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獻曝「數位內容與教學軟體」分類框架與考量
作者: 塾長 日期: 2022-06-05 14:01
原本都沒預料到一年後我們又經歷第二輪的實體、線上混成教學,但也正好仔細檢視:當前使用的各種資源、內容、工具、平台,我們還可能需要添購怎樣的的數位內容與工具呢?
幾天下來看了幾趟「教育部校園數位內容與教學軟體」清單,很有意思,總想著可以做個歸類(或許官方也正努力中),我找到這篇「A taxonomy to define courses that mix face-to-face and online learning」利用雙軸交會呈現混成課程定義與分類矩陣,我參考來將手稿畫成如下。
考量內容、工具,主要在老師、學生,或者綜合運用的樣貌。野人獻曝請指教喔!
「內容」
本身提供特定主題的領域、議題跟適合閱聽使用的對象,可以單純呈現,藉由外部人際、老師引導跟輔助說明,或者可以在多媒體形式裡進行互動,讓學生參與學習。
考量:
※適用讀取的載具跟作業系統,在一般教室中大小屏之間,可否有連動、互動機會?
※能否結合其它相關工具、掛載在平台上事先備課、以及備課或教學過程中可否再製、有無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
※是否需要連結網路、需要帳號密碼?有沒有使用者歷程記錄?
※班級師生以及校本和學科領域、跨縣市之間的社群,能否共備交流?
「工具」
1、具備相當功能提供組用素材、模板資源,或者結合自備的多媒體素材(含上述的數位內容)整合開發。
從老師的角度是製作課程媒材運用,學生的角度就有創作作品、專題協作與的機會
2、教學活動支持系統,規劃學習任務、同系統或跨載具廣播、收發檔案、指定分享、串聯平板與平台連動
考量:
※投入時間學習、應用CP值?
※作業系統適用載具,製作工具與表現端或結合相關平台?
※教師課前共備,分享工作檔案,教學中運用成果進行教學,也能夠掛載平台發表交流?
※師生帳密權限、結合同步、非同步平台、支持個別化學習?
※評量部分,包含學習評量、教學觀議課、即時互動機制、歷程記錄與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