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智能

思考智能:資訊統整、對事物能夠做推論與批判、解決問題等整合性的科學思維能力。

科技應用案例:

1動態模擬     2.模型推論工具

3.主題探索活動

讓學生對事物有自己的想法,能從「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的詢問開始,提出想探討的問題,並多方思考,提出各種解決的方法。藉由科技的輔助,可以讓學生自行操弄變因,觀察事物的演變結果並驗證自己的想法,或是引發更深層的探索與推論。

「假如學物理就像玩電動,那一定能吸引更多的孩子樂於學習科學」,這是師大物理系黃福坤教授架設「物理教學示範實驗室」網站的初衷。網站裡有數十個物理現象的動態模擬動畫,讓學生親手驗證物理現象與定律的關聯和實驗操弄,增加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網站上提供許多思考問題,讓學生以自己的想法來解釋與驗證,也有科學原理的解說,以及教學上的建議。同時,黃老師還設計可以描繪方程式圖形的網路討論區,讓自然與數學學習的網路溝通環境,更臻理想。

美國密西根大學Krajcik教授製做的「MODEL IT」,讓學生組合測量得來的實驗數據,定義這些變因之間的關連,以建立事件因果關係的質性模型,同時可以動態調整變因的量,觀察彼此之間的影響結果,並加以驗證自己的推論。對於複雜現象,自己建立「模型」予以視覺化,對於綜合與推論思考的訓練,有很大的幫助。

老師可以設計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或問題導向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的課程,安排能引發學生調查、組織概念的導引問題。透過學生著手調查,發展專題成果的歷程,讓他們體驗蒐集、分析、綜合資料、作結論、以及發表等內在思維的外顯表現機會。不僅,藉由科技工具,搜尋與整理資料。也透過電腦網路和他人互動,經由網路應用及透過同儕間的相互學習更為多元。教育部規劃的「自然生態學習網」設計有主題探索活動,讓學生可以報名參與,網站也提供線上學習單與調查紀錄工作室,讓學生不僅體驗一次專題式學習的完整歷練,同時也能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收穫。

此外,這些教學活動多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讓學生能分工執掌、安排工作流程與計畫,在過程中的團隊之內腦力激盪,也可以利用網站論壇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接受他人批評;同時,在欣賞與檢核他人的意見和看法,也可以再得到新體驗與見地。

 

標籤: 自然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