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塾經營與『可攜式數位學習平台』推廣

      自我國擴大內需~校校有電腦教室開始,到種子學校、典範學校專案承辦,以及當今中小學數位學習的推動與經營,個人有幸躬逢其盛,也在實踐與理論交織下學習成長,繼而分享與推廣資訊融入教學、數位學習的理念與實務。
      我的教育服務組織是『大學塾(blog.biglearner.tw)』~期許在教育體制內,分享個人參與ICT in K12專案及針對數位學習探索、行動與省思,以『創造教學多樣性~添加網路教育味、善用數位槓桿力!』為服務與運作願景。這個從2007年起經營的個人部落格,目前已發表一千多篇文章,每日平均超過300人上線閱覽。
      我以生命科學領域的『生物多樣性欣賞與保存』作為對立觀想,我認為『教學多樣性』的開創與擴散需要藉設計思考而創造~滿足師生互動、個別學習者需求與學習風格,能在教學設計與行動中,藉著網路科技的資源與工具,不僅確保教學成效、也可永續常效營運。同時,必須針對教學目的,在無所不有的網路資訊裡,結合適宜的教學策略與活動進展,才能『添加網路教育味』於教學現場;進而,合宜地觸發人際數位(Many)與科技數位(Digital)的交互運作,促進活絡交流,『善用數位槓桿力』,再為教育現場開創多元且豐盛的的數位學習時光。
      一方面思考教育現場與可上網時機的串連,個人主要選用的數位學習資源與工具,多以Web-Based運作為主,輔以免費、已中文化的自由軟體為考量。其中,Google的全方位運用與Moodle數位學習平台,更是自己在投入學習與應用之餘,熱衷推廣的首選。
      整體的Google應用,幾乎可視為全球人類智慧集聚於網上的大系統:涵蓋了時間、空間與人間資訊的交互作用,媒體類型也多元交融,教學者(或是自學者)可應用於教學的機會和形式,可說是左右逢源:從『在地思維與表現』到『全球運作與聯繫』,加上行動化、多語系自動翻譯技術與行動化應用等,讓我們樂見這樣的網路多樣豐富與教育可連結應用的契機。
      然則,教育與學習目標,仍需要在特定的學科主題、人事組成與時空因素之『有限框架』中運作(包含現場與遠距,需以教育關聯作為主要連結)。因而選擇利用Moodle數位學習平台做為與傳統教學關聯的網路串接,藉以發揮更好的教學與經營成效。
      Moodle可以協助教學者流暢整合實體與網路教學的前、中、後時間階段,並能提供人際互動和持續經營的機會,而上述如Google的所有應用與相關數位學習資源,也都能在『教育目的』整合的前提下,混搭整合於Moodle中。
      個人在多年參與數位學習的實務與想像後,利用OpenSource的Xampplite和Moodle,打造一個『可攜式數位學習平台』,藉由單機綠色版Moodle平台,人人皆可進行網路課程設計與開發,針對教學目標與課程計畫,進行學習資源彙整與教學活動設計。學習資源與教材,可來自教師自製講義、簡報與數位內容,也廣納國家公部門之數位資源(如數位典藏、社教博識網與六大網等),加上各類Google工具與資源的應用,可利用Moodle建置『完整學習內容與活動之課程包』,進一步匯出、匯入地交流分享,也可借助公部門提供之Moodle教學平台(如教育部課程服務平台資源網)展現,如此又多了推廣擴散的槓桿力量。
      目前於大學塾網站上,配合自身任職與教學,將持續推廣整合Moodle與Google以支援中小學課堂之教學常軌、教師網路進修與主題式學習課程包(如WebQuest與Google整合運用,世博、花博等主題學習)的交流分享,未來期許能經營像『Global SchoolNet』這樣的組織,成為華人世界網路主題式合作學習活動的交流平台。
標籤: google moodle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