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我們不能一起做決定?參與式決策引導寶典

      如果,一個會議中,有6~36人參與,有7個目標想達成,而每個人之間存在有5種不同的投入程度,請問:這個會議多久可以開完?以及,若是有個人或議題一直懸而未定,在看似無法達成共識時,你會決定何時離開(現場或瓶頸點)?
      『誰說我們不能一起做決定?參與式決策引導寶典』 ,是讓我想起上面這些問題的好.....厚一本書....。

      倒是邊看體會愈多:一方面是工作裡與人互動的所有場合,『每個人』都在表達自己的看法、陳述行動理由,當然也試圖希望對方理解、並邀請一齊共事。二方面可以看待與孩子們在一個班級中,我們也都面臨這麼多的『每個人』喔!因此,看著這麼多『每個人』的你,就成為書中的『參與式決策』的引導者了!

      怎麼在會議(課堂)中適當引導團隊思考從發散到聚歛?怎樣確定此階段是在『問題界定』、『找出方法』、『引發共識』、『決策執行』?書裡有許多精簡圖像、提供務實面對也能創意解決的好法子:先引導引導者想出好方法、也讓引導者引導夥伴一齊想(呵呵,順口溜得呢!早起的腦袋清醒到不行...)

      就像書評介紹:藉由這樣可以引發團隊承諾感,創造卓越績效,也是實現所謂學習型組織的關鍵。

      如果,把一堂課當成『達成共識』的會議,那老師更該做個好的會議引導者!這本書還讓我想到更多針對群組教室的合作學習模式~讓一班中,各組代表或輪流,都有機會成為會議引導者,那一定更酷....至於老師,到時就成為『靜觀與協助紀錄精彩豐盛』的路人甲....

      另外,這篇『不能行動=不能決定 為何你的腦下不了決定?』 ,也有意思喔!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