稿將每個檔案複製文字,貼到Keep上,操作愈順手而欲罷不能,所以最後是追溯到9月1日,這過程中發現某些專案,也真的經歷了幾個月從起草到完成呢!

手機操作說明影片

attachments/202012/9363439449.jpg


2.從桌機的網頁版Keep看結果,一大片很壯觀但又顯得雜亂。我有幾個操作習慣:
attachments/202012/1507729193.jpg
2.0利用電腦編寫,配合手機播放聲音聽打輔助。
2.1像便利貼般移動,依主題重新編排,之後再歸納整理。
2.2利用搜尋方式,找時間或內容關鍵字。
2.3接著建立標籤,為每個留言加上一到多個標籤,可以類聚檢視

attachments/202012/3555776652.jpg attachments/202012/0793618028.jpg

3.也可以在Google文件上加上Keep內容檢視,把需要的資料加入文件中。

attachments/202012/4463793444.jpg


4.若有需要,我會再開一個Notion頁來處理,方便行動中編寫再說錄。

利用MQTT朗讀願望!

      這是提供孩子們應用Webbit積木 中MQTT頻道建立與訊息收發的操作練習。(操作影片)

※發送(程式頁)     

      首先建立一個文字輸入,利用綠色怪獸檢視呈現訊息。

      接著建立MQTT頻道,設定傳送的訊息即為剛才的輸入文字。

 attachments/202012/6237526104.jpg

※接收(程式頁)

      建立另一頁接收訊息的程式,先利用黃色怪獸顯示文字訊息,這樣在本地與遠端確保收到資訊之後,就可以多元應用,我們先藉由語音朗讀唸出來。很多人都可以使用文字輸入,也有很多人可以接收與朗讀,這也可以當即時線上雙向、多向聊天室呢!

attachments/202012/1410951107.jpg

      如此來看:
      若是以很多學生端發送(程式頁)文字的網頁,在老師端接收(程式頁)在教室大屏、音響喇叭完備的情況下,可以接收孩子們的耶誕許願與祝福呢!

      強烈建議也預期錯誤美麗.....

      強烈建議:記得記得記得!兩個程式頁裡的「1216」就是MQTT頻道喔,建議您自己改過後來玩。想講英文的,也可以自行切換喔!

      錯誤美麗:若您沒改,或與他人約好一樣的頻道,這樣,就可以保持接收端網頁執行中,大家就可以來許願朗讀了!哈哈!

      這是我的1216發送端連結,從手機、平板開啟後都可以輸入喔!接收(程式頁)請用電腦Chrome開啟執行。

 attachments/202012/5271050725.png

執簡馭繁再玩MQTT

      利用積木程式拉取來建立MQTT應用,在Webbit上操作簡單好用,無需設定MQTT Server,可以自由建立頻道、收發訊息後執行程式。只要把連接概念與需求想通,我相信從網頁、平板、手機、機器人、物聯網感測器等各方面都能夠依需串接連通,並且再與Line發訊、Google資料表連結也沒問題。

      首先在Webbit擴充添加「網路廣播」積木群,就有「向頻道發送訊息」、「從頻道接收訊息後執行」,以及「收到的廣播訊息」三個積木,以下我先以舞台上的怪獸互動表現:

attachments/202012/0669976809.jpg attachments/202012/1095129265.jpg

   

1、同一個網頁上,點擊綠色怪獸,向頻道「yellow」發出「你好」的訊息,接著從頻道「yellow」接收廣播訊息,執行「黃色怪獸」說出「收到的廣播訊息」。
右上角「執行」程式後,利用滑鼠點擊綠色怪獸,黃色怪獸就說出「你好」。

程式碼連結

attachments/202012/4689806362.jpg

2、從上述網頁發送訊息給另一個程式頁:從頻道「yellow」接收廣播訊息,執行「所有怪獸」說出「收到的廣播訊息」。

程式碼連結

 attachments/202012/4296255858.jpg

      您也可以開啟上述程式碼連結、自由設定頻道與傳送訊息後,執行玩玩看喔!

後記:

      最近讓五年級孩子們利用物聯網感測來設計土石流預警系統(模型),翻看自己半年前寫的許多MQTT想法與應用,卻發現「自己都看不太懂」....,呵呵,反省一下再出發!

標籤: webduino IoT MQTT kebbi

      繼上次試講後,簡報重新大改版,分享當天的現場直播影片「從 SDGs 前瞻智慧教與學」。

      這次麥克風收音很棒,讓我也想如上次「AI You Sure? 」那樣產生逐字稿,上次使用「速可打謄稿機」,這次試試「pyTranscriber」。

      您可以參考「電腦玩物」這篇「pyTranscriber 影片自動上字幕免費軟體!10分鐘搞定1小時影片」有詳細介紹喔!

      我先從YouTube下載影片,長度:49分10秒,檔案大小:268MB。安裝、開啟pyTranscriber後,開啟影片、選擇翻譯語系與儲存資料夾位置,我輔以實況轉錄生成時間,55秒搞定,獲得與影片同檔名的TXT、SRT兩個檔案!處理速度與電腦效能有關,前幾天我用筆電試玩過,大概兩分多鐘。

 attachments/202012/5972491243.jpg

實況轉錄影片 供參,文字後續可以多加整理運用。

標籤: AI

      幾個月前看到直播影片中,唐宇新老師拿著筆在紙上畫,同時出現在螢幕裡的數位手寫板「ViewSonic  WoodPad 竹製繪圖板」,有點心動,上週終於下單買來玩,第一次先寫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公式解,看到效果非常開心。

attachments/202011/0694321451.jpg

      下午卯起來測試:發現使用雙螢幕(等於是3840*1080)在7吋竹板上的定位很有挑戰(小動一下就飛飄好遠),另外就是我想真正做到能夠在紙本解題,螢幕上看到的數位影像也是相同。後來我先切為單螢幕,把紙本題目對應到螢幕上,利用Myviewboard桌機版即時縮放圖片後鎖定,還算方便。

attachments/202011/4581944526.jpg attachments/202011/0590455082.jpg attachments/202011/0324169060.jpg


      我想把過程錄影下來,原本想利用OBS雙視窗(螢幕+實物投影機)錄製,後來想到上次「智慧教學造境Play~境中境玩AR、MR 」方式,這次先用手機在身邊側錄螢幕跟在竹板上手寫的樣子,結果還不錯,但解題解說小失誤,真是尷尬,日後多準備幾張解題紙才是,哈哈!

測試影片

attachments/202011/8677109355.jpg attachments/202011/5903007550.jpg


      POC(Proof Of Concept)成功了,再好好發想開玩~

      晚餐後再玩,利用描圖紙畫圖,感覺呈現在電腦螢幕的長寬比例不是原本樣子,還要繼續研究。

attachments/202011/2503206953.jpg attachments/202011/5236813084.jpg attachments/202011/7915116000.jpg

     

     

標籤: 學測 數學

試想「純iPad」的教、學事件精彩!

      前天見學高雄「快易通」營運中心(英明國中)iPad教師培訓,驚喜巧遇Sango主講,在他介紹的過程中,有兩點體會發想。

attachments/202011/2137576930.jpg attachments/202011/0172720542.jpg

      首先是iPad不僅有海量APP任選之外,更重要的,如常用的教學需求,如製作簡報,iPad的可選用工具相對更為彈性:Keynote、Google簡報、PowerPoint。這樣對於創造教學多樣性而言,具備開放與相對優勢。

      第二點,台灣當前資訊融入教學現場,凡是提供學生端載具參與學習互動,iPad佔很大部分。

      這讓我想想,以「蓋聶(R.M.Gagne)學習條件與教學事件」(見文末)全貌來看,很單純的就是在教室場域裡師生組成、人際、人機與現場環境加上網路雲端的組合,就是以「純iPad」(借用Sango拍攝的相片 )來進行教學,是否該盡早讓具備或借用設備的學校裡的每位老師,都能知曉、熟用iPad?(自己的答題想望:提出一個行動學習研究)。


準備:

1、有資訊充電車方便推送到每一個教學場域,車上自備無線AP更佳,每台iPad開機即可連結網路。
2、學校利用MDM派送安裝App ,也設定好「課堂」APP ,這次在高雄看到,連學生的「課業」 也安裝好了呢!
3、原來教室裡面既有投影機或大屏,具備軟體或硬體式的無線投影功能。

attachments/202011/4381664728.jpg attachments/202011/9602402441.jpg attachments/202011/8187634046.jpg

教學:

1、可以先從老師手上一台iPad開始。一方面老師展現教學解說、網站或影片,也可走動即時拍攝教學實物、學生作品、示範實作歷程,可即時加註說明、紀錄。在熟用iPad基本功能、示範操作後,設計未來發放學生端載具的教學主題與活動。

2、學生的自主探索、協作活動、作品創作、分享展現。
2.1、多人小組一台,這裡需要老師的班級經營與常規引導,從中也發現不同孩子的偏好、表現與平板使用經驗。可以適時安排輪流或指派小組長方式,也為之後一生一平板教學活動鋪設穩定的常軌。
2.2、每個孩子一台平板,老師先想好如何發放、收回平板,以及在實體教材、活動與平板應用的流暢轉換,並且讓孩子們知曉與遵循。
2.3、若有登入相關平台帳密,拍攝個人作品資料,對於「公共載具」、「個人專屬」的認知習慣,需要持續提醒、養成習慣,也有賴維護端費心協助。

      從行政端來看,先以老師一平板、小組一平板,也是當前仍未一生一平板、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方案未成熟的權宜考量。

3、依教學進度進行的活動,大多是老師依需要提供學生平板操作時間。漸進地學生可能有自由探索、小組合作任務的PBL活動。從瀏覽器開始探索、資料閱讀引用,加上畫註、錄影錄音,都是基本要讓孩子們熟用的。再結合AirDrop 分享檔案、老師可以派送學習資源,或者學生間分享作品。

      老師也一定要活用「課堂」APP :在班級中的任何 iPad 上,啟動特定的 app、網站或教科書頁面、讓教師與學生共享文件,或是使用 Apple TV 在電視螢幕、顯示器或投影機上分享學生作品。還可以查看學生正在使用哪些 app、將學生的裝置轉為靜音。

      這樣的基本樣貌,是「純ipad」就可以創造出來的教室風景。結合下列學習條件與教學事件的聯想,在一節一節推進的教學時光中,連結老師與學生們的所有腦袋,從大腦認知的事件描述,再衍生『教學模式、策略、環境規劃與活動設計』,相信老師可以發揮更多專業經營與教學!漸進地,再為不同教學主題、場域,結合適用的App,添加教學精采更是可期。

attachments/202011/4137000388.jpg

蓋聶主張「學習之九個階段」

描述

階段

功能

準備學習

1.注意

使學習者注意刺激

 

2.期望

使學習者預設學習目標

 

3.檢索至運作記憶

使學習者回憶起先備的能力

獲得與表現

4.選擇刺激特徵的知覺

使重要之刺激特徵暫存於運作記憶(短期記憶)

 

5.語意的編碼

將刺激特徵和相關資訊轉移至長期記憶

 

6.檢索與反應

將儲存之資訊轉回到個體之反應發生器並發動反應

 

7.增強

證實學習者之學習目標達成

學習的遷移

8.檢索線索

為日後習得結果隻回想提供額外之線索

 

9.類化

增進學習遷移至新的情境

學習階段與教學事件的關係

描述

學習階段

教學事件

準備學習

1.注意

利用不尋常之事件問題或改變刺激來引起學生之注意

 

2.期望

告知學習者學習的目標

 

3.檢索至運作記憶

刺激學生回想先前的學習

獲得與表現

4.選擇刺激特徵的知覺

呈現明顯之刺激特徵

 

5.語意的編碼

提供學習輔導

 

6.檢索與反應

誘發實作表現

 

7.增強

提供回饋

檢索與遷移

8.檢索線索

評鑑實作表現

 

9.類化

增進遷移


     

標籤: iPad
四、鼓勵教師將新技術有效地整合到教學,是行動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中小學的學習環境中,所有設備都可以找到行動學習的應用方式,但若真正成功於教學中,行動學習技術必須有效地融入課程與教學中。請說明教師將行動學習應用到課程與教學的策略,並說明確保持續實施行動學習的關鍵因素。

      前瞻計畫提出教學三層次演進,其中創新教學:讓教學活動不再只限於教師傳遞給學習者,也能擴及學習者與學習環境、人際的多向互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習者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經由探索、實驗與實作,與人溝通合作,進一步分享發表,獲得統整而有意義的學習經驗。

      這樣的創新教學樣貌,正有賴教師有效善用行動學習特性,進行全方位學習設計,同時,也要思考於校本現場脈絡下,如何能善用數位槓桿:科技功能效益(Digital)與人際集智聚力(Many),經營常效永續的教學職涯。    

      新冠疫情以來,教學現場師生除了每天量測體溫,演練停課不停學的網路混成教學模擬,大家對網路教學平台、行動載具應用,相信都達到新一波的使用習慣與素養提升。以新北市前瞻計畫為例,2020年9月開始,全新北市近3百校,全面導入智慧學習教室(以行動學習與教學環境整合為基礎),每所學校皆配備之少一間提供全班一生一平板上課的智慧教室,這鼓舞老師願意投入心力研究與行動。    

      此外,從教育部與大學、各組織企業公私協力之下,可運用的網路資源、工具與平台豐富多樣,同時,教師們自發參與的社群、專業研習也蓬勃發展,吾人樂見這樣的境況,帶給現場的教師在經營行動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左右逢源,力求豐盛精彩。

      針對教師如何將行動學習應用到課程與教學的策略,從設備普及與數量需求而言,建議依三階段推進:教師先使用一台行動載具上課,進一步到小組平板、各生平板。老師能先活用行動載具展示學習APP、投影學生作品與網路資源後,引導學生們小組合作,分工善用平板完成任務,這時也要適當準備學習情境的規劃,利用QRCode、AR、VR、物聯網和機器人等科技,為行動學習展現更多樣態。最後,再提供每位學生各有行動載具的機會,必須學校無線網路穩定、教師個人做好準備,才好提供每位學習者自行探索,進一步創作、分享與發表。

      這樣的推進,還要考慮整體學校運作的實況。在現實中仍未能滿足所有班級每個學生有行動載具之時,所有老師都能先行展示,挑選合適的APP應用於教學中,示範給學生認識行動學習的美好,引導若能於家中、非上課時間也自行探索,或許也促成未來實施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方案的可行性。    

      接著,也期許在學校的領域研究會、學年夥伴之間建立學習性組織,在自身學校專有的特色圖書館、社區條件下,讓學生、家長甚至社區志工能共襄盛舉,一起建立結合學習進度的主題活動、情境佈置,就能延伸行動學習從教室課堂到全校各處、家庭社區的機會。

      當然,以網路串聯全世界的理想也變得簡單可及。依據學生年齡與身心逐漸成長,利用行動學習提供自主探索機會,建立自信、提升動機,也藉此了解自己與他人,能進行自主學習與同儕交流。我們可以真正以學習者為中心、當事人當責出發,規劃「主題式探究(PBL)」活動,無論是社區踏查或者虛擬旅遊(Virtual Field Trip),師生遠距互訪、請教專家,考師可以藉著行動學習之便,設計學習任務。從問題的定義、發想解決辦法,並據以行動、調整與結果省思,配合上述三階段,規畫個人或小組、全班的行動學習任務,結合教學情境、網路平台的實虛整合支持系統,提供學生問題解決、進行高層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