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科博館想擴增實境問題
作者: 塾長 日期: 2015-01-03 20:58
上次談『徽章』也引用過馬斯洛的話:『當你手中有一把槌子時,眼前的事物都會變成看成釘子。』。今天到台中科博館。一來先為兩週後的畢旅探路,二來是昨天嘗試成功Aurasma的圖層互動效果 後,試著思考:在科博館裡如何應用擴增實境。
以下是『Understanding Augmented Reality』書裡第八章『Augmented Reality Applications』提供的一些思考問題。兩個思考擴增實境應用的核心問題是:
1.何者最適合利用擴增實境?
2.什麼是好的擴增實境?
就像在科博館裡各個展場空間、展品與介紹資訊中,我也發現有些適合利用擴增實境,有些可能不太適合(或者沒有必要);而適合擴增實境的部份,也還得思考怎樣『擴增』,應該如何『互動』?這些可以藉書裡提到的十個步驟(Ten steps for applying AR to a problem)來發想:
1.確認問題
2.是否有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3. AR是否有助於該問題
4.設計AR應用
5.實施AR應用
6.測試AR應用
7.針對該問題來評鑑AR的應用結果
8.修改設計與應用
9.測試修改後的應用
10.持續循環改進
如此看來,與教學設計流程非常融通呢!無論是ASSURE或ADDIE,上述步驟再加上對使用者的參數就更完美了~對教學而言是老師與學生如何應用,在博物館來看,也可以針對不同背景與年紀的參觀者或是解碩人員提供合適的AR規劃。可以藉由三個主要問題來評鑑AR應用:
1.此應用程式是否達成當時預設的目標?
2.目標受眾是否實際使用並且以有效的方式利用它?
3.對這樣的應用來說,AR是適當、正確的媒介嗎?
進一步應該考量的事項也有十點:
1.此應用是否能適切及時地運作?或者只是有趣、美觀?
2.應用程式能完成它被預期的目標嗎?
3.應用程式是否讓人瞭解該如何使用、或者提供足夠的指引說明?
4.適合此應用程式的硬體條件有哪些?
5.應用程式在預定使用的環境中表現良好嗎?例如戶外、反光等問題。
6.此AR應用是否能超過越科技新穎特性,還能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7.此應用運作順暢,或者會在正常使用過程中出現錯誤?
8.是否此應用目的真的需要利用AR?
9. 此應用是否帶有非預期的文化或其他偏見?
10.是否有機制能讓預劃的使用者社群提供回饋給開發者?
目前手上的槌子以Aurasma 、Junaio等擴增實境製作工具為主,後續會從『擴增後互動』與『地點感知』方面探究教學應用,各博物館的『主題』、『現場』,甚至『折頁』、『網站』資源,都能觸發許多擴增實境應用的點子喔!
對於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MR)三項期許:「從屏看穿」、「情境感知」與「智能物件」 (2024-03-24 16:44)
TN400 ePBL首發~以COSPACES為例 (2024-02-14 15:09)
COSPACES「互動生態系」作品學習 (2024-02-13 10:28)
Tripo AI~AI生成3D模型 (2024-01-06 08:11)
「XR 實境教育創意大賞競賽」 (2024-01-05 19:21)
測試COSPACES方塊(Mergecube)三個想法 (2024-01-01 20:09)
2024從iPad MR應用再出發 (2024-01-01 10:42)
ILovePDF網站拆分PDF,發想Mergecube、Jigspace玩XR直播 (2023-10-23 15:56)
以班級導師為例,可以怎麼玩IoT呢? (2023-10-16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