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關於建設發展的決策考量與公聽會

      今天看到兩則地方建設發展的相關新聞:『六福砸9.7億 三仙台蓋旅館 』,歷經十年流標後,終於簽約準備開工。以及『五股、泰山 要有捷運了 』,有兩條路線要做選擇,今晚在鄉公所辦理說明會。讓我想參考來設計關於『建設發展的決策考量與公聽會』的活動模式。(下圖引用自聯合報)

attachments/200912/6583481756.gif

      三仙台大約是台東市與花蓮市的台11線中間,只有公路,能促成觀光發展誠有好的契機,但想必也會引起大家對生態環保的更多關切。至於捷運,一方面是我家等著新莊線通車,二方面是五股泰山線的規劃與我們學區孩子們很有關連呢!再遠一點想:之前有個轉出的孩子(過意不去 有提到),正是轉到台東的成功(台11線上的稍大城鎮)附近喔!若有機會來玩網路合作(因為當時我跟他說還是可以回網學堂來逛逛!),應該不錯....

      先不想太多,好好地參加說明會,觀察與學習,我也先自備想學習的預想(跟上回看電影 好像呢!):

1.主辦單位、各方參與者的立場與表達訴求為何?

2.二擇一的折衷考量,是否有相應的補救與配套措施?

3.整場如何進展與情勢演變(也像物生心靈 之觀察)?

4.明天若有後續報導,會如何報導今晚的實況呢?

5.如何轉化而適切地設計WebQuest活動呢?

      因為得等到七點才開始,決定先認真寫好『五股合體~鼓舞創執! 』,放學後的電腦教室真安靜,雖然有靈感、卻有點不習慣呢!

6.加問提醒自己~你聽完,真的會認真設計課程嗎?哈哈~

後記:縣府新聞稿『五股、泰山設置捷運 路線規劃再研議

標籤: WEBQUEST

e化創新學校~探索未來學習新動脈

      這是今年資訊月的教育部專區所發送的宣導手冊,整個攤開像個小書包,質感很棒吧!呵呵,就差不能click一下就連線過去呢!

attachments/200912/5471846559.jpg attachments/200912/9619120207.jpg



      我『認真』地一個個網站逛一下,整理出手冊裡的超連結:

教育部


◎公部門數位資源,盡量用!!!有六大網、社教博識網與數位典藏:
六大學習網

藝術人文

歷史文化

生命教育

自然生態

科學學習網

健康醫學網視力保健 E-learning

教育部社教博識網

數位典藏融入教學資源網 :清明上河圖、奇妙的生命世界、悠遊藝術樂園

典藏,數位,台灣!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成果入口網 TELDAP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國立歷史博物館--數位典藏成果網

*臺灣學術機構典藏系統:
http://tair.org.tw/
http://ntur.lib.ntu.edu.tw/

◎節能減碳,這是一定要的啦!

碳足跡計算

教育部校園節能減碳資訊平台

台灣綠色學校伙伴網絡

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網

節能減碳全民行動網

◎提供老師藉由網路進行專業成長:

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

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應用數位學習系統:數位學習課程製作與推廣 (這是我超期待的~希望能與六大網的Moodle整合在一起,就可以玩全國的校本網路進修了!)

Moodle課程檢索 ,六大網裡的Moodle有分享課程了喔!

attachments/200912/9686871426.jpg attachments/200912/3339666713.jpg

教育部創用CC資訊網

GIS高中職地理加油站

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

We Start Free 我們開始自由

◎國民電腦、志工營運與數位機會中心

國民電腦應用計畫網

教育部資訊志工營運中心

創造偏鄉數位機會

    以上,就是那本可愛手冊的網路資源了!我再補兩篇,總相信,網上世界的教與學,是我們與孩子可以一起打造的美麗世界!

*李紀珠部:iTaiwan,打造台灣民眾真正要的台灣! 

王丹:在網路上建立一個新世界

問卷(回饋單)模組安裝與使用的教學影片

      近日看到有關『兒童上網』(新聞 )的調查研究,正巧這週我也利用Moodle的問卷(回饋單)模組,協助輔導室進行『學生家用腦與上網情形』問卷調查,在大家進行主題探究之時,順便填寫這份問卷。

安裝問卷(回饋單)模組:

1.需要下載的檔案可以在『Moodle中文加油站』找到:有Feedback(回饋單)中文包模組(下載 )與中文語系檔案(下載 )。說明與下載

將檔案解壓縮後,分別放到對應的資料夾中。您可參考這篇的詳細說明

接著我用影片來說明:

2.安裝問卷(回饋單)模組與製作問卷,可以匯出、匯入xml檔,批次或增刪處理題目,非常方便喔!(影片

attachments/200912/6819569143.jpg attachments/200912/7115598250.jpg

3.學生填答與問卷結果檢視。(影片

attachments/200912/2010004978.jpg attachments/200912/6157717533.jpg

Excel檔案呈現問卷結果:

attachments/200912/6637648135.jpg attachments/200912/0597820744.jpg

      我以全校五六年級普測的結果來看,高達96%的孩子家裡都有電腦了,每週上網時間,六年級比五年級多出許多,看來,還有好多訊息可以研究喔!配合這回的小組合作探究,我也想把各組作品與家裏可上網情形加以比較~像這週第二次上課,就有孩子自己帶隨身碟來展現資料搜集或簡報了。此外,從Moodle管理端,還能看到每個帳號登入時間與在平台中的瀏覽情形喔!

      填寫過問卷,我也邀請孩子們,若在自己的研究上需要進行問卷的(像有小組進行『最受歡迎的聖誕節禮物調查』),以後像 Judi Harris網路活動,無論是課程包或者只是問卷的檔案分享,大家更可以利用Moodle來玩了!

標籤: MOODLE

Big6,讓小六孩子們學會大六法!

      Big6,在原創學者Eisenberg 和Berkowitz的官方網站上『http://www.big6.com/ 』這樣描述:The Big6 is a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literacy model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ed in thousands of schools - K through higher education. Some people call the Big6 an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because with the Big6, students are able to handle any problem, assignment, decision or task. ~是一種資訊與科技素養模型與課程,從幼稚園到高等教育都能實施,也有人稱其為資訊問題解決策略!學生們可用以處理任何問題、作業、決策與任務。

     國內有人稱『大六法 』(資訊問題解決大六法(Big Six)在主題式學習上之應用與探討),我想讓孩子們『小六』時精通此法。 Big6分為六階段,可用12步驟來提問促使思行。我準備在『主題式探究網路合作學習』課程中分兩次進行,參考『數位學習科技期刊 』裡一篇『以Big Six Skills資訊問題解決歷程培養創造力成效之研究 』(pdf可全文下載 ):

(一)Task Definition
1.定義資訊問題:例如研究主題是什麼?該如何做?需要回答的問題?需要什麼的資訊?
2.確認完成任務或解決資訊問題的資訊需求:在課堂上討論或透過網路線上討論,集思廣益、腦力激盪,課後可以使用電子郵件資料交流或網路教學平台,彼此討論,以界定出所需要的資訊。

(二)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
1.運用腦力激盪法,決定可能的資訊來源範圍:運用圖書館館內可用的資源及利用館藏目錄查詢;可詢問家長或同儕,請提供相關策略;也可參加相關主題的聊天室或討論群,或者利用網路檢索相關的電子資源。
2.決定不同資訊的順序,選擇最佳的資訊來源:將可能用的資源,按優先順序列出。

(三)Location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1.定位資訊來源的所在位置:運用學校或社區圖書館找到合適的資訊資源,或透過網際網路找到合適的資源。
2.從來源中找到所需的資訊:可透過網路與相關專家連絡並取得幫助。

(四)Use of Information
1.在資訊來源中,進行資訊的判讀:閱讀的資訊哪些是適切的?如何紀錄發現的資訊?是否會下載及剪貼資訊?
2.從資訊來源中,摘錄有關的資訊:經瀏覽、閱讀、組織、分析選出與主題有關的部份,將資料編輯成所需要的電子資料。

(五)Synthesis
1.由眾多的資料來源中,重新組織資訊:將蒐集到的資料分門別類,重新組織資訊。
2.展示整合的資訊:運用文書處理或簡報軟體呈現資料,或建立多媒體、超連結的電子資源。

(六)Evaluation
1.判斷作品的有效性:完成評量單;資料的搜尋,能學會多種的方法。
2.判斷資訊問題解決歷程的效能:完成作業的需求嗎?這是最好的作品了嗎?是否真正瞭解了?

    接著這兩週,我會再根據各班各組的主題、進程,來學習設計相關的主題概念圖、問題語句和討論區互動,從行動實踐中,檢視Big6各步驟裡可以應用和搭配的ICT工具、網站做一番探討。 耶耶,好玩就能愛不完

電腦課開工~主題式探究網路合作學習

      上一篇的『一份份摺頁 』,您一定相信我還有『續集』吧~沒錯!接著就要讓孩子們真的玩玩!在『百元簡報』活動告一段落後,今年的小論文比賽主題是『清淨大地 永續家園 』,從比賽文件 看到,今年可以採用多元的作品形式來表現(如下表),看來是參考『Intel 的專題評量』的構想中『展現理解及各項能力 』(裡面有許多Rubrics可以參考喔!)。藉這個機會,我有了下列的決定與進展:

      算算到期末,大概有4~5週,我決定試著在電腦教室加上網路學堂 來進行每個班、每個孩子們進行『主題式探究網路合作學習』(原來十月 就說過了,呵呵~),主題方面就不預設,而有興趣的小組,再協助來參加小論文比賽。我先在網路學堂 上公佈最新消息如下:

1.發起主題、參與小組
2.主題研究作品形式

作品和表演工作呈現方式

作品

報告

歷史研究、科學研究、發表期刊文章、政策建議書

設計

產品設計、室內設計、建築或學校設計藍圖、運輸選擇方案

建造物

模型、機器、展覽、透視的全景模型

短文

報社投稿、地方報紙或社區刊物的專欄文章、書籍或電影短評、故事寫作

藝術表現

陶藝品、雕塑品、詩歌、美術作品、海報、卡通、壁畫、拼畫、油畫、水彩畫、歌詞創作、電影劇本

印刷媒體: 書籍、小手冊、折頁冊

自然景觀路線導覽、社區文史步道導覽、公共服務布告、文史剪輯本、相片時程表、調查文件、商業廣告、訓練手冊、動畫/卡通

多媒體: 資訊廣場、影片、相片日記、投影片、數位書籍

表演

演出

具說服力的提案、啟發心靈的演說、辯論、知性演講、研究分析和結論、新聞廣播

技能展覽

科展、建造物、特殊運動技能、教導或指導較低年級的學生、即興工作任務

藝術/創作表演

舞蹈、戲劇、喜劇、角色研究、記錄片劇、讀者劇場、廣播劇

模擬

模擬審判、歷史事件重演、角色扮演


3.資源檢索、工具應用、時程管理、發表與分享

      等到各班上課時,我向大家介紹『作品形式』的概念,接著開始組成小組(3~6人,之後小組座位會安排在一起)、選定主題,等全班各組的題目確定後,提醒大家針對『主題與作品形式』之間的關聯,進一步來做作品形式與規格的確認,同時針對主題提出進一步的『問題』,如此藉著問答討論,可以開展個人或小組的任務與行動目標。

      就這樣一班一班進行後,我持續發想著後續的規劃,並且『看到』一些新發現,也以問題來自問一下:
1.有沒有合適的資訊探究模式可以在一節課或幾節課之間持續進行?
      對於wequest或miniquest、judi harris活動架構,需要先有主題與資源連結整理。這次因為讓孩子們自訂主題,大約一個月時間,我想採用big6模式(另一篇介紹)。

2.除了這樣的小組合作,我怎樣有效經營各班的歷程呢?

      我在各年級資訊的Moodle課程理,各班開設一個block,方便上課時彈性開閉處理,每組一個討論區,暫時沒將學生在moodle裡分組,同時建議孩子們可以利用Moodle裡的即時通、個人部落格來整理資料。。

3.如何讓孩子們感受這種集體智慧集結的豐盛?

      因為上課期間各自做各的,但也看見全學年各班之間的主題探究,等過兩週後就可以讓孩子們逛逛來體驗。

4.有沒有可能延伸到期末之後,讓大家有興趣可以持續在寒假期間進行網路探究與交流?

      從每週一節的電腦課出發,期能串連班級、其他老師的主題統整和協同、家庭裡的電腦使用時光。

我的收穫與期勉:
      看到各班在分組過程中、設計出來的題目裡,讓我多了一層瞭解孩子們或該班的訊息。首先很深刻的體驗是『讓孩子們自由分組,若有人分不到組時,該如何處理?』有過這種經驗的老師一定有和我相同的答案~每個狀況都不同,要個別因應處理!

      接著是主題的面向,正好提供我用來聚焦~選定大類型的主題(節能減碳、天然災害、體育活動、恐龍、海洋污染、設計、節慶、電影、卡通...,每班大約6~8組),套用多元智慧、理解的課程設計、PBL等概念,選擇合適的ICT工具與網站,做一番實踐。

      跟著這回的活動進展來認真學習與設計,也有機會籌備更多將來開放到ePBL 玩校際活動的發起與邀約、參與~想讓孩子們自己出手!也趁寒假前,讓孩子們學會在假期中『有學習意圖與主動學習』地上網互動。


一份份摺頁的累積可也壯觀呢!

      哇哈哈哈哈!今天終於認真搞定了!從暑假開始拍拍走,都會收集相關的摺頁與手冊,趁著這回準備讓孩子自訂主題與小組合作活動,一次攤開讓孩子們看!我找了一個木櫃,可以一格格擺放~從台灣博物館到屏東海生館,盡其可能地一份份蒐集,有些有機會拿多一點的,也足夠全班一人一份(例如五股溼地、節能減碳博覽會)。

      雖說一份免費的摺頁,仔細看都有許多與主題相關的設計感,可供孩子們發現與討論呢!當然啦!也有我自己可以聊的『故事』喔!想說孩子們雖未親臨現場,但有摺頁、網站,加上我拍的相片(也還未整理呢,這一定要過意不去 才行!),應該有許多虛擬踏查的意味才是。加上種類五花八門~從歷史、考古到太空、科學,從海洋、溼地到自行車、捷運、高鐵,也有藝術、電影和運動會...,真可用來好好玩多元e智慧呢!

      真佩服自己今晚認真掃描、裁圖與重新命名,反而觸發很多混搭的新發現呢!也想到進一步讓孩子們建立資料庫與文件管理的概念喔!算算超過兩百份耶!果然是『一迷下去,就有創意喔! 』(更要拐孩子來投入才是!)

attachments/200912/5900522467.jpg attachments/200912/0984844489.jpg attachments/200912/9461836145.jpg

attachments/200912/3831924971.jpg attachments/200912/0719204642.jpg attachments/200912/6463647261.jpg

從『選民進化論』到『全球新政』

      這是兩天上午在k書中心看的書,實在是心裡正掛心台灣的三個面向:外部政經環境的世界變動、自然資源永續經營與承諾,以及國內政媒的共識和分歧。再精確一點看,我總樂觀期待只要第三件事,套句高希均先生的話:能有大格局,就都會是好結局!

選民進化論~如何選出最佳候選人

      即便選舉結束了,感觸都還是不好的那種深沉~尤其經歷世運、八八水災、聽奧之後,繼而美牛進口爭議、簽訂MOU和即將的ECFA、H1N1疫情與疫苗施打...,想到以前寫過的『我們不是選民 』(哈,今早的太陽跟那天的一樣呢!)、『學習步道 闖關尋寶 』,雖說這次北縣沒辦選舉,感觸一樣深刻:即便有政黨之爭,但既之而來的抹黑造謠、大開支票,似乎都只為勝選,那麼,勝了或敗了之後,澄清與承諾好像也可有可無....。

      當我看到書中提及林肯當年延攬政敵入閣的簡單解釋,心中更是一陣激動『這些都是實力堅強的人,我無權剝奪他們為國效力的機會。』,若說大家都是為了地方與國家而投身政治,不更該有著不計你我、齊心合力才能凝聚共創美好將來的能量?

      本書每章都有『選民須知』,可不是那種攜帶證件、不能帶手機、別蓋錯地方的提醒喔!是扎扎實實的訓練你成為一位隨時小心的選民(尤其有篇『懷疑思考工具超級清單廿條守則』更酷!)~好好地思考、看清每位候選者、並提醒他當選後更要兢兢業業,這樣,才是大家共同演化的好結果。

全球新政~氣候變遷下的世界經濟改造計畫

      或許我們對京都議定書,以及即將開展的哥本哈根會議都耳熟能詳,也許有人聽過一份『史登報告』~將節能減碳重心放在成本與效益的比較,而新著『全球新政~氣候變遷下的世界經濟改造計畫』,希望人類共同約定一個理想的未來,希望這不會是『人類最後一堂經濟課』!

      作者深知『除非人們看到或感受到問題,否則很難說服他們所有因應是必須的。』,同時強調『階段必須演進~從提醒危險重大,必須強烈並緊急地有所行動,進入到應該致力於政策和因應策略』,而這,絕對是全球政府與人民都必須親身參與和持續努力的!


『我的心得』

      看選舉投票和氣候變遷都是一樣~我們今天的決定和行動結果,都將由孩子們承受與付出代價,想到這裡,讓我不禁提醒自己:如果選擇不是A與B之間的決定,而是A與B之交的共譜,是不是我們才真能共渡嚴酷的挑戰、更敢期盼美好的明天?讓我選擇的話,我們都該投地球一票 ~無論此時是好是壞,為了孩子,就該給最好的!

『兩天下午』

      昨天跑到淡水拍拍走、今天到台博館,準備要來認真整理ePBL專題了!

      再談一次資訊月~科技進展的速度與轉換,除了硬體更新、網路應用多元之外,是否教學應用ICT的派典,也有所轉移呢?

      大家一定聽過『Learning from computer、Learning  about computer、Learning with computer』的觀點吧!沒錯,就是Jonassen教授在1996年的『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書中第一章標題!

      他界定Learning from computer ,指的是電腦輔助教學、Learning about computer,有關於電腦素養,而Learning with computer ,則探討善用電腦成為促進學習的認知工具(Mindtools),希望發展批判思考與促進合作學習。

      到了2000年有第二版『Computers as mindtools for schools : engaging critical thinking 』,已經談到同步與非同步視訊會議工具的應用了喔!

      而2006年的第三版『Modeling with technology : mindtools for conceptual change 』,強調以科技輔助思維建模、概念轉變,許多工具與網路應用的介紹,都有很多參考價值喔!

      相較於逃開資訊月會場的熱鬧後,搭20路公車經過附中、從信義路、永康街走到師大圖書館,獨自、安靜著,看這樣的學者十多年來的努力和與時俱進(好像自己常跟孩子們說看著他長大的感覺....),再次提醒自己享受著這種探究『心之技、技之心 』的幸福!

ps:繞到出版社網頁,原來還有一本『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 with technology :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也是1999、2003兩版,而2008年的第三版改名『Meaningful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明天晚上再去借!  

標籤: mind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