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學習歷程紀錄、診斷與適性學習支持系統
作者: 塾長 日期: 2011-12-25 20:46
這是十月初的兩個作業之二,『數位學習歷程紀錄、診斷與適性學習支持系統』。
*方案目標:
在『未來教室』可以常態運作之際,我們不應只滿足於見到學生主動學習的盛況,亦應進一步思考『善用科技助力以支持個別與適性化學習服務』的機會~以『學習者中心』為核心概念,重新建構學習評量、診斷與適性學習規劃的系統關聯,並整合建構可提昇教學品質的志工資源網絡,落實朝向『一對一個別化學習』的理想邁進。本方案規劃以下目標:
一、數位學習歷程紀錄
從學習歷程的概念與實務出發,可進一步建立數位學習歷程紀錄。善用數位科技工具的便利、儲存與檢索、分析之力量,將學生的學習歷程加以效化分析,不僅建立未來『十二年國教』多元評量的參考,亦可作為繼續提供後續補救或精進學習的依據。
二、學習診斷數位化
從檢視既有的學校紙筆測驗到全市的領域能力檢測現況開始,思考藉由未來教室『每童一機』的機會,研發建構數位評量系統,一來可提供學習者當下的評量回饋,也能做為整體教學品質之檢核依據。
三、個別與適性化學習服務
藉由數位學習歷程紀錄的導入與數位評量系統的研製應用,可進一步利用資訊科技來落實『無所不在的學習機會』理想:在大班教學的常態經營中,也能施行弱勢學習者的補救教學,以及提供資優學習者的主動探索機會。
四、運用志工資源(類型、辦法與媒合機制)
善用多元且活力充沛的教育志工能量,更可以發揮數位槓桿(人際與人機)效益。分析可提供教學支持的志工類型,在人力、物力、財力與時間的整體規劃下,建立營運辦法與媒合機制平台,並且定期或即時進行考評、獎勵與績效檢核。
*計畫與策略:
各目標再據以下計畫與策略逐步逐年就夠與達成:
一、數位學習歷程紀錄
(一)建立數位學習歷程紀錄
1.分析數位學習歷程作品格式與紀錄實務
2.典範學生作品與歷程分享
3.教學現場實做行動研究
(二)多元評量實施
1.宣導『十二年國教』多元評量概念
2.各級學校研擬評量辦法與實施
3.典範案例報導與分享
(三)數位學習歷程檔案與多元評量實踐
1.各級成員研習推廣
2.多元評量與多元入學管道方案研擬實施
3.專案評鑑與改進
二、學習診斷數位化
(一)建置數位評量系統
1.評量系統與既有測驗形式、規模之分析探討
2.線上即時測驗系統先導實驗
3.系統建置與應用導入
(二)學習者評量即時回饋
1.分析學習者能力與回饋形式、項目設計
2.規劃在校上課、自學時光的評量形式與回饋機制
3.系統測試與信效度檢核
(三)整體教學品質之檢核依據
1.整合串接評鑑系統
2.推廣『資料導向( Data-driven)提昇教育品質』概念
3.探討校務評鑑、教師評鑑指標之修正與可行機會
三、個別與適性化學習服務
(一)個別與適性化學習
1.宣導與推廣『個別與適性化學習』概念
2.分析個別與適性化學習需求
3.整合教育系統資源與平台
(二)研發『個別與適性化學習服務』資訊系統
1.建立『個別與適性化學習服務』資訊系統
2.實驗試用與持續修正
3.規劃導入應用時程與範圍
(三)系統平台應用與評鑑
1.系統導入應用推廣研習
2.典範案例報導與分享
3.專案評鑑與改進
四、運用志工資源(類型、辦法與媒合機制)
(一)分析可提供教學支持的志工類型
1.定義志工類型
2.邀集相關成員參與討論
3.建立志工支援與教學系統整合圖像
(二)設計營運辦法與試辦、規劃『媒合機制平台』,應用與推廣
1.建立各級學校志工資源應用辦法
2.發展『媒合機制平台』
3.宣導與推廣各校應用『媒合機制平台』
(三)整合平台功能,進行定期或即時考評、獎勵與績效檢核
1.定期或即時考評志工資源應用成效
2.典範案例報導與分享
3.持續修正獎勵、處理辦法,以朝績效導向、永續營運目標邁進
呵呵,當時就是寫了這兩份作業,才有『我不可以選擇不玩嗎? 』的感觸呢!時間飛快,真的可以不必玩了耶~
*方案目標:
在『未來教室』可以常態運作之際,我們不應只滿足於見到學生主動學習的盛況,亦應進一步思考『善用科技助力以支持個別與適性化學習服務』的機會~以『學習者中心』為核心概念,重新建構學習評量、診斷與適性學習規劃的系統關聯,並整合建構可提昇教學品質的志工資源網絡,落實朝向『一對一個別化學習』的理想邁進。本方案規劃以下目標:
一、數位學習歷程紀錄
從學習歷程的概念與實務出發,可進一步建立數位學習歷程紀錄。善用數位科技工具的便利、儲存與檢索、分析之力量,將學生的學習歷程加以效化分析,不僅建立未來『十二年國教』多元評量的參考,亦可作為繼續提供後續補救或精進學習的依據。
二、學習診斷數位化
從檢視既有的學校紙筆測驗到全市的領域能力檢測現況開始,思考藉由未來教室『每童一機』的機會,研發建構數位評量系統,一來可提供學習者當下的評量回饋,也能做為整體教學品質之檢核依據。
三、個別與適性化學習服務
藉由數位學習歷程紀錄的導入與數位評量系統的研製應用,可進一步利用資訊科技來落實『無所不在的學習機會』理想:在大班教學的常態經營中,也能施行弱勢學習者的補救教學,以及提供資優學習者的主動探索機會。
四、運用志工資源(類型、辦法與媒合機制)
善用多元且活力充沛的教育志工能量,更可以發揮數位槓桿(人際與人機)效益。分析可提供教學支持的志工類型,在人力、物力、財力與時間的整體規劃下,建立營運辦法與媒合機制平台,並且定期或即時進行考評、獎勵與績效檢核。
*計畫與策略:
各目標再據以下計畫與策略逐步逐年就夠與達成:
一、數位學習歷程紀錄
(一)建立數位學習歷程紀錄
1.分析數位學習歷程作品格式與紀錄實務
2.典範學生作品與歷程分享
3.教學現場實做行動研究
(二)多元評量實施
1.宣導『十二年國教』多元評量概念
2.各級學校研擬評量辦法與實施
3.典範案例報導與分享
(三)數位學習歷程檔案與多元評量實踐
1.各級成員研習推廣
2.多元評量與多元入學管道方案研擬實施
3.專案評鑑與改進
二、學習診斷數位化
(一)建置數位評量系統
1.評量系統與既有測驗形式、規模之分析探討
2.線上即時測驗系統先導實驗
3.系統建置與應用導入
(二)學習者評量即時回饋
1.分析學習者能力與回饋形式、項目設計
2.規劃在校上課、自學時光的評量形式與回饋機制
3.系統測試與信效度檢核
(三)整體教學品質之檢核依據
1.整合串接評鑑系統
2.推廣『資料導向( Data-driven)提昇教育品質』概念
3.探討校務評鑑、教師評鑑指標之修正與可行機會
三、個別與適性化學習服務
(一)個別與適性化學習
1.宣導與推廣『個別與適性化學習』概念
2.分析個別與適性化學習需求
3.整合教育系統資源與平台
(二)研發『個別與適性化學習服務』資訊系統
1.建立『個別與適性化學習服務』資訊系統
2.實驗試用與持續修正
3.規劃導入應用時程與範圍
(三)系統平台應用與評鑑
1.系統導入應用推廣研習
2.典範案例報導與分享
3.專案評鑑與改進
四、運用志工資源(類型、辦法與媒合機制)
(一)分析可提供教學支持的志工類型
1.定義志工類型
2.邀集相關成員參與討論
3.建立志工支援與教學系統整合圖像
(二)設計營運辦法與試辦、規劃『媒合機制平台』,應用與推廣
1.建立各級學校志工資源應用辦法
2.發展『媒合機制平台』
3.宣導與推廣各校應用『媒合機制平台』
(三)整合平台功能,進行定期或即時考評、獎勵與績效檢核
1.定期或即時考評志工資源應用成效
2.典範案例報導與分享
3.持續修正獎勵、處理辦法,以朝績效導向、永續營運目標邁進
呵呵,當時就是寫了這兩份作業,才有『我不可以選擇不玩嗎? 』的感觸呢!時間飛快,真的可以不必玩了耶~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