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德之資訊力對教育與研究的影響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9-20 21:22
美德,指的是美國與德國,今天有了小小的對國家企業的期待。
先以質化研究分析工具為例,昨天玩了Atlas.ti ,早上再看到林本炫教授比較了另一個軟體MAXQDA (pdf比較表 ),兩個都是德國出品。
下午,玩到了Windows8平板,滑起來流暢之外,還看到『微軟教育網』裡有個免費的『微軟學習套件包 (Learning Suite) 』。分成『激發創意、協同合作、探索、研究與教師工具』,光是看應用的標題就很期待將來實際發會效用呢!

這讓我自己點名回顧了一下,有關美國各科技軟硬體公司對於教育的專站活動:
我們學校也參與『永齡希望小學 導入電子書包』計畫,看到充電櫃與無線網路資料同步的整體規劃,也不禁對於國內2A、B、H....等廠商有所期待~為教育應用ICT提供教學專區。抑或,身為教師的我們,可以自己開始努力合作來建構?
嗯,這樣認真想也真的付諸行動,該也是好『美德』吧!加油加油!
安裝ATLAS.ti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9-19 23:43
利用可攜Moodle來玩大檔案、大專案!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9-18 10:00
利用WAMP來玩可攜Moodle,還有幾個好處,主要是關於大檔案(尤其影音媒體)、大專案的因應處理。
利用Moodle的課程包還原與備份,可以達成教學資源、設計、經營的完整分享,所以我喜歡讓每個老師自己單機先玩Moodle,而需要管理者幫忙時,也先製作好課程包後,才匯入網站供學生使用(尤其學生選課的部份,也有勞管理者處理)。
然而,課程內容若包含媒體影音資源,在備份、傳輸、還原時,都比較耗時,或者讓系統過忙。以下我以兩個實例呈現考量:
1.已製作完成的課程包大檔案,不易在Moodle web管理端瀏覽上傳。可以直接把課程包的zip檔,複製到一門現成課程的空間裡,再回到該課程的備份還原web畫面,就可以看到此zip檔,直接開始還原。
2.製作含有大檔案教材時,就先把相關檔案複製到此Moodle站台的該課程資料夾,然後在教材製作連結時選取連結(相對路徑)。也可以把相關檔案複製到Moodle外的web資料夾中,利用『絕對路徑』來建立教材連結。
『相對路徑』的作法,在課程包備份時,就一起把這些檔案包進來了,日後使用者存取教材速度快。
『絕對路徑』的方式,比較是網路穩定的媒體主機服務,大家的課程包都是輕巧形,看教材時就連回原有的網站,這樣也有好處是:若屬於需要更新內容資源的部份,只要原站處理一次即可。
大專案,還是考量跨層級或專案層面的處理。
之前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社群』、『縣級或校本教師網路進修』,我都以這樣的Moodle方便擴散模式考量。
現在看『平板電腦教學專案』更是:從申請送件、工作坊、歷程督核檢視、行動研究與教學設計、教師學習資源與社群互動的知識管理,再到將來的學生專題學習與歷程檔案交流分享。這次還可以進展到學生管理moodle、建置課程或主持活動的理想喔!像win平板的利用,我也考慮裝個本機moodle玩,錄音、拍照都很適合探究學習呢!
這樣,也理想地在各級成員中,善用MoodleSphere 來串接教育價值鏈與建構學習生態系了!呵呵,雖然現在『多元e智慧學習圈 』不是自己的研究重心,但卻真的可行呢!
騁馳快與多、亂之時,都記得慢慢地精、巧而好!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9-18 09:33
這幾天,認真看他人的生活,提醒自己認真研究。『利用此噗 持續玩!』
電影、活動與書籍,或許真人、史事或回憶,但一定有一群『當事人』長期堅持地從夢想→行動→作品的呈現,才能讓你在與他們(作品)相會之際,再與自己進行對話。
電影:五月天3D演唱會、滾吧阿信!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
林義傑跑完絲路全程 到達終點,希望藉此喚起大家對於水資源環保議題的重視。
因為九二一災後,孩子的一句話『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讓王政忠主任一路走來,藉著教育想改變孩子的命運,也改變每個人的一生。
我真的很愛哭。也真的很能連結起自己心裡與上述真實主角們的心聲共鳴~莫忘初衷、堅持也樂觀,行動就有勁!
回到這篇的主要目的,寫著自己看他人不只是看成果的成功心聲,好好修煉自己現在的研究、教學與生活的行為模式。
*快得多到亂好
經過整個暑假的混亂冒險,發現自己的公立增進不少呢!昨晚睡前心血來潮,找了近40篇有關『後設分析』、『科學展覽』與『探究、論證』的papers,就同步上Dropbox,利用iPad翻看著入睡。(40篇標題附於文末)
一早到k書中心前,已把每篇標題、摘要看過,開始與自己的想法建立新連結,只是先亂想。
*生活點滴
看報紙有『氣象人的堅守崗位 』,明天可以與孩子們進行討論。
等k書中心開門前,到誠品買了四書: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問對問題,找答案
電影.巴萊
導演.巴萊
*慢得精巧到好
因為暑假玩了『精板神之旅 』,所以原本的『探究與論證』文獻探討寫作有點掉進度。自己給自己玩個GAME 吧~
這一個月寫出一篇文獻探討文章:涵蓋『科學探究、科展活動、學生論證作品與論證能力、教師角色與介入、科學課程與環境、網路支援機會』的整體關聯。
今天先『週捷輪』 安排來認真『臨致靈』,把教學、研究、專案做個統合~精心規劃、巧勁創執,就是要做到好!
後註:40篇標題,趁熱血沸騰之際,快把火星(MARS)與罐子(JARS) 拿出來套看!
後設分析: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chievement and science attitude: Kindergarten through college
*A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inquiry strategy
*Investigating the learning-theory foundations of game-based learning_a meta-analysis
*Laboratory Program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_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n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Forensics and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on Critical Thinking
科展:
*Are science fair judgements fair
*Predictors of Success in a District Science Fair Competition
*Preservice Elementary Teachers_ Attitudes Toward Their Past Experience With Science Fairs
*ScienceSense_P12 An 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Inquiry, Science Projects, and Science Fairs
*The 1939-1940 New York Worlds Fair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 Science Extracurriculum
*THE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TATUS OF SCHOOL SCIENCE FAIRS
*THE IMPACT OF SCIENCE FAIRS ON STUDENT EXHIBITORS
*THE SCIENCE FAIR AS AN AID TO PROJECT TEACHING
探究與論證
*Basic Inferences of Scientific Reasoning, Argumentation, and Discovery
*Children's roles and use of evidence in science_an analysis of decision-making in small groups
*Children’s Questions About Science Fair_Preliminary Results of an Analysis of Digital Library Reference Questions
*Classroom Communities’Adaptations of the Practice of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Elementary Students’ Views of Explanation, Argumentation, and Evidence,and Their Abilities to Construct Arguments Over the School Yea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Argumentation in School Science
*Epistemologically Authentic Inquiry in Schools_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Inquiry Tasks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dentifying Meta-Clusters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Science and Their Change with Age
*Learners’ Perceptions of the Role of Peers in a Research Experience_Implications for the Apprenticeship Process, Scientific Inquiry,and Collaborative Work
*Lower Track Science Students' Argumentation and Open Inquiry I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Dynamic Inquiry Performances within an Open Inquiry Setting_A Comparison to Guided Inquiry Setting
*The Impact of a Classroom Intervention on Grade 10 Students’Argumentation Skills, Informal Reasoning, and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The Impact of Collaboration on the Outcomes of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Metacognitive Engagement During Field-Trip Experiences_A Case Study of Students in an Amusement Park Physics Program
*Seeking Effectiveness and Equity in a Large College Chemistry Course_An HLM Investigation of Peer-Led Guided Inquiry
*Student Interest Generated During an Inquiry Skills Lesson
*Students’ Questions and Discursive Interaction_ Their Impact on Argumentation During Collaborative Group Discussions in Science
*The Influence of Explicit Nature of Science and Argumentation Instruction on Preservice Primary Teachers’ Views of Nature of Science
*A Framework for Scaffolding Students’ Assessment of the Credibility of Evidence
*A Learning Progression for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_Understanding Student Work and Designing Supportive Instructional Contexts
建模:
*Drops of Water and of Soap Solution_Students’ Constraining Mental Models of the Nature of Matter
*Expert Models and Modeling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a Computer-Modeling Tool
*Learners’ Epistemic Criteria for Good Scientific Models
全球科教議題
*Globalization_Science Education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Scientific Literacy, PISA, and Socioscientific Discourse_Assessment for Progressive Aims of Science Education
*Re-Conceptualiza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cy in South Korea for the 21st Century
Windows 8使用初體驗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9-17 15:54
Marlon老師利用虛擬機器裝了一台Windows 8,給我可以遠端遙控玩,抓些應用初體驗畫面。因為先玩單機版,一次只能一個人登入,所以遇到有人要登入的提醒時,你可以同意或拒絕他登入,每個人有自己的獨立桌面。我先以一般使用者的自然習慣考量來操作:
*遠端登入後,看到的開始畫面,很有平板觸控風格吧!點選Desktop後,就可以看到傳統的桌面。
怎麼再回到開始畫面呢?呵呵,按左下角的『START』視窗符號就可以了~應該可以說成把原本的windows開始功能表單,現在一次展平為大圖像的觸控面板格式吧!
![]() | ![]() |
要怎樣關機或重開機呢?Marlon老師『不小心』把滑鼠滑到左下角,才看到『Settings』,點選後會在右下角出現Power的按鈕。
![]() | ![]() |
*瀏覽網站與影音
呵呵,當然要先看看自己的大學塾啊!安裝Chrome,再安裝Web Store的Angry Bird,有意思!最後看YouTube,原來在虛擬機器的、利用遠端遙控的,還可以傳送聲音喔!
![]() | ![]() | ![]() |
*安裝OFFICE2010,雖然是英文版,但OFFICE2010以Unicode編碼,所以可以看到中文的安裝訊息。安裝完,就在桌面的後面一次展開捷徑呢!
安裝WINK,原本雖有多語系可選,但程式不是Unicode編碼,所以換成中文就變亂碼了。不過,利用英文版桌圖就很棒了喔!加上檔案的複製、貼上,也可以在兩台電腦間存取操作,所以直接在Windows 8裡桌圖、存檔,再傳回自己的電腦。
![]() | ![]() | ![]() |
*我也試著玩可攜式Moodle,但port80都打不開,所以尚未成功。
*再找一台『多點觸控螢幕』來遠端登入,但無法滑動觸控,可惜!
先玩到這邊,就對window8有些認識,也對觸控應用的想像多一份真實。網路上看到人家拿Acer W500平板來裝window8,流暢著呢!
『W500 試裝Windows8 』、『AMD:兩款Win8 APU平板上手玩 』、『ARM/x86齊飛:五大芯片巨頭爭芳Windows 8平板機 』
想儘快地,找台多點觸控螢幕或平板電腦,實機裝Windows 8來試。雖然它的STORE尚未開張,也值得期待呢!
謝謝Marlon老師!也讓我回想起當年『校長請假系統』的聯手推廣合作呢!
絕對唯一、相對第一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9-15 19:31
一大早先到學校看完打掃,才騎機車到教研中心,開始新專案的支援。好久沒有這種上班時間在馬路上的機會,雖是趕路著,倒也有看路況、路人的從容心情。看到一位自行車騎士勁裝穿梭於機車陣中,覺得很特別,但轉念一想:此刻的他,不也專注於自己的路上行動、腦袋裡有他個人的心情狀態嗎?這提醒自己該好好『保持彈性、尊重欣賞』他人想法。
一方面因為有林老師的協助代課,自己才敢答應支援教育局,而與林老師和孩子們這幾天的互動裡發現,自己總有個『預設保證還不錯的上課安排』~在上課時間軸上的『絕對唯一出手』,也期待孩子們絕對專注。不過,我也只是扮演在課堂時間裡,提供孩子們訊息或引導活動進行的人,其實不太可能都是所有人在感知現場的多元訊息裡『第一專注順位』吧!
能保證自己的唯一出手是最佳安排,當然很好;但也該提供孩子們些時的分心或注意其他事物的彈性才是。
因為!!!!!!!我常因為看某個或某組孩子們不專心(或干擾他人),而讓自己講到一半的話中斷、岔開處理他們~等於是全班的唯一時間產生了龐雜,這樣是否也給本來專注的孩子們造成了錯亂困擾?甚至,連我所分心而刻意要面對的孩子們,說不定也不知道他自己剛才的言行(大多是無心的),已成為我現在『第一順位』要處理的事?!
想著這樣,真給自己當頭棒喝呢!
一方面期許自己:若可以在『絕對唯一』的出手機會裡,善御與引導把每個孩子們的專注連結起來,而也提醒自己在看到某些訊號時,不必立即把它當作第一順位該處理的事務。
把上面的想法寫完整,是因為中午再從板橋騎車回五股,等紅綠燈順便曬太陽時想到~曾經你認真看了幾個月的paper,後來擺著,而現在又想起它很有參考價值,但卻已找不到了?!
我利用上面的『絕對唯一、相對第一』做個解讀:現在你想要的,都容易擺在『絕對唯一』~沒找到,就開始怪東怨西的,而你當時看paper,也一定有『絕對唯一』的重要收穫。此刻雖找不到,但自己也整理了七、八的有參考價值的想法,何不『相對第一』地調整,先把手邊的資訊整理好即可。還有時間的話,就認真想想:針對各種數位工具的同步整合機會,如何更自然與流暢地把不同時空與心境下的『絕對唯一、相對第一』串連得更好,那才真能一勞永逸啊!
用來規劃專案、設計研究,也都通呢!加油加油!
回想團練時光與即時翻拍架發想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9-14 18:52
今天開始到研究所上課,週三一整天修兩門課,上午在師大本部心輔所『質性研究』,下午到分部科教所上『認知模型與建模』,原本考博士班曾動過的念頭就是資教、心輔與科教所,這學期一網打盡呢,哈哈~
一早六點多就到羅斯福路與和平東路交叉口的麥當勞,開始準備一天的『新知學習』。

等圖書館八點開,先觀賞一段無人鋼琴演奏,還可以玩個幾十分鐘才開始上課。望著窗外透光的尤加利樹叢間,還有花與果同時開展著,倒是讓自己想起大三時道整合唱團樂隊團練的中午時間呢!
當時騎著『野狼125』,中午下課後從分部騎到本部,練習該週準備練唱的曲目,我們把自己的樂器部份(我負責爵士鼓部份),聽歌抓譜,然後練到下午第一節快上課了,再從本部飆回分部上課。『就讓世界多一顆心』,也是當時認真聽、寫而練成合奏的,還可以邊打鼓邊主唱喔!
轉眼也過了廿多年,年輕時光的回憶與現在,可以這樣自然連結而產生鼓舞自己再前進的力量,很棒的感覺呢!
早上還想到這樣的需求:利用手機或相機即時翻拍眼前的書報,但一手持機器,還得攤平書、又要翻頁,可以有支架壓書或撐住設備嗎?
*書可以平躺、斜立的考量
*解決光源與反光?
*肘、膝蓋的長度應用?
*平架與撐設備長竿分合摺收?或者貼附璧上?
*是大平板呢?
*後續應用與教學活動實況?
晚上回到家,開始認真K書!
既可掛power,也要買保險~幾份文章引思
作者:塾長 日期:2011-09-13 05:53
本篇介紹行動載具與平板電腦的相關文獻、報告。我取其中提到的『有力(powerful)的工具』,也有『需要買保險(Insurance Plan)』的安心想法,來看這樣的平板電腦教學應用。
STAR(School Technology Action Report)新出一輯~『Education’s Guide to Mobile Device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Mobile Tech and Your Schools 』,提及想發揮行動科技的教學力量,一定要有所準備。這裡有許多案例,多從eSchoolNews裡整理出來。分成幾部份介紹:
*Poised for a Revolution為革命做準備
*Mobile Learning Best Practices行動學習最佳實務
*Device Management設備管理
*New Apps and Technologies新應用與科技
另一篇『ONE-TO-ONE EDUCATIONAL COMPUTING: TEN LESSONS FO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從成功推廣案例中提煉十項重要經驗,其中有『Have an Insurance Plan』~若真的看成『買保險』,說不定在國內可行呢!
1: Focus on an Expanded Educational Vision 聚焦於擴大教育願景
2: Expand Participation and Commitment 擴大參與和承諾
3: Think Software, THEN Hardware 先考慮軟件,再看硬件
4: Embra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投注專業發展
5: Re-assess Infrastrucure Needs 重新評估基礎建設需求
6: Focus on Functionality and an "Always up" Learning Environmen 聚焦於功能性和一個“始終連線”的學習環境
7:Minimize the Number of Vendors 盡量減少供應商數量
8:Have an Insurance Plan 有個保險計劃
9: Be Prepared to Add Technical Support Staff 準備加入技術支援人員
10: Assess Morale and Prepare for Turbulence 評估士氣並為亂流做準備
另外還有多份『One-to-one 』的相關文獻與網站資料:
*文獻回顧:
one-to-one computing_literature review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s Of One-to-One Computing Initiatives_A Research Synthesis
One-to-One Mobile Computing_Literature Review
*網站論壇:
Notebooks for Students 1:1
Resources for the New One-to-One
其中有『iPads-for-Learning---21-Steps-to-1-to-1-Success 』,提供學校以21步驟成功導入iPad教學應用喔!
有Power,一定也要當事人可以駕馭,並在適當時機應用以達成有意義的目標才行。
保險規劃,不是只看財物的面向,是否也從『保障有效地創新冒險』之前提中,務實地參與和經營,相信也等於買了好未來的保險呢!
另外,是否也思考師生自備載具的實驗方案及專屬App研發的先期規劃?更要能無縫地思考school 2.0之常效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