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S-S學生的教育科技指標2007~數位時代的全球學習
作者:塾長 日期:2008-07-20 15:43
美國的教育科技標準與績效指標(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分別從學生(NETS-S) 、教師(NETS-T) 與行政領導(NETS-A) 、科技促進與領導團隊 層面,列舉相關主題和指標。這次來ISTE網站,正逢學生版自1998更新到2007版,而老師版也從2000更新到2008年版,行政端,則要到2009才會公佈新版。我喜歡這種規劃:學生表現這樣時,老師也該準備好並支持,老師教學需要的支持,行政就要準備好並支持與督導!

首先提出個人對學生版的新舊版本看法。
1998年,也相當於擴大內需之時,指標以『工具操作之熟悉與應用』為主,分別有六大項:
1.基本操作與概念、2.社會、倫理和人類課題、3.科技生產工具、4.科技傳播工具、5.科技研究工具、6.科技解決問題和決策工具
而到了2007年,科技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孩子們更可能比大人上手許多,新版的指標強調『善用科技表現、分享與群球視野』,也有六大項:
1.創造力和創新、2.溝通和合作、3.研究和資訊流暢、4.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和做決策、5.數位公民、6.科技操作和概念
(呵呵,跟自己之前分析webquest的task類型 有點像呢!)
新版的每個大項各有細部描述,未免翻譯出入,我並列原文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多多指教喔!以下先介紹學生版的教育科技指標:
1.創造力和創新
學生表現出創造性思考,建構知識,利用科技發展創新產品和流程。學生:
a.應用既有的知識產生新的想法,產品或過程。
b.建立可代表個人或小組的原創作品。
c.使用模型和模擬來探討複雜系統和問題。
d.發現趨勢和預測可能性。
1.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Students demonstrate creative thinking, construct knowledge, and develop innovative products and processes using technology. Students:
a.apply existing knowledge to generate new ideas, products, or processes.
b.create original works as a means of personal or group expression.
c.use models and simulations to explore complex systems and issues.
d.identify trends and forecast possibilities.
2.溝通和合作
學生利用數位媒體和環境進行溝通與協同合作,包括遠距地支持個別的學習,並對他人的學習提供幫助。學生:
a.利用各種數位環境和媒體,與同儕,專家,或他人互動,合作,出版(發表)。
b.利用各種媒體和型式,有效地與多人溝通信息和想法。
c.藉由與其他文化的學習者互動,發展對文化的理解和全球意識。
d.藉由製作原創作品,或解決問題,對專題團隊作出貢獻。
2.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Students use digital media and environments to communicate and work collaboratively, including at a distance, to support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contribute to the learning of others. Students:
a. interact, collaborate, and publish with peers, experts, or others employing a variety of digital environments and media.
b. communicate information and ideas effectively to multiple audiences using a variety of media and formats.
c. develop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global awareness by engaging with learners of other cultures.
d. contribute to project teams to produce original works or solve problems.
3.研究和資訊流暢
學生使用數位工具,以收集,評估和使用資訊。學生:
a規劃策略以引導探究。
b.查找,組織,分析,評估,綜合,並能從不同的來源和媒體合乎道德地使用資訊。
c. 基於對具體任務的適切考量,評估和選擇資訊來源與數位工具。
d.處理資料和報告結果。
3.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Fluency
Students apply digital tools to gather, evaluate, and use information. Students:
a.plan strategies to guide inquiry. b.locate, organize, analyze, evaluate, synthesize, and ethically use information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and media. d.process data and report results.
c.evaluate and select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digital tools based on the appropriateness to specific tasks.
4.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和做決策
學生使用批判性思考技能,以計劃和進行研究,管理專題,解決問題,並利用適當的數化工具和資源作出明智的決定。學生:
a.確定和界定所要研究的真實問題和重大問題。
b.計劃和管理活動,以發展解答或完成專題。
c.收集和分析數據,以確定解決方案和/或作出明智的決定。
d.使用多元過程和不同的觀點來探討不同的解決辦法。
4.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and Decision Making
Students us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o plan and conduct research, manage projects, solve problems,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using appropriate digital tools and resources. Students:
a. identify and define authentic problems and significant questions for investigation.
b. plan and manage activities to develop a solution or complete a project.
c.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to identify solutions and/or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d. use multiple processes and diverse perspectives to explore alternative solutions.
5.數位公民 學生了解與科技相關的人類,文化和社會問題,並能實踐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行為。學生:
a.倡導和實踐的安全,合法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和科技。
b.展現積極的態度,應用科技來支持合作,學習和表現生產力。
c.顯示個人終身學習的責任。
d.展現對數位公民的權領力。
5. Digital Citizenship
Students understand human, cultural, and societal issues related to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legal and ethical behavior. Students:
a. advocate and practice safe, legal, and responsibl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b. exhibit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using technology that supports collaboration, learning, and productivity. c. demonstrate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lifelong learning.
d. exhibit leadership for digital citizenship.
6.科技操作和概念
學生表現出對科技概念、系統與操作的良好認識,觀念,技術,制度和行動。學生:
a.理解和使用科技系統。
b. 有效和有成果地選擇和使用科技應用。
c.對系統與應用的障礙排除。
d.轉換現有知識到新技術的學習。
6. Technology Operations and Concepts
Students demonstrate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y concepts, systems, and operations. Students:
a. understand and use technology systems.b. select and use applications effectively and productively.
c. troubleshoot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d. transfer current knowledge to learning of new technologies.
除了上述描述,也有4~18歲分四段的ICT行動細述(profiles) 喔!乖乖,這回從4~8歲就開始耶,或許值得商榷;但,現在的小孩上網已經跟開冰箱一樣自然不是嗎? 倒是,我們也可以對應著發展家長的指標(年輕一點的爸爸媽媽們,都可能已是線上遊戲玩家了...)
學校科技領導與管理:理論及實務
作者:塾長 日期:2008-07-17 20:30
推動ICT的過程中,從政策研擬到專案推動,從經費核撥到績效考核,在在都考驗著行政管理階層成員看待ICT的認知、素養與願景方向。更何況,這又是所有教育經費中除了人事費用之外,最大的一筆支出,更應善加確保對於教學品質提昇之成效!若是大家能好好拜讀這本『學校科技領導與管理:理論及實務 』,對於實務運作必有許多印證與啟示。
全書八章中,只有一章提及師生,其餘都在探討各層級(以美國為例,涵蓋中央、各州、學區與學校)行政領導階層(尤其是校長)對於ICT創新教學的認知、管理到願景領導。對於下圖所談校長的『科技領導模式』尤其貼切:
*有效的ICT整合包含五項元素,(1)學生主動參與,(2)發展共同願景,(3)機會取得公平性,(4)有效的專業發展,(5)無所不在的網路。
*為達上述目的,校長則需兼具下列各種角色:(1)學習的領導者,(2)學生權利的領導者,(3)能力建構的領導者,(4)社區的領導者,(5)資源管理的領導者。

姑且不論是否討論ICT,上圖仍是校長治校所關切與努力的目標。若是日後規劃行政領導的 ICT認知課程與政策研擬,一定要好好善用此書喔!其中有關美國的教育科技標準與績效指標(涵蓋行政、教師與學生),我也會從美國最新版本來另文介紹。
再反差一下~扛得起就可以play!
作者:塾長 日期:2008-07-11 21:29
上回反差二日遊 ,這回從上林看雲回來、想著ICT專案,愈想愈好玩~就玩大點吧!到師大圖書館扛回一袋書,這個七月,把他想通也寫順,以後應該更好玩。
很像自己的『迴紋針與大房子』 ~原本只想看通ICT對教學的效益,進而討論校本經營與課程實踐,再接著就觸及教育領導、管理與績效觀點了。把自己這一年來工作的系統思維 ,好好論述一番。
呵呵,挑書也有種『見獵心喜』的享受呢!晚上圖書館裡還有好多人(很多國語中心的外籍學生),大家都靜靜地,但學習的心一定是熱熱的!以下書單(還好條碼刷過就不必再打字)都不錯!(**,是我界定的範疇)
**教學朝向『以學生為中心』轉移,也是暑假研究webquest的參考資料
**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以學習績效為目的
學習的績效 : 老師與學校的領導者可以掌控的績效
教師專業成長問題硏究 : 理念、問題與革新(查到師大圖書館 去了,呵呵!)
**校本層級的行政、領導,加上科技之後的變革....
學校行政 : 理念與創新
學校領導 : 願景、領導與管理
學校科技領導與管理 : 理論及實務
**教育系統的因應:管理、政策、變革與發展
教育組織變革與學校發展硏究
這些該能為自己解決問題了,趁這週再畫個Big Picture!把下圖的脈絡再建立更流暢轉動的理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