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對3D、Touch Area的AR期許

      大家開始有許多看3D電影的經驗吧!但利用不到5吋的小螢幕看3D相片或影片時,雖感到不過癮,但也對於可以不帶眼鏡地『裸視』看3D畫面,也給自己不小感動呢!加上可以利用雙鏡頭來拍攝、錄影自製3D作品,相信將來的應用與大螢幕裝置一定更多。另外,我也看到全3D 立體介面,好像很有意思。您可以參考『HTC EVO 3D 』、『ViewScene 3D 」。

      Touch,觸控,目前都在『2D』螢幕的玻璃面板上動手。我稍稍『偷想一下』,有所謂的3D、體感Touch嗎?我用『捕蠅紙』打個比方:手觸及螢幕要離開時,有視覺或體感的那種『拉起黏絲』的感覺,進而操作畫面裡不同的應用。
      呵呵,不好意思,小有噁心。我再重提一個:可以在手機背後動手角 嗎?這樣也可以『兩面夾擊』地3D操作了。

      而Touch Area,主要指觸控的螢幕面積。以iOS和Andriod的機型而言,不論載具面積大小,各種App的操控使用,多能在整個面積範圍,而且以畫面中心區域進行處理。但若是Win7系統的平板,就好像被限制到邊邊角角的機會多(功能表、關閉、縮小等按鈕區),雖然這與原本使用桌機和筆電的習慣一樣,但也期待善用多點觸控功能的App應用呢!

      最後是AR,有兩個涵意:談一點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以及多一點期待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無論是載具的研發、使用者操作,到教學上的應用,在Horizon 2011報告 裡,3D、Touch與Augmented Reality,都是幾年裡將普及也廣為應用的科技趨勢。對每個當事人而言,一定是在既定運作常軌裡,進行一些行動調整,建立小改變,省思,從而激盪與開展創新。

*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行動應用中的擴增實境,最常見的就是拍攝眼前事物,載具裡的畫面就套疊一層資訊Layer。或者也有擴增實境的虛擬影像呈現在載具上。不過,我期待的是:可以為『載具』提供一個擴增實境嗎?
1.單或雙邊視訊鏡頭,可以像Kinect般進行影像偵測(像Webcam Game),這樣就能捕捉手勢了~可以免Touch就3D地控制平板喔!

2.利用微型投影機(可以內建、外接與無線感應),投射於一個範圍,成為『虛擬鍵盤』或延伸畫面。

3.有藍芽功能的『紙張』鍵盤或是穿戴在身上、手上的小裝置,利用定位計算距離,來發揮作用。

4.直接利用雙機或多機合作,或者一些簡單的感應裝置,更期待發揮創新應用喔!

      哈哈,這樣的期待或許有點『超過』,但突破邊界之限,Area的大小,就看我們的心有多在乎、腦袋有多敢想喔!










我是指像憑空揮動或者



心機,可以愈來愈隨心了!

脖子角度與手寫視線

      看十多年來的科技普及變化,也有著家庭、學校之間的差異。當時單槍還很少,主要以電視接視訊轉換盒,將電腦訊號提供給全班學生觀看。而現在看平板電腦,反倒是觸控手機或平板,先已普及於家庭與生活中。

      這十年間的差別,我發現看孩子們『脖子』的俯仰角度,以及手寫時『視線』的改變,可以當作參考的觀察指標呢!

      看教室前上方的電視,孩子們得把脖子上抬,所以當時看到許多人直接托著下巴。而現在看平板或手機,若非為了拍照或玩遊戲,大部分都是脖子一直往下俯看,說真的,我這趟環島,雖少用iPad,但偶有長時間看一下文件,加上『車震』中,脖子真的稍感不舒服呢!

      接著談手寫時的視線。以前看教室前方的老師上課,無論黑板、電視或單槍,流程多是抬頭看看,然後低頭寫寫。現在若是利用平板閱讀同時書寫的話,偶爾需要『多功切換』(卻又是有些平板不易做到的),而以手觸控書寫時,又容易自己的手擋住自己寫字位置的視線。


      同時,別忘了單槍應用,多是『老師整理過而提供學生看』,平板的話,就得多轉換為『學生個人或合作地蒐集、整理、討論與創作、分享』喔!當然,再利用單槍時,由孩子們上場!
      呵呵,體會到這樣的異同與轉變,就容易把各種ICT混搭應用的『物生心靈』原則想通了!

      這個百年盛夏,自己有許多關於大腦、學習與科技應用的領悟與整理。對於Google 雲端程式開發、Android App設計工具的直覺便利,讓自己有了許多想望,我稱其為『心想事成,觸動就好』~能利用智慧型手機來為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提供助益,一定很棒。

      再從電子書包、平板電腦的應用,一趟『精板神環台之旅』後,加上這本『宅行銷:網上經營「我」媒體的第一本書 』的觸發,讓我想到『搖擺平板,觸動真心』~怎樣應用平板電腦於教學中,真可以觸動孩子們認真投入有意義的學習,也該都是為師者的真心想望吧!

      所以決定開個『搖擺觸動』版,主要探討智慧型手機與觸控式平板電腦的教學應用,範圍涵蓋STAFF各成員,學生學習資源、教師教學應用、行政與科技支援的策略規劃。此外,我在旅途中觀察許多家庭的親子互動,所以也想把F加上『家庭』,一來可以為家長提供資源與學習訊息,二來也讓孩子的學習可以連貫起來。

      我先把『iPad』、『Android』兩個目錄搬進來,再慢慢整理曾寫過的,也要趁開學前,趕緊寫完受託、受訪與受感動的分享。

      近一個星期沒進台北市,到光華商圈八德路口,一兩家店面可就把國內市售的各式智慧手機、平板電腦逛過一趟,怎樣把這個硬體載具,連到網上雲端與觸動師生教學心坎,真得好好修煉與實踐一番。

      『當你手上的工具是鎚子時,眼前的所有東西都會變成釘子』,附上一張讓自己很有feel的相片:這是屏東火車站的技術員在細焊手伏欄杆的環節,我在火車裡看他仔細端詳、小心施工,也提醒了自己: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與現有生活、教學場域結合的設計與行動中,一定也有許多環節需要加以磨合、串接的,都該確保有效才是!

attachments/201108/9362117344.jpg

       看到這本『怎樣上課才最棒︰優質課堂教學的十項特徵』,很值得參考喔!十項特徵:

1、清晰的課堂教學結構

2、高比例的有效學習時間

3、促進學習的課堂氣氛

4、教學內容清晰明確

5、創建意義的師生交流

6、教學方法多樣化

7、促進學生個體發展

8、“巧妙”地安排練習任務

9、明確的學習成果期望

10、完備的課堂教學環境

標籤: 平板電腦

成績單與證書、學生票

      今天收到博士班成績單,很奇特的感覺,加上暑假參加『第八屆台灣地區認知神經科學暑期學校認知神經科學跨領域研究人才培育入門研習營』(專案網站 )的證書,以電子檔形式送達,這些都代表自己目前關注的主題領域吧!

attachments/201108/1639737508.jpg attachments/201108/7878187562.jpg


      似乎參與三天研習、或者整個學期的修課過程,就在這樣的證明文件裡『交代完畢』?自己深深覺得:好像不只如此吧!

       我也需要幫學生打分數,但總有許多同分的孩子,你仍知曉他們的個別差異,是無法用單一分數來代表的。更何況,一整個學期的相處互動,期間的精彩豐盛,有一起相處或者個別對話的回憶,又怎可能只剩下一個數字或等第呢?

      此外,我也深知還沒有對自己教學績效打分數的機制,不過,總也在每次的assure中,確保自己能與孩子們一起教學相長,相信也有一定的成績才是。只是提醒自己:還可以利用多元機會,多認識與幫忙每個孩子,當然也更加認識自己。

      剛結束的環島行 ,有一點好玩的誘因是看到台鐵與高鐵的暑期學生優惠,台鐵五天票,莒光號以下任你搭乘,599元,我藉以從花蓮開始,經台東→高雄→新烏日車站,昨天的後半段其實可以繼續搭回板橋,但就在烏日下車後搭高鐵回家。等於把火車廂當k書房了~一路想平板,也一路持續備課。

attachments/201108/9444175533.jpg attachments/201108/3020939695.jpg

        即將開始新學年,在快速的回顧與展望中,再一步步前進,慢慢地認真經營。



完成我的『精板神』環台五日遊

      環台的N天 ,就在5結束,剛進家門。原本沒想到會變這樣,但事後諸葛地看,還是有脈絡可循呢!

      在逛遊景點之外的交通時間,讓思緒隨車行遊走,和自己PK『平板百玩下半場』,前天凌晨醒來,突然有了這個『精板神五日遊』的想法~因為原本暑假想去上海、後來想去香港、再想去東京、首爾,偶有看到『京阪神』自由行的介紹,但都沒去成。終於在百年盛夏的暑期『剩下』幾天裡,來一趟搭車環島之旅,期間,接續想著各種平板電腦的教學應用,漸漸像走火入魔般,感覺自己有打通任督二脈、修煉與精通了,自稱『精板達人』可以,但自稱『精板神』,就稍嫌過頭,所以只是告訴自己有一趟環台『精板神遊』的體驗。

      不過,早上在火車裡,又想及:如果可以讓孩子們成為『精板神』~為他自己的學習找到最佳活用平板電腦的機會與實踐,那應該不錯吧!這樣,身為教師的我們,不也該先『開道、創業、闖惑』地成為精板之神嗎?Why Not?

      一路逛玩的備課、發想很是精彩,只先利用手機偶爾可以連線時,順便紀錄當時在哪裡的身心情境組合。一路上的數位紀錄,也只利用Google+ 串接行程,雖然打斷『每天連寫部落格』的紀錄,沒關係,或許八月可以『破百』呢!
      先給自己的熱血按個讚~
attachments/201108/9557848842.jpg 




再訪石門,帶平板跳過台北環島行!

      今早要到石門國中協助備課研習,介紹Keystone應用。以概念圖呈現講義,也把Keystone精彩妙用加以分享(講義 我準備搭公車從新莊→經德音(五股)再到北海岸。之前曾因k12網路教學應用專案來過石門,也欣賞過『舞動風情的精靈 』。

attachments/201108/5909094950.jpg


      下午開始,前往基隆、宜蘭,搭大眾交通工具順時針一趟環島,N天後回到板橋→新莊,呵呵,正巧跳過台北市呢!

      環島的想法,是上回在金瓜石山上的念頭,而這幾天,手臂剛好開始褪皮了。準備一路『行動思考與實踐』地進行平板百玩『下半場』,看著以前文章更期待想望『平板在孩子們手上將如何?』~無論瞬間轉向、急飛或是緩緩優雅地飄降,總是高潮迭起,令人思緒起伏。孩子們用那雙巧手,真真感動每位現場觀眾也秒秒撼動著心弦....。 呵呵,只要不是想拿來打水漂..。

     哼著『出發』,繼續我的譜、畫

一次登到『Google App Engine』介紹初探

      這是上週上課的最重要的筆記練習~初次登上雲端開發系統之一的『Google App Engine』,陳老師教得很仔細,讓我觀念與實務都穫得開展呢!

      撰寫web based的網路程式,原本需要有主機、建置平台,考量機房安全、頻寬穩定等,以及自己的網域名稱、建立會員資訊等。

      利用Google App Engine,利用Google的主機、機房與頻寬,還有自己可以訂立站名:如我的第一個站是『biglearner.appspot.com 』,這個站還可以指定多種版本,而且,一個gmail帳號預設可以建立十個站台。若需要參與者認證時,可以直接利用gmai系統,也可以利用gmail帳號來邀請合作夥伴喔!

      目前的版本式可新增、刪除以及自動排程張貼的留言板,我先拿Goole官網的程式範例來介紹,呈現一次『走通流程』的介紹,自己的程式設計還是肉腳的啦,不過,真的帶給自己很大的想像與發展空間耶!

attachments/201108/5962775049.jpg attachments/201108/3202487568.jpg

      您需要下載的主要程式有三個:

1.Eclipse開發環境

2.Python

3.Google App Engine

      另外要設定變數與路徑的資料:

變數名稱:PYTHONPATH
變數值:C:Python27
編輯系統變數,在最後加上  ;C:Python27

      我利用Wink抓畫面,這次把字直接加到畫面裡,每頁放了上下頁按鈕、未錄音。這次介紹是從下載、安裝開始,最後到自己的『Google App Engine』平台測試檢視。swfpdf 檔下載。

      連續五天早上三小時的課程,其實給自己很好的『磨工』機會~很少可以耐坐得這樣久,try一件小事務測試多次。如此,我也學會『轉換情境』,在下午、晚上的自由時間裡,模擬在上課中,磨下去、也嘗試不同方法,這樣有更好的工作效率呢!開始新的一週!

標籤: google

      如何面面俱到地看平板電腦的教學應用呢?這是出門吃早餐、繳完帳單回家路上的『發現』:

attachments/201108/6405212159.jpg 

      一面16格的魔術方塊,是上次『瓊斯盃賽場觀戰與iPad鍵盤、打字考量 』第二次觀賽後散步買到的,16格正巧與我的筆記本對應。而早上手握帳單時,突然有幾點想法,就隨手記在帳單上,寫著寫著,就有了這個『面面俱到』的策略思考魔方矩陣構想。

      魔術方塊都有六個面,以前拿來剛好想ASSURE六面向。但這次看平板應用,感覺用到比較廣且多面交織的思考:既然平板電腦的教學應用,我以『設備在孩子手上為主』的考量角度,所以:

1.ASSURE ,只要用到SURE就好。

2.STAFF ,我也只需原來NETS談到的STAF四種成員即可。

3.物生心靈 四層級。

4.時間的『教學事件之一瞬』、『課節、間』、『日」、『週」基本四段常軌。

5.場地、人機類型 的全班、小組、個人與行動四種型態。

      五項類型各有四點,若拿兩項對比看,可以有16格定位。那不是應該有六面嗎?我的想法是把STAFF中的F,放在貼地那一面:是否與既有運作整體流暢(Fluency)?是否人自有與共處心流時光(Flow)?是否看見也打造出常效前進的未來完成式(Future)?

      至於玩轉魔術方塊,就是大家都可以玩的遊戲了。

      先謝謝昨天的翻滾一噗與台電變熟之巧遇 ,看『翻滾吧!阿信 』之前,早知道自己不用翻,只要笑,淚就會一直滾下來。看完電影後,想到這個『面面俱到』的策略思考魔方矩陣。

      現在,要到冰宮『翻轉跳躍不必滾』地玩耍去!還要記得玩好下半場! 

標籤: 平板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