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 4.0願景高度看新興科技與AI教育專案申請
作者: 塾長 日期: 2023-06-28 05:28
因應科技帶來變革,我們多方探討:在教學現場與活動中,師生應具備甚麼樣的相關素養、統合思維,看待自己與他人,科技與社會,當然,還有.....,創造未來。
目前「112-113年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第2次徵件」、「中小學校人工智慧教育計畫」都在徵件中,雖然對於「學年結束前」徵件結束這事兒,感覺OOXX,不過,以專案的期許來看,當然希望大家共襄盛舉。
先說OOXX….,若能善用暑假說明、培訓、開放參訪交流後形成社群,像世界咖啡館那樣腦力激盪,發展縣市、校本、領域和議題、教師個人的最適可行創新方案,應該很棒!此外,以兩案子而言,都有前輩了,相信更值得期待。我也期待「年度經費」與「學年開始」的時間軸差距,可以善加處理。
![]() | ![]() |
至於想不想申請,或是如何看待教育創新專案,在「生生用平板」的台灣K12教育新常態下,是否有新的涵意與價值?我推薦大家參考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未來學校: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教育新模式」,所提「教育 4.0」: A Global Framework for Shifting Learning Content and Experiences Towards the Needs of the Future,思考,期待孩子們具備能力與學習:
1. 全球公民技能:培養對於更廣闊世界、可持續性和在國際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的意識的內容。
2. 創新和創造力技能:培養創新所需技能的內容,包括解決複雜問題、分析思維、創造力和系統項目分析。
3. 技術技能:基於發展數字技能的內容,包括編程、數字責任和技術的使用。
4. 人際交往能力:關注人際情商的內容,包括同理心、合作、談判、領導力和社會意識。
5. 個性化和自定進度的學習:從標準化學習系統轉變為基於每個學習者不同個性化需求的系統,以及足夠靈活,使每個學習者都能按照自己的步調進步。
6. 無障礙和包容性學習:從一個僅限於那些可以進入學校學習的系統,轉變為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系統學習,因此具有包容性。
7. 基於問題和協作學習:從基於過程的內容傳遞,轉變為基於項目和問題的內容學習,需要同儕協作等密切反映工作的未來。
8. 終身學習和以學生為主導的學習:從一個人的一生中學習和技能會下降的系統,轉變為每個人都不斷提高的系統現有技能,並根據個人需求獲得新技能。
![]() | ![]() |
疫情前,我們看待(沒想到)線上混成上課,就是未來;暑假後,新興科技(AI、XR)實虛整合教學樣態,是新常態的再未來。
這是我想玩暑假研學、盈餘交易的本心初衷
建立「校本Notion教學應用模板」 (2025-03-11 09:03)
雙平方日子玩NotebookLM結合實體研習的規劃 (2025-02-25 16:02)
初玩Napkin就深獲鼓舞!「生活中的程式設計」圖像 (2025-02-12 18:41)
2025年大自由研究 (2025-02-08 09:02)
與NotebookLM協作再開寫「生活中的程式設計」 (2025-02-02 13:29)
「教學相長」之「長即生成」 (2024-12-10 10:24)
利用NotebookLM整理「1117原元宇宙教學實時據歷」演講摘要 (2024-11-30 17:40)
COSPACES Local editor~免帳號直接創作! (2024-10-23 05:42)
無三不成禮,吾三步成理玩COSPACES (2024-10-13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