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分享石光「為心築獻時光」簡報

      上週「陪伴國中生的「為心築獻時光」」,其實是....

      為心築獻時光
      為新竹縣石光國中分享

      哈哈,有機會與大學玫君學妹再相聚,來到新竹縣石光國中「全體在校生」分享。感謝孫校長到高鐵接我,車上聊許多,我才知道每個年級一個班,新學年國七新增一班...,看看學校佳績您就了解:教育部閱讀磐石獎頒獎以及新竹縣推動課程領導與教學創新「典範學校」。

      我帶著凱比,來到石光的社區共讀站,一看到閱讀桌我就想到「在SLD(智慧學習書桌)前LDS 」~我還跟校長毛遂自薦,一定要繼續來玩,哈哈!

      配合學校上午三節課,每節介紹一個主題:GAI、AIoT & Robot、Metaverse。以下先參考NotebookLM建立的摘要,後續再整理來玩夏日自由研究,「為心築獻時光簡報分享」請指教喔!

      我透過互動式教學,鼓勵學生思考這些新興科技如何融入日常生活與學習,並探討其潛在應用與倫理考量。也引導學生們實際體驗了AI工具生成文字和圖像、物聯網訊息傳遞,以及虛擬空間的創造與互動。同時,我也分享了機器人技術的發展現況,並預測這些科技將如何形塑人類的未來生活,包含長照、醫療和娛樂等領域。

attachments/202506/2896427500.jpg attachments/202506/4586550903.jpg

attachments/202506/1446200838.jpg attachments/202506/4729634526.jpg attachments/202506/8804695465.jpg

標籤: GAI AIoT Robot Metaverse

夏日樂學「居家照護檢測裝置(POCT)」

      開心報名參加「114年教育部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由成功大學辦理的暑期課程 ,以參加的第一期,幾乎就是自己大學時期的生理、生化與病毒學課程,而相距三十多年,看到的換成是在醫院與個人的現場,科技應用與研發有許多進展。

     計畫特別針對「居家照護檢測裝置(POCT)」,以橋接居家照護端與醫療院所,為實踐在宅醫療的基石。不僅能減少長者奔波醫療院所的辛勞,也讓全民健康檢測更便利。其研發需結合檢驗醫學、生醫感測、電資技術、設計與商業等跨域人才。而課程安排則提供了彈性課程模組與創新創業團隊培訓,助您自由探索與發展。

1. 實驗診斷概論-居家照護智慧檢測(POCT)之輪廓與樞紐 114/06/23(一)-06/25(三)
2. 檢驗與高齡醫療之跨場域智慧連結概論 114/06/30(一)-07/02(三)
3. 智慧高齡與健康促進之檢測開發與數據整合 (以高齡社區運動為例) 114/07/31(四)-08/11(一)
4.生成式AI檢驗與智慧醫療-未來檢測革命之產業新思維 114/07/7(一)-07/9(三)
5. 銀髮疾病標記開發與檢驗資料庫之應用 114/08/02(六)-08/07(四)
6. 行動智慧醫學檢測-POCT與生成式的創客空間 114/08/06(三)-08/08(五)

      除了6/24返北開會與聚餐,努力想全勤,而且和自己兩年來逛展,有許多再整理與溫習的機會,開心!

attachments/202506/9056177176.jpg

 attachments/202506/8344862290.jpg

標籤: POCT

一頁Notion描繪教學影片應用系統GAI試驗

      最近看ECF開發多款程式,其中的「圖像生成多風格版」,大家一定對於ECF迭代更新的「頻繁」感到驚艷,果然是精「益」求精!p^o^q
      我自己前幾天的「野人獻曝」主要是手寫筆記的GAI應用,這幾天,我試想一個「教學影片輔助學習系統」,也進行多回迭代和比較(我使用A、B、C、D四階段呈現),加上搭配觀摩ECF的分享和影片補課學習,讓我也認真整理一趟流程的演進過程與產品的呈現,幾經考量,我利用一個新Google帳號操作,皆為免費版的使用結果,同時整理於一頁Notion中,方便大家點選參考。最後再錄影片來認真「野人獻曝」,哈哈,請多指教喔!


  attachments/202506/3214589396.jpg

      以下「重點記錄」是將影片利用Chat Everywhere v2的「會議記錄小幫手」自動完成:
1.本次實驗全程使用Google AI Studio、Notebook LM、Notion等工具的免費版本。
2.講者從兩張手寫筆記照片開始,作為系統發想的原始輸入。
3.Gemini(2.5 Pro)用於將手寫筆記內容生成為文字。
4.「雅婷逐字稿」工具被用於將講者口述的系統想法轉錄成文字。
5.Notion AI的「改進寫作」功能被讚賞,因其能夠在原始文本基礎上直接進行寫作優化和替換,提供就地處理的便利性。
6.NotebookLM將經過處理的文字內容和條列式需求整合成一份詳細的系統文字描述。
7.首次在AI Studio中建構的系統原型,雖然能處理YouTube網址和播放,但筆記和分段功能仍需手動操作,與講者期望的自動化有所出入。
8.在生成程式規格文件時,因Gemini Pro的免費版限制,講者改用Gemini Flash來完成。
9.Gemini Canvas成功地根據文件生成了程式碼,並可透過超連結分享。
10.AI Studio在處理由Gemini生成的文件時,會出現一些錯誤或需要修復的情況,但最終仍能成功生成程式。
11.講者觀察到,由AI Studio自身生成的文件,再由AI Studio進行程式生成,其結果(介面效果)最符合預期,儘管介面語言為英文。

attachments/202506/7866568277.jpg attachments/202506/0189134497.jpg

attachments/202506/0568465123.jpg attachments/202506/6369610647.jpg

將手寫筆記本數位整理:GAI應用

      午睡起來野人獻曝:將手寫筆記本數位整理的小心得,以下「重點記錄」是將影片利用ChateverywhereV2會議記錄小幫手自動完成的:

實做影片

1、我平時喜歡寫筆記本。
2、初步數位化流程:在星巴克時,單張照片拍攝筆記,傳送至 Gemini 辨識,然後將照片與文字傳至 Google 文件。
3、處理大量筆記的挑戰:在圖書館一次拍攝多張筆記後,發現應該回家在電腦上從 Google 相簿整理會更方便。
4、拍攝技巧:筆記本攤開時,應分開拍攝左右兩頁,會更方便處理。
5、技術限制:無法直接從 Google 相簿複製圖片並貼到 Gemini 中,需要先下載圖片。
6、Gemini 的文字處理能力:
      能夠辨識手寫文字。
      能夠根據手寫內容進行補充和分析,講者認為這些補充內容非常     符合需求且豐富了原始意義。
      觀察到 Gemini 在手機上的回應比在桌面瀏覽器上更為詳細。
7、數位化流程整合:
      使用 Google 相簿儲存筆記照片。
      使用 Gemini 進行手寫辨識和內容補充。
      使用 Google 文件作為文字內容的初步匯集處。
      使用 Notebook LM 進行最終的整理、關鍵字挑選和內容組合。
8、流程效益:透過手寫拍照、數位化、關鍵字提取和內容補充,能更方便地進行後續的資料安排和運用,以實現筆記的原始意圖。

 attachments/202506/4926925465.jpg

attachments/202506/9070553534.jpg attachments/202506/1850575737.jpg

      很期待下月中旬開始的兩天「虛實整合創意冒險營:從元宇宙創作到數位影音拍攝」,先分享課程規劃:

※課程目標:
1.結合世界博覽會(或自訂主題),進行實虛整合創作
2.學習 Delightex 虛擬實境創作基礎與進階技巧
3.掌握數位攝影棚拍攝技巧與流程
4.結合 Delightex 虛擬場景與實體拍攝,創造虛實整合作品
5.培養團隊合作、創意發想與問題解決能力

※課程對象: 中、小學生(以高年級為佳)
     課程主題與內容,兩天裡穿插著元宇宙創作到數位影音拍攝,這裡先分開:

※元宇宙創作
一、Delightex入門:虛擬世界設計、動畫製作
    AR、VR、MR簡介與體驗
    Delightex首頁介紹與體驗
    班級組成說明、派送任務、個人和小組協作互動
    場景、環境、演員、屬性與效果設定
    VR場景建立、360相片應用(含AI生成3D模型)
二、Delightex進階:物理作用與簡易編程、作品體驗與展現
    重力與運動路線(編程功能介紹)
    MergeCube實作(AR表現方式比較)
    編程積木、案例解析與實作
三、Delightex進階:程式積木與互動設計
    編程實例,演員表現、物件互動、鏡頭與場景切換

※數位影音拍攝
一、攝影棚基礎:攝影棚體驗、虛擬主播介紹(穿戴裝置體驗)、腳本與拍攝技巧
    認識綠幕、燈光與攝影機操作
    分組編寫短劇腳本(結合Delightex場景)
    練習基礎分鏡與角色扮演拍攝
    簡介世界博覽會網站與相關資源
二、討論實虛整合構想
    分享Delightex作品與創作想法
    簡介世界博覽會網站與相關資源
    探討結合虛擬空間表現與數位攝影棚應用方式
三、攝影棚實務:穿戴裝置應用、腳本與拍攝技巧
    建立虛擬主播
    多視訊聲音訊息合成
    實際拍攝與剪輯、後製介紹
四、成果製作與發表
    調整Delightex作品展現
    結合數位攝影棚真人與虛擬主播互動
    分享學習收穫與未來期許

      藉這機會,我利用元宇宙素養架構,檢核課程設計的完整性,也利用NotebookLM進一步整理活動細項。元宇宙素養包含三層次十項:

一、內在能力:
    1.自我認同
    2.公民意識
    3.自我管理
二、基本能力:
    4.自我學習
    5.數位能力
三、應用能力:
    6.基於資料批判思考
    7.數位溝通能力
    8.虛擬協作
    9.數位關係管理
    10.數位內容創作

    起個頭就有好發展,我再細細琢磨~期待七月精彩、認真玩真的!

attachments/202506/3687321581.png
對話:針對[課程]各項目,利用[元宇宙素養架構]進行檢核,課程規劃如何達成元宇宙素養各項指標,再進一步提供各項目活動建議。

元宇宙素養架構與「虛實整合創意營」課程檢核與活動建議

本檢核將依據「元宇宙素養架構:三層次十項」,對「虛實整合創意營」課程的各項目進行分析,闡述其如何達成相關素養指標,並提供進一步的活動建議。

一、內在能力 (Inner Abilities)

1.  自我認同 (Self-Identity)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鼓勵學生「結合世界博覽會(或自訂主題),進行實虛整合創作」,特別是允許「自訂主題」,給予學生表達個人興趣與觀點的空間。在「數位影音拍攝」中,學生需「分組編寫短劇腳本」並「練習基礎分鏡與角色扮演拍攝」,這讓學生能在虛擬場景或實體拍攝中,透過角色扮演與敘事,探索和呈現不同的自我面向。此外,在Delightex中設計虛擬世界、創造動畫角色,也為學生提供了建構虛擬自我形象與表達的機會。
       活動建議:
           虛擬身份設計與反思: 讓每位學生在Delightex中創建一個獨特的虛擬分身(Avatar),並撰寫一段文字描述該分身的特徵、在元宇宙中的「人設」及其與自身真實身份的連結或區別。鼓勵學生分享其設計理念,並探討虛擬世界中身份建構的意義。
           個人化虛擬空間: 指導學生在Delightex中設計一個代表自己的「虛擬房間」或「心靈空間」,融入個人喜好、夢想或代表性元素,並分享該空間如何體現其自我認同。

2.  公民意識 (Civic Awareness)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明確要求「結合世界博覽會」進行創作,這促使學生去了解並思考世博會所代表的全球性議題,如科技、文化、永續發展等。透過「簡介世界博覽會網站與相關資源」,學生能接觸到公共領域的資訊,並思考如何將這些議題融入到「虛擬空間表現與數位攝影棚應用方式」中。這培養了學生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及在數位空間中表達社會議題的能力。
       活動建議:
           元宇宙公共服務設計: 選擇一個全球性或在地性議題(如環境保護、文化傳承、社會公平),讓小組在Delightex中設計一個具備公共教育或互動功能的虛擬展區或場景,並說明其設計如何提升公民意識或解決社會問題。
           虛擬倫理與規範討論: 組織一場關於元宇宙中「版權、隱私、數位禮儀」的辯論或討論會,讓學生思考在創作與互動中應遵守的公民責任與道德規範,並在自己的作品中實踐。

3.  自我管理 (Self-Management)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強調「培養團隊合作、創意發想與問題解決能力」,這要求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具備良好的時間管理、任務分配和資源協調能力。無論是「分組編寫短劇腳本」、進行「實際拍攝與剪輯」,還是「調整Delightex作品展現」,都需要學生進行自我規劃與進度監控。在面對創作中的技術或創意瓶頸時,學生也需要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建議:
           專案管理日誌: 要求每組學生建立一個「專案進度管理日誌」,記錄每日或每階段的任務分配、完成狀況、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案,並在組內進行定期檢討與反思,提升對自身學習與創作過程的掌控。
           數位資產組織與備份: 教導學生如何有效組織和管理Delightex中的虛擬資產(如場景、模型、音效檔),以及數位攝影棚的拍攝素材。強調定期備份和檔案命名規範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數位檔案管理習慣。

二、基本能力 (Basic Abilities)

4.  自我學習 (Self-Learning)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涵蓋從Delightex入門到進階的虛擬世界設計、動畫、物理作用、簡易編程等內容,同時也教授數位攝影棚的基礎與實務操作。這意味著學生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數位工具與技術。特別是在「編程積木、案例解析與實作」及「程式積木與互動設計」環節,學生需通過實踐來理解和運用知識,鼓勵他們在遇到問題時主動探索解決方案。
       活動建議:
           進階功能探索挑戰: 提供一些Delightex的進階或不常見功能(如特定的物理效果、複雜的編程邏輯、外部資源導入等)作為挑戰任務,鼓勵學生自主查閱Delightex官方教學、網路資源或相互討論,並將學習成果應用於作品中。
           錯誤排除與除錯日誌: 鼓勵學生記錄在Delightex編程或攝影棚操作中遇到的錯誤訊息和除錯過程,分享其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

5.  數位能力 (Digital Competence)
       課程如何達成: 這是課程的核心目標之一。課程內容直接教授多項數位工具與技術的應用,包括:「Delightex虛擬實境創作基礎與進階技巧」(如虛擬世界設計、動畫製作、VR場景建立、360相片應用、AI生成3D模型、編程積木、互動設計);以及「數位攝影棚拍攝技巧與流程」(如認識綠幕、燈光、攝影機操作、穿戴裝置應用、建立虛擬主播、多視訊聲音訊息合成、實際拍攝與剪輯、後製)。學生會實際體驗AR、VR、MR技術,並將「Delightex虛擬場景與實體拍攝」結合,創造「虛實整合作品」。
       活動建議:
           多媒體工具整合實作: 除了Delightex和攝影棚外,鼓勵學生嘗試使用其他相關的數位工具(如圖片編輯軟體、音訊處理軟體、簡報軟體)來豐富其元宇宙作品的內容或提升展示效果,例如為虛擬場景製作專屬背景音樂或特效音。
           數位安全與倫理實踐: 在教授數位技能的同時,融入數位安全(如帳號管理、版權觀念、網路釣魚防範)與資訊倫理(如資訊篩選、虛假訊息辨識)的教育,要求學生在創作和分享時應用這些安全原則。

三、應用能力 (Application Abilities)

6.  基於資料批判思考 (Critical Thinking based on Data)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要求學生「結合世界博覽會...進行實虛整合創作」,這需要學生查閱並理解相關資料,並將其轉化為虛擬世界的元素或短劇的內容。在「討論實虛整合構想」時,學生需要分析並評估不同表現形式的優劣,例如如何有效結合虛擬空間與數位攝影棚。引入「AI生成3D模型」也需要學生判斷AI生成內容的適用性與合理性。
       活動建議:
           主題資料分析與詮釋: 針對選定的創作主題,要求學生收集不同來源(文本、圖片、影片、新聞)的資料,並分析這些資料如何支持其創作理念,以及如何在作品中呈現這些資訊。鼓勵學生說明其資料篩選與解讀的過程。
           AI生成內容反思: 讓學生嘗試使用AI生成不同風格或內容的文本、圖像或模型,並進行比較分析。討論AI生成內容的優點、限制、可能的偏見,以及如何批判性地選擇和修正AI提供的結果。

7.  數位溝通能力 (Digital Communication Skills)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包含多項要求數位溝通的活動,例如「分組編寫短劇腳本」(文字與敘事溝通)、「分享Delightex作品與創作想法」(口語與視覺溝通)、「建立虛擬主播」及「多視訊聲音訊息合成」(多媒體整合溝通),以及最終的「成果發表」(綜合呈現與表達)。學生需要學習如何將想法以數位形式表達,並與他人有效交流。
       活動建議:
           元宇宙導覽與解說: 讓學生在Delightex中創建一個虛擬展覽,並錄製一段以虛擬主播或自己的聲音進行的導覽,解說其作品的設計理念、功能和互動方式,練習在虛擬環境中的多媒體表達。
           短劇腳本數位化呈現: 除了編寫文字腳本,鼓勵學生利用分鏡圖、預覽動畫或簡報軟體,更視覺化地呈現短劇腳本的構想,提升團隊內部溝通的效率與精準性。

8.  虛擬協作 (Virtual Collaboration)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明確強調「培養團隊合作」及「個人和小組協作互動」。在Delightex中,「班級組成說明、派送任務」及場景、演員設定等,都涉及了多人在虛擬空間內的協同作業。此外,「分組編寫短劇腳本」以及在攝影棚中進行「實際拍攝與剪輯」,都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的緊密分工與協作。
       活動建議:
           跨組虛擬協作任務: 設計一個需要兩個或多個小組在Delightex中共同完成的複雜任務,例如「共建一個虛擬城鎮的不同區域」,考驗他們在虛擬環境中的協調、溝通和資源整合能力。
           遠端協作工具運用: 除了Delightex內部協作功能,鼓勵學生嘗試使用外部的線上協作工具(如共用文件、線上白板、視訊會議軟體)來規劃專案、分配任務、即時討論,模擬真實世界的遠端協作場景。

9.  數位關係管理 (Digital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雖然沒有直接提及「數位關係管理」這個詞,但其目標中包含「培養團隊合作」,並且在課程內容中涵蓋「班級組成說明、派送任務、個人和小組協作互動」、「分享Delightex作品與創作想法」和「分享學習收穫與未來期許」等。這些活動都要求學生在數位環境中與同儕互動、溝通、建立並維護合作關係。在協作過程中,學生會學習如何有效率地溝通、解決衝突、相互支持,這正是數位關係管理的體現。
       活動建議:
           協作回饋與互評機制: 在每次小組任務結束後,設計一份簡單的數位問卷,讓組員彼此匿名或實名給予合作表現的回饋,包括溝通、貢獻度、問題解決等方面,幫助學生反思如何在數位環境中建立正向的協作關係。
           元宇宙禮儀與社群規範: 透過案例分析或討論,引導學生思考在元宇宙中建立友善、尊重和安全的互動關係的重要性,例如避免網路霸凌、尊重他人創作、保護個人隱私等,並將這些原則應用於實際的協作與發表中。

10. 數位內容創作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課程如何達成: 這是課程的核心輸出。課程目標即為「進行實虛整合創作」,並明確涵蓋了大量的數位內容創作活動:
           元宇宙創作方面: 「虛擬世界設計、動畫製作」、「VR場景建立、360相片應用(含AI生成3D模型)」、「編程積木、案例解析與實作」、「演員表現、物件互動、鏡頭與場景切換」等。
           數位影音拍攝方面: 「分組編寫短劇腳本」、「建立虛擬主播」、「多視訊聲音訊息合成」、「實際拍攝與剪輯、後製介紹」。
           最終的「成果製作與發表」更是將所有數位創作能力整合並呈現。
       活動建議:
           多樣化創作形式探索: 除了既定的虛擬場景和短劇,鼓勵學生嘗試創作其他形式的數位內容,如:為Delightex場景製作互動式數位海報、設計虛擬角色的專屬音效、創作元宇宙專案的宣傳短片等。
           原創性與版權意識: 強調數位內容創作的原創性,教導學生如何運用開源資源、如何適當引用並註明來源,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創作版權,並在作品成果中明確標示。

Frame VR起手式

      距離上次初玩Frame VR(FB分享)快兩個月了,歷經幾回與崇明國中團隊共備與觀課、議課,加上實地逛遊廣州ARVR展、線上逛南韓元宇宙博覽會,以及參與5G新科技學習示範教學與VR教材成果展示交流會後,接著想好好開始玩Frame VR。
      從極簡、直覺開始,到複雜多樣的人機、人際與原元宇宙互動組合,我陸續整理許多想法,但就是遲遲未開工好好寫。哈哈,今天先野人獻曝把昨晚在高鐵上,一氣呵成寫完的小紙寫呈分享。先從「我如何介紹Frame VR」開始:

attachments/202506/8741616698.jpg attachments/202506/4686553521.jpg

Frame VR 起手式:

1、使用瀏覽器即可開玩,涵蓋電腦、手機、平板與VR頭盔。
2、體驗現成的作品,可以使用參觀者帳號進入,免登入帳號密碼
3、即可使用麥克風、WebCam與運用表情符號,在元宇宙中與人或AI NPC聊天
4、可以穿越場景,進出360空間與各個場景

5、可以點選連結、觀看影片,與場景內物件互動

attachments/202506/9821464642.jpg attachments/202506/7382679409.jpg

attachments/202506/4869031601.jpg attachments/202506/5098145619.jpg

      申請好帳號密碼:

6、開設場景,進行擺設,有多種媒體、也可AI生成,還可以建立代理人
7、嵌入360場景,也可以利用Skybox生成
8、切換編輯、播放模式
9、管理、設定場景與物件應用
10、即時社交互動,切換VR環境與視訊會議模式,以及文字聊天、共享文件。
      萬事起頭難...,接著就好上手了,哈哈!

attachments/202506/8827195145.jpg attachments/202506/0937931001.png

attachments/202506/8585079540.jpg attachments/202506/1120288090.jpg

attachments/202506/4612486528.jpg attachments/202506/6333825902.jpg

標籤: GAI 元宇宙 世博 VR

2025 Summer,一起夏日研究成為加總者!

      暑假即將到來,兩個月漫長的時光該如何妥善規劃與安排呢?前一陣子我想著國中會考玩的孩子們可能「等畢業、等暑假、等開學....」,多少表達些許無奈。不過,為了讓孩子們度過充實又有意義的假期,政府館所、文教機構都精心準備了豐富多元的活動。例如:2025「 MUSE大玩家-Team MUSE」國立社教機構及文化機構暑假活動熱血啟動,邀請全民出擊,勇闖知識世界,一起展開最有趣的學習冒險!

      怡辰老師(我也有追去年的暑假圖書館)介紹公視遊戲本,讓孩子們在課本之外配合節目收看,延伸議題和思考,加上蘇明進老師的設計,從了解、認識、體驗、感受,最後深化變成具體行動。

      親子天下也有暑假預備:不僅結合館所推展活動、規劃自家特展(耶,在駁二喔!),也推出選擇夏令營建議與AI閱讀小幫手服務。

      對我而言,暑假,也總還想有個「儀式感」,今年我要好好「移勢」 ,邀請大家一起玩!下週先利用三節課的時間,與兩班國中孩子們一起探討 GAI、AIoT & Robot 以及 Metaverse ,我取名為「為心築獻時光 」,這個梗等分享完再公開,哈哈!接著再與國中小孩子玩兩天營隊,打造元宇宙與數位攝影棚實務。當然,飛出去遊城逛展也是一定要的啦!

      藉此機會,我先回顧這三年來自己夏日自由研究的轉變:

      2023年,我探索了多元面向的主題:從世界棒球經典賽到會考數學考題(2how3why ),從科學玩具研究到數位學習精進計畫(DPP6C),加上那時剛逛完三次東京博物館與展覽自由行 ,我對日本的夏日自由研究,GIGA計畫開始深入探索。那時首選玩具試寫,設計了觀察探究引導
1、外型(直觀)
2、材質(接觸)
3、提問(自提)
4、預想(討論)
5、試驗(動手)
6、玩法(描述)
7、記錄(數據心得)
   

attachments/202506/0335221377.jpg attachments/202506/0099125248.png

attachments/202506/8677334992.png attachments/202506/8345123454.png


      2024年暑假,我把所有的研究蒐集、創作產出與學習歷程,都整理在同一個Notion頁面中,主要分為三大區塊:奧運、Google AI實驗室Cospaces運用 。當然,那時的飛行積累已超過廿次,這也排入今年的整理列,哈哈!

      今年,我先以世界博覽會為主題,運用元宇宙:WE VR、DelightexFrame VR 和 GAI 應用:Google (以NotebookLM 為主)、Chateverywhere ,並開放邀請大家一起玩。此外,感謝楊中平老師推廣介紹,我成功報名了成功大學(成功2,哈哈!)的「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暑期課程」,這門課程旨在「培育居家照護檢測裝置(POCT)研發應用之跨域創業人才」。除了一天需要北返開會外,我打算全心投入其他課程,朝著全勤的目標勇敢想、認真玩!

      這還讓我可以把生物老本行,以及新興科技如AIoT與凱比整合起來玩。再加上對於區塊鏈的興趣,昨天在復健時突發奇想,構思了「時塊鏈」的概念,正是這樣整合思考後的產物。

attachments/202506/1926201708.jpg

      此外,對於數位學習精進、5G新興科技專案,都在今年有著階段性的圓滿,我也感恩有許多機會玩學、貢獻自己逛遊城展與體制外旁觀的心得建議,期許來年再創新局。

暑假,Summer,真的可以成為加總者!

設計世博會探究提示詞的通用結構

      四月初,「我想這樣「搏、攬」世界博覽會!」,我推薦大家利用合適的Google工具進行世博會探究學習,也利用「主題、教學、科技」三軸方式來架構ePBL活動設計。

 attachments/202506/2610122777.jpg

      五月下旬(FB),我整理一份NotebookLM「世博會的教育意義與價值」,是陸續從網路查找、媒體、網友、各GAI提問的集合,加上自己Fun肆聊中的「世博原 × 元宇宙自由行」分享後,我設想了八個面向,將這份NotebookLM作為對應探索世界博覽會可設計的提示詞公式,八個面向與說明如下:

1.世博會本體資訊的探討
2.科技帶來的創新與展望
3.對於社會5.0的典範案例
4.教師教學設計PBL活動框架,如GRASPS、WebQuest
5.自主探究與素養關聯,學習歷程檔案展現
6.考題模擬與跨學制學習關聯
7.大學科系與各行各業相關
8.教育政策與教育科技應用創新

      套用「主題、教學、科技」三個面向,1~3主要就是世博相關議題,4、5則從師生角度出發,6、7再與教育系統、學業與工作職涯串聯,最後8則是是對教育政策與科技的創新展望。

      NotebookLM進一步幫我歸納出「設計世博會探究提示詞的通用結構」,但仔細看,不僅可做為GAI提示詞,我發現也很適合給予老師和學生們多元的思行參考呢!

      世界博覽會作為匯集全球科技、文化、社會議題的盛會,是進行教學探究的絕佳場域。透過結構化的探究活動,尤其結合生成式人工智慧 (GAI) 等數位工具,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與素養發展。設計有效的探究提示詞是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關鍵。
      以下歸納世博會可提供的教學探究提示詞類型,並針對各類型說明設計新提示詞的結構化方法,這些方法借鑒了來源中提及的問題導向學習 (PBL) 框架、GAI 輔助探究模式以及活動設計步驟。這些結構通常包含:

1、情境設定 (Context Immersion / Situation Setting / Curiosity Introduction): 引入與世博會相關的具體情境、觀察或疑問,激發學生好奇心。
2、問題/挑戰提出 (Problem/Challenge Posing / Question Generation / Problem Analysis): 提出一個需要探究的核心問題或待解決的挑戰。
3、探索與分析 (Exploration & Analysis / GAI Initial Prompt & Iterative Query / Information Gathering & Analysis): 指導學生運用資源(包括 GAI)進行資料收集、分析與初步探索。
4、整合與創造 (Synthesis & Creation / Knowledge Construction / Solution Design): 引導學生整合資訊,形成自己的觀點、解決方案或創意產出。
5、反思與分享 (Reflection & Sharing / Application & Transformation / Outcome Presentation): 鼓勵學生反思學習過程,並以某種形式分享成果。

      藉由這樣的結構,我還要整合以前的「執簡馭繁ePBL設計發想流程」,繼續整理,勇敢想,認真玩!

attachments/202506/3287375349.jpg

attachments/202506/3526007837.png attachments/202506/8386894652.png

標籤: 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