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利用NotebookLM整理「1117原元宇宙教學實時據歷 」演講摘要

      從數據角度看元宇宙與教育的整合:

      以「數據」為切入點,探討在真實宇宙和元宇宙中,如何整合AR、VR、XR等技術,並以阿寶團隊開發的熱點追踪功能為例,說明數據在元宇宙應用中的重要性。

      智慧學習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是透過AI生成內容,二是透過數據分析來協助決策和規劃。 期待阿寶團隊能在智慧學習領域發揮影響力,並以自身使用360相機拍攝的經驗為例,分享如何利用360度環景照片進行說故事、策展和虛擬旅遊等教學活動。

      每個實境都是寶藏,重點在於如何發掘其價值,並轉化為具有教育意義的影響力。 分享了在台灣各地拍攝的360度環景照片,並提到退休後多次前往日本參觀教育科技展覽的經驗。 觀察到,日本在元宇宙、VR、混合實境等領域的應用相當多元,例如將VR應用於工廠安全教育,以及結合動漫和電玩產業發展元宇宙內容。 台灣可以借鏡日本的經驗,發展更符合自身教育環境的科技應用。

      簡報內容,涵蓋了元宇宙、VR、360度環景照片、數據分析、智慧學習等多個主題,並以自身經驗和觀察為例,分享對教育科技發展的思考和期待。

attachments/202411/2323077597.jpg

標籤: google XR AR2VR

      利用NotebookLM整理「1117憑屏玩轉智慧教學」演講摘要。

      探討智慧教室的應用與發展,並以自身退休後參訪各國教育科技展覽的經驗出發,分享對未來教育科技趨勢的觀察和思考。

●智慧教室的應用: 智慧教室的理想目標是大班式、個別化教學,也就是在維持大班教學的同時,透過科技的輔助,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個人化的學習體驗。以自身超過30年的教學經驗為基礎,提出了智慧教室的三個核心要素: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
○教師為教學主導
○學校基礎設施(主場)

●科技輔助教學: 在學生擁有手機、平板等科技設備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運用科技來提供更豐富的學習內容和互動模式。他舉例說明,可以利用手機和教室大螢幕的組合,讓學生觀看影片或簡報,並即時收集學生的觀看數據,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透過科技工具,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筆記撰寫、作品創作,甚至利用AI進行蘇格拉底式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各國教育科技發展現況:分享韓國和日本教育教育科技的政策文件,並比較了台日韓三國在教育科技政策和應用上的差異。他指出,韓國積極推動AI教科書和元宇宙應用,並建立完善的學生學習數據分析系統,提供學生、教師和家長不同版本的數據報告。日本則在疫情前就全面推行平板教學,並建立了龐大的教學資源庫和平台,方便教師選用和學生學習。相較之下,台灣的教育科技發展相對較慢,台灣可以借鏡日韓經驗,並結合自身優勢,發展更符合台灣教育環境的科技應用。

●台灣智慧教室發展方向: 台灣可以參考國外經驗,並結合台灣的教育環境和政策,發展更完善的智慧教室應用。舉例說明,目前盛源開發出大螢幕管理系統,可以提供教師和學校管理者進行分析和應用。此外,台灣也可以參考韓國的作法,建立更完善的學生學習數據分析系統,讓學生、教師和家長都能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提供更個人化的學習支持。

      總體而言,簡報內容涵蓋了智慧教室的應用、科技輔助教學、各國教育科技發展現況以及台灣智慧教室發展方向等議題。

 attachments/202411/4782517958.jpg

      利用NotebookLM整理「1116AV旅悠城展暢想」演講摘要
      分享一年多來退休後參觀各類展覽的心得,從中觀察科技發展趨勢,以及這些趨勢可能對未來生活,包括教育的影響。
*疫情期間,我們共同經歷線上教學、之後生生用平板的行動學習,發展到現在的智慧學習。
*比較上海與橫濱的攝影展,以及日本CEATEC創新科技展六年來的差異
*科技的進步會延長人類壽命,我逛展也從教育科技擴展到樂齡康養等領域。
* 許多國家面臨著嚴重的升學競爭壓力,例如香港的私立小學要求家長提交幼稚園學習歷程記錄。
* 參觀許多不同類型的展覽,包括餐車展、遊樂場設施展、創新科技展等,並從中獲得許多啟發。
*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從5G到6G、7G,通訊速度和規劃不斷改變,日本也開始著力於交通改善的相關應用。
* AI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圖像生成、文字生成到教學應用和智慧陪伴,未來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穿的衣服、走的路。
*AR眼鏡、語音翻譯等技術也越來越成熟,未來科技將會像空氣一樣,融入我們的生活。

 attachments/202411/0285897672.jpg

attachments/202411/7327478408.jpg

標籤: google AVer

      週四開始「2024臺灣教育科技展EdTech Taiwan 」,我陸續答應三場分享,有連續三年每年分享的,也有邀約多年後今年登場的。特別感謝業者朋友們的信任和肯定,讓我可以自訂題目、隨便講....?!哈哈,我當然是認真玩真的全力以赴喔!

attachments/202411/3910013867.jpg
      藉這個機會,整理退休四年來的見聞探索,尤其一年多來開始逛展覽與城市,不僅大開眼界、拓展思維邊界,更加深了世界、數位與人際網絡的連結與交織。我規劃了三個主題的串接,分別是一年多、一節課,與一個當下,也以自己今年「大人的研究:巧合、在場與鑲縫」思行框架,交織規劃分享的主軸與內容。
      三個業者友人,分別是「建達國際x圓展科技」、「盛源」與「AR2VR」,分享主題與順序如下:

      我快速從VUCA世界現況,各國、組織與個人因應的角度切入,加以自己對各業者服務的建議,分享自己離開得遠時,心怎麼靠更近:

      一年多:AV旅悠城展暢想 ,聊逛城市與展覽,歸納三年來分享切換到今年,從看展經歷與科技發展趨勢進行分享,也藉以展望「百歲人生」中,人與科技共演化的未來。「建達國際x圓展科技」,週六上午10:30。

      一節課:憑屏玩轉智慧教學 ,實際玩串接教室現場一節課裡的教學數據可生成樣態,如何在與校本、地方系統整合微運。同時也簡介南韓與日本在教育科技設備規劃和AI、數位教科書政策文件。「盛源」,週日中午12:00。

      一個當下:原元宇宙教學實時據歷 ,師生當下數位說故事、策展與虛擬探遊,實虛之間啟抵瞬達與數據介接期許,以及簡介南韓教育元宇宙與日本元宇宙產業。「AR2VR」,週日下午2:30。

      每場分享最終,也小結來期盼Taiwan:An AI Tw的未來展望。呵呵,這樣也當成自己為2025繼續認真玩真的,加以鋪軌開展,開心!

attachments/202411/0457860029.jpg

大人的自由研究:鑲縫

      今天先把大人的自由研究三部曲:巧合、在場與鑲縫,先都起個頭。

      「巧合」,發生在你在場的每個時間與地點當下,遇見、發現、想見與領受、再想望。

      「在場 」,是在20241016逛CEATEC展時,以360相機拍攝,自己在場、合拍,予以致敬。

      「鑲縫」,自己花了一些時間才領悟,起頭是在20241018清晨前往千葉產業科學館前,在兩國站換搭JR,在月台上望見兩棟建築物間的縫裡,正巧「擺著」晴空塔!正是這般「巧合」地、「在場」角度適中才能「相逢」啊!

attachments/202411/8926444617.jpg

      後來陸續想著:縫,四聲,是縫隙,縫,二聲則是縫補之意。鑲縫,可以神來一筆錦上添花,也可能補救拉持與串接。

      在縫隙中相逢晴空塔,讓我也查找相片、回味上次(九月初)在那兒尋找Hello Kitty專賣店時遇上大雨、吃漢堡的旅悠,也發現以前從淺草吾妻橋這邊望過去...應該是「縫」太大,就沒像這次的「鑲縫」深刻了,抑或....是積累多回後才縫織呈現呢?哈哈!

attachments/202411/4586221683.jpg

attachments/202411/4486762177.jpg attachments/202411/0153647005.jpg

attachments/202411/6422863148.jpg attachments/202411/3734943578.jpg

attachments/202411/1797449688.jpg

大人的自由研究:在場

      在一年多來、廿多回逛的境外城展學思疑問探過程裡,我體悟了三階段的串接:巧合、在場與鑲縫。
      有這般「實地在場」的體悟,主要在逛CEATEC展時,這次我多以360相機拍攝超過一千張,幾乎可以不用構圖,只要把相機備妥、按下快門,就拍下了現場全貌....,以及我自己。當時筆記寫著:向現場這般豐盛精彩,讓自己在場、合拍,予以致敬。

attachments/202411/8436438867.jpg

      上次提及:每次的巧合串成,發生在你在場的每個時間與地點當下。每次出發逛展遊城,大概多只規劃「看展覽、博物館、買書」行程,以及可以從「電視、報紙跟廣告」裡發現新事物、觸發玩想的預設期待。接著,就是自己實地在場的時光裡,領受各種好奇探索的發現與想望。

      沒有現場的繁盛主題、展攤,與眾人齊聚展現活力,我不會想拍照記錄;當然,也因為自己在場領受,再能對拍攝而得的內容給予描繪敘述收穫。

attachments/202411/2690128474.jpg attachments/202411/3870576745.jpg

attachments/202411/3433232990.jpg attachments/202411/1763473923.jpg


      此外,還有一個「不在場的在場」境界。我喜歡「離開得遠,心靠得近」意念:即便當下在外地在場拍照,心裡總勾搭出「啊!這我們可以....,這可以與誰交流...」的為著自己「不在場」的彼端與人們,我自己在心中狂腦補。加上可以即時分享與遠距討論,慢慢地彷彿與大家也能遠距連結現場,在當下的「各自在場」中,啟抵瞬達....,從某種概念來看,也彷彿是另一種「360」的全景瀏覽與串玩。

      因為感(桿敢趕)也知(之支織),而能圓援源缘這千里相會地巧在縫!

標籤: CEATEC 360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