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oogle 簡報插入 Google 相簿相片
作者:塾長 日期:2025-10-13 19:19
這幾天還研究Google相簿有哪些API,可以提供Apps Script來整合運用。但現有的...,我覺得目前還算聊勝於無,哈哈!早上想著就問了Gemini:如何將一本Google相簿,直接線上建立為一份Google slide,或是一個PDF檔案?
哈哈,原來....Gemini回答:
目前 Google 相簿沒有「一鍵」直接轉換成 Google 簡報或 PDF 的功能,但我們可以透過 Google 自家的工具。
在 Google 簡報中,使用「插入」→「圖片」→「相簿」的功能,將您 Google 相簿裡的照片加入投影片。
![]() | ![]() |
啊啊啊,這樣也很棒呢,而且還是「新功能」,相片、相簿可切換選擇,超級開心!
![]() | ![]() |
但試了幾回,還不能批次選檔案加入簡報,也無法點一張相片就建立一頁新簡報,會變成一直點就疊加在同一頁上,還需要習慣一番。
另外,我也試了在Google 簡報裡的Gemini功能:放著相片的簡報頁,他說「此頁內容為空」;我換個說法:介紹相片內容,結果他生成了幾張圖....,哈哈!
![]() | ![]() |
回顧與Gemini協作的美妙歷程提示詞
作者:塾長 日期:2025-10-12 19:32
能回顧與Gemini協作的歷程,真的很美好。
上午在「公路、松機、高速公路、桃機、桃捷」一趟趴趴走的路上,與Gemini玩了許多。
本來是陰錯陽差,聊到AI Agent動態工作流,經過多輪對話與持續修正,大致有個樣子。
![]() | ![]() |
心血來潮,設著在這一長串對話的最後加入提問:
我已經把這份網頁儲存起來了(註),我發現:咱們這次的對話,不也是一次人機互動的最適流程演示嗎?你能否將這次歷程做成一頁式動畫,讓每個流程可以展現進度與改善的重點,提供使用者點選按鈕後進入各階段,就好像看見咱們這次全互動的美好再現?好期待啊!
結果,長出來的6頁很讓自己感動呢!精簡明快,我想到也很適合用來進行導覽教學喔!
註:把這份網頁儲存起來,是我不確定是否會把前面寫好的程式蓋掉,但原來是新生成就沒問題了。
![]() | ![]() | ![]() |
![]() | ![]() | ![]() |
Google AI 三寶陪你一起研究!
作者:塾長 日期:2025-10-10 10:09
b10-2025-1009一Memo頁說錄
作者:塾長 日期:2025-10-09 08:30
這次沒有把整本一次說錄完(大約需要一小時),只先以p10一面,整理寫一張順序memo(也像vibe flowing呢!)後,雅婷逐字稿說錄,再到Google 文件整理。
![]() | ![]() |
開心發現,手機app現在也可以直接新增分頁了,開心!就著,我就以這頁整理來匯整AB兩本。
b10-2025-1009
從每個人的大腦開始,原來自己的思考跟個人際遇跟經歷,會決定當事人當下所在乎的事情,以及他考慮如何因應現場環境的一種隨興(vibing)。
個人的行動所對應的主題目標,接著再連結班級、科技跟時間、團隊的同軸多軌共同推進。
以團隊來說,是人人當下當責的,換句話說,從DPP6CDX去解構世界跟主題、事物全貌,再到6個pets寵物來開展運作。藉著提示來開展,分別針對對人的提示(自己還有人際)還有GAI的提示。科技的驅動和總體的進展,就是由這3類p來做推進。
我本來想著的是Pond池塘,就是依需來做提示(prompt on demand):能夠即時支持、再到極致地推進。而看到ponder是指思考也很喜歡(提示提示者)。也跟wonder可以接在一起,體驗這樣跟GAI工作而集智聚力的美妙wonderful。
我們在1個班,1個系所,或者1個組織公司,甚至可能左右1個政策的發展時,因為有許多人,這些人際之間的互動跟共識,可以找出1個大地圖,是大家達成共識的願景,或者是響往的未來。而GAI都能夠把這些樣態的描繪、人際互動跟時間推進的迭代過程中,如何總體交織的可能,都多元設計、預先展現(未來完成式)。就好像有一群代理人、數位分身的存在,讓我們有了這種共在、共生成(共創),讓我們具備更能勇敢想、認真玩、聚盈餘、織幸福的韌性(任性)。
同時,不論是對於論文研究的60個提示,或者是世博的8類提示詞公式,都可以「一本正經」地生成,正式經營,而且真正精采!
換言之,在原來現有世界與時俱進之下,我們能夠更快地把GAI變成Team裡的一個咖,也是所謂的「灶咖」的概念,就像把一百金句利用Gai和我再對話,我能夠適當、即時、帶勁且巧妙地來支持陪伴TA們(人事物務悟境),就能在這樣同軸多軌、共譜聚融下啟抵瞬達,也正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用其極地發揮發GAI可支持陪伴我們的機會。讓你能夠隨遇隨心隨時安在而共創美好未來。
耶,可以開心飛去玩了!
兩項工作流思行分享
作者:塾長 日期:2025-10-04 17:18
分享兩項工作流思行:
A.我再寫完一本數學本了,想著「第二次」處理,可以建立個SOP:
寫張memo說錄一番,聲音檔交給NotebookLM條列項目
整理筆記本的SOP,主要有三階段:
階段一:實體內容轉為數位資產
隨手記錄與完成: 在幾天時間裡,將生活中的點滴內容隨手記在筆記本上。
視覺數位化(拍照): 完成筆記本後,進行拍照,並將照片存成 Google 相簿。
聲音數位化(錄音): 將整本筆記本的內容錄音,約花費一個小時。
格式轉換與傳輸: 將錄音檔匯出為 MP3 格式,並從手機傳輸到電腦裡。
階段二:數位檔案的結構化與儲存
建立 Google 文件架構: 創建一份 Google 文件,用於存放整本筆記本的內容。
分頁處理: 在 Google 文件中,將每一頁筆記的內容設置為一個獨立的「分頁」。
內容整合: 將照片放上對應的分頁,使一份 Google 文件檔涵蓋了整本筆記本的每頁內容與圖像。
摘要與全文收錄: 每個分頁都可以包含摘要與全文(此處也提到了將音檔轉錄的內容或筆記本內容存入筆記本或其他工具中,例如 Notion,進行整理與歸納)。
階段三:進階分析與工作流規劃
資料整理與歸納: 對 Google 文件中的數位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整理與歸納。
提示詞應用: 利用提示詞進行組合,以便執行多個主題分析和建立框架。
寫作輸出: 執行寫作的環節。
工作流模式規劃: 透過這兩本已完成錄音和數位化利用的筆記本經驗,規劃出常續好用的工作流。
![]() | ![]() |
B.一整本說錄完,匯集在NotebookLM裡,利用益師傅傳授的「任務當來源引用」,只輸入21.txt就搞定!歸納得知這本的書寫重點共有四個主題,以下只將工具名稱更正:
主題 1:生成式 AI (GAI) 與 RPA 工作流 (Workflows)
工作流概念與數位轉型
RPA的應用與推進
結構與方法論的整合
主題 2:寫作、內容創作與論文研究
寫作流程與逆向工程
結構與公式的應用
內容整合與產出
主題 3:應用工具與平台 (Gemini, NotebookLM, GAS)
NotebookLM的角色與功能
Gemini 的設計與應用
使用 Google Action Script (GAS)
主題 4:個人歷程、反思與行動
時間與反思
筆記與資料整理
![]() | ![]() |
![]() | ![]() |
![]() | ![]() |
GAI時代的工作流創新~讀書心得感謝
作者:塾長 日期:2025-10-01 13:47
在上週二風雨中,益師傅帶我第一次拜訪深智數位公司,開心第一次見到洪老師本尊,同時也榮幸地獲得洪老師與胡大哥的親筆簽名書。
那時我就想:一定要在10月5日晚上新書發表會:洪老師與益師傅「ChatGPT 5 全能實戰:Agent、Prompt、Projects、Canvas、GPT、Sora – AI工作流」的直播對話分享前,撰寫學習筆記!
![]() | ![]() |
一方面,洪老師的書裡介紹多元的GAI工具,可以應用在不同領域、工作職位的方方面面。洪老師也提醒我們:重點不是使用工具,而是要進一步思考:如何建立一套自己流暢善用與整合工具來提升自己價值!
這次我先以影片分享:本來是用自己的一頁筆記為例,考量如何數位化、GAI應用,抱歉,有「NotebookLm的口誤」喔!而這次,利用Gemini生成 一個「GAI時代的工作流創新」提示詞生成工具。
把此程式發佈為Google的ActionScript:部署過程包括建立新專案、建立index.html檔案、複製貼上原始碼,透過「新增一個部署作業」並選擇「網頁的應用程式」以及設定為「所有人」來完成部署,分享給大家一起玩。
一本好書(其實還有很多本),就像是一套套的提示詞組合拳,讓你可以遊走人間、行遍江湖,真是開心!當然,也感謝益師傅請我吃到美味蛋黃酥喔!哈哈!
「GAI 時代的工作流創新」提示詞生成工具、影片介紹。
![]() | ![]() |
數位自動化時代:個人「未來完成式」升級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9-28 14:44
後天有一場「自動化」分享,初獲邀時其實概念很攏統....,畢竟,若提生產自動化,是關於設備、物料與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人力的依賴愈少愈好。但若是流程自動化,可能是探討數位工具帶來的操作便捷與效益。
早上兩點多醒來沒立刻再睡著,先在筆記本上寫了些想法,再到12樓喝瓶鮮奶,加寫兩張小紙。早餐時光,就一口氣說錄起來,將mp3檔放上NotebookLM:
一、歸納後分類並條列重點
1. 數位化與自動化概念的演進與目標
2. 價值創造與學習方法論
3. 關鍵生成式AI工具與功能
4. 實務應用與個人技能提升
![]() | ![]() |
二、建立Podcast,我不到9分鐘的錄音檔,生成23分鐘Podcast聲音檔。其中,我再加上自己的「5PETs 」、「WIIFM、What If、Why Not」框架,指定生成5分鐘檔案。
1.自訂語音摘要現在有許多選項,更加方便了。
2.生成的聲音檔無法從工作室選擇轉換成來源,那就下載、再上傳即可。
3.我再對話提出「完全依據Podcast內容,以單一作者論述的角度,撰寫一篇文章」。
三、純聲音檔交給Gemini,請他處理是無法進行的,因此我把上面的文章(存成Google 文件)交給他,建立互動網頁。
我將這些聯結利用Google 文件來分享:https://reurl.cc/ZNkZRM
包含三段Podcast聲音檔與歸納文章,互動網頁,以及原筆記手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