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微軟Office 2007檔案給2003開啟
作者:塾長 日期:2007-12-23 15:05
一直沒打算換用Vista與Office 2007,但開始收到附檔是Office 2007的文件,Word附檔名為docx,2003版本開不了....
呵呵,除了請原寄件者幫忙轉成2003的doc格式再寄一次之外,微軟在網站上提供『Microsoft Office Word、Excel 及 PowerPoint 2007 檔案格式相容性套件 』,下載回來安裝後,2003也可以開啟2007的檔案了。

註:Google文件,現在也還不認識2007格式...
思考習慣病
作者:塾長 日期:2007-12-22 23:01
思考習慣病 ,由提倡『突破性思考』的日比野省三與裴元綾香所著,讀來輕鬆卻也驚覺:原來自己常受早已內化的思考模式所引導啊!不是說嗎:你若不做習慣的主人,就將成為他的奴隸,而思考習慣,更決定了自己的歸因與行動決策,不可不慎!以下摘自博客來簡介:
想一想,你是否罹患了「思考習慣病」?
前例依賴症……如果沒有參考先例或成功範例,就無法解決問題。
思考不足症……過於依賴手冊或上司的指示,喪失思考能力。
未來缺乏症……受縛於過去或現在的問題,看不見未來前景。
問題管窺症……只著眼於事物的一部分,錯失重要的全貌或本質。
資訊肥胖症……受控於大量的資訊,卻無法找出問題點或解決策略。
慢性多疑症……懷疑文化的蔓延,被剝削了熱情或創造性。
變化恐懼症……抗拒變化、反應過度而採取錯誤的行動。
作者提出案例也提醒讀者自行驗證,然後還『對症下藥』喔!這樣的寫作流程,真是想得妙呢!
最後一章更有力:創造屬於你未來的十個步驟。
F2Blog站台管理與相關設定
作者:塾長 日期:2007-12-19 20:15
北縣教育電子報整理(2001~2005)
作者:塾長 日期:2007-12-17 22:32
這是幾年前在教網中心寫的北縣教育電子報 文章。看看以前的人、事與影音相片,回想自己當時的觀點思維,也挺有趣呢!有些還可以再來接寫。『文章序是從2005倒回2001』
緬懷史蹟美國911事件國際關懷活動:分享孩子們的希望 (KidsShareHope)
F2Blog文章編輯、迴響與留言管理
作者:塾長 日期:2007-12-17 20:54
魔術方塊與Inspiration
作者:塾長 日期:2007-12-16 23:01
e-Learning by Design
作者:塾長 日期:2007-12-16 21:58
看到這本大部頭書,很是心動:e-Learning by Design ,正巧師大圖書館有,『校友借書證』我該是用得最兇的...
作者William Horton有數十年的實務經驗,他的網站 也有許多書中的範例檔案可參考(像我之前計算k12的ROI就是參考他另一本書上Evaluating E-learning 的excel檔 )。
本書從教學設計的角度來檢視e-Learning,並提供多種設計樣態:Absorb-type、Do-type、Connect-type,討論評量的形式與品質,最後,提出組合課程與活動的各種方法,並探討決策、管理面向。我最喜歡最後一章提出學習的新模式(New Modle):
The publishing model is our past.The catalyst model is our future.
要k很久,所以先翻目錄而已啦....
微軟思想工廠: 從資訊科技創造最大利益,管理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人!
作者:塾長 日期:2007-12-15 16:15
最近想著一些關於個人與組織之間的關聯,以及加上資訊、通訊科技後,與所有人的整體互動,看到這本好書:
微軟思想工廠: 從資訊科技創造最大利益,管理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人!
書中提出許多模型,以及案例解析,針對無形資產(協同作業與商業智慧)如何互動,以創造出有形的價值。作者提出一些最佳實務讓我們了解如何投入人員與工作程序,以便從科技中獲取最大利益。企業主管可以將這本書視為一份強化資訊工作的路徑圖。如何提升生產力是當今企業最大的課題,由生產力(有形、無形)獲取最大效益的公司,必定成為標竿企業。
摘錄其中讓我印象深可也深思的項目:
資訊工作的五項基本行為:內容形成與管理、人員溝通或非同步溝通、協同作業或同步溝通、問題解決與分析、調查與檢索(研究)
而不同的成員,在工作時間裡,就表現出上述行為的不同比例,分別有專家、交易人員、協同人員以及整合人員。
而決定資訊工作的加值,則依賴適當的流程、程序、工具,才能創生價值!
參照此書的架構,讓我可以想得更有依據:在局端、學校與教師,還有每個教師與全班學生中,將資訊、人、科技做緊密的結合,並努力將全體上下的資訊流予以最佳化:激發每個人(尤其是教師)貢獻己力,並善用資訊工具以促成自己與全體的工作績效更佳,並能與他人協同作業、創建集體智慧。尤其,面對孩子的多元智慧與不同的心智習性,我們真的有許多機會與支持可以幫助每個孩子,換個角度來看,教師可以自許為組織(就是這個班)的領導人,帶領與引導每個成員(同學)在工作(日常學習)中,能夠與人合作並激發自己的熱情,相信工作績效(學習成效)都是豐富精彩的。在數位時代中教學,真的是種可以與人共感、共好的享受,還是以前那種心情:用自己的生命豐盛更多人的生命,人生意義、價值與真善美,盡皆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