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使用者相簿』與『街景相片』的三對三PK!

      在瀏覽街景相片服務的過程中,常會看到在左上方的小塊方格,寫著『使用者相簿』,點選後可以看到網友分享的該景點相片。

      我先問孩子們『誰是使用者』~不錯,都知道是自己、你、我,每個上網者都可以稱為『使用者』。那麼,為何有這個『使用者相簿』呢?應該有三條件才可成立:
1.有人(一個或很多)到此一遊,以自己的相機與構圖方式拍照。
2.有人(也許是原作者或他人之助)把單張或一組相片放到網路上,同時加註了地理座標。
3.將上述作品公開分享。(請參考高雄捷運的鹽埕埔站
      我提醒孩子們,若有好作品可欣賞與值得探討的啟發,都該謝謝有心人的分享喔!當然,提醒孩子們~你也可以!(不過還是得特別提醒第三點的『公開』,一定要小心考量!)

      同樣地,看街景服務所提供的瀏覽現況,也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
1.拍攝車走在路上,沿路拍攝(等於也有地標資訊了),所拍的視角與構圖比較受限。
2.將許多相片接起來,讓瀏覽者可以針對拍設好的路線自由逛看,但是,相片接縫難免有瑕疵。
3.針對被拍到的人臉與車牌加以模糊處理,避免侵犯『隱私權』。(請參考新莊捷運線的輔大站

      同樣地,我把第三點轉換成問題來與孩子們討論~許多被拍攝者幾乎都是『非自願』被拍的(而且通常還拍得不太美),而再被公開於網路地圖中,意願應該是不高吧!不過,我倒是對這樣『地毯式拍攝』背後的技術與服務承諾(或者企圖)蠻有興趣研究的,也鼓勵孩子們多加想像:『每一張臉、每一張車牌』的模糊工程,可不是開玩笑的呢!畢竟可能是以自動化技術處理的,候選人與廣告看板上的人臉,也都被『模糊』了呢!

      從『使用者相簿』與『街景服務』兩邊各三點來談,希望孩子們知其所以然,也在認真逛遊街景之際,當個聰明的使用者(smart user)。同時,各國的網路基礎建置、自由度與民情不盡相同,也可以思考為何有些國家有街景服務,也可能受到抗議(新聞 )。

      另外,若能將街景相片、使用者相簿做妥善利用,也可以設計活動與引發討論喔!我先舉高雄捷運『鹽埕埔』站為例(因為我每次去駁二藝術特區 都走這邊),街景呈現的是去年(2009年)拍的相片,而使用者相片中,有一張是更早之前的施工模樣(2008年三月)。

attachments/201002/3876126531.jpg attachments/201002/2579585881.jpg

      我想到可以討論的連結是:五股捷運線興建與否,目前還在環評中;而捷運新莊線的街景相片還是『施工中』,而將來營運時的景象,就得等使用者拍照與分享了。

attachments/201002/6114826470.jpg
標籤: GOOGLE

在地圖上遞圖~Google街景首玩

      藉著像Google地圖 這樣的網站服務,你、我、他人,都可以傳遞什麼意圖呢?

      你可以規劃旅遊路線、可以將所見所聞轉換成數位多媒體形式,加註於地標上。所以,是遞途,也能遞圖。同時,又因為教學需求而製作的『加工地圖』,不也是老師傳遞出來的學習規劃嗎?當然,孩子也可以自己玩『遞圖』呢!

      從去年就要寫的這篇,反而是被孩子們開學第一堂課提醒而趕交作業呢!我先介紹Google街景 簡易操作與課堂裡的使用狀況。街景從去年暑假就開放『台北市』了,而近日再開放台灣許多城鎮,包含學校附近都有了,那一定要讓孩子們體驗看看。

      開學第一堂課,先讓孩子玩Google街景。一方面各自回顧寒假去過的地方,與同伴分享,二方面體驗Google街景的『實境地圖、相片』之網路展現。

*孩子們操作:請把您去過最遠的地方、或者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利用Google地圖找出來,複製地標超連結,製作於討論區發表中。

*街景網站可以看到什麼、如何操作?


      只要在Google地圖檢視過程(可以自由瀏覽或直接檢索)中,看到有『黃色小人』,就可以用滑鼠左鍵按著,拖曳到『藍色』區域(是指『陸地』上的藍色喔!希望這些藍邊要『持久一點』...),就可以呈現街景相片。目前台灣、日本,以及歐、美、澳洲許多國家都有了。

attachments/201002/7321765998.jpg attachments/201002/8909544997.jpg


      畫面的操作很直覺,利用介面按鈕、滑鼠滾論與左鍵,加上鍵盤的使用~可以利用導覽圖拖曳小黃人,或者在實境街景上快點兩下,可以立即前往或是局部放大,而方向鍵的左右件,讓你可以原地打轉(呵,很像您真的在找路呢!),而上下鍵,就可以依方向前進與後退。

*地標連結與分享

      我再教孩子們取得地標連結後,製作於文章發表中,也可以利用即時通傳給夥伴,他們就能看到與你所見一模一樣的街景或位置了。

attachments/201002/3098579942.jpg


      這樣上了一堂課,也等於『壓力測試』地實驗:Google主機與縣網網路都很穩定喔!全班三十多個孩子,各自前往『逛街』,整節課都很流暢呢!

      然後啊....我可又從孩子的操作中學到與想到很多呢!待續...
標籤: google

兩度的度量~「正負2度C」紀錄片

      明天開學,也期待著「正負2度C」紀錄片的電視首映。紀錄片將呈現台灣在全球氣候變遷中,所面臨的真相!大家可以先在『加減2度C行動聯盟 』官網瀏覽,也邀您參與志工行列喔!

attachments/201002/4884578369.jpg


      今天這篇,我也試著先畫概念圖並且貼出來,一方面猜想大家可能看我寫的文章會跳來跳去,所以我把它的關聯呈現出來~圖的右邊,是本篇主要的工程,做好了就打個『勾』(所以這篇的文章可能沒寫完,哈~)。而左邊,就開始跳躍與連結了。此外,在寫的過程中,想到其他的(尤其明天第一堂課的規劃!)就先藏起來。

attachments/201002/9077488550.jpg

      首先是趁太陽露臉的星期天,準備明天開學的好日子,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強迫自己把書本都立起來!呵呵,實在是家裏的書都快讓自己找不到了,所以早上開始整理、分類,也趁此『兩度』地在翻看各書,把相關的書籍成立專區擺放。以下就先拿『水、氣候、地理』專區開始:

我把『搶救家園』當首圖,其他就依相近主題三張一列,您可以點選參考。

attachments/201002/9713352353.jpg

attachments/201002/9608241993.jpg attachments/201002/7405490489.jpg attachments/201002/8323650497.jpg

attachments/201002/4845769968.jpg attachments/201002/2333872920.jpg attachments/201002/8030405445.jpg

attachments/201002/2946422419.jpg attachments/201002/3326614807.jpg attachments/201002/8872912567.jpg

attachments/201002/0864507858.jpg attachments/201002/7820581972.jpg attachments/201002/7514806153.jpg

attachments/201002/8524075760.jpg attachments/201002/6488446644.jpg attachments/201002/8199689295.jpg

attachments/201002/6818226892.jpg attachments/201002/8667412176.jpg attachments/201002/5575434463.jpg

attachments/201002/9311143833.jpg attachments/201002/0197948166.jpg attachments/201002/8215769116.jpg

       也想和孩子們一起來探討與行動,一起設計ePBL活動! 喔喔,等不及明天站導護,和每個孩子們道早呢!

人無水解決不了的問題!

      人、水,很簡單的兩個字,卻可串連道盡宇宙、人間的萬物事理喔!『人無水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兩種解讀:
*人類(你我或他人)沒有水,是解決不了的問題。既知人類『不能沒有水 』,也積極地把『。』換成『嗎?』,比較會讓人思考面對危機或開創新局。
*人類能善用水(真該相知相惜呢!),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說是『水沒有不能』~是生命的起源,也決定人類未來~主浮沈的還是由心啊!

      串連,是因為水『適(識)性』得厲害:光是水的三態,從溫度的增減來看就已是最佳緩衝喔!還可以與他物溶解、混濁、分層相待,要嘛滲流、混凝或衝毀,人類也得善用河海、地下水、復育溼地,還得蓋水庫、自來水廠,也要污水處理場,有時也得祈雨下或不下...。用大一點的『水循環』來看,水,真可說是無處不在呢!

      道盡,你說倒進也行~地球表面積有70%由水所覆蓋,人體組成也有70%是水,再跳Tone一點看『治』,可以拆成水、台,看看我們台灣與水的關係多密切啊!
      若是以『窮盡研究並明理說清』來看也不錯,相信就真的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了~可以看看『上善若水』(蔡志忠動畫 )。

      最不希望看到的是『道路絕盡』,人們把自己逼得走投無路....。(唉,到月球、火星探水當然好,卻總不是知本之道 呢!)

      整個寒假其實都在想,從日常生活、新聞、影片,到課綱、基測考題,希望建立一個『學習、解題的統整地圖、記憶關聯鏈』,讓孩子們可以了解自己與水的緊密關係~也能好好解決問題(考試和人生)、創造幸福!(ps1)


ps1:您可以先玩一下『字彙河流 』喔!以水當主題。我會帶著『98第二次學測自然考題 』去看天燈。

ps2:現在我這招很管用~昨天寫的,今天就會『字給自足』喔!昨天說要去看北縣天燈(現在又想到基隆有放水燈 呢!)、想山水心燈,即便天氣正在漸漸轉好(可別忘了,雲、雨也都是水形的展現喔!),我也跟著一起努力,要好好畫出這『海河解題地圖』!(哈哈,海跟河的水部拆開,就成了『每天都可以』學習與解題!)

ps3:加上這表情符號時,我又想到『兩度的度量』還沒寫...,加油加油! 呵呵~將一連串的思想意念以文字表達出來的做法,是一直持續不斷地在進行著~開始欣賞自己的智慧漸增呢~我『放假』,都是『玩真』的啊!

      只要相信,就有力量啊~因為要放天燈,明天會放晴!

      今年也等於是『台北縣』最後一次的天燈節喔!『2010年春節主題網 』有好多『主題之旅 』喔!天燈也有好多活動呢!明天,要去看天燈

      看看自己九年前寫的『十分天燈,百分亮眼,有平溪國小的孩子們直排輪舞龍,而今年在國際書展現場也遇到平溪國小老師帶學生來世貿呢!

      而八年前寫的『十分幸福的天燈 』 ,原來也有提到2003國際書展~愛書、愛看天空,看花海、人心就能珍惜幸福呢!

      這回看完天燈回來,就要準備開學了,加上今年世博會 的台灣館,主題也是天燈造型的『山水心燈 』喔,嗯,這裡還有許多專屬於台北縣的地圖喔!可以玩想出好多主題呢!(又提醒自己的『新北市有幾成新?』、『用地圖遞圖』還沒寫呢,哈哈~)

記憶拼圖 新北市文化旅遊網站

臺北縣運動地圖

台北縣影視資源資料庫

為什麼我一定要搞通多元e智慧呢?

      首先,謝謝昨天的我,給自己『自製亂流 』,今天早上就『好治』許多了。我決定從『文章,是作者對問題的答案』開始,先把阿姆斯壯的三本書一起看,想想,作者的『問題』是什麼?然後,我也設想到我的問題了,當然,就可以好好寫出!(今天也學會只要一小段一小段處理就好!)
      Thomas Armstrong博士從特殊教育領域出發,整合多元智慧來重新看待每個可以發揮天份的人,他的四本書充分涵蓋了教育系統與終身學習(『~』是我自己的設問):
多元智慧豐富人生~我想要啥樣的生活與人生?
經營多元智慧~我如何教學、並與老師們合作一起設計教學?
因才施教~我們怎麼看待每一個孩子(包含大人們、自己)?
孩子你真聰明~我們怎麼和孩子更好地對話(包含大人們、自己)?

      再加問一個問題,是我想您(讀者)可能會問的:
*為何要用多元e智慧?這是我的理由與企圖。這一篇也就談這個。
我的理由:

      就像我愛玩MoodleGoogle 一樣,多元e智慧具有創新推廣的特質

相對優勢:是否比既有事物或制度有明顯好用或便利、便宜等優勢?
相容性:與既有事物或制度有相當的近似嗎?容易轉換或必須付出昂貴代價才能轉用?
複雜性:容易操作或複雜困難,將影響使用者意願。
可試用性:有機會嘗試並獲得立即體驗嗎?
可觀察性:可以看見明顯效益嗎?

      利用多元E智慧的理由是~我可以輕易地:
*從大腦結構、功能開始,到認知處理、學習策略,從兒童到成人終身學習都能做好串接。

*利用ICT之際,可以為教學實施有更好的理論支持與確保有效(ASSURE)。

*在發想混成式主題合作學習的課程中,我也能拆解與組合真實世界事件,搭配多元智慧與WHmemo的整合來加以規劃。

我的企圖~藉著上述理由的表達,您就知道我的『陽謀』了:

*每位師長,都可以為孩子們規劃這樣的活動。

*孩子們,能有更多機會相信自己還可以更好!

*同時,若因此串連、分享與交流,那就更有意思了!

      此外,即使不談腦功能與學習~每天的生活、工作與社會發生的大小事,也都可以用多元e智慧來體驗、設問與欣賞、創新喔!因此,之前的『運動我的多元e智慧 』,就是在這樣的考量下,配合世界運動會來設計的。

      日後,我會以『經營多元智慧 』這本書為主軸,因為,『經營』才是好玩的事呢!而且本書也是我覺得整理相關議題最完整的,以下是該書各章目錄(您也可以試想出該書寫作時的『問題』喔!):
第1章 多元智慧之理論基礎
第2章 多元智慧論與個人發展
第3章 評量學生的多元智慧
第4章 如何教導多元智慧論
第5章 多元智慧論與課程發展
第6章 多元智慧論與教學方法
第7章 多元智慧論與課堂環境
第8章 多元智慧論與班級經營
第9章 多元智慧學校
第10章 多元智慧論與測驗
第11章 多元智慧論與特殊教育
第12章 多元智慧論與認知技能
第13章 多元智慧論的其他應用
第14章 多元智慧論與存在智慧

    仔細看看,這不正是老師這個『個人』 的持續修煉與感動嗎?

    我當初為甚麼選擇當教師?
    教師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
    我能給我的工作帶來什麼?
    我希望自己能夠留下什麼?
    為了時時提醒自己,不忘記自己的良知,我能夠做些什麼?

      既然說好這篇只回答一個問題,所以不必太緊張!『為什麼我一定要搞通多元e智慧呢?』就是自己想當個多元智慧教師(註)啊!其他問題,我相信自己會『智慧地』回答與實踐。

註:『經營多元智慧 』P.88(我日後引用自該書的,就會加頁碼喔!)

字彙的河流、達文西、科學與藝術智慧樹

      今天開始畫自己的多元e智慧架構,原本只是想把多元智慧與Wh memo 整理起來,沒想到還是愈畫愈繁雜~總會加上許多主題的涉入。從早到晚(都過pm6:00了),也算認真整理,卻還是寫不完全?!沒關係,把目標先切開得小一點,我先整理『插播』。
      首先是看到這篇『Learning-style research under fire 』,從學習風格的研究現況開始談起,甚至會影響未來教育經費的規劃耶!我就想到『統整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 』一書。再看以前畫過的圖與文章:『多元e智慧』開工 !以及從『多元智慧』集智聚力出發

attachments/201002/1705165901.jpg
attachments/201002/7420573471.jpg
 

        手邊增加的資料又有『Digital Portfolios 』,數位教學歷程檔案中,有針對多媒體與多元智慧表現的關係、還有這本『電子遊戲與多元智慧培養』(下兩張圖),不過,讓我感動的整理還是Slideshare網站上的簡報檔『Multiple Intelligences ICT Applications and Tools 』(可連結與下載喔!),從各項智慧的日常生活能力、特有技能與傳遞方式,再到ICT工具的舉例,很詳實豐富呢!

attachments/201002/5122017780.jpg attachments/201002/2734311025.jpg

      然後,我就玩了一下『多元智慧豐富人生 』中的『字彙的河流』遊戲:
      請先準備好一些紙筆,然後在桌前坐下。閉上眼,傾聽那些在你內心流過的思潮,注意這些思想呈現的方式.是一滴一滴的水珠 (一個一字),還是一道道的小溪(支離不全的句子),還是一股巨流(整篇的見解、道理,或是什麼其他的方式。經過二、三分鐘的內心傾聽之後,起筆.仍然雙目半閉.開始將你心靈之耳所聽到的,全部依樣寫出來。即使你什麼也沒聽到,那麼就把你認為假如你聽得到。你會聽到些什寫下來。至少要寫十五分鐘。( 唉,我就是寫太久而雜亂了...

      索性先談一個人吧!達文西。我先想到的,下週開學來讓孩子們玩玩:
達文西與達爾文有沒有關係啊?
達文西,有沒有從馬可波羅那裡認識中國呢?
達文西當時有沒有看過恐龍化石呢?

達爾文若是搭鄭和的船隊,會發現什麼?
      另外,加拿大、荷蘭與台灣哪個地方的關聯最早有交集?(我想到的是淡水,因為馬偕博士是加拿大人,紅毛城有荷蘭人住過)然後我又想啊,正巧現在拿大的冬奧,以及梵谷先生,當時知不知道有台灣啊?
      再回到達文西,他也解剖過人腦、畫出素描呢!手邊有本『達文西~科學第一人 』,介紹的是這位在科學與藝術上同樣偉大的天才。我又把自拉回多元智慧的探討上,不過還是再插播一本書,這是在上海買到的『科學與智慧藝術樹 』,我把內文四大部份的統整圖放給大家看(我就是想畫這種的!):

attachments/201002/7518231599.jpg attachments/201002/8263601160.jpg

attachments/201002/3112243847.jpg attachments/201002/3863624413.jpg

 



      『字彙的河流』遊戲還有一段描述:對於有語文天賦的人而言,這種將一連串的思想意念以文字表達出來的做法,是一直持續不斷地在進行著。作家們通常是藉各式各樣的記錄方法,來汲取這股暗藏的伏流。
       好吧,可見自己的語文智慧還可以再提昇~今天一整天,小小自造了亂流....,趁還沒被淹沒,吃飯去,明天再加油!

問出好問題

      文章,是作者對問題的答案;行動,是每個人對於問題的反應。也就是說,若能問出好問題,就能驅動大腦思考,寫出好文章、表現好行為~要嘛解決困擾,或者創造滿足。
      我想要表現的『行動』,正是『寫文章』啊!哈哈~有點像問題遞迴的螺旋吧!沒關係,今天就是要把他想通!而且看漫畫時這句很得我心:目標,會控制著每一天。
      我是作者,我的文章『寫法』,是我認為你也感覺『好像有問題』而願意花時間來看(可參考『教材設計原理與實務 』)。因此,我都預設我、你,就是同業夥伴~我的自問自答,希望對您會有幫助。有啥幫助呢?當然是『設計問題』讓學生們來玩啊~希望孩子表現什麼行動,我們就給適切的問題,希望告知孩子瞭解什麼,我們也先自問問題。(日後也要直接面對孩子來寫文章、教他們提問!)

      例如,我想著:如何對以前的文章做些總結?其實是自己在學校所為、面對世界情勢、教育體制與科技機會,分享給您也可以用得上、大家可以一起玩的觀點、資源、工具、平台,然後與孩子們一起成長。思行四句 就是個小結。
      底下我先以WH Memo 的整理提供大家將來也可以DIY,日後的主題發展,我也會以此流程來呈現,下文以我自己想玩的Scratch當例子:

*What?
      你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先是直觀直覺的,再往下走,看見其結構、功能或表現之狀態。你要能回答這個問題,不正是用語句來描述(或內心自想)嗎?(呵呵,文章就寫出來了.....)
What's matter?記得,一定是有所感知才會讓大腦動起來喔!要嘛身受威脅、或者引發動機。孩子們的好奇心與觀察力、表達能力,可以多用這樣的問題來培養與呈現。

例子:什麼是Scratch?有什麼功能?可以讓我、給孩子們做什麼?

*How?
      這是有關『如何進展』的過程提問~看到實際效果的展現,同時也探討裡頭的流程、原理與相關事物之間的動態關聯。我們也藉著從發現事物、有所懷疑之後,在還沒有確認真正原因之前,有所思考、假設,並規劃行動來實驗印證,同時進一步調整、修正或確認。

How it works?原來如此?!這是最多讓孩子們眼睛一亮的時光(WOW!看魔術表演就知道意思了!)。多讓他們自己操作與體驗,也增加更多的思考彈性,同時,有機會在同儕間合作分工與討論,可以促進人際互動。

How long?How much?這是自己的決策或討論的焦點,在與該人事物搭建關聯的過程中,不斷地對話或自問。同時,對自己表現如何的省察,也都在這樣的過程中時時進行著。

例子:我得先學會Scratch、想想怎麼教、準備花多久時間、期待孩子們有啥作品......

*Why?
      為什麼?先不看標準答案的話,可以思考事件的因果關係,或者對於行動的理由和目的的探究。我們所面對的,常都是結果的展現,而忽略了其歷來因果關係的交互影響。又或者,一個行動不見得都只瞄準目的而已,應該探討行為表現者在當下脈絡的考量,自有其認為合理的理由。
只不過,對於你、我、他針對同一件事,都是各自心想的解讀,所以更需要溝通、應該合作。否則,也必須接受可能的衝突、誤解。
Why me?Why not?是兩種心態的問法喔(記得,就因此引發後續思路與行為了),您可以參考QBQ

例子:為什麼想教Scratch?有哪些考量或期待?

*where to?然後呢?
      我沒把誰、時間、地點的問句拿出來,因為在『where to?然後呢?』中,大腦自然地會把相關考量納入。where to?同時有時間、空間的展望,更有著『我』這個主體的參與,把人、時、空、物資、網絡都做個總調度。針對未來(甚至只是下一步、下一秒)進行展望和行動。若是目標明確已知,就思考如何到達,若是模糊難解的境況就有更多開創思考的機會(請參考Jonassen的問題

例子:有沒有機會利用Scratch來玩網路主題式合作活動呢?

      我把『問題』用紅字標記,有沒有讓您『動起來』一下?哈哈!希望沒把大家搞昏。放心,大哉問之後,我的『問題』都很簡單明確的~多問那種『立刻可以行動』的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