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符合動機理論ARCS的CARS!

      看了許多大腦與學習的資訊後,覺得最該抓緊的核心精神,就是『如何提昇與維持孩子們好情緒與學習動機』!

      雖說,孩子們在玩電動、體育活動、投入個人喜歡的事物時,這樣的專注與動機都充分表現;我也努力想著,希望這樣的專注與動機也能於各種學習活動時出現。而且我深信:藉著ICT的妥適應用,讓老師與學生們有更好的互動溝通管道,能促使學習動機持續且正向運用。

      John Keller的ARCS動機理論模型 ,是綜合考量了心理學動機理論的研究結果、各種教學設計模式,並兼顧學習者個人的內在因素(如:個人的價值、期望、能力、程度及認知價值等),及教學環境的外在因素(如教學管理設計等規劃的配合)。ARCS 動機設計模式,涵蓋了四個要素,目的在於幫助課程設計或改進教學。其教學或課程設計的過程 ,也很符合ASSURE 設計呢!就是要確保孩子有好的學習動機!

      我們可以找相關論文,例如『運用ARCS 動機設計模式之生活科技教學 』以及『國小自然科教學個案研究-以ARCS 動機模式解析 』。

      ARCS 指的是Attention(注意)、Relevance(相關)、Confidence(信心)、Satisfaction(滿足)四個要素,想要在課堂中引發學習者的動機,必須配合此四要素的運用,才能達到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紫色為引用,藍色為個人註記)
一、引起注意
      要引起興趣和維持學生注意。如果學生對一個主題沒有相當的注意力與興趣,則學習成效必不佳。但要引發學生的注意並不難, 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學生持續其注意力與興趣於課程上。另外,在教材中運用各種不同的設計策略,以維持學生對該知識的新鮮感,也是必要考慮的。

      多媒體的聲光效果,很有機會促使孩子們注意,但更要有效引導到後面階段,以免熱鬧有餘卻用心不足...

      有效提問的設計很重要喔!引動孩子們專注思考,更期待由孩子們自行提出問題。

      此外,老師若多利用數位相機、校園、班級網站整理孩子們的活動表現,藉以發揮,也自然能牽引他們的注意,並結合到『切身相關』。    

二、切身相關
     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切身相關的體認。雖然新鮮的事物能幫助注意力的集中,人們對於任務性的學習,卻往往傾向結合與本身已熟悉與了解的知識。因此,符合學生的特性、知識與文化背景的設計,對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是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除此之外,教師可善用技巧說服學生這個課程與將來生活和工作生涯有相關,即學習者亦須覺知到個人的需求被教學所滿足。因此,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目標,讓學生認識參與教學活動的優點並妥適地把握熟悉感,連結學生的先前經驗,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這是我看許多PBL方面書籍的理論依據~大腦會以自身相關事務和情境面對來驅使專注力的聚焦,投入新力時間來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和達成使命,從中,也獲得相關學科知識與人際互動知能,更重要的,自然進展到獲得『自主有力、可助人』的成就感,提昇自我效能!

三、建立信心
      信心與學生對成功或失敗的預期有關,且會影響學生實際的努力與表現。教師在成功地引發學生注意力與輔導學生對學習產生切身相關之後,若是忽略了學生原本就已經對某科目產生了畏懼之心,覺得它過於困難;抑或覺得內容不具挑戰性,過於簡單,此兩者都將扼阻學生學習動機的維持,影響有效的教學與學習,此即信心問題。因此在教學計畫中,設計配合學生個別能力的課程,協助每個人獲得成功,確保其繼續學習的信心。

      像心流理論般~適當的能力與挑戰批配,加以同儕間合作與競爭的策略運用,尤其利用ICt機會,孩子有更大的資源與支持可以表現個人或小組的學習成果,帶來更正向的心理開展與學習視野。
四、獲得滿足
      滿足感是學生對習結果所產生的一種評價,個人的滿足是動機能繼續下去的重要因素。提供學生學習的滿足感,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讓他們經由自我表現的機會,將所學的知識概念或動作技能運用於環境中。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維持公正,注意課程起始目標是否與學生所學的結果吻合;運用內、外在增強的回饋方式,並提供情境化的學習讓學生體驗知識得以學以致用的滿足感。

      我總相信:走過一趟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習冒險和體驗,是可以觸發個體朝向自動化持續樂在學習的契機,滿足內在的學習享受與自我肯定,遠遠大於外在酬勞式的獎勵喔!

      再談到CARS,哈,很巧吧!只是字母的順序,大學塾的『CARS:Cyber虛擬、Real實體、A非同步、S同步』,也是為自己、為師長孩子們想努力經營起來的無所不在的學習時光 ! 繼續樂學樂活再加油!

標籤: assure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