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上午八點前,我的人心時空間的交織
作者: 塾長 日期: 2011-04-16 08:59
搭電梯到k書中心時,想到這樣寫一次也不錯~一個典型的週六清晨時光,我自己心裡、人間、時間與空間交織的混亂與豐盛。一方面修煉『週捷輪與臨致靈 』之道,二來準備在週日晚上,可以印證『早知道是這樣...』的未來完成式 脈絡(呵,我邊哼著『夢一場 』喔!)。我特別把時段、地點與媒體、IPO做一番檢視。
****醒來到起床:5點36分,還沒戴眼鏡,順手抓起小黑錄了三段想法:
DR1:在起床前,讓腦中的畫面play,藉著近幾週來的經驗回顧,加上『藥命效應 』電影裡男主角第一次服藥時的畫面效果~好多個自己『合力』收拾家裏環境,我想到『命運規劃局 』電影裡的筆記本:今天的生命紀錄筆記本裡已畫著雛型草圖,等著自己實際前進而描繪定稿。
同時,提醒自己接受許多不確定、不精準的混頓:因為『計畫時容易想太多也以為做得完』,而且在每個當下,又引發『旁支分心即時侵擾』。不過,再拿這這期商業週刊何飛鵬先生說的『先寫量、再求好』的記者經驗來提醒自己,總可以在計畫與執行兩者之間持續調校而更趨精確。
DR2:主要是教學與研究的探索:批判思考、論證模型與評估框架,與ASSURE教學設計、APA寫作框架怎麼再相通?另外,利用freemind的多次多向寫作整理,以及紙本攤平視野效果之間,怎麼更流暢運作?
DR3:說出來就想得清楚:思考的形式可以串接呢!先藉由what、why與how的順序,以where to提醒自己,可以如何調控所有的when、where與who、whom。
****出門前,6點28分,先隨手翻看幾本書、寫了幾頁筆記、想好今日目標、帶哪些物品出門。
承接剛剛的DR2,畫出草圖:在教師、學生與研究者的三角關係中,各自的ipo與時空關聯,並與客觀事物與主觀經驗的積累建構交織。怎樣認定該做的任務,思行策略、實況與結果的品質評估、後效省思與再出發之墊高?可以畫出個像『數位儀表版』那樣全局觀且多人可以共同規劃自己與彼此的後續發展嗎?
今天目標很單純,即便看到花博卡也沒想帶出門,雖然好像只去了五次左右,不過,上千張相片也算收穫吧!
今天要看電影與寫一小段文章。
*想看電影:尋找背海的人 ,看看王文興先生的寫作心路之旅怎樣從電影裡被看見,再猜、看導演運鏡的手法,以及,我想從『一個字一個字』慢慢敲出來的畫面中,再學到一些新體驗。
*寫作:一個『論證分析模型』,針對『誰為了什麼研究,設計了分析論證的模型,應用於什麼教學主題與對象,成效與檢討如何?』來自問自答。
****交通中,在走到公車站、搭車到台北車站的路上,6點51分。
主要看與想的是大腦ABC之全局 ,我先從u、v、k、d四個字母來玩。在普適U與多樣性V之間,難道真的很難達成理想之境K嗎?或者說,發展D的過程,本身就是目地?
****早餐讀報,這是以前自己玩比較久的區塊,不過現在要稍微現縮一下。這裡只針對看到報紙首頁的一句名言,加上cyc自言自語:
聯合報:寧可做一個永遠不滿足的蘇格拉底,也不要做一隻處處滿意的豬。
cyc:可是我想當個處處滿意的蘇格拉底不行嗎?哈~
蘋果日報:快樂不是來自體驗,是來自記憶。
cyc:如果思緒夠快而統合,每次體驗應可以小卻幸到心流之境,這也是因為有夠豐富的記憶庫在撐持著吧!
還有看到好多新聞,收集了幾張,我知道自己又有許多『讀報獨抱』的念頭,先暫時不想。
****逛書店買書,誠品與墊腳石,都是早開的喔!7點27分。
買了多本書,發現也有為上面的生活描繪做個補充說明呢!暫先列書名於下:
平常週末上午 ,在八點k書中心開門前,我大概都是這樣過的,還未開機、上網。今早利用一小時寫出來,也試玩一些思行模式調整。
真的好玩也玩真的,就是『逍遙遊 』喔!
吾三步成理,五張手稿為例 (2025-03-10 09:52)
Gemini的有趣利用 (2025-03-03 15:00)
Notion資料庫與AI助力「批次相片解析」與後續整理 (2025-03-01 14:21)
三生三世,百年人海~先玩 Gemini for Google Workspace (2025-02-28 11:07)
雙平方日子玩NotebookLM結合實體研習的規劃 (2025-02-25 16:02)
2025年大自由研究 (2025-02-08 09:02)
切錄音檔讓NotebookLM生成小段落金句 (2025-02-08 08:07)
NotebookLM聲音檔「生成摘要」心得分享 (2025-02-06 08:41)
從Google文件開展GAI助力三生有幸 (2025-02-04 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