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 Or ID~帳號、即時傳遞智慧
作者: 塾長 日期: 2011-06-24 20:27
『And Or ID』乍看之下,很像Android吧!最早有這個想法時,也是因為沒看清楚ro或or,就想了以下的觀點,後來也將錯就錯了。
從Windows Mobile→iPad→iPod→Android以來的使用經驗,在Android上,才有個強烈警覺或想望:在你手上這個隨身裝置,可是把手機號碼、Gmail帳密、各種社群網站帳密都整合在一起呢!警覺的是:若是手機掉了,那可也把你許多的個人資料、人際網絡都讓人取得了呢,所以我的Andorid先設定了開機密碼。想望的是:當這樣一台智慧型手機,性能可能超過1969年登月時的控制電腦,你還可以隨時帶在身邊、即時連網,那總該可以做點很不一樣的事吧!
And,與,我看成『交集』,而Or,或,可以看作『聯集』,And/Or,再看成一種主被動下的『與/或』切換機會。ID,先看成帳號,在某個網絡裡代表著你的本尊之延伸,讓人可以找到你,讓你可以與人聯繫。
所以,當所有連線都帶在身邊時,你少有藉口或不分心地把即時傳來的訊息擱置不管,或者更該學會:怎樣處理真正重要的緊急事物。而且,想通人際互動中『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運作機制,加上時空跨越、延伸的能力,既然買了智慧型手機,咱們也該認真鍛鍊應用的智慧才是。
ID,另一個涵義:Instant Distribute,每個人都可以站在收、發端,公平地運用這樣的即時傳遞便利。『可以、需要、想要 』做什麼?著實考驗個人智慧。我個人的『自保、心安』之道是:覆水難收(而且還永流傳...
),可以享受即時快速,也更要修煉事緩則圓的心法。
訂閱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標籤:


Gem分享:AI知識架構師(萬用提示詞產生器) (2025-11-20 13:52)
NotebookLM與Gemini新應用作品分享 (2025-11-20 07:47)
展望台灣智慧教育新藍圖(二)~「2+2提示詞產生器」 (2025-11-12 14:05)
利用Gemini撰寫Python程式,擷取NotebookLM影片摘要的圖片與文字 (2025-11-10 07:42)
Gemini深度研究「展會分析與產業創新建議」 (2025-11-02 09:42)
展望台灣智慧教育新藍圖(一)~以85届中国教育装備展資料為參考之例 (2025-10-27 09:21)
建立「主題研究報告章節規劃與提示詞公式設計」Gem (2025-10-26 14:44)
分享Gemini對話「014w_文獻分析專家工作流程與實例」 (2025-10-26 14:03)
關於Gemini對話紀錄的整理與期待 (2025-10-24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