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School2.0之無所不在的學習時光
作者:塾長 日期:2008-09-27 07:51
這是參加由資策會舉辦的「學習2.0共創智慧飆點子 」全民創意提案徵文活動,我提出『打造School2.0之無所不在的學習時光 』想法,獲得佳作,感謝評審提出的建議,讓我又學習許多新發想卻更貼實呢!還有許多好作品可以觀摩與學習喔!請看這裡 。以下是我的全文(pdf下載 ),相關想法都是從以往部落格文章再整理起來的:
需求背景
當今網路資源豐富,上網環境已達無所不在之境,國家投資於中小學教育現場的ICT網路、硬體環境也已妥善,同時更關注師生ICT之素養與應用。若能貼近既有的教育脈絡,藉著web2.0與開放精神(包含Open Source與Open Content),規劃出School2.0之實體、網路綿密混搭的教學場域,將是應用eLearning 2.0於中小學之最佳體現。
應用情境設計
當今中小學教育現場,仍不脫『一位教師、數十位學生』之大班式教學模式。如何能夠跨越教室藩籬,讓適時支援進入教室、讓師生得以經營更寬廣的教學時光,ICT之善用,實為重要策略與工具。
配合教室的實體教學環境與網路教學平台,則能讓共同學校中、相同學習領域與年段的師生,雖仍於各自教室中進行教學,又得以在網路平台上分享、合作與交流。尤其網路非同步的積累效益,可以持續紀錄教學歷程與互動之精彩,又為下一次的『每間教室』之教學提供『所有夥伴』的集體智慧之支持!

我們利用Opensource的Xampplite和Moodle,打造一個『可攜式數位學習平台』,其中可先建置學習課程與活動、以及參與成員帳號之各自學習規劃。
首先,每位老師依任教領域與年段進行分組合作,針對學期之課程大綱與教學計畫進行學習資源彙整與教學活動設計。學習資源與教材,來自教師自製講義、簡報與數位內容,也廣納國家公部門之數位資源(如數位典藏、社教博識網與六大網等),利用Moodle建置完成具有『完整學習內容與活動之課程包』。
接著,借助Xampplite(免安裝之綠色軟體版)可於Windows環境下直接啟動即具備Apache+Php+Mysql之功能,將上述已建置完成之Moodle學習平台包含其中。使用者只需將相關檔案複製到個人電腦中,即可方便地啟動Moodle學習平台。一方面可作為平時教師之備課工作環境,也可應用於個別教室中,做為資訊融入教學的班級平台(請參考影音介紹:利用XamppLite再玩Moodle! )。

若於學校層級應用,就可以善用同學年跨領域之合作機會,例如,學生於資訊課程進行學習領域有關之資訊檢索與整理,或是進行主題式學習、網路合作學習等活動,如此教學系統的實體、網路混搭,最能貼近真實教育系統運作的規劃,也善用網路教學平台,以及web2.0的應用(moodle也內建有wiki、 blog與rss)
預期效益
從實體、數位之學習平台的綿密接合觀點來看,可以從擴散效益、開放內容與服務,以及數位機會公平性等面向呈現效益:
以往建置網路教學平台,動輒需要網管人員協助、建置主機也耗時費事,如今可以快速與深入地導入網路教學應用,在教師專業成長培訓活動中,即可分工合作與凝聚社群,產出教學實用之數位課程,在擴散推廣的效益方面,具有很高的ROI。
在數位資源眾多的機會下,我們利用Moodle平台加值包裝出『以學習者為中心,適時適量整合之學習內容與活動課程包』,也善用開放內容、公部門數位資源、以及眾多網友貢獻於網路上的智慧與專業。藉此規劃,真正為學習當下提供有用與即時之學習服務。
此外,elearning2.0不只強調web2.0工具與觀念之善用,更有著提醒學習者開放心胸與自助助人的機會(Open Mind),利用包含Open Source與Open Content,每個人(包含老師與學生)不僅能為自己的學習進行規劃與自主進行,同時,又能幫助自己與他人建立組織、社群、建立參與領域的數位學習知識庫,而進化成為elearning 之Open Service,期能縮短數位落差,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與服務。配合當今教育部之『數位機會中心』與『國民電腦』計畫,本方案之設計,相信更能促成所有教育價值鏈之愈加密合與流暢運作。
以下為評審評語,感謝感謝:
- 實體教學與網路教學混合使用的方式,是符合現在學校環境與教學需求的適當作法;透過各科教師依據年級的差異而編組,分別發展教材,此一充分運用學 校教師專業的方式,可以提升教材的豐富性與完整度,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能夠擴增學生理解統合各學科知識的可能與重要。所用平台可以符學習之需。
- 在國高中教學仍受升學強烈影響下,宜思索適合推行之年級。至於學習成效欲評估成本效益,則仍待探索。
- 本文運用Open Source 的Xampplite 和 Moodle 構建學習平台,為不錯的Idea。為達成廣大愛好者共同分享,可進一步探究搭建價值鏈之相關技術。
一門課程的內涵規劃~線上資源篇
作者:塾長 日期:2008-09-17 21:08
擁有一門Moodle課程之後,首先考量的是課程的整體呈現:設定為主題格式或是週曆格式?若依真實的教學進度,可以利用週曆格式,若是主題式課程(無特定時間)的,例如專題演講、工具、網站等學習課程,就可以利用主題格式。提醒您喔!這樣一門課,可用一整個學期耶!
主題格式 | 週曆格式 |
本篇我們先介紹教材的呈現~也就是課程架構的說明部份以及教材內容(也就是『新增線上資源』)。我開設一門課稱為『課程架構與規劃』,搭配著實做呈現,以後也可以直接課程包匯出分享。
課程架構的說明部份,是整體課程或單一主題(週進度),呈現於外在的部份,而線上資源則是以條列方式呈現,必須點選後才能見到內容。下拉『新增線上資源』,可以看到有:,課程『架構的說明』部份,以及線上資源的『插入標籤』、『文字頁』、『網頁』,都屬於相同的編輯模式,也就像線上寫作的表單。需要注意的是內容若有圖片,先設定好預設大小,也需要先行上傳到網站或連結網路上的檔案,有時候我會先用網頁編輯器寫好,才一次貼到Moodle編輯區中(呵呵,怕寫到一半網路不順),有時候會把自己的部落格內容區塊複製過來。
架構的說明 | 編輯區 |
插入標籤 | 編輯區 |
編輯網頁(文字頁也一樣) | 編輯區 |
『連結到檔案或網站』,需要考量的有:
*檔案的類型、大小、上傳位置,以及線上可否直接瀏覽,或是下載後需要特殊軟體才能開啟。
*網站連結,可以善用既有的資源網站,尤其是公部門資源可直接應用於教學中的,還有,考量再瀏覽時,是否在同一視窗中瀏覽,或是需要另開新視窗?
連結到上傳檔案 | 連結到網站(可以先搜尋) |
『顯示目錄』,是直接開啟這門課裡的資料夾,例如老師先把學生作品集結一起,一次看到全部檔案,可能就用得上。再次提醒:目錄與檔名請盡量用英文與數字喔!
最後的『加入IMS教材包』,等研究一下再來分享。
顯示目錄 | 加入IMS教材包 |
一門課程的外觀與組成
作者:塾長 日期:2008-09-14 21:16
老師的務實考量與Moodle開課機會
作者:塾長 日期:2008-09-14 20:20
利用Moodle開課,主要先協助老師進行原有的教學設計與實踐,進而積累師生教學歷程檔案。另外,還可以利用課程打包方式進行分享,或是規劃班際、校際交流的網路活動。換句話說:先貼近現有教學的所有細節,再找出Moodle槓桿效益與『放心』的機會!首先提出兩個問題:
實體教室:你的上課教室有哪些ICT環境?在校內有多種類型的教室可用嗎?自己是否能流暢應用?
網路教室:你需要網路教室嗎?在此就以Moodle的課程為例,如何取得呢?
第一個問題是要掌握自己上課的環境類型,應用ICT的模式,接著考量學生在校內、外可上線的機會,你想持續進行線上教學互動嗎?
關於實體上課的環境規劃,請參考『不同教室環境就該有不同的教學模式與活動 』。在三類教室中,要實施資訊融入教學,ICT部份也多要『事前備妥與試用過、預想上課當下的流暢』。每種教室的師生互動、教學流程、與科技使用模式都不盡相同:
*大班教室,全班上課,可能多為教師單向播放,可以多加注意學生視線的引導:課本、黑板、單槍、師生之間。
*群組教室,可以設計最混搭的實體網路對話,互動模式最多,要多注意組內的互動品質,老師若能在一節課中,讓各組活動多元發展,就多了那種『同軸多軌』的精彩。*電腦教室,是否老師有熟用與管理的經驗?雖可以利用廣播模式講課,但既然每位學生都能上機上線,可多加規劃每位學生的工作任務與自學機會。
第二個『網路教室』的規劃問題,不妨改問成:你如何將自己備課的課程計畫、教案規劃與資源準備,順接為教學實施當下可以直接使用、並與學生互動與持續討論呢?將實體上課環境分析之後,就可以決定對主機平台的連線依賴與使用實況。考量不同規模的Moodle可能應用方式,以及需要與其他人員、學生聯繫的關係模式。
若能利用Moodle課程,可以從家中備課(利用自家的Moodle平台當製課軟體,或是直接線上操作學校的平台),再到教室(甚至多種教室之間)上課時,東西都已在Moodle了(即使是大班上課模式,把檔案、簡報、網站連結都串在一起比較方便),整體的規劃就是完成上課流程的軌道,也方便有機會讓學生上線時互動參與。
倒是Moodle課程的管理權,需要由管理者開設後賦予教師權限,因此需要與Moodle管理者互動、釐清權責(可能還需要幫忙匯入班級學生帳號)。若是單機玩Moodle 就很自由,學校層級的話,可以利用線上申請後,由管理者協助,或者直接由管理者統一建置,配發給老師使用。(我認為這『絕對』要考量各校不同的校本經營文化,沒有標準答案的!當然,若是自己與少數夥伴一起玩,還是比較輕鬆愉快的!)當然,多多利用Moodle推校本網路進修 ,也是擴散應用的策略。
在校內,尤其同學年之間,在電腦課教會孩子們使用軟體、登入Moodle,就有機會結合領域課程的主題學習:
*讓學生進行資料檢索與整理 (預設網站與wq活動)
*建立溝通討論版 (小組合作、師生全班、組內個別對話)
*實做產出與繳交 (相關軟體、持續積累產出、繳交上傳與發表、分享)
接著,就可以更單純地討論Moodle的課程設計與規劃了。我會將『Moodle之旅 』兩本書的精華加以整理,再加上個人實務建議。
提供建議(Recommendation)
作者:塾長 日期:2008-09-09 19:21
教學目標:建立學生一但問對問題時, 可以運用研究、妥協與共識建立技巧來解決問題; 發展個人看法與團體建議從重新檢視想法、理論與各方觀點。
適用方式:當課程議題有好幾個不同面向時。
限 制:缺乏資料、太情緒化與太有爭議的議題都不適合。
變 化:1. 建議書的形式不限。2. 學生可以在團體建議中附加個人看法。
Introduction
從一個有說服力的情境開始,讓學生們扮演角色來調查有關的議題。確認為什麼這是很重要必須處理的問題,以及將提交給建議給誰。
Task
任務應該有三個階段:
1、研究問題的各個面向。
2、分享研究並達成小組共識。
3、根據該情境來建立和提出小組的建議。
Process
1、界定問題,它應具有社會意義和也讓學生們感到興趣。
2、界定學生將進行的研究所要扮演的角色。
3、提供每個角色訊息資源,每名學生進行研究和撰寫文件。提供如圖表組織的網址清單,要具備權威性,或是與製作文件有關的資料。
4、界定建立共識的過程、基本規則和期望。提供轉化的鷹架,幫助組內整合每個角色的關注面向,做出有意義的建議。
5、學生們向組員報告符合自己立場的適當證據。
6、小組依建立共識的過程,製作一個成品來介紹他們的建議。提供一個成品鷹架,幫助各組能清楚地闡明他們的建議,並說明如何達成共識。
比較性判斷(Comparative Judgment)
作者:塾長 日期:2008-09-09 19:01
定 義: 使用你自己發展的評量對人、事、時、地、物進行排列。
教學目標: 學習如何比較跟對照;學習思考「值」的概念。
適用方式:在任何實體情境下與其他標準比較。特別是這個標準是可以讓學習者澄清思考的。如排列城市的生活品質。這個模式特別可運用在專業發展上,如將書籍好壞排列。
限 制:不要只使用制式的程序與機械化的評量來排列事物。
變 化:可以提供一些評鑑的標準給年紀較小的學習者, 或是幫助學習者發展自己的評鑑標準。
Introduction
說明能夠區分這些東西是何等重要,能針對特定的情勢決定哪個是最適合的。進行這樣的評估,需要從多角度來看,並針對每個面向加以考慮。這個練習將教導您能一次透過多個鏡頭來看待事物。
Task
你的任務就是與小組一起工作,並決定這五項事物中哪兩項最好以及哪兩項最不好。您們的決定,要能反映出小組從不同的觀點研究這些東西後所達成的共識。
Process
1、每個2到5人的小組中,每個人都扮演下列其中一個角色: 『描述每個角色以及其考量的觀點』
2、每個人先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各個項目,寫下什麼是你喜歡和不喜歡的。要做好詳細的筆記,以便與組員討論時能解釋自己的考量。老師要能協助與追蹤是否大家都在時間內完成。
[提供相關連結]
3、接著與組員分享您的意見,了解彼此。你們的任務就是要需要考慮每一個角度,進而達成共識。
一生一瞬
作者: 日期:2008-09-07 20:31
開學一週,算了一下,遇上700位孩子。每回寫memo筆記本,『每位學生』都容易簡寫為『一生』,週日早上,玩想與連結許多正掛心與正在閱讀的資料,就有了這篇生活隨想。
一生,當然也指個人一生,我們不僅在意自己這輩子的人生價值,也在意每次時光的一瞬感動。更因身為教師,看待可以和『每一個學生』互動的每個當下,能否給予一些能陪伴他們成長的支持。
報上新聞有關國中基測量尺改變計算方式,以及前幾天大考中心預算與營運的新聞,提醒著我該關注的是『每一個孩子』啊!即便全國的升學考試機制,一次就『處理』 了一屆的幾十萬個孩子,但每位家長與老師,我們都可以好好努力,提昇孩子更高的過關能力,也陪伴他們能愛己所學、具有自信能自我探索。
然而,看一個孩子的『全人』,學歷與成績不應佔據全部,相關雜誌最近著墨許多,從幫助孩子與家長的角度出發,提出相關調查與報導:
親子天下創刊 ,強調孩子們要能玩出大能力!(耶,有看到高中同學耶!)
遠見雜誌九月號 ,讓我們瞭解國內弱勢孩子的現況與各方努力補救的相關報導(看這本眼眶濕好多次...有看到以前台東同事)
商業周刊第1084期,主題是『父母必看 創意處罰50招 』(耶,又看到另一位高中同學耶!)
商業周刊還有『品格教育特刊 』,希望再家長的引導下,孩子能自動學好。再有品格教育特刊--孩子自學版 』,讓孩子自己檢視與實踐。
還有一個面向不容忽視,對孩子的成長、學習與教養有更大的衝擊~網路!報紙有一篇『線上聯絡簿!家長隨時監控學生 』,是關於利用網路提供親師關於孩子學習表現的溝通案例,剛買到一本『網路裡的小孩 』,呈現美國現今青少年使用社交網站的現況(總是擔心多於肯定...)。
近日要開始整理『兒童大腦發展與大腦相容教、學策略』主題書堆,看到一本『腦袋裝了2000齣歌劇的人 』,從音樂與大腦發展、病症、特殊能力的角度切入,很感佩作者是那種『一生投入研究並看待患者為全人』的醫生。
看著看著,我也想著從學校、老師的面向,可以怎麼做。恰巧今天是Google創辦十年 ,我所教的孩子也都十歲上下。我對於『不容許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想解讀的是:看待Google盛況,可以視同為全體人類智慧與努力串連起來的一種樣貌;而大腦醫學的研究,對於學習機制也提供愈加有效可行的參考;而家庭、學校與社會串連起來,為每個孩子織起一張呵護與陪玩的網,讓每個孩子得到支持、有自信,更能發現自己有能力助人。最近許多有關太陽馬戲團的報導,也有本『發掘你的太陽魔力:像太陽馬戲團一樣熱情有創意 』喔!對,可以再貪心點,還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充滿熱情又有創意!
反正,『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時.........』腦袋自然會將這些看、聽而引發內心的感動,吸引出更奇幻與有力的發想。這一瞬,好似享受著若能一生都可以這般玩想與行動,該是很棒的!期盼著明天太陽升起,又可以『一生一瞬』相陪。雖然一週只有一節資訊課,我也努力扮演『把關』、『開門』的角色,讓網路的美好連上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得以大膽、大量、大方地學,好好地遊走CARS世界與經營人生!(呵呵,很熟悉對吧~大學塾初衷嘛....)這篇真的像隨想吧~我的腦袋本來就亂、好的....
Google 三本書
作者:塾長 日期:2008-09-05 20:09
就在Google瀏覽器Chrome 推出之際,也來湊個熱鬧。三本不同角度與應用的Google書。
本書把Google各種應用幾乎走遍一趟,除了瀏覽器Chrome不在其中之外,對於Google的線上虛擬世界Lively 也有簡單介紹喔!各種應用都由許多小節簡捷介紹,隨手翻看很方便。邊看著看『長堅定 』這篇,更有feel喔!
2.Google API開發詳解Google Map與Google Earth雙劍合壁
這是以 Google Map與Earth為主的Google API開發介紹,結合一些php與mysql資料庫。方便開發一些好用的網路工具。其中對於以地圖為基礎的劉演版系統,以及奧運場館的介紹應用頗具創意喔!(作者為大陸人)
這是日文翻譯書,若需要自行開發程式者,可以多多參考(呵呵,我是買了,有看還沒很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