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應用:細胞結構與染色、吉他
作者:塾長 日期:2010-08-17 21:14
再來介紹iPad的三個免費應用,也加上網址連結喔!:
*細胞結構與染色『3D Cell Simulation and Stain Tool 』:
*分子立體結構觀察『Molecules 』:
*吉他,還可以切換左右手呢!『Air Guitar ™ HD Premium 』(0.99美元,我怎麼記得上回下載時是免費啊~)
握起來就像這樣(謝謝魏老協助拍攝!):

教師網路進修選用數位學習平台之我見~以新竹縣為例之個人建言
作者:塾長 日期:2010-08-17 09:07
昨晚雖想解決『資訊管控 』問題,也玩了ipad 後有更多想法,但真正讓我在意而難眠是強尼老師『新竹縣要推k12嗎?』這個噗。一早到k書中心,決定先把此事放下。
先談利用K12平台進行教師研習的部份:今年高雄市停辦了(但我希望只是像北縣上學期的『暫停一期』而已),而桃縣、北縣目前正開課中。
也談多年前在K12經營過程中的期許:是否開設過的課程可以成為數位課程圖書館?如何有效加以利用?同時,怎樣達成『隨選學習助學』機制? 這些期許,有很多不是平台的功能或權責,而是在人的設計與承諾(更大部分在縣市級行政管理者身上)。 這裡有篇『展望:感心創新齊步遊 』,是北縣第十期K12研習時的期許。
再看利用Moodle進行師生研習與教學活動的部份:宜蘭縣的Moodle,與校務行政系統通透(和北縣同業者),他們也有教師、學生的Gmail APP,這回到宜蘭分享時,還看到正在研發中的『揪團研習』設計,頗讓人感動。宜縣的鄉土語言研習課程,也已利用Moodle實施多年。
再看竹縣部份(我瞭解不多,有誤請指正喔!),全縣中小學都有Moodle,而集結縣內專長人力對於Moodle的中文化與功能研發、整合設計更是不遺餘力,因此暑假看到他們的研習報名系統與Moodle的LDAP整合,和即將開展的教師網路進修,我也斗膽想毛遂自薦,當天寫下的freemind筆記(mm擋下載 ),『又是未整理的』,今天決定先丟出,也提醒自己該好好整理。
巧的是,前幾天人在宜蘭時,收到竹縣夥伴在email中,聊到利用K12與Moodle辦理教師研習的比較,我提出:
*網路進修與傳統研習的流程比較圖,應該是任何數位學習平台都可以支援的服務(只要該有人、做好事也把事做好)。
*一般我們分admin、teachse、students三種角色看數位學習,而平台取捨的部份,光是從『自有與自行管理、與其他平台通透』,新竹縣就是以moodle為唯一選擇了,不必擔心。
此刻,貴縣的moodle幾乎已成為『common sense』,且已在校園師生之間活用。因此, 再加上教師專業成長的經營,不僅協助教師在職進修、社群合作,且能由moodle獲得更好的教育價值鍊連通。
同時,『開課教師』與課程資源的再利用,於moodle中也比較容易發揮。
好啦!前言交代很久,接著,我把睡了一晚還是一直掛心的幾點想法,更怕行政決策一下去,又是一學期(年)的開展,趕緊把上面的論述改為提問式的呈現:
1.若準備開設教師網路研習,主要師資來源應該是國教輔導團加上資訊專長教師團隊,那麼,他們對哪個平台最熟悉?最能藉此發揮數位教學的力量?
2.未來教師網路進的實施,是否想推及到各校自行辦理?也擴及學生的數位學習?
3.教師網路進的實施,如何做到各校能自行承辦的行政流程?為原有的校本進修加上數位學習成為混成雙軌?
4.有了1~3,將來縣級(跨縣市資源交流也行)或部級的所有數位資源(像數位典藏、資訊課程教材等),是不是可以更快達成教學效益的擴散呢?
5.從『主機管控、網路效能,以及縣級平台的資料通透與探勘應用』來看,哪種選擇是縣政府最有前瞻願景的把握?
6.何時可以擴及學生的課程學習、家長的終身教育(包含多元文化、新住民議題),包含社區大學、縣內大學資源的交流分享?
7.可以再想想,我們可以對於『全國教師研習系統、國家級數位學習平台』的展望,還該有什麼是目前早已做到,只是還沒連通的小遺憾.......
8.我自己也偷偷想:新學年的北市活化課程實施,老師可以怎樣善用網路與混成進修方式以進行專業成長、社群交流,來活化自己的教學呢?
這也算是『因為戀舊、感動於集體回憶,所以能練就、敢動成數位優勢 』的體現吧,就像昨天的紫色區塊只是在平時資訊處理的面向上,而我們真正在意的,總是希望可以為每個孩子著想,希望每個老師動起來,如此小小的心願,我相信『數位(Digital+Many) 』絕是可以發揮槓桿力量的!
後記:我發現『記著某人為他著想』(假想的也ok),是我自己很有生產力的心流策略呢!(本篇一小時寫完)
後記二:我最後加標題『以新竹縣為例』,酷音輸入法也很耍寶地提醒我 :以心築羨維麗,哈哈~
後記三:本來這篇想放『生活』類的,唉,沒辦法,我的腦袋就都想著這些啊~不過,今天可以放心出去玩了!宅男也喜歡陽光、熱血一下!
iPad應用影片拍攝:樂器、醫學、世界地圖與字典
作者:塾長 日期:2010-08-16 23:01
剛剛『記一天怎樣管制資訊湧入! 』之後,也想到對於iPad應用的探討~若是再沒提起勁來介紹,可能開學後更沒時間了。繼上次『密室拍攝法』之後,現在把腳架架好、角度盡量對正,應該都ok!
倒是悶在房裡很熱(您有聽到風扇聲的話請包涵),先玩這幾個:
*字典查詢『英漢字典 EC Dict 繁體版 』
*字典查詢(英英),但左下方有廣告,之前我沒有上網時不會出現~『Dictionary! 』
*世界地圖『History:Maps of World 』
*醫學繪圖『3D4Medical's Images 』
*魔幻鋼琴『Magic Piano 』,因為手也跑來跑去,焦距會一直變,日後再改成『定焦』即可
看這些不同應用,除了魔幻鋼琴(0.99美元),都是免費喔! 有人提出『到底iPad是個產品,或是個平台、生態系呢?』,光是目前免費的教育應用,就有285個(2010.8.16),呵呵,有的玩呢!
ps:果然有提醒有效!從拍攝到寫完這篇,30min搞定!大家晚安!
記一天怎樣管制資訊湧入!
作者:塾長 日期:2010-08-16 22:01
今天到師大參加資教所新生座談,筆記本上突發奇想地寫下這篇的草稿~一天中,我會有多少資訊湧入手邊?如何處理?以及,有多少是自認以後會處理,但常常擱置不動?比起平時K書,今天接收的資訊量比較少一點(卻都很重要),所以試著依時間紀錄一次:
上午6~9 買報紙、麥當勞早餐、k書中心看書,利用ipad查單字。
此刻覺得有用的報紙新聞,應該同時利用數位工具上網剪報,把關鍵字歸類。(紫色代表常常只有想而未做)。用ipad查單字不必上網,也比語言翻譯機大螢幕,還可以紀錄查過的字,即時複習很方便~看幾個字不必幾秒鐘,可以多加利用。博士班資格考裡頭也要英檢成績,還可以繼續加油!
10~12 新生座談,介紹課程與畢業階段考試、各實驗室教授專長與研究現況。
發下的許多資料(網上也可以下載),加上自己的筆記,還有一些重要時程。我想著四年前碩論畢業的自我期許,現在也開始想四、五年後的光景。
遇到許多新面孔,日後有機會再熟識與合作交流。
中午在圖書館,從線上電子期刊找了幾篇paper,利用gmail寄給自己。另外影印幾篇資料待讀,以前常常印了一頭熱,要找的時候找不到,更別說閱讀整理了。
不過,想到在家裏擺個重要資料專區,現在開始定位收存與時間表排程!(應該把資料清單列一份、還該考慮怎麼擺,這樣會更有閱讀的提醒動力吧!)
下午2~7 參與CSCL Lab meeting,聽個人或小組報告進度,我利用freemind作筆記,偶而也藉網路查詢資料→加入scrapbook剪報中。
我的『Argumentation in Science Education 』讀書報告約30分鐘,利用數位錄音機錄起來,可以事後再整理(呵呵,通常也就沒整理啦!)
回家在公車上,看到個年輕人戴耳機玩PSP,看它要下車的一剎那,收起PSP,耳機直接又塞入掛在胸前的小mp3...。嗯,許多時間可以『聽』點東西,試著建立這個習慣看看。
8~9吃晚餐兼看電子郵件,想玩個『五年平行日記』試試~就是上回的三人行真實上路 喔!小五孩子的五年後就是國三畢業,我也希望五年後把博士班讀完,現在開始從那時倒數回來『預寫任務』看看,哈~
真該在睡前做一趟『收納整理』:網路、筆電與行動碟,報紙、影印、paper和相關資料表單及後續待辦事項,然後,明天繼續早起K書!後天起,還有個三天的『教育遊戲腳本設計』 ,一定又有許多資訊與新想法(好吧,賽爾號都還沒申請帳號呢...),趁明天趕緊設計出CARS框架!
看看上面多處紫色字句,其實都是自己想做而未做的,對症下藥開處方,有個容易的法子~學ㄚ亮校長講的~在噗浪上公告周知,你就一定會如期完成! (呵呵,這句也是紫色喔!註大家情人節快樂!)
預寫任務與讀書筆記
作者:塾長 日期:2010-08-15 15:32
早上8:30,預計十點出發去看電影,所以有90分鐘可以讀書。任務目標:我要為『Argumentation in Science Education 』這本書做三十分鐘的簡報導讀。先在筆記本上草擬如圖,學思疑問探如下:

手邊翻著書(圖書館借來的,所以不能畫重點),有整理好的各章目錄與頁碼,算算時間,決定利用小紙片,每章瀏覽七分鐘,從第十二章倒看回來(順便把多天來的筆記瀏覽一番,倒著看,也再領略一些原著中各章接續的考量呢!)。
這本書談什麼?正是作者對於自己提問的回答。那麼我為何而讀?也該先想好自己的問題吧!
快速瀏覽各章各段的首句與結論,找到重要圖表加以標記。
利用ASSURE參照架構(看他所談的是學生、教師、教學、環境、ICT、評量),只要加上『研究設計』(理論與研究實施)的視角,就容易掌握大概呢!
這段時間,沒有用上電腦,遇到不認識的字也沒去查,先大概猜著。 完成時的桌面:

準時出發看電影,下午回k書中心,小睡15分鐘後開筆電,繼續花90分鐘做好簡報初稿,晚上再順一遍。任務搞定!(呵呵,猜猜看我去看那一部電影!)
想著利用不同的作筆記方式來實驗看看:也順便把多本書讀過,一舉數得,哈~
順便加看兩本書:『注意力曲線:打敗分心與焦慮 』,喜歡這個與心流相符的『注意力專區概念』,以及楊照的『故事效應~創意與創價 』。

其實:從火車站走路往返西門町、看電影、逛誠品時,還是會看到、想到許多的,就先以紙片記著,擺著。
三人行學習與讀書
作者:塾長 日期:2010-08-14 20:42
高雄返回台北的高鐵上,翻看一個多月來的筆記本,想著『為何我這樣過著暑假每一天?』若真有個基本主軸的話:應該是希望『解決問題』、『提昇滿足」,以及『指望你我的世界與未來 』,還有兩週,該來好好盤點一番,今天就以『三人行學習與讀書』開始。
三人行,是我自己預想三種角色:小五學生、國中基測考生,以及我自己(在職博士生)。學習與讀書,先從我的角度出發,可以如何為自己、學生們提供一種可以流暢支持學習的CARS規劃?為何是這三種人,對我來說是自然不過的了:先談國中基測考生~一方面除了校友考生、還有每年的親友、同事、師長、還有同學中(以及網友),許多都是考生家長,多年來的基測整理 ,也看見愈來愈多整合機會,所以還是繼續下去。接著,主要以我自己任教五年級自然課為教學、研究相長的場域,希望看到ICT支持學習的最適樣貌。因此,我期許自己在教學中發現值得深入研究的議題,並從研究中提昇教學績效的雙向確保(ASSURE)。為五年級孩子打好數理邏輯基礎與高層次思考能力,最該是首務了。
這是三天在高雄的飯店中,早上主要看這兩本:『Argumentation in Science Education 』與『0702~0814筆記本』,下午才跑出去玩。紙本書、全英文,雖然借了幾星期,竟妄想在三四天裡把它翻完?呵呵,結果是整本書一頁頁地翻過去好幾遍,當然不可能字字句句翻譯好啊!倒是邊讀邊想著『在紙本與數位、網路之間,如何流暢閱覽與有效學習?』。而比計本,有每天的生活發想、新聞關鍵字、iPad與ICT玩想、研習大綱與筆記等,主要多在早餐時間下筆而成。

而這幾天的預,偶爾畫在A3筆記紙,或者用freemind整理,而google翻譯的就放在word裡。然後呢?我發現應該找出一個流暢的讀書與筆記整理,往往因為數位資料蒐集太多也太容易,總以為『找到就認為讀通了...』,在這幾天的修煉下,竟猛然領悟~一個多月來在k書中心,很安靜、自己也很專心,卻在此刻才發現~有啊,蒐集許多、但都未及消化與精鍊出自己的見解.....。
![]() | ![]() |
此外,與k書中心不同的:飯店書桌前就是面大鏡子,我還買便利貼來貼在自己鏡中的頭上、遠方,試圖標記清楚自己真該在意『急即及極 』的是什麼。對於帶在身邊電子書、iPad、小筆電、pdf電子檔論文,我也想把他們與書本、筆記本、影印紙之間,找出一種學習與註記的合適界接,不是說『無縫接軌』嗎?真要實踐出來,還是先靠自己吧!
慢慢地具體希望有個『智慧型書房』,不必依賴太貴重的ICT設備,純粹就是把閱讀、上網、寫字與鍵盤滑鼠的使用,先從物理、生理到心理、心靈 層面做番檢視,加上學習時間規劃的空間視覺、電腦自動化提醒~值得好好研究設計一番,真先幫上自己了,也一定能再幫自己來幫助他人,大家e齊樂學!
本篇的草稿也先在紙上畫,再打入freemind,還有很多沒寫出來呢!三人,都要『行』就對啦!

ps:到夢時代看多啦A夢的40週年特展,想到那個『記憶土司』,哈,這樣就不必想得那麼頭疼啦~
2010年8月12日pm6:33,看日落也送月落!
作者:塾長 日期:2010-08-12 22:18
若有正當與浪漫兼具的理由~就是利用『3D Sun&Moon 』實地觀測日落實況啦~帶著iPad,旗津海邊。
時間:2010年8月12日顯示pm6:33日落,地點經緯資料如圖:
![]() | ![]() |
一開始還雲層密佈,但看到地平線的另一端,有段小空隙~讓我看見太陽落下,綽綽有餘呢!pm6:33實景拍攝:
![]() | ![]() | ![]() |
日落印證,月亮位置也印證啊(左上角眉形新月)!感動!

另外,原來指北針與太陽的關係,現在終於搞懂了~請參考我『自轉一圈』的影片:
記得多年前高雄也開通PHS時,在K12網路上課中寫過『在旗津渡輪與淡水渡輪上,連線看兩邊的夕照比美!』
這回,該是今年暑假離台北最遠的一趟旅行~坐高鐵轉高捷到高雄與高人高來高去,收穫頗豐呢!感謝李老與追風少年的午餐聚聊,以及魏老的實驗攝影相陪、還建議建國百年元旦到蘭嶼觀日出啊!哈哈~
在麥當勞巧遇師生與校長
作者:塾長 日期:2010-08-08 20:49
大清早就在麥當勞上了一堂『認識自己』的課程,也體會到『臉書』真能以臉找人喔!
吃著早餐看著報紙時,來了一隊師生,看校服是來自屏東,有條不紊地分小組形式坐好,各組代表領餐、發餐也井然有序。看師生們吃著笑著聊起昨晚睡得好不好,而且還有校長在裡頭呢!
為何說我自己上了一堂課呢?目前因為正與宜蘭的老師們進行『主題式網路合作學習活動之設計』研習,看到這樣的團體,不正可以主動問好與邀請嗎?他們來台北的目的、孩子們的體驗心得等等,都可以在日後設計與進行南北交流活動啊!
說成『認識自己』的原因是:我怎麼沒有出手呢??該不是因為手上沒有名片、教師證、也沒有可上網的電腦或iPad來介紹大學塾或K12吧?!(雖然昨天理了100元平頭,不過長相該還是慈眉善目,不像怪叔叔吧)
或者是自認為還沒準備好?以及,若真出邀請,如何適時掌握對方反應引起意願和動機?我發現這些考量在網路上反倒不會太介意地發出(利用部落格或噗浪)。我也想著:或許,他們會不會也想找學伴呢?
畢竟,終究沒有出手,所有的疑問都無從確認!只能提醒自己再努力,趕在下次又有機會時,識字人準備好也能立即行動的。
上午K書時,此事一直懸掛在心上。中午從電腦展回到K書中心後,索性Google一下校名,找到校園活動新聞裡,校長正是上午見到的臉孔耶!再把校長姓名Google一下,找到他的Facebook~乖乖!竟有位我熟識的北縣校長與該校長同期在教育研究院受訓呢!
好吧,事後諸葛一番,寫封信先向北縣校長請安,為將來若真有機會實踐南北合作預做準備。
首次親歷Facebook這樣的威力,也更加認識自己在個性上的特質(您一定注意到:我連校名與校長名字都沒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