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再開寫「生活中的程式設計」!

      去年暑假,結束四個學期、八個班次在台藝大的「生活中的程式設計」通識課程講授。有個構想將其整理成書,倒是...從Notion紀錄裡可見:一放,就是一年過去。

attachments/202409/5082157953.jpg attachments/202409/4548195852.jpg

      有趣的是:最近在上海、東京,都湧現「再開工吧」的熱血,巧的是回來後,也都在苓雅圖書分館裡寫下所有選用工具的起心動念。除了本來學期裡的工具,加上Canva和Padlet,共有九大塊,伴隨開學,來好好寫呈:

真實世界,數位寫真:Google
收納放送,玩轉即呈:Notion
原元宇宙,操之在己:CoSpaces
所見所得,言行全錄:動靜態螢幕錄製(OBS)
物連務悟,無所不在:物聯網(Webbit & Google三寶、NFC、QRCoding)
數位分身,移情人味:人型機器人(Kebbi)
如你所擬,全知織緻:生成式人工智慧(B=MAP)
圖文影音,信手拈來:Canva
迅即動員,集智聚力:Padlet

attachments/202409/4143368153.jpg attachments/202409/4098908483.jpg

attachments/202409/6108373449.jpg attachments/202409/8913240155.jpg

      以下是去年初開工時,由ChatGPT整理逐字稿的摘要:
一學期裡探索了現代科技與人文社會的交織,從搜尋到人工智慧,從虛擬實境到物聯網,從MCU板子到QR code,從機器人到編程設計,課程涵蓋了各種工具和方法,以幫助學生發展、加速、加快,並超越個人當前的能力。
學生們可以透過序列、平行、條件、事件、函數、傳值等方式的積木式程式,來表現自己的想法,並實現自動互動控制與資料庫歷程記錄。
此外,課程還強調了科技與人文社會的互動,從而將科技與生活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從疫情後到人工智慧、政治、經濟、全球在地化的百業中,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和意圖,並採取相應的行動。
在學生的生活中,包括人際關係、環境、物品、行動手機、網路等,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總體系統,其可靠性和穩定性取決於運算思維設計思維的總體系統思考。
因此,通過程式設計,學生們可以理解更好的生活和設計的目的,從而加速他們的發展和實現個人興趣和目標。在這個數位轉型的時代,學生們可以利用所學來加速、加快它,並超越個人當前的能力,以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專業發展。

attachments/202409/3611750664.jpg

利用Padlet整理360相簿

      數年來拍攝360相片,都建立於Google相簿裡,本來條列整理分享 ,今天把他們利用Padlet的地圖模板展現。
      Letmesatayforaplay,我們一起逛台灣!
 attachments/202404/2849836073.jpg

attachments/202404/4838042160.jpg attachments/202404/1868412567.jpg

 
標籤: ePBL Padlet

利用Padlet和Notion建立地震ePBL

      身在台灣,地震、颱風是每個人終身學習的必修課題,接續去年海葵颱風時,利用Padlet和Notion整理,也對403花蓮地震接續整理。

      我建立四個主題區:地震來了、新聞報導、主題活動、教學引導,Notion裡,利用幾個AIGC網站,提供結合STEAM主題活動探討地震。

      「地震主題網路合作探究」Padlet、Notion頁,我先不開放互動留言,但可複製玲吋,請多指教喔!

attachments/202404/2724025477.jpg attachments/202404/8497923956.jpg

以Notion AI為例:  
    針對地震實際經歷,設計一個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跨領域主題探究活動的方案可能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 科學(S):學生可以透過實驗和研究,理解地震的科學原理,例如地震的形成機制和地震波的傳播方式。
    2. 技術(T):利用地震數據和相關技術工具,學生可以學習如何讀取和解析地震數據,以及如何利用現代技術進行地震預警。
    3. 工程(E):學生可以嘗試設計和建造能抵抗地震的結構,例如抗震建築模型,以此了解地震對建築的影響和抗震工程的重要性。
    4. 藝術(A):透過藝術的形式,如繪畫、雕塑、音樂或舞蹈,學生可以表達他們對地震的理解和感受,從而從藝術的角度理解和表達地震。
    5. 數學(M):透過地震資料的統計和分析,學生可以理解地震的規律,例如地震發生的頻率、強度等。

    在活動的最後,可以讓學生分享他們的學習成果,並進一步討論如何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的地震防災和應對中。
標籤: ePBL Padlet Notion

一樣的趣味人,探究玩台灣!

      在機場整理月初玩颱風PBL的筆記,也是自己ET趣味人的行為:
      趣味人本身,就是個熱情導向的主題自我探究學習者,不是嗎?

      以颱風來說,我想設計激發孩子們對此主題熱情的學習活動(身在台灣,颱風是終身學習的必修課題),或者更上層次地問:如何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的成長,來自樂於學習,並從中獲得更多與他人交流的機會?我們需要努力鞏固並持續支持這股學習熱情。

      在探討颱風主題時,涵蓋運用媒體、善用各領域專家視角,他們在原本各自的專業熱情中,也會產生與颱風相關的新連結機會。例如,媒體報導颱風的最新消息,各領域專家探討颱風對環境、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可以閱覽描述颱風帶來的影響之文學作品,也可以像個數學家分析颱風的路徑和強度等等。

      從善用科技的角度切入,我設計以颱風為主題的PBL活動,結合NotionPadlet 分享整理,還有一份Padlet合作地圖 設計。期盼陪孩子們透過實際操作、研究和合作,深入了解颱風的形成、發展和影響。他們也能使用科技工具來收集和分析颱風相關的數據,並提出解決方案或預測颱風的行為。

      尤其,我們可以看到氣象學專業、具備對颱風熱情的人士。他們觀察和研究颱風,並從中獲得寶貴的資訊和經驗。相關研究成果和發現,都能帶給孩子們更多對颱風和天氣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最重要的是,我也希望邀請老師們,能夠激發孩子們對這一主題的興趣和熱情。透過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和活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孩子們進行探究和討論,並提供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機會。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孩子們將學習成果與他人分享,進一步促進交流和合作。

      想方設法,就是持續鞏固和支持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attachments/202309/0999899957.jpg attachments/202309/1872743001.jpg

attachments/202309/2009602589.jpg attachments/202309/5749276264.jpg

標籤: notion AI padlet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