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層「iSTEAMs」觀~現在、過去與未來

      在香港的第二天終於確立了這樣的3層「iSTEAMs」,原本就考量是複數,所以成了iSTEAMs,每一組都以字母來看。

      第一層,當下、本位。

      i,小我(I)~我的角色是學生(S)、教師(T)、教育環境(T)、行政管理(A)?各有定位的場域、角色與任務,在行動時應設身處地,思考角色間的關聯、並與場域依存互動。既然是以人為本~考量的(M)就在於動機與管理。

      第二層,承先、繼往。

      從STEM到STEAM,在我目前整理的書籍、網站或文獻,往往探討僅止於科學、科技、數學教育的課程面向。然而,從「國家課綱與縣市教育願景」來看,所有領域學科、科室業務,本來就應該掌握整體的系統思維,思考協統、整合的運作機制。因此,STEAM仍是原本的,這個「i」就以連結、整合的思維出發~涵蓋所有領域、科室職掌與業務,奠基於既有運作基礎,讓第一層各角色成員間,流暢地整合、協同運作。

      第三層,創執未來。

      「i」願景在於凝聚智慧、創新未來。而STEAM就可以自由發揮、創意實踐~在例行庶務與創新專案之間貫徹執行力,也鼓舞利益相關者的動機、行動效能。

      以前就喜歡「自己玩字擠冒險」:『I am me.~我是我』學習模型發想GAME~Goal Assure Motivation Effective、「ICT in ICT for ICT」、「APEC、CEPA與ECFA、FACE」....,現在又多了能與團隊激盪、集思廣益來玩想字母詮釋~

i:我、 智慧、創新、整合....

S:學生、科學、社會、策略、系統、智巧(Smart)、運動....

T:教師、科技、思考、明日....

E:環境、工程、評鑑、致能、每一個人、執行....

A:行政、藝術、主動、成就、加速....

M:數學、測量、創客、動機、行動(Mobile)....

      玩想至此,How do iSTEAMs work in NTPC schools(classrooms)?漸漸有譜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