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我把18年份的大學塾內容塞進一本NotebookLM裡,提出對話:

      想撰寫一本GAI時代裡,中小學智慧教室展望的書:從科技影響教育的轉型當開始,接續在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校本管理、數據評核的四個面向,描繪科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請提供寫作大綱與細項,各項目給予簡單介紹。

      筆記起來:     AI時代:中小學智慧教室的未來藍圖
第一章:科技浪潮下的教育轉型
    1.1 科技對教育的歷史性影響
          簡介過去科技發展如何逐步改變教育模式,例如網路、數位教材、學習管理系統等。
    1.2 GAI(Generative AI)的崛起及其教育潛力
          解釋什麼是GAI,及其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生成、程式碼生成等方面的能力。
          初步探討GAI可能為教育帶來的變革性影響,例如個人化學習內容生成、智能輔助教學等。
    1.3 從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到智慧教育的演進
          回顧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發展歷程。
          闡述智慧教育的核心概念:「人類大腦全方位增長智慧」的開展。
          說明智慧教室作為智慧教育實踐的重要場域。
    1.4 台灣中小學數位學習政策與現況
          介紹台灣「生生用平板」等數位學習相關政策。
          分析目前中小學在科技應用方面的現況與基礎。

第二章:教師教學的機會與挑戰
    2.1 GAI作為教師的智能助手
          教學備課:GAI如何協助教師快速蒐集、整理教學素材,生成教學建議,甚至提供課程設計的草稿。
          課程設計:利用GAI的創意生成能力,設計更具吸引力與互動性的教學活動।
          個別化教學:探討GAI如何根據學生需求生成差異化練習題、回饋與學習路徑建議。
    2.2 智慧教室中的多元教學模式
          結合硬體設備(如智慧白板、平板電腦、AI機器人)與軟體平台,創造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探討PBL(專題式學習)在智慧教室中的應用,GAI如何輔助專題探究過程。
          介紹AR/VR/MR等技術在智慧教室中的應用,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
    2.3 教師資訊素養與專業發展
          強調教師提升自身資訊素養的重要性,包括GAI工具的應用能力。
          探討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模式,例如社群共備、同儕交流。
          GAI在教師成長檔案建立與教學評鑑方面的潛在應用।
    2.4 教師面臨的挑戰與因應
          數位落差:如何確保所有教師都能有效使用新科技。
          教學轉型:教師如何從傳統講授模式轉向引導式、協作式教學。
          倫理與責任: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負責任地使用GAI工具,避免抄襲等問題。

第三章:學生學習的機會與挑戰
    3.1 GAI賦能的自主學習
          資訊獲取與探索:學生如何利用GAI更快速、有效地搜尋和理解資訊。
          創意表達與內容生成:GAI如何協助學生進行數位說故事、創作文章、設計簡報等。
          個人化學習路徑:GAI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提供客製化的學習資源與建議。
    3.2 智慧教室中的互動與協作學習
          利用平板電腦、雲端平台等工具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AI機器人在編程教學、互動學習中的應用।
          跨校合作學習的可能性,例如利用網路進行異地交流。
    3.3 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與數位公民責任
          培養學生辨別資訊真偽、保護個人隱私的能力。
          引導學生理解GAI的運作原理與潛在偏見。
          強調網路倫理、尊重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
    3.4 學生面臨的挑戰與因應
          網路沉迷與不當使用:如何引導學生適度使用科技產品।
          過度依賴AI: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成為「有答案就停止學習」。
          社交互動的改變:如何在數位環境中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第四章:校本管理的機會與挑戰
    4.1 智慧校園的基礎建設與資源整合
          探討學校如何規劃與建置智慧教室所需的硬體設備、網路環境與軟體平台。
          如何整合校內外數位資源,建立共享的學習生態系統।
          物聯網(IoT)在校園管理、環境監控等方面的應用।
    4.2 GAI在學校行政管理中的應用
          資料分析與決策支持:利用GAI分析學生學習數據、教師教學成效等,為學校決策提供參考。
          行政流程優化:GAI如何協助處理重複性行政工作,提升效率。
          家校溝通:利用AI工具建立更便捷、有效的家長溝通管道।
    4.3 校園社群營造與教師合作
          探討如何利用線上平台、社群工具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建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材製作團隊।
          鼓勵跨領域教師合作,進行主題式教學活動।
    4.4 校本管理面臨的挑戰與因應
          經費預算:智慧校園建設與維護所需的資金投入。
          技術支援:建立專業的技術團隊,提供及時的支援服務।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確保學生和教職員的數據安全।

第五章:數據評核的機會與挑戰
    5.1 智慧教室中的多元化評估方式
          利用數位工具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與表現。
          探討形成性評估、總結性評估等不同評估方式在智慧教室中的應用।
          學生作品集、數位策展等展現學習成果的方式।
    5.2 GAI在學習分析與評鑑中的潛力
          利用AI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提供個別化的回饋與建議。
          探索AI在自動化評分、提供評語方面的應用。
          藉由學習分析了解教師教學成效,促進教學改進।
    5.3 數據驅動的教育決策
          學校如何利用學習分析的結果調整課程設計、教學策略。
          教育主管機關如何運用大數據進行教育政策制定。
    5.4 數據評核面臨的挑戰與因應
          數據倫理與偏見:如何確保AI分析結果的公平性與客觀性。
          數據解讀與應用:培養教師和管理者解讀和應用學習數據的能力。
          評估標準的重新思考:傳統的評估方式是否適用於智慧教室環境。

第六章:GAI時代中小學智慧教室的未來展望
    6.1 以「為心築獻造智慧境」為核心的發展願景
          強調科技應用應以促進學生全人發展為目標。
          探討「DPP6C」框架(連通、雲端、智能、社群、構建、承諾)在智慧教育中的實踐।
    6.2 AI與機器人教育的融合
          探索AIR (AI與機器人) 教育、教育AIR的發展।
          利用「聲、光、動、辨、情、智」六面向設計更具互動性的AI機器人教學活動।
    6.3 智慧教室與元宇宙的結合
          探討元宇宙在創造更豐富學習情境與任務表現舞台方面的潛力。
          GAI如何助力元宇宙教育內容的生成與應用。
    6.4 迎接An AI TW的未來
          強調台灣在發展智慧教育方面的潛力與機會。
          提出在GAI時代打造具台灣特色的中小學智慧教室發展策略與建議。

結論:教育的本質不變,科技賦能未來
          重申科技是輔助教育的工具,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培養學生的人格、能力與終身學習的熱情。
          期許在GAI時代,中小學智慧教室能真正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促進全方位發展的教育目標。

 attachments/202504/3292208887.png

藉NotebookLM小實驗開玩世博會

      週一圖書館沒開,角落生悟後散步路上想到,趕緊錄音說出來。我想就像做實驗的概念,一天一個想法來玩NotebookLM。藉由來源、對話與工作室各向度的應用與對話策略,從一個起心動念到實作過程,以及看見產生的結果後,再做省思跟啟想。

      我想就是每個小實驗實作試試,例如,我先把大學塾裡寫過有關世博會的文章,彙整成為一本新的NotebookLM來源,藉由整理重點,或者回顧內容,先利用對話整理成筆記,看看產生怎樣的回應。

      這次先以今天這段發想的聲音檔,加上:
大阪2025世界博覽會登場,一起「搏、攬世界」!

史上超級PBL~2010 上海世博會開幕!

網路遊世博,博覽全世界

妙用 Google,暢遊博覽會

台灣、世界博覽會、博物館三大主題書區整理

『世界博覽會』主題書區

attachments/202503/7472948803.jpg attachments/202503/2489756697.jpg

 

attachments/202503/6561601957.jpg
 

      另外,我再添加一些額外元素於每次的對話中,譬如:今年2025大阪世博會,如何有別於上海世博、怎樣利用新科技(如元宇宙、生成式AI等)可以設計好的教學活動規劃。或者就是請NotebookLM寫一篇讓學生們做真實或虛擬旅的旅行規劃,以及遊後心得報告的框架格式。

      就是先觀察單純只用部落格文章,看看能藉由對話,生成怎樣的「新」內容。接著,再整理大阪世博官方資源、國內外相關報導,利用疊加也迭代過程過程(其實這也像另一個層次的「對話」,交互激盪,像打乒乓球一樣,在迅疾一來一往之間,持續聚融優化。

      我想,這樣應該很好玩。先玩了第三次對話就驚艷了!我輸入:「如何藉上海世博展望大阪世博會?」而NotebookLM生成的標題:「滬阪世博:主題、虛擬、教育與科技的傳承」,內容如下:


      要藉由上海世博展望大阪世博會,我們可以從幾個重要的面向來分析來源中的資訊:

      主題的延續與演進: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聚焦於城市發展、科技創新、文化融合以及永續發展等議題。來源提到,上海世博是史上第一次以「城市」為主題。相較之下,2025年大阪世博會的主題是「設計一個讓生命閃耀的未來社會」,並結合了 SDGs(永續發展目標) 與 Society5.0 議題進行探討。我們可以觀察到,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到「設計一個讓生命閃耀的未來社會」,主題呈現了從關注當下城市生活品質的提升,進一步延伸到對未來更廣泛的社會議題和永續發展的思考。上海世博對於城市議題的深入探討,可以為大阪世博在探討未來社會時提供借鑒,例如如何在城市發展的基礎上,融入永續和科技創新的元素。

      線上與虛擬體驗的重要性: 上海世博會的一大創新是建置「網上世博會」,藉由網路力量與實體館展呈現更完整的展覽全貌,並提供互動體驗功能。來源中提到可以線上瀏覽各館所、主題展區,吉祥物「海寶」還會進行解說。這項經驗預示了虛擬體驗在世界博覽會中的重要性。對於2025年大阪世博會,來源特別提及了「Virtual Expo虛擬世博」是令人期待的一環。上海世博在虛擬展覽方面的成功經驗,可以為大阪世博如何規劃更完善、更具互動性的虛擬體驗提供參考,例如如何利用新的科技方式,讓無法親臨現場的人們也能深入了解展覽內容。

      教育意義的重視: 來源強調,世界博覽會的出發點主要是以「教育」為目的。在規劃上海世博會時,就考量到提供學生應用的讀本。而對於大阪世博會,官方網站也提供了「教育旅行導航」以及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的「少年EXPO2025教育計畫」,提供多媒體教師使用教材和課程實施規劃。上海世博在推動教育應用方面的經驗,例如鼓勵孩子們選一個館所、國家進行了解與介紹,可以為大阪世博如何更有效地結合教育資源,設計更具啟發性的學習活動提供思路。

      科技的應用與創新: 上海世博會已展現了科技在提升城市生活方面的應用。而大阪世博會更明確地將 Society5.0 作為探討的議題之一,並提到可以利用新的科技方式進行教學設計的規劃。上海世博在展現科技創新方面的成果,例如無線寬頻和資源回收等概念被臺北市作為「城市最佳實踐區」的範例,可以啟發大阪世博在展示未來科技及其如何塑造社會方面有更前瞻性的規劃。

      全球參與和文化交流: 上海世博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潮,促進了國際交流,使參觀者得以認識中國和上海,同時也對當地人和城市營運產生衝擊與激盪,加速生活品質的提升。大阪世博會同樣是全球性的盛會,維基百科中也介紹了其申辦、投資建設與營運等訊息,並提供豐富的相關連結與各型國際博覽會的資訊整理。上海世博成功吸引全球參與的經驗,可以為大阪世博在吸引國際目光、促進文化交流方面提供寶貴的經驗。

      總結來說,上海世博會在「城市」主題的探索、虛擬展覽的建置、教育意義的強調以及科技應用的展現等方面所積累的經驗,可以為即將到來的大阪世博會在規劃主題、運用科技、推動教育以及促進國際交流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啟示,使其能更好地朝向「設計一個讓生命閃耀的未來社會」的目標邁進。

NotebookLM100本之後...

      昨天中午遇到我的NotebookLM提醒:已經達到100本免費額度的上限。隔了一天,望著大雨在家想著:為什麼會有100本、這100本又是什麼主題、包含甚麼來源?我將Notebook LM的清單建立到試算表,同時也排序看最近使用的日期,還有來源數。

attachments/202503/9552034598.jpg attachments/202503/9260389032.jpg


      我大概有些歸納:

一、使用頻率與數量:
      目前最早未再存取的四項時間點是:2024年6月12日、7月30日、9月21日、11月30日,也算是初玩NotebookLM,之後也沒啥運用。而真正密集使用NotebookLM的時段,正巧是2024耶誕節到2025情人節,大約七十天前,陸續接獲兩場校本GAI教學應用的研習邀請,藉著備課開始學用。有些是研習實作示範,尤其利用錄音檔生成摘要,所以有多本NotebookLM裡,來源可能只有一兩個。

attachments/202503/6263373574.jpg attachments/202503/3968742474.jpg


二、學以致用:
      部落格裡目前有七篇是介紹NotebookLM應用,前三篇就正好是11-30,整理去年教育科技展在世貿的三場分享演講摘要。看看到現在大約過了三個月,我對NotebookLM的應用想法,又多了寬廣的視野,也有深入的探究成長。部落格文章由近而前列出:

雙平方日子玩NotebookLM結合實體研習的規劃 (02-25)

切錄音檔讓NotebookLM生成小段落金句 (02-08)   

NotebookLM聲音檔「生成摘要」心得分享 (02-06)   

與NotebookLM協作再開寫「生活中的程式設計」 (02-02)

利用NotebookLM整理「1117原元宇宙教學實時據歷」演講摘要 (11-30)

利用NotebookLM整理「1117憑屏玩轉智慧教學」演講摘要 (11-30)   

利用NotebookLM整理「1116AV 旅悠城展暢想」演講摘要 (11-30)

三、接續開玩:
      我主要以輸入、處理、輸出的IPO流程,對應NotebookLM的「來源、對話、工作室」三面向與階段,從生活常軌、世界現況與未來期許中,探討在B=MAP的行為公式基礎上,以「NotebookLM Style」來歸納也開展地自在玩轉。
      我會依主題建本、來源集成,來把100本先瘦身。雖然付費擴充,或是再找個Google帳號來新建都沒問題,不過,重點也是這次領會「NotebookLM Style」的重點:有認真把自己的知識庫建好且活用嗎?或許,等下回分享「N>100本 NotebookLM的魅力」(N<100)時,我又進化成長了。

標籤: NotebookLM

      我的偽開學第三週(也有點像等著加退選確定),自己說要同步開寫「生活中的程式設計」,目前仍依各工具與生活、學習與工作相關的連結「八字訣」推進,今天先整理「開課目標與說明」,有了Google、Notion與GAI的協作,總有個好推進的可看性,Fighting!

attachments/202503/2369959381.jpg attachments/202503/4769380920.jpg

attachments/202503/5894963780.jpg attachments/202503/0787773601.jpg


      「八字訣」:
真實世界,數位寫真:Google
收納放送,玩轉即呈:Notion
原元宇宙,操之在己:CoSpaces
所見所得,言行全錄:動靜態螢幕錄製(OBS)
物連務悟,無所不在:物聯網(Webbit & Google三寶、NFC、QRCoding)
數位分身,移情人味:人型機器人(Kebbi)
如你所擬,全知織緻:生成式人工智慧(B=MAP)
圖文影音,信手拈來:Canva
迅即動員,集智聚力:Padlet

      剛剛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狀況(但也算合理)...
      有一份Google文件,我曾建立為NotebookLM的來源,但後來刪掉了。目前在NotebookLM的來源清單裡還看得見,但已經無法「與Google硬碟保持同步」。
      我也想過,當來源數太多時,可以合併多份Google文件在一起...,或者就多開幾本NotebookLM。我還想著,NotebookLM介面裡期待可以多本之間相互調用呢,哈哈!

attachments/202503/1837624069.jpg attachments/202503/0270676055.jpg

      以下是課程簡介,我還會順寫成自己的寫作語氣。     

      在這個數位轉型的時代,科技與人文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與演進。《生活中的程式設計》課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帶領學生探索從搜尋引擎、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物聯網,到MCU板子、QR code、機器人及編程設計等多元科技領域。透過低或無程式碼(Low/No Code)的開發趨勢,課程鼓勵每位學員以創新、實踐與批判性的角度,發現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超越個人當前的能力,實現專業與生活的雙向成長。

---課程目標
- **科技與人文的結合:**
    以工具與方法引導學生認識科技如何滲透生活,並將現代科技(如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物聯網)與日常人際、環境、網路等多重面向串連起來,培養整體系統思考與運算思維。
- **低/無程式碼實作:**
    利用序列、平行、條件、事件、函數、傳值等積木式程式設計,降低入門門檻,使學員在輕鬆中發揮創意,實現自動互動控制與數據歷程記錄。
- **問題導向與創新表達:**
    結合TASK2TCV理念(每個人當責TASK,可說故事、策展與虛擬旅遊),培養學員從「解決問題、提升滿足、承擔責任、創造價值」的角度,反思自身角色與意圖,從而以「What if」和「Why not」的精神迎向挑戰。


### 課程內容
1. **科技實戰探索:**
    - 從搜尋引擎到人工智慧,從虛擬實境到物聯網,讓學生體驗最新科技如何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連。
    - 探討MCU板子、QR code以及機器人應用,了解現代數位工具如何加速創新與實踐。
2. **積木式程式設計:**
    - 學習序列、平行、條件、事件、函數等基礎概念,並透過實際案例建立自動互動控制系統與資料庫歷程記錄。
    - 以低/無程式碼趨勢為切入點,降低技術門檻,鼓勵學生用創意解決實際問題。
3. **跨領域思考與人文關懷:**
    - 融入科技與人文的對話,從疫情後的社會變遷、人工智慧對政治、經濟與全球在地化的影響中,反思個人的角色與責任。
    - 採用九宮格思考、Wh問句(Wiifm、What if、Why not)等工具,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究生活現象。
4. **Io3T串連與創意思維:**
    - 透過「悟、務、物聯網」的跨域連結,串接人、己、機、際、物、境、智等多重面向,推動團隊協作與專業發展。
    - 結合ASSURE、Activities、ANT、Doin等理論,強調以漸進式學習方式,讓許多「明明」轉化成「Yet 2 Yes!」的創新體驗。
5. **實時數據與歷程記錄:**
    - 探討如何在真實時間內記錄生活中所有發生的事物,建立完整的數據歷程,提升系統可靠性與穩定性。
    - 期中參訪智慧程式展,並藉由同音異字的趣味實例(如:城市、程式、乘勢、澄識、呈視、承適、誠試、成事)啟發更多創意靈感。

### 學習成效與未來展望
通過本課程,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現代科技的基本運用與程式設計的核心技術,更能夠發展出:
- **跨域綜合能力:** 將科技、設計、經濟與人文思維有機結合,成為未來數位轉型的重要推手。
- **創新與實踐精神:** 在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培養自我反思與持續創新的能力,達到個人成長與專業發展的雙贏。
- **團隊合作與責任感:** 透過TASK2TCV模式,強化每個人作為團隊成員的責任意識與行動力,讓學習成果更貼近日常生活與實際應用。

### 結語
「生活中的程式設計」課程不僅是一次程式語言的學習之旅,更是一場跨越數位與人文、理論與實踐的全方位探索。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對科技抱有熱忱的專業人士,本課程都將帶你從生活出發,運用創意與科技,實現從「明明」到「Yet 2 Yes!」的蛻變。歡迎加入我們,共同創造更智慧、更美好的未來!

標籤: ntua

雙平方日子玩NotebookLM結合實體研習的規劃

      今天是2025年2月25日:

      2025(45*45)、0225(15*15)的雙平方好日子喔!野人獻曝分享自己玩NotebookLM結合實體研習的規劃。

      今年的「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已正式啟動,上週五巧逢在南北兩區同步舉行啟動會議,除了各自的開場安排與業務說明之外,還安排南北連線對話,此外,徐新逸教授也有一場「虛實整合創造學習無限可能」短講,老師利用線上即時引導,加上預錄影片播放。
      昨天,我也到花蓮與XR共學中心、專案學校夥伴交流。事前,我徵得徐老師同意後也線上測試:將啟動會議裡的影片匯出聲音檔後,建置一份NotebookLM,邀請參與夥伴共編,在研習過程中加以介紹,也邀請大家未來可放入自己的校本課程、相關專案教案格式或審查規準....,都可以藉由對話來產出新想法的筆記,再將筆記儲存到來源,又可以持續對話應用。

      昨天的講義,我就以一分Google文件來介紹,其中的連結也順便說明NotebookLM的多種來源。下午安排線上直播分享,因此,也有錄影檔喔!哈哈,今天當然再把聲音檔放進來,又可以繼續「生成」呢!開心開心!

徐新逸老師的影片摘要:
      由大學與中小學合作開發的VR教材計畫,計劃旨在透過虛擬實境整合,創造無限的學習可能性。目前已累積133件VR教材,涵蓋105個主題與527個學習單元。這些教材不僅能讓學生學習抽象概念,也能安全體驗危險情境,提升學習效果與動機。透過這些資源的應用,教育現場得以創造更多高層次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在5G與元宇宙技術的輔助下,拓展視野、深化知識理解。

我的分享影片摘要:(文件影片)
      結合NotebookLM與生成式AI技術,透過Google文件、音訊檔案及網路連結的整合,提升知識管理與應用能力。特別是張原禎老師在演講中,示範了如何將5G專案、VR教學與NotebookLM結合,讓教師與學生能更有效率地進行知識萃取與共享。這種應用方式不僅能支援教師撰寫校本計畫與教案,還能讓不同學校的資源互通,促進個人化與團隊協作學習。他還介紹了CoSpaces Edu這個平台,展示如何利用該平台進行VR/AR創作,並將360度照片融入教學。

attachments/202502/0334588509.jpg

標籤: 5G VR google NotebookLM

有備而來腦補元宇宙展!

有備而來也吾幻腦補元宇宙展!

先把自己說錄的音檔讓NotebookLM笑一下:

這是一個人前往深圳參觀元宇宙展覽的經歷,但最終發現展覽並不存在。
雖然展覽本身並未如期舉行,但他仍然從LED展中獲得了關於新科技的啟發,例如可折疊、立體和旋轉的浮空投影技術。
他還利用360度攝影機記錄會場,同時思考未來科技發展與沉浸式科技專案的可能性....

以下自寫:
二月規劃逛城展,就是期待「深圳國際元宇宙及電競娛樂展」,網站介紹豐富:
五大主題展區:電競娛樂賽事、人機互動技術、太空互動應用、數位孿生技術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
範圍涵蓋:VR/AR/XR/MR、設備產業鏈、全像投影、8K多媒體超高清技術、感測技術、體感設備、空間互動應用領域、AI基礎設施、晶片、雲端運算、演算法模型、AIGC應用、數位孿生等。看看附圖,都是讓人期待的精彩描繪。

attachments/202502/6440884301.jpg attachments/202502/8975730858.jpg attachments/202502/2541174950.jpg

當然就開心訂了機票,週六上午從高雄飛香港、再轉高鐵進深圳。

展會是週一開始三天(2/17~19),星期天早上我到會展中心站附近的「天好」吃早餐,想說展場就在附近,先瞄瞄他們的佈置,結果....怎麼「感覺」隱約好像這個展是不存在的?!但是LED相關聯展仍是很大的盛會。

我先想著,萬一沒有展的話,我這次可是有備而來:先寫了一篇「為心築獻,造智慧境,疊玩物情,深探元宇宙的教育應用」,整理手邊元宇宙相關書籍,也隨身帶著書「元宇宙產業技術路線圖」、「教育元宇宙」,出發前剛參與今年的5G新興科技輔導團隊開會,還有到駁二特區的Vive進行沉浸是VR體驗,對於展會是有一定期待與想像的。
週日晚上再買四本書,屬於概念型的大視野著作,不管是生成式AI或者是人類未來、智能奇點的角度,都能藉著閱讀開啟視野。

attachments/202502/1382631973.jpg attachments/202502/6255507863.jpg

attachments/202502/8523722004.jpg attachments/202502/3659636544.jpg attachments/202502/9498626991.jpg


週一上午九點進場,「真的」!就是沒有這個展!但我仍然從現場多樣精采的展現,領受很多新發現,例如折疊式、立體式的LED面板,或者是旋轉式、浮空投影應用,當然,這些許多展示的內容也是數位人的應用。我還在會場裡拍攝360影片,想著回台可以與業界朋友分享。

attachments/202502/1779961824.jpg attachments/202502/7123804156.jpg attachments/202502/0314986558.jpg

attachments/202502/0582282747.jpg attachments/202502/5159779073.jpg

想想:「不存在的元宇宙展」都寫成一篇,那這五天的逛玩收穫,一定也要好好寫才是!也要繼續整理大學塾「元宇宙」主題文章。

標籤: metaverse

      終於完成準備近七十天的「GAI助力三生有幸~師生、人生、餘生」校本大演講式分享。得閒後準備隨著開學開寫「生活中的程式設計」,想到每個工具各有所長,是不是畫個圖來展現...。

      我想到Napkin。之前看著幾篇文章介紹,還沒真正動手過: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Napkin AI教學|只要5步驟,視覺化圖表超好用!文字轉圖、簡報免費工具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

      沒想到,第一次玩Napkin就深獲鼓舞呢!我只提供下列「清單」:

真實世界,數位寫真:Google
收納放送,玩轉即呈:Notion
原元宇宙,操之在己:CoSpaces
所見所得,言行全錄:動靜態螢幕錄製(OBS)
物連務悟,無所不在:物聯網(Webbit & Google三寶、NFC、QRCoding)
數位分身,移情人味:人型機器人(Kebbi)
如你所擬,全知織緻:生成式人工智慧(B=MAP)
圖文影音,信手拈來:Canva
迅即動員,集智聚力:Padlet

      看著生成的各種圖像,也給自己許多啟發呢!

※以Google帳號登入,輸入自己想生成的文字資料:

attachments/202502/7731536932.jpg attachments/202502/4624637765.jpg

※稜鏡、大腦與原子模型!太酷了!

attachments/202502/6500540270.jpg attachments/202502/7494708655.jpg attachments/202502/4740090857.jpg

※展開與圍繞應用

attachments/202502/8350437689.jpg attachments/202502/8132606730.jpg

※第一次看到鑰匙的表現很可愛

attachments/202502/6731828861.jpg attachments/202502/6100361392.jpg

※象限圖呈現,也讓我對雙軸座標的設計獲得不同的提示

attachments/202502/2322104177.jpg

標籤: Napkin AI ntua

2025年大自由研究

      我的2025年大自由研究,利用概念、應用、軟體、硬體這個CASH概念來想。我真正的目標,希望就是從台灣(Taiwan)一個人工智慧台灣(An AI Tw)數位孿生(DT:Digital Twin)來轉型的幸福美好之社會5.0思考。
     
      我們看得到的科技,像大數據的人工智慧以及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整合應用。另外還有元宇宙,物聯網,機器人等。

attachments/202502/0344988896.jpg
     
      在實際的設計上,我有機會玩動作捕捉的穿戴設備,還有3D掃描以及360實景拍攝,生成Avatar與XR。這些主要都是從原、元宇宙交互的角度來建造數位分身。而在人工智慧的部分,就以代理人(Agent)的應用來做規劃,希望能夠陪伴陪伴者。

attachments/202502/8310947091.jpg attachments/202502/5396383020.jpg

attachments/202502/5922282401.jpg attachments/202502/4955950759.jpg

      以這樣的出發,實務上就是促成行動網絡理論(ANT)裡面的行動(ACT)還有確保有效(ARE)以及創新擴散(Doin),在時間中生成價值意義的歷程(TGVIP),這樣就能夠理想上達成讓數位的、實體的、人際的世界(DPP)大集合而達到六個C的數位轉型Dx。

attachments/202502/8023529505.jpg attachments/202502/2294413653.jpg attachments/202502/9128866169.jpg

2023年夏日自由研究
2024年大人的自由研究
2025年大自由研究

標籤: VR 360 COSPACES MR Google Kebbi IoT AI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