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NotebookLM小實驗開玩世博會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3-31 09:27
週一圖書館沒開,角落生悟後散步路上想到,趕緊錄音說出來。我想就像做實驗的概念,一天一個想法來玩NotebookLM。藉由來源、對話與工作室各向度的應用與對話策略,從一個起心動念到實作過程,以及看見產生的結果後,再做省思跟啟想。
我想就是每個小實驗實作試試,例如,我先把大學塾裡寫過有關世博會的文章,彙整成為一本新的NotebookLM來源,藉由整理重點,或者回顧內容,先利用對話整理成筆記,看看產生怎樣的回應。
這次先以今天這段發想的聲音檔,加上:
大阪2025世界博覽會登場,一起「搏、攬世界」!
台灣、世界博覽會、博物館三大主題書區整理
『世界博覽會』主題書區
![]() | ![]() |
另外,我再添加一些額外元素於每次的對話中,譬如:今年2025大阪世博會,如何有別於上海世博、怎樣利用新科技(如元宇宙、生成式AI等)可以設計好的教學活動規劃。或者就是請NotebookLM寫一篇讓學生們做真實或虛擬旅的旅行規劃,以及遊後心得報告的框架格式。
就是先觀察單純只用部落格文章,看看能藉由對話,生成怎樣的「新」內容。接著,再整理大阪世博官方資源、國內外相關報導,利用疊加也迭代過程過程(其實這也像另一個層次的「對話」,交互激盪,像打乒乓球一樣,在迅疾一來一往之間,持續聚融優化。
我想,這樣應該很好玩。先玩了第三次對話就驚艷了!我輸入:「如何藉上海世博展望大阪世博會?」而NotebookLM生成的標題:「滬阪世博:主題、虛擬、教育與科技的傳承」,內容如下:
要藉由上海世博展望大阪世博會,我們可以從幾個重要的面向來分析來源中的資訊:
主題的延續與演進: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聚焦於城市發展、科技創新、文化融合以及永續發展等議題。來源提到,上海世博是史上第一次以「城市」為主題。相較之下,2025年大阪世博會的主題是「設計一個讓生命閃耀的未來社會」,並結合了 SDGs(永續發展目標) 與 Society5.0 議題進行探討。我們可以觀察到,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到「設計一個讓生命閃耀的未來社會」,主題呈現了從關注當下城市生活品質的提升,進一步延伸到對未來更廣泛的社會議題和永續發展的思考。上海世博對於城市議題的深入探討,可以為大阪世博在探討未來社會時提供借鑒,例如如何在城市發展的基礎上,融入永續和科技創新的元素。
線上與虛擬體驗的重要性: 上海世博會的一大創新是建置「網上世博會」,藉由網路力量與實體館展呈現更完整的展覽全貌,並提供互動體驗功能。來源中提到可以線上瀏覽各館所、主題展區,吉祥物「海寶」還會進行解說。這項經驗預示了虛擬體驗在世界博覽會中的重要性。對於2025年大阪世博會,來源特別提及了「Virtual Expo虛擬世博」是令人期待的一環。上海世博在虛擬展覽方面的成功經驗,可以為大阪世博如何規劃更完善、更具互動性的虛擬體驗提供參考,例如如何利用新的科技方式,讓無法親臨現場的人們也能深入了解展覽內容。
教育意義的重視: 來源強調,世界博覽會的出發點主要是以「教育」為目的。在規劃上海世博會時,就考量到提供學生應用的讀本。而對於大阪世博會,官方網站也提供了「教育旅行導航」以及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的「少年EXPO2025教育計畫」,提供多媒體教師使用教材和課程實施規劃。上海世博在推動教育應用方面的經驗,例如鼓勵孩子們選一個館所、國家進行了解與介紹,可以為大阪世博如何更有效地結合教育資源,設計更具啟發性的學習活動提供思路。
科技的應用與創新: 上海世博會已展現了科技在提升城市生活方面的應用。而大阪世博會更明確地將 Society5.0 作為探討的議題之一,並提到可以利用新的科技方式進行教學設計的規劃。上海世博在展現科技創新方面的成果,例如無線寬頻和資源回收等概念被臺北市作為「城市最佳實踐區」的範例,可以啟發大阪世博在展示未來科技及其如何塑造社會方面有更前瞻性的規劃。
全球參與和文化交流: 上海世博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潮,促進了國際交流,使參觀者得以認識中國和上海,同時也對當地人和城市營運產生衝擊與激盪,加速生活品質的提升。大阪世博會同樣是全球性的盛會,維基百科中也介紹了其申辦、投資建設與營運等訊息,並提供豐富的相關連結與各型國際博覽會的資訊整理。上海世博成功吸引全球參與的經驗,可以為大阪世博在吸引國際目光、促進文化交流方面提供寶貴的經驗。
總結來說,上海世博會在「城市」主題的探索、虛擬展覽的建置、教育意義的強調以及科技應用的展現等方面所積累的經驗,可以為即將到來的大阪世博會在規劃主題、運用科技、推動教育以及促進國際交流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啟示,使其能更好地朝向「設計一個讓生命閃耀的未來社會」的目標邁進。
大阪2025世界博覽會登場,一起「搏、攬世界」!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3-30 06:56
維基百科裡,有介紹大阪世博會的申辦、投資建設與營運等訊息,此外,也提供豐富的相關連結與各型國際博覽會的資訊整理。
![]() | ![]() | ![]() |
官方網站有多語版,包含日、英、簡繁中、韓、法與西語版。官網提供有關世博會的概要、辦理目的、設計理念、展館介紹、活動資訊等,也有邀請大家前往觀展的交通資訊與觀光指南。
![]() | ![]() |
更重要的(應該說我最期待的),除了Virtual Expo虛擬世博之外(後續再整理介紹),就是有關「教育旅行導航」,以及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的「少年EXPO2025教育計畫」,提供多媒體教師使用教材,也結合綜合學習時間設計課程實施規劃,手冊資料有日文與英文版。結合活動,也辦理線上形式進行交流,預定舉辦“少年EXPO國小海報展示”、“少年EXPO中學發表會”。
![]() | ![]() |
![]() | ![]() |
![]() | ![]() | ![]() |
15年前上海舉辦世博會(2010 EXPO),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那時我想邀大家「網路遊世博,博覽全世界」。
大阪曾在1970年舉辦過世博會,當年是亞洲首次舉辦的世博會。今年20025的大阪世博主「設計一個讓生命閃耀的未來社會」,結合SDGs與 Society5.0議題進行探討。
這次,我的大自由研究裡,「世界高中中,共譜百年匯」,將從大阪世博開始,與孩子們一起「搏、攬世界」!
人間四月天,4/8~16四區城展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3-29 21:04
整理四月感興趣的展會,光是4/8~16這段期間(主要是自己有空得以逛展),整理起來就有四十個。除了展會網的資訊,我也盡可能找主辦方(可能是公協會、組織或是會展中心)官網加以確認,我先依城市整理列出主題:
※上海18展,各組在不同展覽中心:
瓦楞展
包裝容器展覽會
紙展
彩盒展
數位印刷技術展
包裝產業博覽會
植物纖維及食品包裝製造技術展
奢侈品包裝展覽會
醫療器材展覽會
復健與個人健康展
醫療器材設計製造展覽會
養老福祉及護理用品展覽會
花卉園藝展覽會
眼科及視光技術及設備展覽會
素質教育博覽會
教育後勤展覽會
校服園服展覽會
低空經濟產業博覽會
※東京9展:
製藥原料展覽會
醫療器材設計製造技術展覽會
中草藥與原料藥展覽會
生物醫藥科技展
製藥包裝機械展
藥品包裝物流展
東京製藥IT與數位展覽會
醫藥合同客製化服務展
製劑展覽會
※名古屋7展:
設計工程與製造解決方案展覽會
工廠設施及設備展覽會
工業AI/物聯網展覽會
感測器及測試測量展覽會
工業展覽會
機械要素技術展覽會
先進3D列印展覽會
大灣區
※深圳4展:
電子展
電子資訊博覽會
大數據與儲存高峰會暨展覽會
家裝節
※香港2展:
創科展
春季電子產品展
從Cospaces Edu改名為Delightex,我的八個期許…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3-26 15:16
從Cospaces Edu 到Delightex,官網的新功能介紹。這幾天想了一些期許…
1、場景裡光影表現
2、可以跨專題複製貼上物件
3、提供即時社交互動(播放作品中可以多人參與)
4、提供製作或使用的歷程記錄,可供教學分析
5、可匯聚多個平台的3D模型,在COSPACES場景裡打造表現舞台,藉助GAI生成動畫自動表現
6、製作作品中,有NPC即時提供協助、引導或展現
7、在QUEST3中,以MR形式表現MERGECUBE,進一步加上IoT來設計實體物件與虛擬物件的互動
8、可匯入360影片影用,或是利用GAI生成360場景
我也到官網FB 貼上我的期待,哈哈!
I have been using CoSpaces eight years,my expectations for new features of Delightex
1. Light and shadow performance in the scene
2. We can copy and paste objects across projects
3. Provide instant social interaction (multiple people can participate in the playback of the work)
4. Provide logs of producting process or playing process for teaching analysis
5. It can gather 3D models from multiple platforms, create a performance stage in the COSPACES scene, and use GAI to generate animations for automatic performance
6. During the production, NPCs will provide assistance, guidance or demonstrations in real time.
7. In QUEST3, MERGECUBE is presented in MR form, and IoT is further added to desig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hysical objects and virtual objects
8. We can import 360 videos or use GAI to generate 360 scenes
「攏總來玩NotebookLM」簡報、影片與生成分享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3-16 20:36
分享與文盛、之婷老師一起在「0316-科技教育聊聊天」裡的「攏總來玩NotebookLM」簡報(連結)、影片(連結),以及15分鐘分享的聲音檔,再以NotebookLM整理:
1. What
NotebookLM 是一種由 Google 開發的工具,用於匯集和整理各類資源。講者提到使用 NotebookLM 來整理包括音訊檔案、徐新逸老師的演講錄音、教育部的計畫文件、以及教學設計範例等多種資料。講者個人經驗是曾創建了 100 個 NotebookLM 檔案來管理不同資訊。這是一個協助使用者整理人的知識和所有資源的平台,可以將不同格式的資料集中在一處進行分析和探討。
2. How
NotebookLM 的運作方式是讓使用者匯入多種來源的資料,例如電腦檔案、Google 雲端硬碟、開放的網路連結和 YouTube 影片。使用者可以針對這些匯入的資料進行提問,並與之對話,從而獲得摘要、洞察和解答。講者分享了他將錄音檔匯入 NotebookLM 進行整理,並結合 Notion 等工具進行後續處理的流程。其核心流程包括輸入來源、透過對話進行處理、以及輸出筆記。
3. Why
開發 NotebookLM 的初心是為了協助使用者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資訊。它旨在解決資訊分散、難以快速掌握重點的問題,並協助使用者提升對資料的理解和應用。透過 NotebookLM,使用者可以更便捷地從大量資料中提取關鍵內容、發現潛在的關聯,並創造新的價值,例如在教學創新、專案研究等方面。
4. WIIFM(What's in it for me)
對我及我們而言,NotebookLM 的意義在於提供了一個強大的資訊整理和分析工具,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學習深度。對於教育工作者而言,它可以快速處理教學錄音、分析課程資料、並結合相關政策文件,輔助教學設計和反思。我應該開始嘗試將手邊的資料,例如會議記錄、研究文獻、教學素材等匯入 NotebookLM,並積極與之對話,探索其分析和摘要功能。我的表現可以根據我是否能更快速地從大量資訊中找到所需內容、產生更深入的洞察、並將其應用於實際工作來評估。現成的工具有 Google 帳號和網路連線,支援則來自於 NotebookLM 本身的功能和使用教學,以及像講者這樣的使用者經驗分享。
5. What if
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思考 NotebookLM 的應用,例如將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同儕回饋、甚至田野調查的記錄都匯入其中,或許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需求。如果我們能嘗試不同的提問方式和組合多樣化的資料來源,例如結合學術論文、新聞報導和訪談記錄,或許能發現更深入的跨領域關聯和創新點子。如果我們將 NotebookLM 的輸出結果視為新的輸入,進行迭代式的分析和提問,也許能逐步深化對問題的理解,並產生更具體的行動方案。透過不斷嘗試和探索,NotebookLM 的潛力將被更充分地挖掘。
6. Why not
為什麼不開始使用 NotebookLM 呢?以提升資訊處理效率和深度理解為最終目標,NotebookLM 提供了一個便捷且強大的工具。現在就可以開始規劃將哪些資料匯入 NotebookLM,並思考希望透過它解決哪些問題或達成哪些目標。例如,可以從一個感興趣的主題或一個正在進行的專案開始,逐步熟悉其功能和操作. 積極嘗試不同的功能,例如摘要、問答、筆記整理等,並將其融入日常工作流程。正如講者所言:「為什麼做不到,那我們就來行動嘛?」,現在就行動,體驗 NotebookLM 為我們帶來的便利和啟發。
![]() | ![]() |
創建你的數位分身~建立Gmail分身帳號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3-16 18:14
週六下午大雨待在家,有機會參與「ECF 圖像運用快閃分享會」,自己也觀看益師傅訂閱制「LLM 最新平台介紹」的補課影片,收穫滿滿。
![]() | ![]() |
益師傅上課,除了分享自己超級認真測試過的經驗之外,也能旁徵博引舉例並實做,讓學員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依循、遷移與創想。上課過程中,他還會隨想隨贈地「一直加送」提示詞…,哈哈,真是佛心來著!
這次有個「繪製你的另一半」提示詞,光是看標題就讓人心動,而課程中展現的成果更是令人驚艷。不過,我今天想分享的,是益師傅在課堂裡提到建立Gmail分身帳號的方式,尤其用來「偵測」是否有哪些網站外洩會員帳號的巧妙應用,實在讓人拍案叫絕。
創建你的數位分身~建立Gmail分身帳號,以前曾有印象但也沒多玩,可參考電腦王阿達的文章「一組帳號萬種分身 善用「.」與「+」創造臨時用Gmail信箱 」。
這回則是立刻派上用場:我這次是用「+」的方式,測試三個我常用與分享的網站都成功,超級開心!以後也可以不用心虛地介紹十分鐘信箱了,哈哈!需要補充提醒的是(如圖):雖然這還是Gmail,但不要使用Google帳號繼續,必須在一般電子郵件帳號區申請喔!
Notion(若是Edu的Gamil,也可以開通教育版喔!)、COSPACES、Tripo3D
![]() | ![]() | ![]() |
NotebookLM100本之後...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3-15 14:54
昨天中午遇到我的NotebookLM提醒:已經達到100本免費額度的上限。隔了一天,望著大雨在家想著:為什麼會有100本、這100本又是什麼主題、包含甚麼來源?我將Notebook LM的清單建立到試算表,同時也排序看最近使用的日期,還有來源數。
![]() | ![]() |
我大概有些歸納:
一、使用頻率與數量:
目前最早未再存取的四項時間點是:2024年6月12日、7月30日、9月21日、11月30日,也算是初玩NotebookLM,之後也沒啥運用。而真正密集使用NotebookLM的時段,正巧是2024耶誕節到2025情人節,大約七十天前,陸續接獲兩場校本GAI教學應用的研習邀請,藉著備課開始學用。有些是研習實作示範,尤其利用錄音檔生成摘要,所以有多本NotebookLM裡,來源可能只有一兩個。
![]() | ![]() |
二、學以致用:
部落格裡目前有七篇是介紹NotebookLM應用,前三篇就正好是11-30,整理去年教育科技展在世貿的三場分享演講摘要。看看到現在大約過了三個月,我對NotebookLM的應用想法,又多了寬廣的視野,也有深入的探究成長。部落格文章由近而前列出:
雙平方日子玩NotebookLM結合實體研習的規劃 (02-25)
切錄音檔讓NotebookLM生成小段落金句 (02-08)
NotebookLM聲音檔「生成摘要」心得分享 (02-06)
與NotebookLM協作再開寫「生活中的程式設計」 (02-02)
利用NotebookLM整理「1117原元宇宙教學實時據歷」演講摘要 (11-30)
利用NotebookLM整理「1117憑屏玩轉智慧教學」演講摘要 (11-30)
利用NotebookLM整理「1116AV 旅悠城展暢想」演講摘要 (11-30)
三、接續開玩:
我主要以輸入、處理、輸出的IPO流程,對應NotebookLM的「來源、對話、工作室」三面向與階段,從生活常軌、世界現況與未來期許中,探討在B=MAP的行為公式基礎上,以「NotebookLM Style」來歸納也開展地自在玩轉。
我會依主題建本、來源集成,來把100本先瘦身。雖然付費擴充,或是再找個Google帳號來新建都沒問題,不過,重點也是這次領會「NotebookLM Style」的重點:有認真把自己的知識庫建好且活用嗎?或許,等下回分享「N>100本 NotebookLM的魅力」(N<100)時,我又進化成長了。
偽開學第三週同步開寫「生活中的程式設計」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3-11 16:30
我的偽開學第三週(也有點像等著加退選確定),自己說要同步開寫「生活中的程式設計」,目前仍依各工具與生活、學習與工作相關的連結「八字訣」推進,今天先整理「開課目標與說明」,有了Google、Notion與GAI的協作,總有個好推進的可看性,Fighting!
![]() | ![]() |
![]() | ![]() |
「八字訣」:
真實世界,數位寫真:Google
收納放送,玩轉即呈:Notion
原元宇宙,操之在己:CoSpaces
所見所得,言行全錄:動靜態螢幕錄製(OBS)
物連務悟,無所不在:物聯網(Webbit & Google三寶、NFC、QRCoding)
數位分身,移情人味:人型機器人(Kebbi)
如你所擬,全知織緻:生成式人工智慧(B=MAP)
圖文影音,信手拈來:Canva
迅即動員,集智聚力:Padlet
剛剛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狀況(但也算合理)...
有一份Google文件,我曾建立為NotebookLM的來源,但後來刪掉了。目前在NotebookLM的來源清單裡還看得見,但已經無法「與Google硬碟保持同步」。
我也想過,當來源數太多時,可以合併多份Google文件在一起...,或者就多開幾本NotebookLM。我還想著,NotebookLM介面裡期待可以多本之間相互調用呢,哈哈!
![]() | ![]() |
以下是課程簡介,我還會順寫成自己的寫作語氣。
在這個數位轉型的時代,科技與人文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與演進。《生活中的程式設計》課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帶領學生探索從搜尋引擎、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物聯網,到MCU板子、QR code、機器人及編程設計等多元科技領域。透過低或無程式碼(Low/No Code)的開發趨勢,課程鼓勵每位學員以創新、實踐與批判性的角度,發現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超越個人當前的能力,實現專業與生活的雙向成長。
---課程目標
- **科技與人文的結合:**
以工具與方法引導學生認識科技如何滲透生活,並將現代科技(如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物聯網)與日常人際、環境、網路等多重面向串連起來,培養整體系統思考與運算思維。
- **低/無程式碼實作:**
利用序列、平行、條件、事件、函數、傳值等積木式程式設計,降低入門門檻,使學員在輕鬆中發揮創意,實現自動互動控制與數據歷程記錄。
- **問題導向與創新表達:**
結合TASK2TCV理念(每個人當責TASK,可說故事、策展與虛擬旅遊),培養學員從「解決問題、提升滿足、承擔責任、創造價值」的角度,反思自身角色與意圖,從而以「What if」和「Why not」的精神迎向挑戰。
### 課程內容
1. **科技實戰探索:**
- 從搜尋引擎到人工智慧,從虛擬實境到物聯網,讓學生體驗最新科技如何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連。
- 探討MCU板子、QR code以及機器人應用,了解現代數位工具如何加速創新與實踐。
2. **積木式程式設計:**
- 學習序列、平行、條件、事件、函數等基礎概念,並透過實際案例建立自動互動控制系統與資料庫歷程記錄。
- 以低/無程式碼趨勢為切入點,降低技術門檻,鼓勵學生用創意解決實際問題。
3. **跨領域思考與人文關懷:**
- 融入科技與人文的對話,從疫情後的社會變遷、人工智慧對政治、經濟與全球在地化的影響中,反思個人的角色與責任。
- 採用九宮格思考、Wh問句(Wiifm、What if、Why not)等工具,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究生活現象。
4. **Io3T串連與創意思維:**
- 透過「悟、務、物聯網」的跨域連結,串接人、己、機、際、物、境、智等多重面向,推動團隊協作與專業發展。
- 結合ASSURE、Activities、ANT、Doin等理論,強調以漸進式學習方式,讓許多「明明」轉化成「Yet 2 Yes!」的創新體驗。
5. **實時數據與歷程記錄:**
- 探討如何在真實時間內記錄生活中所有發生的事物,建立完整的數據歷程,提升系統可靠性與穩定性。
- 期中參訪智慧程式展,並藉由同音異字的趣味實例(如:城市、程式、乘勢、澄識、呈視、承適、誠試、成事)啟發更多創意靈感。
### 學習成效與未來展望
通過本課程,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現代科技的基本運用與程式設計的核心技術,更能夠發展出:
- **跨域綜合能力:** 將科技、設計、經濟與人文思維有機結合,成為未來數位轉型的重要推手。
- **創新與實踐精神:** 在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培養自我反思與持續創新的能力,達到個人成長與專業發展的雙贏。
- **團隊合作與責任感:** 透過TASK2TCV模式,強化每個人作為團隊成員的責任意識與行動力,讓學習成果更貼近日常生活與實際應用。
### 結語
「生活中的程式設計」課程不僅是一次程式語言的學習之旅,更是一場跨越數位與人文、理論與實踐的全方位探索。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對科技抱有熱忱的專業人士,本課程都將帶你從生活出發,運用創意與科技,實現從「明明」到「Yet 2 Yes!」的蛻變。歡迎加入我們,共同創造更智慧、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