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解決問題、提升滿足、創造價值

      看到這本日本書寫到問題解決跟價值創造的全技法,提醒我真正想做的東西。一方面印證利用邏輯思考來看這是相通的,二方面就是這樣的完整性,也幫助(提醒)你自己更該好好寫。這篇先整理圖中手稿上九宮格的發想(那時格本用完),回台後再持續整理。在早餐店些用Google文件說錄,再回AIAI House整理完成,說來,「選早餐店」,也可以利用這三段思考來選擇呢,哈哈!

attachments/201810/4496663326.jpg attachments/201810/1732897341.jpg

解決問題

      你思考的是解決眼前的問題,或者是思考就未來完成式的願景,哪一種問題會給你比較好的正向驅力呢?

      先看看問題是什麼?有誰發現問題、有誰受到問題的困擾,而這個問題是緊急還是重要,是數量或品質上的不足或過量?以及一些強度或其他屬性的狀況。

      這個問題是現場感覺、看見的,還是屬於想像的?是自己的思考,還是為了他人或被別人思考呢?

      接續現在既成狀況、做法和過程,我們可以添加或者導入什麼?對一些未知的東西,我們不確定成效如何?

      有沒有在既有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整合的系統觀,還是說只看得紛亂,只有短木片或需要登高者,甚至我們懷疑(期待)怎樣的投資報酬率?

      先具體的描述對現在跟未來的差距,如果看到的是機會,這就是個值得挑戰的問題。

      是看到想到或者是有如何識別問題?這能力可以持續提升,也能探討後設思考。

      Jonassen(12 )、Bloom 都有問題集適合教育現場。如何確保有效果,能夠同理當事人、還有當責的企盼嗎?

attachments/201810/5390009833.jpg attachments/201810/8540466096.jpg

提升滿足
      這是在個人行為的動機層面,我的質跟量有提升了多少,才會感覺滿足呢?這是因人而異的。

      如何一步一步來推進,在行動跟時間的人事總體交互運作下,是否可以感覺可視化(實體或數據)的進展?

      用創新擴散來說,你掌握可以出手的地方,採用相對優勢的槓桿機會,讓人家採我的運用推薦?

      是否讓相關的當事人持續在意跟互動聯繫,而且在行動中漸漸的減壓而且增益? 真的有看見不一樣,讓當事人、當責的自我感覺是否真提升?而且再有意願持續行動?

      在還沒有達到一個結果之前,也要保持寬心、協同,然後自己本身也是斜槓著(多重角色滾動)

      樂觀具有正能量也提醒:保持初心,來回看這樣的自我調整學習。

      有科技跟數位的槓桿運用,先提供一個待用清單,同時提供後設的Konw How,進一步來設計,有些是屬於緊急效果,也有些屬於常態穩健的,都要兼顧。

      讓CP值和ROI提升的新想法行、行動、政策,還有新的心態,先有再好。

attachments/201810/5717151941.jpg attachments/201810/8359164269.jpg

   

創造價值

      這個範疇可內化至習慣,關於人生和意義,以及你所在場域的心態,是否增加了利益、也避了風險呢?

      當你知道自己可以幫助他人時,感受到進步,就會更有內省力和內聚力的提升。

      同時一定要集智聚力。這樣的的經歷可以淬鍊元素,建構可持續擴展的網絡。

      執簡馭繁:Know how,why,what,And then?next 3 steps之從容自由。

      從以前到未來,具體描述真正達成的樣態:未來已來,也建立一個慣性的持續延伸跟網路,確保有效assure!

      這些經驗可否轉換、也產生出新的問題呢?信手拈來隨想而發、而至。

      讓人覺得會記得你,沒有你不行,或者沒那麼好辦事的黏著度(這是事實但平常不說白,哈哈!)。但莫忘本心初衷,相信彼此能陪伴你我,共有好心情、看見不同心風景!

attachments/201810/9272788137.jpg attachments/201810/0544833678.jpg

兩萬步到晴空塔、表參道到新宿

      紀錄一天東京散步與電車行,整理整天的四、五篇FB流水帳。。

      晨K完畢,想散步到晴空塔,一路說寫一番AI怎麼好玩?哈哈!從AIAI House出發。走了約莫兩小時,一路見聞請參考FB這篇

attachments/201810/3943803372.jpg attachments/201810/9406998367.jpg

attachments/201810/6934716068.jpg attachments/201810/3988368706.jpg

      先沿著堤防走、在橋上就可以望見晴空塔,看的到目標,就不怕路遙遠。一下橋就望見鞦韆,當然先盪漾(返老還童young)一下。

attachments/201810/9987440978.jpg attachments/201810/1423227416.jpg attachments/201810/3357410512.jpg

       走著走著聽到孩童的嬉鬧聲,原來路過平井小學,那麼我現在有遇到想到什麼瓶頸嗎?哈哈!

       (其實,這是段很糾結自己的一段時間,站牆外往裡看,想著離開遠、心靠近的台灣,你不也是這樣一個歡樂圈裡的一員?是否想返回呢?) 

attachments/201810/3189230309.jpg attachments/201810/0957103687.jpg attachments/201810/1288889411.jpg

       另一座橋畔看到很有型的寵物美容店。

attachments/201810/8437460400.jpg attachments/201810/4009820288.jpg attachments/201810/0018997938.jpg

      和平安打交道(從平交道完想,提醒自己在外安全第一),看到HelloKitty,貨櫃組合屋的出租倉庫很有意思。

attachments/201810/1564798800.jpg attachments/201810/8917831418.jpg

       在馬路對面看到補習班招牌,對我來說幾個關鍵字都出現,哈哈:教授說我寫大學叔的內容與時間早就宿的成博士論文了....把大學塾關了,藉會認真寫論文嗎?哈哈,我得好好想想。

attachments/201810/2126124702.jpg
 

      近中午終於走到了,展現晴空塔三加一合影(水中倒影),這個十間橋街道,真有晴空塔倒影的形象旗呢!

attachments/201810/7187178369.jpg attachments/201810/2392183570.jpg attachments/201810/5794511348.jpg

       一趟散步,其實也把掛心的事想、說了幾千字呢(利用另一篇FB私密貼文、持續留言而成),真的體驗的是旅途歷程(FB)中不期而遇的驚喜、精彩,比起到達目標的成就帶來更多喜悅呢!

       接著下午各篇也用FB連結:表參道幾家雜貨店,可也琳瑯滿目喔(Flying TigerASOKO )!最後到新宿紀伊國書屋 ,認真選幾本書,其實還巧逛無印良品 ,買到我的筆記格本,開心。地鐵就分別把大江戶線、半藏門線都是頭尾互通搭了一大圈,總計下來走兩萬多步,也是記錄一樁。

attachments/201810/4855692174.jpg attachments/201810/4011893293.jpg

attachments/201810/7514668095.jpg attachments/201810/6432091319.jpg

attachments/201810/7609799118.jpg attachments/201810/5836302112.jpg attachments/201810/7861060292.jpg

attachments/201810/3015861195.jpg

我的看、想、說、寫、成程

      週日上午,來好好建立一個看、想、說、寫、成稿的歷程。

      使用工具:筆記格本、Google 搜尋(含學術)、PDF、Facebook、GDrive、Keep、文件、Freemind、Keystone、計時器。

      平常看想聽到的點子,我多利用筆記格本處理,目前六十多本,有些已掃描成電子檔(PDF或JPG,放上Gooogle硬碟)。一般看到或搜尋到數位資料:網頁或PDF文件,無論在工作桌或者移動中,我主要先將資料連結放在Facebook,只限本人閱覽模式,PDF檔案則上傳到Gooogle硬碟。

      日積月累下來,其實累積不少片段資訊,或自以為是的絕妙點子,但總未能成篇成稿。而當有需要時,得認真、專注寫成文章,卻又有雜思紛歧的困擾,未能提綱挈領、逐步寫成。因此,邏輯開展、心智圖架構是我的自求之解。

      麥肯錫寫作技術(大前研一、MECE、金字塔....),我在十多年前在K書中心包廂、寫碩士論文時就登場了,這次看到「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為什麼他們的文字最有說服力?看問題永遠能擊中要害?」與其他書,一來正有需要,再者藉此點燃回顧再出發的動力。

 attachments/201810/8138625656.jpg

      而心智圖,在部落格裡寫過多篇FreemindKeystone 應用分享,這次則主要以Ketstone繼續玩耍。

      下圖,一個是我利用Google Keep或文件,在手機、電腦端以語音輸入辨識成文字的一大頁,然而,可能沒有好的邏輯架構理路。其他圖則是我把一段段文字先複製到Keystone裡成為一個個方塊,再來像超級大桌面般,參考一些寫作主題、邏輯架構圖像,攤開所有的想法來再看出新圖像~進一步重組、串接而成文。和上次「慶生感恩~看圖說文」有點像:解決問題,提升滿足,創造價值,先搞定自己的看想說寫成程,可該是最核心關鍵呢!

attachments/201810/6972489889.jpg attachments/201810/1347736951.jpg

attachments/201810/3186832677.jpg

      呵呵,還有計時器,提醒自己再玩一下、別糾結不動。啊,對了,就是計時器在跑著時,不准偷看FB,哈哈!

      這篇寫好當暖身,預祝今天看想說寫成之旅程豐盛精彩!

標籤: 心智圖

VEER~360相片、影片編輯與分享平台

      一直希望除了常用的YouTube跟FB之外,針對360拍攝影片還有其他發布平台。
      如果,尤其~ 360影片上傳到網站後,還可以在時間軸裡編輯、添加物件與互動,那就更美妙了!

      現在有了VEER ,台灣也由闇橡科技取得代理(其實網站目前使用免費,哈哈!)。可以先參考這篇:「VeeR 全球首創VR視頻手機上傳功能發布」。

attachments/201810/2938510309.jpg



      在逛玩八月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 的時候,我就上傳測試過小丹(凱比同學)群舞的360影片喔!
      同時,也正巧當時參加了VEER在北京的社群互動活動,看到創辦人分享與介紹網站,很是熱血興奮,還獲贈一個計算過重心、頭超大、身子超迷你的小公仔喔!

attachments/201810/3751615077.jpg attachments/201810/9256803342.jpg

attachments/201810/7574481739.jpg attachments/201810/6762824332.jpg

attachments/201810/1256937271.jpg attachments/201810/5572920004.jpg



      您可以先看看網站上的網友上傳作品,體驗一下在360影片時間軸上,進行互動的操控,這裡還有篇「觀看360視頻常見11的問題」。

      後續我再介紹從手機APP與網站操作的功能與應用。

標籤: VR 360 虛擬實境

      在YouTube的楊瀾訪談錄官方頻道 Yang Lan Official Channel ,看到《探尋人工智慧》紀錄片,看得津津有味又學習滿滿。一如網站介紹:這是目前首檔最全面、系統、深入的人工智慧題材紀錄片。其中既有最具科技感和未來感的科技展示,也有通過對人工智慧歷史回溯、對於人工智慧帶來的社會 問題、爭議,人機關係等的探討。
 
      印象中好像是瞄到新聞提到楊瀾女仕準備籌拍第二輯,我進一步搜尋後才找到目前這十集《探尋人工智慧》紀錄片。我分次看完後,對照目前看書、看網路資料,更喜歡這樣以報導的影音內容的呈現:以時間長度來看,自AI源起開始介紹六十多年來的發展,從空間分佈來看,跨越歐亞美澳四大洲各國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應用的現況,當然,產官學與各行各業的應用,千人千面的AI探討可謂一應俱全。


      《探尋人工智慧》紀錄片各集連結:

第1集 機器的逆襲
第2集 第三次浪潮
第3集 了不起的行動派      
第4集 來到你身邊
第5集 給你一雙慧眼
第6集 能說會道
第7集 動了誰的乳酪?
第8集 誰讓我動了心
第9集 回到未來
第10集 腦中的宇宙
 

  attachments/201809/1423709906.jpg

 

進階玩丁丁冬冬構想!

      買多隻丁丁冬冬,就是為了進階多玩,再談幾點。

      上次未介紹到,丁丁冬冬可以用點讀卡片玩編程喔!這樣的編程創意很特別:利用開始卡啟動後,把各種指令卡片讓丁丁讀取,也可以重複使用同一張,它接受到指令會告訴我們並提醒後續操作。之後結束編程,然後進行表演,你就可以看得到不同的表演效果,播放音樂則是自動的。(印象中有看到說它是Android系統?但沒再找到資訊連結。)「影片示範」,另外還有像買菜、看醫生的問答對話卡,未來我可以利用主題發想,開發新的問答互動。

 attachments/201809/2778236770.jpg

      接著來看看小草怎麼玩丁丁。暑假時在輝聲家玩,教小草怎麼利用點讀卡片讓丁丁發聲後,觀察小草使用:他會一張一張專心聽,聽完放好,而且堅持每一張要整個聽完,才准許我們換下一張(呵呵,第一次被小草出手阻止時有被震撼到....)。就像輝聲所言:雖然每個孩子玩機器人的互動方式可能不同,但若是像小草這樣,這裡有這兩、三百張卡片,呵呵,可真能安心許久呢!呵呵,我的乾兒子連背影都可愛~

attachments/201809/8155797907.jpg


      如何動手處理的卡片、聲音群。其實這是單純的電腦基本操作:從檔案總管中,看到丁丁內部的資料夾檔語檔案名稱,需要花點時間,對應卡片和檔名關聯,日後再以不同內容的同檔名mp3來置換。我利用兩個軟體協助:
      利用Freemind讀取出所有檔案,從心智圖上隨時點選可以點播,順便加上註記,例如工作進度、轉換後的內容描述等。利用相片放在Wink裡,每張可以即時錄音,再將聲音檔匯出。也可以利用Comphone,用來設計對話卡片,錄音部分可以讓小孩子們一起參與。

attachments/201809/2282226040.jpg attachments/201809/6676209407.jpg attachments/201809/7981970259.jpg


     

      應用創意,仍持續發想,而且,與眾多師長交流,還能獲取各自不同需求的創意應用呢!例如我把中英雙語集結成一對卡片,讓孩子可以看圖卡圖案來做識別讀取。說故事的內容相,也可以對應單字生詞、重點提醒,也可以用額外的卡片加入聲音來處理。

      我應該需要錄製一些自我振奮、行動提醒句,將工作流程語述,結合定時器手機服用,呵呵。研習交流時,我可以自製攤開一套卡片清單,提醒自己和學員的步驟指引。

      班級教學上,可以生字單詞到課文段落朗讀、故事情境的聲音效果應用。也可以應用於級經營SOP語言卡、個別或小組孩子專屬卡片,甚至孩子們來自己錄音,彼此流用。

      可以讓機器人扮演圖書館導覽員,卡片也可以剪成小塊,貼在書本當作有聲簡介的點讀觸發,或者徵選有聲讀書心得分享。

      把多台機器人一起運用,角色扮演對話,讓孩子看模擬樣貌,專注聆聽重點。或者拿來當聲控其他機器人的指令卡片,可確保功能展現的便捷操作。

      也想進行外形改造,呵呵,多隻就是準備拆.....但手邊現有的螺絲起子都使不上力,先賣個關子,哈哈!


attachments/201809/2930007754.jpg
      最後來份卡片大集合,若您有任何點子歡迎一起交流喔!此外,有興趣的夥伴,請自行淘逛喔,我買的多次價格變化大,就不提供店家連結了。

attachments/201809/1550878576.jpg attachments/201809/6929221452.jpg attachments/201809/6803737305.jpg

attachments/201809/4219297144.jpg attachments/201809/4865238079.jpg attachments/201809/5117147862.jpg
attachments/201809/7140072118.jpg

熱鬧回顧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

      終於一償心願,在8月中旬到北京參觀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 ,以下利用相片簡介方式先看熱鬧。

      一大早管制與人潮,展覽論壇也集世界產官學界專家、比賽選手齊聚一堂。

attachments/201809/4262649531.jpg attachments/201809/5363907578.jpg

attachments/201809/0868370160.jpg attachments/201809/6133497351.jpg


      從幼兒編程、積木,到系統化產品教育規劃,一應俱全。

attachments/201809/4749150814.jpg attachments/201809/4051341198.jpg

attachments/201809/9477754706.jpg attachments/201809/0076803820.jpg attachments/201809/9480770086.jpg


      各式各樣機器人,專用領域服務機器人各擅勝場,也有結合AR應用喔!

attachments/201809/3526952910.jpg attachments/201809/4591214166.jpg attachments/201809/1248052974.jpg

attachments/201809/3095791083.jpg attachments/201809/0934171912.jpg attachments/201809/2478573915.jpg

attachments/201809/0713382900.jpg attachments/201809/4316046526.jpg attachments/201809/5321632630.jpg

attachments/201809/5507885043.jpg attachments/201809/5825672116.jpg attachments/201809/1927490250.jpg

      教育專用規劃、品牌規模與跨業結合也很精彩。

attachments/201809/9939093331.jpg attachments/201809/7341025132.jpg attachments/201809/3784170322.jpg

attachments/201809/2125125468.jpg attachments/201809/6311413937.jpg

attachments/201809/2640168201.jpg attachments/201809/5237849485.jpg

      工業機器人區展現力量與精確,也讓人大開眼界。

attachments/201809/1390511938.jpg attachments/201809/5410315603.jpg


      當然,壓軸就是要看Nuwa的小丹啊,加映Veer的360影片呈現

attachments/201809/1341920138.jpg attachments/201809/4423475678.jpg

      後來再到德國 IFA展,各國相關報導也很精采喔!

標籤: NUWA

      Google推出Tour Creator,顧名思義,就是讓你可以利用360相片建立一趟旅遊(Virtual Field Trip),同時,其最大威力就是可選用Google街景來當自己的360環場場景。感謝電腦玩物站長「Google 虛擬實境版我的地圖!古蹟景點 VR 導覽從此輕鬆製作 」有詳細介紹。

attachments/201809/4262592243.jpg

      以下我利用位於大觀國中的「中華科技藝術教育專區」加以呈現:作品聯結

      在Tour Create 首頁按下「GET STARTED」、登入Google帳號後,可以建立「New Tour」,另外有「Templates」,提供自然、醫學或風景等多種模板可選用。

New Tour首先建立標題,選用封面相片,另外視需要針對作品加以描述、選擇歸屬類別即可。

attachments/201809/0870248761.jpg attachments/201809/7498614855.jpg

attachments/201809/5883987082.jpg

      進入編輯後,在左下方有「Add scene」按鈕,點選後,先以街景查詢新北市大觀國中,找到合適的街景後按下「Add scene」按鈕,即可作為旅遊的一個場景。針對此場景還可以加上標題;描述,加上背景或解說聲音,同時還能使用「Add point of interest」,像資訊視窗般增加細節的相片與文字補充。這裡也提供標題、描述,以及背景或解說聲音的補充。若在一個場景理有許多資訊點,還可以排序提供好的整理順序(不過在全景圖裡攤開展現,應該還是直覺地即點即編吧,哈哈!)。

attachments/201809/8302960642.jpg attachments/201809/2187291709.jpg

      若在「Add scene」時點選「Upload」,就可以上傳一張自己的360相片,後續操作就都和上面一樣。唯獨可惜的是:只能一張張上傳建立(可能考慮比較多細部編輯時間),無法像720Yun、Roundme那樣批次上傳多張360戲片後,再各自編輯處理。

      這樣逐步建立場景後,可按下Publish發佈,選擇是否公開,取得連結就可以適當分享(也提供嵌入服務),若有需要還可以持續編輯喔!在電腦或手機、平板使用瀏覽器即可,也能利用Cardboard檢視VR模式。

attachments/201809/6584982781.jpg attachments/201809/0750046001.jpg attachments/201809/3222051222.jpg

      最後,我也以720Yun、Roundme同樣展現「中華科技藝術教育專區」各教室的豐美樣貌,同時可借以比較瀏覽感覺與網路效能。

Tour Creator

720Yun(好一陣子沒來使用,現在還需要手機認證)

Roundme

       相信,Tour Creator的功能與應用仍能持續進化,除了是免費應用、街景選用的Google強項,尤其我在5、6月前後玩時,背景與解說的聲音功能就是新增的,相較於其他工具平台,還希望未來的Tour Creator可以:
1.批次上傳360相片。
2.利用表單輸入方式,製作資訊視窗資料後再逐個場細部編輯。
3.設定多人合作編輯。
4.在場景之間進行任意門串接。

標籤: google VR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