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Google AI Studio看「GIGAスクール構想」の先へ:データが拓く教育DXの未来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7-31 21:54
先利用智慧鏡頭看拍書本的相片,再以 Google AI Studio看「GIGAスクール構想」の先へ:データが拓く教育DXの未来:
![]() | ![]() |
Google AI Studio看「GIGAスクール構想」の先へ:データが拓く教育DXの未来
始於2019年的GIGA School構想,讓日本全國的中小學在配備一人一台終端設備和高速網路環境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雖然這是教育數位化的一大步,但真正的目標在於實現以這些基礎設施為基礎的教育數位轉型(DX)。而掌握此關鍵的,正是教育數據的有效利用。
GIGA School構想的現況與下一步
GIGA School構想旨在為兒童和學生創造一個能像使用文具一樣日常活用數位終端設備的環境。[1] 藉此,可期待數位教科書的活用,以及根據個人學習情況進行指導的最佳化。
然而,僅僅配備終端設備是不夠的。日本文部科學省作為GIGA School構想的下一階段,著重於在教育現場有效活用這些數位基礎,培養肩負下一代重任的孩子們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2] 為實現此目標,正在推動設立GIGA School營運支援中心以支援學校,以及充實針對教職員的研習等措施。
何謂教育DX? - 與「數位化」的差異
教育DX與單純導入數位技術的「數位化」有所區別。數位化是將現有業務替換為數位工具,而教育DX則是利用數位技術改革教育本身的應有樣貌,以創造新的學習價值為目標。[3]
具體而言,透過活用AI的學習診斷、雲端上的教材共享、學習狀況的即時可視化等,將可能提供符合每個學生需求的個人化最佳學習方式。此外,校務的數位化可望提升教職員的工作效率,進而帶動工作方式的改革。
數據驅動教育DX的優點
有效利用教育數據,可望為教育現場帶來巨大變革。
-
實現個人化最佳學習:透過分析學習歷程和測驗結果等數據,可以準確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瓶頸和擅長領域,從而提供符合個人程度的指導和教材。[4][5] 藉此,可望提供「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公平且個人化最佳的學習」。[4]
-
提升指導品質:在過去多依賴直覺和經驗的指導中,加入數據這個客觀依據,有助於開發更有效的指導方法和改善授課內容。[5][6] 教師可以根據數據評估授課和教材的效果,並加以改進。
-
減輕教職員負擔:利用數位工具自動批改作業和收集學習狀況,可以大幅削減教職員的文書作業。[7] 這使得教職員能有更多時間與學生相處。[8]
-
培養資訊活用能力:透過日常接觸ICT機器,孩子們可以自然而然地培養在資訊社會中主體性活動所需的資訊活用能力。[1]
實現的道路與課題
為了實現教育數據的有效利用,必須克服以下幾個課題:
-
安全對策:在處理包含學生個人資訊的教育數據時,嚴格的資訊安全對策是不可或缺的。[7]
-
教職員的ICT素養:為了有效活用數位工具,提升教職員自身的ICT技能和指導能力是當務之急。[7]
-
數據的標準化與整合:為了整合、分析由不同學校和地方政府以不同系統管理的教育數據,需要統一數據格式等的「標準化」。[9]
針對這些課題,日本政府已制定了教育數據利用的藍圖,並推動基礎工具的整備、數據標準化的促進,以及充實研習等措施。[10][11]
在GIGA School構想所奠定的基礎上,能否成功開創數據驅動的教育DX這朵花?這個可稱為GIGA「第二階段」的新挑戰,將大大左右日本教育的未來。
Google Search Suggestions
退滿五年再勁曲!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7-31 19:21
一轉眼?退休五年了。問號來自於「點點滴滴都在眼前,豈是一轉眼就會逝去?!」的領悟,是上午到世貿逛展時閃過的念頭。
還記得那時的「退休好進取」想法,五年來也確實豐收精彩,尤其遇上「疫情停課、精進計畫、生成式AI」(以教育圈為例),也是自己「世界高中中(ing)」的親身經歷與可能作為之展現,每段歷程都留下印記,每次飛旅再拓展視野。今天來看,再有對於下一個五年的滿心期待,準備迎接未知但令人嚮往的可能。
我想著....就以「食醫住行育樂」六大生活面向:在日常中悠哉地讀寫玩想、學思疑問探,好好吃、保持健康、帶著好奇心持續拍拍走,續繼進取譜唱勁曲。
不想很難不想,很難不想很難,明天開始,繼續好好想,好好玩!
凱比拍片準備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7-25 19:29
近日益師傅的線上課程中,利用Canva AI設計一個MQTT工具,很方便利用IoT方式整合凱比與多項工具。加上上完苗栗縣XR實境創作小主播體驗營後,以及下午在米倉國小遇上班級凱比群....,讓我心動地想帶凱比一起登場拍片。先回顧三年前的簡報重點。
這是當時凱比「創意影音作品」的賽前說明分享,我以四個重點探討結合凱比拍攝影片的構思:
※你有多想機器人可如何運用?
接觸不多或不熟操控?
先觀摩、觀察人機互動
轉化創想拍攝企劃
參賽過程PBL:
素養實踐,讓學生學習、練習、展現與創作
※觀摩、觀察人機互動
現場展現,對話,有多少人多少機器人
機器人進場退場、場景切換即在
手勢、表情還有背景、音效
第一人稱、第三人稱視角,機器人眼裡的世界?
凱比群舞、高通創新大賽、語音互動介紹
消防小尖兵、帶媽媽遊嘉義、最美機器人...
![]() | ![]() |
※從原有真實生活現場出發
從常效應用情節開始:
校園與生活應用,宣導、圖書館、校長室、博物館...
邀請合作演出,與當地、當事人結緣
凱比自述、凱比教授、凱比報導、街頭訪問
凱比帶你搭輕軌遊高雄,實體或360...
※轉化創想拍攝企劃
分鏡表:畫面構成與文字描述
誰拍攝、演出,學、用凱比...
設計應用:對象、服務、效果...
地點、時間的人事物的鋪陳
讓人與機器人、整體綜合表現,神、豬隊友?
讓鏡頭說話...故事、策展、虛擬旅遊
腦補:演員表現、觀眾感受、你與學生們...
![]() | ![]() |
等今晚上完益師傅課程,一定又有滿滿創意,八月來好好認真玩真的!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