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獻曝「教育部 112-113 年 5G 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徵件申請」發想邀玩
作者: 塾長 日期: 2023-01-01 14:24
連假期間,自己愛玩也正好受託,思考「教育部 112-113 年 5G 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徵件申請」。我看了說明會影片、也造訪對接會現場,加上自己的教學相長經歷,野人獻曝提供建言:針對各圖片畫面、對應申請書大綱與頁數,以下先探討模式一。
表1的 模式一圖,非常重要!好好地區隔活動、主體、客體和流程,因果邏輯開展,都是教與學的新活動形式與機會,可以藉此發想我們在學校裡面可以怎麼進行。
表2,模式一:VR 與教育元宇宙融入教學執行項目及 KPI,看到KPI先別怕,基本上還是認真玩真的,自然PDCA起來就有了「1-1 環境建置與教師準備、1-2 教學設計與成效評估、1-3 內容建議與競賽參與、1-4 互動交流與成果展現」等工作推進的成果。
![]() | ![]() |
倒是衡量競爭型計畫與審查方式:
P6每個縣市10所學校為原則,需要思考審查評分來衡量與突顯自己學校的特色、競爭力。
資源與支援:
此時,也先看看現有VR教材(附件 2),有哪些好用、值得發想教學活動,乍看多偏自然領域,因此若能加上學校特色專長教師、結合資訊、藝文、圖書館、雙語、校本課程規劃,可以發揮更好的整合呈現。
![]() | ![]() | ![]() |
同時,附錄3有研習規劃,代表有著新的成長機會和共備、校際交流活動參與。
上面想想而已,真的想玩嗎?
如果看到這裡,覺得還不錯,就真的繼續看申請書要準備什麼喔!
一、基本資料,特別是這裡:
數位學習推動經驗 》》VR 教學經驗 》》VR 教學實施規劃
我喜歡這樣的推進:先是數位學習經驗,再到虛擬實境經驗,接著未來課程規劃。
喜歡的原因是:在生生用平板的新常態下,這學期來,學校是否有了不同的文化形塑?是否還想嘗試打造一個新的原、元宇宙交互環境來支持教學?
即使可能沒有「VR 教學經驗」,也可以參考YouTube,前幾期學校成果分享,找到合適與好玩的,就可以參考與整合甚至超越,寫呈VR 教學實施規劃。
接著「課程規劃、教材平台選用、學習效應跟成效」,依循教學設計模式開展應該是八九不離十,主要突顯所選擇的資源、工具、平台,在教學實施中發揮槓桿效果,從適度引用新型互動介入跟支持機會,創造更好的學習體驗與成效。
同時,這些歷程也都拍照錄影、省思筆記,或藉由問卷跟前後訪談方式,讓老師跟學生的新體驗留下軌跡,未來可校內擴散以及成果交流分享。
![]() | ![]() |
雙平方日子玩NotebookLM結合實體研習的規劃 (2025-02-25 16:02)
2025年大自由研究 (2025-02-08 09:02)
與NotebookLM協作再開寫「生活中的程式設計」 (2025-02-02 13:29)
自製Google街景路線(二):蛇來蛇去逛街景~ (2025-01-31 20:23)
自製Google街景路線(一),試誤學習玩! (2025-01-11 10:57)
年末利用兩篇Keep整理回顧與街景期待 (2024-12-31 10:04)
「教學相長」之「長即生成」 (2024-12-10 10:24)
大人的自由研究:在場 (2024-11-08 09:27)
COSPACES Local editor~免帳號直接創作! (2024-10-23 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