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相簿』與『街景相片』的三對三PK!
作者: 塾長 日期: 2010-02-27 06:36
在瀏覽街景相片服務的過程中,常會看到在左上方的小塊方格,寫著『使用者相簿』,點選後可以看到網友分享的該景點相片。
我先問孩子們『誰是使用者』~不錯,都知道是自己、你、我,每個上網者都可以稱為『使用者』。那麼,為何有這個『使用者相簿』呢?應該有三條件才可成立:
1.有人(一個或很多)到此一遊,以自己的相機與構圖方式拍照。
2.有人(也許是原作者或他人之助)把單張或一組相片放到網路上,同時加註了地理座標。
3.將上述作品公開分享。(請參考高雄捷運的鹽埕埔站 )
我提醒孩子們,若有好作品可欣賞與值得探討的啟發,都該謝謝有心人的分享喔!當然,提醒孩子們~你也可以!(不過還是得特別提醒第三點的『公開』,一定要小心考量!)
同樣地,看街景服務所提供的瀏覽現況,也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
1.拍攝車走在路上,沿路拍攝(等於也有地標資訊了),所拍的視角與構圖比較受限。
2.將許多相片接起來,讓瀏覽者可以針對拍設好的路線自由逛看,但是,相片接縫難免有瑕疵。
3.針對被拍到的人臉與車牌加以模糊處理,避免侵犯『隱私權』。(請參考新莊捷運線的輔大站 )
同樣地,我把第三點轉換成問題來與孩子們討論~許多被拍攝者幾乎都是『非自願』被拍的(而且通常還拍得不太美),而再被公開於網路地圖中,意願應該是不高吧!不過,我倒是對這樣『地毯式拍攝』背後的技術與服務承諾(或者企圖)蠻有興趣研究的,也鼓勵孩子們多加想像:『每一張臉、每一張車牌』的模糊工程,可不是開玩笑的呢!畢竟可能是以自動化技術處理的,候選人與廣告看板上的人臉,也都被『模糊』了呢!
從『使用者相簿』與『街景服務』兩邊各三點來談,希望孩子們知其所以然,也在認真逛遊街景之際,當個聰明的使用者(smart user)。同時,各國的網路基礎建置、自由度與民情不盡相同,也可以思考為何有些國家有街景服務,也可能受到抗議(新聞 )。
另外,若能將街景相片、使用者相簿做妥善利用,也可以設計活動與引發討論喔!我先舉高雄捷運『鹽埕埔』站為例(因為我每次去駁二藝術特區 都走這邊),街景呈現的是去年(2009年)拍的相片,而使用者相片中,有一張是更早之前的施工模樣(2008年三月)。
![]() | ![]() |
我想到可以討論的連結是:五股捷運線興建與否,目前還在環評中;而捷運新莊線的街景相片還是『施工中』,而將來營運時的景象,就得等使用者拍照與分享了。

吾三步成理,五張手稿為例 (2025-03-10 09:52)
Gemini的有趣利用 (2025-03-03 15:00)
Notion資料庫與AI助力「批次相片解析」與後續整理 (2025-03-01 14:21)
三生三世,百年人海~先玩 Gemini for Google Workspace (2025-02-28 11:07)
雙平方日子玩NotebookLM結合實體研習的規劃 (2025-02-25 16:02)
2025年大自由研究 (2025-02-08 09:02)
切錄音檔讓NotebookLM生成小段落金句 (2025-02-08 08:07)
NotebookLM聲音檔「生成摘要」心得分享 (2025-02-06 08:41)
從Google文件開展GAI助力三生有幸 (2025-02-04 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