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NotebookLM回顧七月的苗栗縣「XR數位共學暨小主播營隊」課程

      七月在苗栗縣5G XR共學中心協助兩天、兩梯次的「XR數位共學暨小主播營隊」課程,我在第二次課程時,以自己講述與示範為主的上課錄音檔,利用NotebookLM加以整理。

      之前已針對「元宇宙素養」檢視與補充「虛實整合創意冒險營」 ,可以先參考喔!

※課程目標:
1.結合世界博覽會(或自訂主題),進行實虛整合創作
2.學習 Delightex 虛擬實境創作基礎與進階技巧
3.掌握數位攝影棚拍攝技巧與流程
4.結合 Delightex 虛擬場景與實體拍攝,創造虛實整合作品
5.培養團隊合作、創意發想與問題解決能力

 attachments/202508/3023303484.png


      這次也適逢NotebookLM新增「影片摘要」功能,我也建立一段英語介紹的影片來看,還可以多加應用。此外,心智圖分項整理的呈現也很提綱契領呢!

 attachments/202508/8032726892.jpg

attachments/202508/7763592203.jpg attachments/202508/9178175094.jpg

attachments/202508/9457006736.jpg attachments/202508/0136586707.jpg

      以下分享「自動對話」的提示與結果:如何運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學生從零到有製作專屬作品?

回應:

      在更廣泛的「XR數位共學暨小主播營隊」背景脈絡下,這些來源提供了課程的全面概述,強調了其創新性、實作性以及如何引導學生從零到有地創作專屬作品:

營隊名稱與核心目標

這個活動被稱為「XR實創營隊」,是「XR數位共學暨小主播營隊」的一部分。其核心目標是讓學生透過學習和實作XR(延伸實境)技術,不僅能創作自己的虛擬作品,還能化身為「小主播」,在作品中進行介紹與直播,向家長和觀眾展示他們的成果。

課程時程與階段性學習

課程為期兩天:

  • 第一天上午: 主要由老師介紹平台操作與工具使用,讓學生對XR創作有初步認識。
  • 第一天下午: 學生開始親自動手操作,實踐上午所學。他們也有機會進入綠幕攝影棚,體驗化身為自己作品中的一部份。
  • 第二天上午: 學生將專注於發想和創作自己的專屬作品。
  • 第二天下午: 學生將化身為「小主播」,分組在攝影棚進行直播,介紹他們完成的作品。直播內容也會分享給家長。

XR技術與應用

課程的核心在於XR技術的應用,XR包含了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

  • 虛擬實境(VR):學生會使用高價值的頭盔(例如灰色盒子裡的裝置)來體驗完全沉浸式的虛擬世界,戴上後眼前會是另一個世界,讓他們彷彿置身其中。
  • 擴增實境(AR):主要透過平板電腦(如iPad)或手機操作,例如寶可夢抓寶的經驗,將虛擬物件疊加到現實環境中。學生可以透過iPad的AR查看功能,將虛擬的橋樑投射到教室地板上,並實際走進其中。
  • 混合實境(MR):課程也結合了AR和VR的概念,例如在AR模式下,使用者可以實際走進投影在現實空間的虛擬橋樑中。

從零到有的創作流程與平台功能

學生主要在名為「Delightext」的平台進行創作。

  1. 帳號登入與管理:學生會獲得預設帳號(如ABC2xx)和密碼(ABC2025),並被要求在首次登入後立即更改密碼以保護作品。
  2. 環境設定
    • 首先,學生會選擇一個**「全部空白」**的環境作為創作起點。
    • 接著,可以為這個360度的空白環境選擇喜歡的背景,例如森林、月球、沙漠或城市等。
  3. 物件(演員)的加入與操作
    • 學生可以從模型庫中拖曳各種「演員」(如人、嬰兒、汽車、動物、巫師、海盜、潛水夫)到場景中,無需像Minecraft那樣從零拼湊。
    • 視角控制:使用滑鼠滾輪放大縮小視野,按住空白鍵搭配滑鼠可以自由移動和佈局物件,就像從空中飛行一樣。
    • 物件調整:左鍵點擊物件會出現四個按鈕,用於調整物件的大小高度(浮起來)、位置,以及旋轉方向。例如,可以讓人物長高,對準沙發後放置。
    • 複製與刪除:右鍵可以複製刪除物件。
  4. 多場景設計與進階控制
    • 作品可以包含多個場景,例如從陸地場景切換到海洋場景。學生可以複製現有場景或新增場景,並重新佈置內容。
    • 時間與路徑控制:所有物件的移動和變化都需要時間。學生可以設定路徑(直線、方形或圓形)讓物件移動,並控制移動的速度方向
    • 重複與暫停:程式積木可以用來控制物件的重複次數(「重複幾次」或「永遠」),也可以設定暫停時間,讓故事有時間鋪陳。
    • 平行運行:多個物件可以設定同時動作
    • 事件觸發:學生可以設定「事件」來控制作品的互動性,例如點擊一個物件(如摩托車、房子、城堡或照片)來觸發特定的動作,如移動、播放音效或跳轉到外部網站(包括無廣告的YouTube影片)。
    • 鏡頭與視角:作品中預設有一個鏡頭代表第一人稱視角。學生可以移動或隱藏鏡頭,以不同視角呈現作品。鏡頭也可以綁定到特定物件上,形成類似「雲霄飛車」般的移動視角。可以設定多個鏡頭並進行切換。
    • 透明度變化:利用物件透明度的變化(從0%到100%)來實現連續動作或「消失/出現」的效果,例如用多個相似的角色,透過透明度切換來模擬同一個角色進行不同動作的錯覺。
    • 物理作用:可以為物件開啟物理作用和重力,使其在場景中發生彈跳。也可以在物件下方放置透明的「玻璃板」等靜態物理物件,防止物件掉落或穿透地面。

多媒體與AI整合

  • 音訊錄製:學生可以使用iPad直接錄製音訊,錄製完成的音檔會自動上傳到Delightext平台,並可作為作品的背景音或透過點擊物件觸發播放。鼓勵學生使用家鄉語言(如客語、台語)進行錄音。
  • 圖片上傳:學生可以透過iPad拍攝照片並上傳至Delightext,然後將圖片連結到作品中的物件,或作為AR魔方上的貼圖。
  • AI輔助創作
    • 利用AI將照片轉換為普利風格(Ghibli style)或漫畫風格。
    • 利用AI生成介紹詞或旁白稿,幫助學生準備解說內容,減少緊張感。
    • AI還可以根據照片生成3D公仔模型,並綁定骨架使其能夠跳舞,豐富作品的互動性。

作品呈現與分享

  • AR魔方(Merge Cube):學生可以將作品內容(模型、圖片、文字等)放置在一個虛擬的黑色方塊上,並透過iPad掃描實體的魔方來觀看作品。魔方上的內容會隨著魔方的轉動而呈現不同的視角,甚至可以在魔方上實現天氣效果(如下大雨)。為方便直播,魔方可設定為「固定化」並將黑色方塊本身設定為「全透明」使其隱形,只顯示方塊上的內容,讓學生可以自由轉動或走動來介紹作品。
  • 直播展示:學生會作為「小主播」在攝影棚直播介紹自己的作品,作品會與主播的影像合成,營造出身臨其境的報導效果。
  • 作品分享:學生可以將作品分享出去,獲得分享代碼、QR Code或超連結,讓其他人觀看或體驗作品。作品可免費試用至10月13日(大阪世界博覽會閉幕日)。
  • 學習歷程檔案:鼓勵學生將創作過程與作品成果作為學習歷程檔案的記錄。

學習方式與鼓勵

      課程鼓勵學生**「勇敢想,認真玩」**,強調發揮想像力將想法轉化為作品。學生以小組形式合作,互相學習,老師也提供即時協助。此外,平台內建的「班級遊樂園」和「畫廊」功能,讓學生可以自由創作,或觀摩、甚至修改他人已完成的遊戲專案,深入了解程式積木的編寫方式。這種模式旨在培養學生對XR技術的興趣,並鼓勵他們持續創作,期望他們未來能將所學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甚至成為遊戲開發者。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