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數位原生能力轉變與期待
作者: 塾長 日期: 2016-07-02 17:18
剛舉辦完的ISTE2016,提出「ISTE Standards for Students」,是我們熟悉的美國教育科技標準學生指標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 Students),自1998提出後、正巧每9年再版~2007再版,今年(2016)再更新:
1998年,也相當於擴大內需之時,指標以『工具操作之熟悉與應用』為主,分別有六大項:
1.基本操作與概念、2.社會、倫理和人類課題、3.科技生產工具、4.科技傳播工具、5.科技研究工具、6.科技解決問題和決策工具。
而到了2007年,科技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孩子們更可能比大人上手許多,新版的指標強調『善用科技表現、分享與群球視野』,也有六大項:
1.創造力和創新、2.溝通和合作、3.研究和資訊流暢、4.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和做決策、5.數位公民、6.科技操作和概念。
當時的完整介紹請參考:
NETS-S學生的教育科技指標2007~數位時代的全球學習
NETS師生與校長指標,以及四本書目錄整理
2016「ISTE Standards for Students」,讀來更有感:從1998介紹人與科技互動與應用重心,轉進到2007年數位原生應具備的能力,最新的2016,進一步以「世界公民角色」的方式來呈現,讓人更明確「培養孩子成為未來人物」的使命感與方向:
1. Empowered Learner(賦能學習者)
2. Digital Citizen(數位公民)
3. Knowledge Constructor(知識建構者)
4. Innovative Designer (創新設計師)
5. Computational Thinker(運算思維者)
6. Creative Communicator(創意溝通人)
7. Global Collaborator(全球協作者)
對此,正是我「想以Google玩PBL」的規劃~角色、任務、使命、目標的整合思維與學習實踐。針對七種角色可以搭配運作的Google資源與服務,還會持續整理。
![]() | ![]() |
此外,我想到多元智能大師 Howard Gardner在「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中,提出未來人才必備的五種心智:修練、統合、創造、尊重、倫理:
.修練心智:在特定的學科領域,掌握一種專業的思考方式和鮮明的認知模式。
.統合心智:將各修練或各領域的觀念有效整合,並以此統合成果與人溝通。
.創造心智:能夠揭發並闡明新的問題、疑問和現象。
.尊重心智:察覺並體會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
.倫理心智:圓滿達成身為工作者與社會公民的責任。
細看再與2016「ISTE Standards for Students」混搭展現,一定更有看頭!特別感受葉丙成教授的擔憂「如何克服孩子學習大威脅 ── 「暑期學力流失」?」~這是我的「Summer~暑假、加總、不流失!」
GAI時代的工作流創新~讀書心得感謝 (2025-10-01 13:47)
數位自動化時代:個人「未來完成式」升級 (2025-09-28 14:44)
NotebookLM 操作心法 (2025-09-26 20:50)
回顧再出發:運用Gemini與Google Apps Script建立Google文件清單 (2025-09-22 07:21)
「以IoT串聯Node-RED與Webduino玩GAI」 (2025-09-20 16:04)
「政府層級智慧教育轉型策略規劃」AI 知識架構師與提示工程師 (2025-09-20 10:14)
兩個半小時的「Firebase就差一步成功?」放手回顧 (2025-09-20 10:10)
甲方三部曲:莫名其妙、墨明奇妙、默鳴齊妙 (2025-09-18 06:25)
文獻查找流程 (2025-09-17 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