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實務設計學習吧「教師附屬帳號」運用
作者: 塾長 日期: 2020-03-31 15:41
一般教學現場,我們習慣以管理、教師與學生三層關係來看,網路教學應用也可以這樣看:網站管理者、開課教師、上課學員。
一般的學習平台,如智慧大師、Moodle,由管理者設定帳號與開課權限權限,而學習吧或1Know,只要帳號有教師權限就可以開課,無需申請送核(想到減輕行政管理負荷)。 可參考「網路教室上課考量」
綜合上述,將資訊科技權限與能力加上教學現場與網路教學中,可能「資訊組長、教師」,稍微增加了管理、教師雙重角色,同時也稍微肩負對於學生使用平台的引導機會。
在此不以「誰該做、誰負責」來看,我們先以「可試試、這不錯」的心情與行動來分享:
我(資訊教師)與種子教師(學年各科教師代表)、資訊組(教務處),利用學習吧平台(加上Google Meet),以雙軌帳號方式(新北親師生與學習吧附屬帳號),建立校本網路課堂,實務考量與實作。本篇先介紹學習吧「教師附屬帳號」運用。
基礎完成:
3~6年級學生,皆已完成個人親師生帳號開通,我任教四、六年級,孩子們皆能參與(開設)GoogleMeet會議。預計春假後教孩子們使用學習吧平台。
各學年種子老師們,已研習並實作開設各學年版本之學習吧課程,並配合學校活動與進度,調整章節與學習節點。我們鼓勵老師於平時先習慣使用學習吧課程於教室教學中。
在網路教學中,由網站管理者、開課教師,將學員加入其該上的課程教室中。
「學生帳號與課程對應」現況:
1.每個孩子參與多門課程:有課本的至少國語、數學、英語、自然、社會,加上資訊課(可練習平台操作)。
2.大多數導師,負責自己班學生,使用至少國語、數學課(我們先同學年共課共備,適時再分班各課)。
3.科任老師,大多是一門課教導多班學生,也可以相同課程複製提供各班獨立使用。
帳號實務考量:
學生使用親師生平台帳號當然很好,唯各科任教師,不易處理多班多生無規律的帳號(每個人獨立自訂別名,不知其班級座號)、不易處理孩子忘記密碼狀況、更不易在網路教室互動中迅速回應與評分。這些在教室中當然都不是問題,有時我們只要在原本教室(某年某班)裡呼喊幾號同學,都不會產生認錯人、找不到人的困擾。另外提醒,從親師生平台通透學習吧,必須兩平台都穩定連結。
引此,我們先以學習吧平台建立全校「班級座號+代號」為基礎的附屬帳號和密碼,由資訊組完成,分享這些附屬帳號供開課教師(需要該師在學習吧的帳號)使用,老師將各班學生帳號對應加入課程中(也可由資訊教師、組長統一處理),對孩子們而言,登入(個人不能更改密碼)也比較輕鬆,可立即進入自己的各科網路教室。請參考「新增附屬帳號、複製現有課程」影音操作。
上述是以學習吧既有服務來設想與行動,可供大多數學校與師生運用。若您還有興趣深究,請繼續指教下列的狀況與提醒:
1.已建立的附屬帳號,不可同名重複。
2.A教師可將自己建立的附屬帳號,「全部(無法部分)」分享給其他老師,例如B老師,B老師必須先將分享來的帳號選擇(全部或部分)成為自己的附屬帳號(但無法更改帳號密碼)後,才能將這些帳號加入自己的課中。
3.A教師可以將分享給B教師(會收到通知)的附屬帳號權限刪除,這時B教師已保留於自己帳號的將不被刪掉。
(不過,這種狀況應該不多,我只是看到平台有此功能來測試而已 p^o^q)
以上的邏輯,我們再用學生上課的角度來看就更合理:
4.原本學生有A老師的課,現在也多了B老師的課(B師已完成2),密碼只有A老師可以改,學生自己與B老師都不能更改帳號。
5.當3發生時,學生帳號仍在B老師課中。
6.若B老師在自己首頁的成員管理將這些附屬帳號刪除呢?學生仍然在B老師的課中。
7.若B老師在該課成員管理將附屬帳號刪除,該學生才被踢出B老師該課程。
關於新北「特製版」的學習吧之親師生帳號處理,也有許多便利與建議,再另篇介紹。
來德音學習吧! (2020-04-01 08:32)
憑什麼說是「學習吧新北特製版」? (2020-03-31 19:50)
分享「上網上課(校本研習公版)」網路研習的辦理和參與 (2020-03-29 07:55)
開設網路研習之我觀 (2020-03-27 08:19)
上網上課(德音國小校本研習@學習吧) (2020-03-25 11:29)
在學習吧開設「運用YouTube影片為主」的課程 (2020-03-22 19:21)
學習吧「複製課程、章節學習節點編輯」 (2020-03-22 14:43)
從學習吧「教材版本、知識架構」逛找資源 (2020-03-22 05:53)
Let's 學習吧! (2020-03-21 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