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玩掃描器玩賞流暢心法!
作者:塾長 日期:2014-06-23 21:26
今晚到師大分部圖書館玩『ScanSnap SV600』多功能掃描機,領受這種流暢的小確幸、發想心法!
其實我已經玩一陣子了,因為可掃描最大範圍是A3,孩子們的作文、國語日報都很好用。期間曾有一度電腦被搬走,這兩天來分部圖書館又看到可以用,有股老朋友重逢的喜悅。
以前我寫過『史肯納先生與歐希爾與小姐 』,史坎那先生是掃描器(Scanner)先幫我把紙本資料變成圖檔,歐喜爾小姐(OCR)是光學字元辨識軟體,把圖裡的字塊或表格辨識成文字。如今,這台『ScanSnap SV600』可說是硬體與軟體搭配合宜,從按下掃描鍵到文字辨識成檔一氣呵成。
雖說現在是欣賞硬體功能,但我想傳達一種『原有的流程仍有改善精進機會』的流暢思考心法。以下我從功能優勢來看這種近乎『夢幻』的愛不釋手:
*掃描過程的物理運作,包含光學與機械部份
不像一般平台式大面積的掃描器,機具往返滾動的時間就要很久,聲音也大;這台超安靜(想想在圖書館裡,比敲鍵盤聲音輕小很酷吧!),利用從高度俯瞰鏡頭,小角度地轉出、收入,就能『快速掃遍A3大面積』,加上配合轉動鏡頭的投射光源與被攝物的角度巧妙配合,即便是亮面資料也不反光喔!
雙燈打光~ | 一道掃描光 |
它能偵測翻頁動作,自動連續掃描,而間隔時間讓你可以從容壓平書頁。同時也會自動裁切,黑底布可以提供反差來偵測範圍,掃描書本不論大小都能即時裁切,準確度頗高。存檔也自動化,想存成單檔的JPG或多頁一檔的PDF都沒問題。
拍照反光 | 掃描不反光但晃動、裁切了 |
*軟體OCR
可以批次將多檔的PDF進行文字轉換,就得到與原來版面一樣的可複製文字之PDF檔,呵呵,除了兩側的手指頭....。辨識效果如何?請看測試樣本,繁體字與簡體字辨識效果都不錯。(有關兩份資料的取捨待另篇介紹)
![]() | ![]() |
一人一信? | 一生一世! |
上述許多巧妙點的流暢串接深得我心,而且坦白說~幾乎認真、細心地翻完一本書之後,就……..。難怪產品網站有段『善意提醒』,但不也正代表著機器夠夢幻?網站描述:
關於著作權:
請注意,您對以本產品所產生電子資料的使用可能受到某些智慧財產權規定限制包括、但不限於您轄區內以及全球的著作權法規。對於您使用本產品以及所產生的資料,請遵守一切適用法規。
雖說價格不低,但因為我在圖書館免費使用,所以多了這種欣賞夢幻的小確幸,也從中體會這樣一條龍式的流暢過程~我們與孩子相聚的場域時光裡,是否也有許多既定流程與模式,還有再精進轉化的機會?暑假,要好好檢視與調設。
此刻,容我如法泡製一次流暢的印證:放學騎機車到新莊捷運站→公館吃晚餐→散步到分部→喝杯咖啡後上工→搭車回家,路上順手打文章→回家後圖文整理成格,搞定。呵呵,這麼想著:暑假網路進修規劃,想讓老師們結合1Know與均一(每次我都開玩笑叫做『均一知 』),翻轉必定更加好玩!
大學時還沒有這座圖書館呢,暑假一定還要常來!
![]() | ![]() |
均一教育平台的學員與教練實做
作者:塾長 日期:2014-06-22 23:04
Buzzmath數學網站實做
作者:塾長 日期:2014-06-22 20:06
數位徽章的教育價值鏈~觀察網站實例
作者:塾長 日期:2014-06-21 06:06
週五晚上在師大圖書館裡挖寶,想找找期刊裡有沒有數位徽章的研究與應用。目前還很少,不過,逛啊逛的,幾個網站的呈現,讓我也漸漸勾勒想望數位徽章的教育價值鏈。
首先,Mozilla的『Open Badges 』是串起這樣運作服務的大基礎。原本我只知道Moodle已結合這樣的功能,陸續看到的網站則讓我想了些基本問題(和期許):
*誰可以、怎麼製作數位徽章,應如何連接能力規準?(我希望老師也可以輕鬆DIY或直接應用)
*現有的網路資源或平台,可以藉著『外掛』來加上數位徽章應用嗎?(已看到Wordpress,希望將來更多)
*除了『Open Badges』制定標準,是否也有具公信力的數位徽章服務之認證、審核機構?(政府機關或社群組織?)
*哪些能力規準如何呈現讓學習者知曉可以努力獲得?(看國內現況,能力指標、多元學習、服務學習....都可以吧!)
這些問題包含許多面向,接著我依序整理各網站實例介紹:
*badg.us
在這裡可以看到徽章的製作、類別實例以及獲取徽章的規準認定、申請功能。尤其在K12標籤 中看到『Flipped Classroom』喔!只可惜的規準目前失連,就像『Screencast』徽章般,連結到『Wufoo 』網站由學習者依規準項目 自行提供證據加以申請。
![]() | ![]() |
*BadgeOS
看到OS~徽章作業系統耶!BadgeOS主要提供WordPress的Plug in,也有利用php撰寫的add on,可以讓我們的網站讀者完成任務、展現成就,並獲得徽章。我沒有架設WordPress,php也有看不太熟,但也讓我想到:既有的網路應用,加上原本學習場域裡的非數位情境、能力,也希望有個轉換加值像skin或者layer那樣的功能,將來結合Google Galss來呈現就很棒!該公司開放許多文件、APIs,也提供一系列從徽章、客製化到遊戲等設計服務。
*Credly
這是針對提供數位徽章服務的網站或工具開發者申請認證的機構,也提供管理、分享等服務。這個站對我有個好處就是:看到更多應用數位徽章的不同組織與應用形式(基本上就是此站的客戶介紹啊,BadgeOS就是其中一個)。
*Buzzmath
壓軸,也是我昨晚最後發現的(在回家的捷運上看文章找到)~完整的中學『數學』數位徽章 喔!網站提供教師申請開設教室(免費與付費),看這段『Teachers' Video Tour 』、『Discover Your Mission Video 』,既說服老師,也誘引孩子的使命,當然也提供家長詳盡的說明,真佩服其製作創意與服務能量呢!
![]() | ![]() |
看到這裡,也正值首屆十二年國教高中職第一次免試入學分發放榜,仍有許多爭議或憂慮之事,咱們還要繼續加油~許自己追上孩子自主樂在學習的機會、趨勢與未來!
BD、DB,小小分個清楚~大數據與數位徽章
作者:塾長 日期:2014-06-19 20:21
BD是指Big Data(大數據)、DB則是Digital Badges(數位徽章),小小區隔後將來先多多探索數位徽章的教學應用。
隨著網路連結普及、串接各層面後,我們期待藉著『Data(數據)→ Insights(觀點)→ Action(行動)』的Big data(大數據)應用,能從商業模型轉進到k12教育系統。據報導,教育部將從6所大學明年試辦,我也看到這篇『What Big Data Means for K–12』。 我的感想是~以資料的感知、集結與紀錄後,藉由分預劃後續提供學習支援之策略性引導,並且在一個近乎『全知』的知識運作系統中,讓每個孩子已達成哪些能力與未達成能力都能獲得『智慧型』的行動建議~這在我的教學現場裡~『我』是最完整的感知者,而科技、網路仍未完全到位,所以,Big data對我而言,除了保持關注學習外,還未能立即發揮大助力。以下整理幾篇連結,對Big data留著『心動,總會行動』的期待:
*六個問答,解釋大數據和公共服務的關係
*如何有效運用社群網站的大數據?
*善用大數據分析世足賽,Google 新網站服務也能成為賽事主播
*台灣新創團隊沛星科技,獲紅杉資本600萬美元投資 (大數據加人工智慧)
*Why We've Learned So Little From Big Data
*Big Data and Analytics in K-12 Education: The Time is Right
接著談『數位徽章』~還是拜網路連結普及之賜,隨時隨處可學習,但卻不見得獲得『成績』、『學歷』、『證書』等看來實質對於求學工作有益的證明。藉由『數位徽章』~當任何人自學而得到某個肯定時就給予對應的徽章標記,也期待不久的將來,這樣的徽章系統可能取代正式教育學歷與工作所需的能力證明喔!
我先看到『開放徽章 (Open Badges) 1.0 正式推出,線上認證開跑!』Mozilla推出的『Open Badges』,開放徽章可讓你輕鬆……
*確實了解自己線上/離線學習到的技巧
*讓自己所傳授的東西取得認證
*在重要場合展現自己的徽章
*Three ways digital badges are used in education
*Will Your Assessment Scheme Include Digital Badges?
*Student Awards: Digital Badges Make a Debut
看大數據與數位徽章裡談的『學生』就有很大的主體、客體描述區隔。在Big Data裡雖然想為個別者提供服務,但似乎需要積累到某種程度的資料後,才有提供支持的機會,而且,『當事人』還不見得有所感知;而Digital Badges裡,幾乎都是『當事人』主動投入,為某個目標賦予時間心力後,養成能力或完成作品,同時得到數位徽章。單一徽章對應獨立的能力與認證單位,許多個徽章又能串聯大的主題領域甚至因而建立更多的人際網絡。
對老師教學而言,徽章比較有著力可操弄機會的發揮,也已有方便的平台支援運作(Moodle2.5有,但我還沒用過,這篇wh解說 很酷!),老師只要簡單設定就可以應用。此外,這是可以由師生共同營造遵守與實踐的運作,孩子參與制定規則、執行,甚至發徽章給人,各自都有在乎的交集。這種『小動機、達成目標、面對挑戰』的行為特徵,正是『遊戲式學習』、『心流』的精髓啊!
這也讓我更進階地想:不妨直接把『暑假教師網路翻轉研習 』翻轉課程,融入數位徽章的應用!甚至,課程目標也轉換程『接邀請老師一起設計徽章系統,將來翻轉課程時,給予認證』,至少,此時的心思都是這種『徽章頒予重要於時數核發』的熱血啊!繼續加油!
第二次岔開話題談買東西~
作者:塾長 日期:2014-06-18 22:23
呵呵,距離『BD、DB~小小分個清楚』寫好又進一步了:BD是指Big Data(大數據)、DB則是Digital Badges(數位徽章),重點會以數位徽章的教學應用來看。不過,配合今天618~淘寶網推出年中大促活動,所以我在傍晚先騎UBike去買『轉轉益智球』,再到網站認真逛一下,沒買3C了,只為要買套『真實徽章』製作機來玩。
![]() | ![]() |
認真看徽章機網頁 裡有關銷量、機具組裝、製作徽章介紹,以及相關模具、耗材等,其實也是門學問呢!當時在TPC96ICT 專案時,教研團隊裡的老師就有買過徽章機~不僅製作獨一無二的徽章作品,獨具意義和價值,而且『製作過程』本身也是種享受呢!
![]() | ![]() |
此刻還真佩服自己(呵呵,雖然認真的文章還沒寫完...),我竟然把『讓你自己創作圖案、壓個自己的徽章』當成讓孩子們努力爭取的機會?!哈哈~期待在學期末時可以初玩,暑假期間就可以數位徽章與學習活動結合,開學來實際製作頒發了!
輕鬆擷取外行與專家的畫面!
作者:塾長 日期:2014-06-17 23:00
玩一個APP『輕鬆擷取畫面』。讀一本好書『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成功解決問題的高階技術』。晚上原本認真整理想寫一篇『BD、DB~小小分個清楚』,結果先分心玩了App,然後又遇到一本好書,先分享為快~
我的許多手機、平板中,有些直接提供螢幕擷取功能:利用POWER鍵,或者在螢幕底部有虛擬的拍照鍵,但也有些需要另外安裝App才能使用。這個『輕鬆擷取畫面』啟動後,在螢幕上方bar裡有個小圖標,滑出後按下就能擷取圖片,而且立即預覽時還能看到所有擷取過的資料,方便。不過,我那能利用POWER鍵就擷取拍照的手機,反而無法滑動擷圖呢,有意思!(另外,這好像需要root過?我明天拿其他平板再比較試試。)(我試了可以免root,有些是利用power鍵與音量減鍵一起按兩秒來擷圖)
*先啟動:
![]() ![]() |
*滑下後按相機圖示
![]() | ![]() | ![]() |
而這本『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成功解決問題的高階技術』,標題很特別吧!有沒有頓了一下呢?而作者的背景與經歷、成就更吸引人:金出武雄長期擔任卡內基美隆大學機器研究所所長,協助孵育出極多精彩科技成就,被譽為是當代最有創意的人。
以前我就想過『創執力 』:希望看見科技引發的創意,加上執行效能與堅持,才能造就新基石。創新與堅持,是不相干的平行線嗎?或是可有新的交集機會....。也想過『五股合體~鼓舞創執!』~努力修煉『知曉如何在對的時機做對的選擇與行動』,是一生的課題。如此,才能寬容地領受短期長期之間、評估好壞的終極效益。
作者從創意→創新→創造價值娓娓道來,勉勵我們自己有勇氣地決定、快樂地解決問題喔!試閱一下 ~
這兩天熱血著『暑假教師網路翻轉研習設計 』短短時間被點閱超過500次,這本書讓我能勇敢且快樂地設想情境(scenario)來創執新玩法喔,這幾天趕緊加油!
『AppEd review』~教育類App評論資料庫
作者:塾長 日期:2014-06-16 23:20
我是從這篇『June 2014 APP ED REVIEW – Rubric-Assessed Math Apps 』~介紹一個經過評論而推薦的數學教學App,繼而認真看『AppEd review』網站的運作機制,很值得我們學習參考!以下整理自己的探索發現與感想。
『AppEd review』由一群專家委員組成,針對教育類App進行評論、計分與撰寫教學應用報告,網站的專業可以從『App評選規準』、『評選過程 』、『學術發表 』等面向看出,尤其『App評選規準』還分為教學用App (26點評選規準)與教師資源類App (20點評選規準),找時間想好好簡譯與應用一番。此外,從Sitemap 可以掌握網站全貌,還有各作者的文章發表數。
接著看網站對於App介紹的分類規劃:主題領域、年段、價格、教學用App、教師資源類App,還有教學影片 ~以實際操作方式介紹單一或同類型App在教室裡的應用。網站右側的多選表單欄呈現各類App的數量,也可以多選項進行交集來尋找App。
![]() | ![]() |
才逛了一下就有許多感觸與疑惑:
*需要怎樣的專業才能明確區隔教學與資源類app、並且分析這麼多點的規準計分?
*教育類專用的App,是否可藉此規準來『倒果為因』地開發而成?
*好的App,更要有好的教學創意與行動來發揮,同時更需要創造推廣機會!
*可以從實際使用的App經驗來對應檢視評論、教學建議,進而自己也學寫評論報告與教學創意分享。
*當然,可以作為設計發想自己的教學App應用需求。
*有機會也期許Appgo 精益求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