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學習精進方案週年慶
作者:塾長 日期:2022-11-25 19:39
去年今天,首見新聞「教部砸200億推三計畫中小學「生生用平板」 採購、維護全包」,開啟我的共襄盛舉。
一年過去,有許多可細數、該選戰(站)之處,在新一年開展之際,繼續認真玩真的。上次18想,這回以1~17字句為出發底蘊。有多組者也放在一起
愛(玩)
感恩(陪伴)
敬自己(信望愛、段捨離)
圓援源緣
創新與擴散
確保教學有效(ASSURE)
理路三合加巧勁(守時省錢大放送、智慧典藏即時通、感心創新齊步遊)
(願景領導返璞行、策略規劃e全通、連心攜手迎變革、創新活化全歸真)
科技似水順逆由心
說故事策展虛擬旅遊
教育E齊走連心攜手遊
主題式網路合作探究學習
解決問題提升滿足創造價值
一路走來初心不變認真玩真的
創造教學多樣性添加網路教育味
智慧造境人己際機物I O 3 T當責
走路的人路在腳下造路的人路在手上
讓世界看見台灣3C數位學習大國願景
善用雲端優勢,營造多元學習場域。凝聚教學智慧,經營數位共備社群。提昇學習素養,培育人文關懷公民。傳承科技領導,打造永續智慧校園。
![]() | ![]() |
凱比多樣活動的共通流程
作者:塾長 日期:2022-11-14 20:45
傍晚趁著搭車搭船追夕陽時,想了一個共通流程,主要思考在一段活動時間的推進裡,整個環境面跟科技連結,規劃人際互動。我利用時間塊模組來推進,先製作一頁頁簡報來展推想。
可以思考各類型簡報出現在數位螢幕上,有大屏、師生端平板與電腦,還有參觀者手機,管理者遙控器。利用IoT與Google三寶做總體連動與串接,即使在凱比機器人上,臉部表現也可以用簡報呈現,需要說話、要動作以及和參與者進行互動,可以利用試算表來規畫準備,而不必讓設計的老師費心編程。
學生端載具也可以提供相關互動設計與評量。
此外,從單一現場總體連接,例如圖書館,延伸到到班級、校內班際活動,以及校際活動,遠端的老師也可以彼此協同,甚至利用 meet 的方式讓凱比在線上展現,也提供遠端遙控,跟遠距顯真(例如館所專家指導),加上混成方式加也能家校相通,可以進行主題式探究活動交流。大家一起說故事、策展跟虛擬旅遊。
之前的機器人教學應用情境原型 、AQAA、三部曲 ,設計教育機器人閱讀活動,我也繼續整合。

世界銀行的教育願景圖像
作者:塾長 日期:2022-10-27 08:50
2021年世界銀行發佈兩份報告:
1、「讓學習的未來成真:從學習困乏到人人、處處能皆可學習」(Realizing the Future of Learning: From Learning Poverty to Learning for Everyone, Everywhere)
2、「重新想望人類聯結:世界銀行的教育科技與創新」(Reimagining Human Connections: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at the World Bank)
描繪學習願景,提供各國投入實現這樣的願景需要進行的投資和政策建議。
1描繪未來學習的願景:人人處處快樂、有目的與認真地學習。
2強調教育的核心是人際聯繫
教育技術(或稱為“EdTech”,包含硬體、軟體、數位內容、數據和資訊系統在教育中的使用),支持並豐富教學和學習,改善教育管理和教育服務的供需。
教育技術能夠在教師、學生、父母和更廣泛的社區之間建立新的聯繫,從而建立學習網絡。對教育技術的投資能夠使教育系統面對未來的衝擊更具韌性,並促進對教育供給方式進行改革和重新構想。
![]() | ![]() |
教育部「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介紹
作者:塾長 日期:2022-10-27 08:22
教育部邀集專家團隊與縣市教育局、一線教師合作,規劃「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可於教育雲網站下載。
手冊中可見部長期勉:
「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以基礎、普遍與實用為原則來編撰,導讀數位學習趨勢及重要概念,回應教師增能需求,提供地方與學校在建置數位教學支持系統時的準備方向,選編各類數位教學示例,協助教師在規劃與實施數位教學時,能夠系統性地使用數位工具,選擇適性的數位教材進行共備實作與研討,讓老師容易教、學生開心學、學習成效佳,這是我在本指引中可預見教學型態的改變與長遠的影響。
手冊分有五章:
壹、數位學習趨勢
貳、三個重要概念:數位素養、數位學習與數位教學
參、教師數位教學實務
1數位教學策略應用於不同課程的設計與示例
2數位教學設計的重要考量
3科技輔助自主學習
4家庭支持家長溝通與協作
5教師數位教學專業發展的建議
肆、支持系統
1地方層級數位教與學的支持系統
2學校層級數位教與學的支持系統
伍、示例篇
各章指引簡述:
第一部分:「數位學習趨勢」
說明為何需要數位教學——隨著數位科技與AI人工智慧發展,無論生活、教育與工作的意義、目標和方式都深受影響。因此,本部分邀請教師綜覽近年國際數位學習的趨勢,了解政策與資源投入的目標,回到您和社群夥伴的教學,共同思考數位教學可以帶來甚麼正向且可達成的改變。
第二部分:「三個重要概念:數位素養、數位學習與數位教學」
說明甚麼是數位教學——那只是資訊科技老師的任務?其實,在疫情期間,每位教師都使用不同數位工具與平臺進行不同模式的數位教學,例如大家常聽到的同步、非同步與混成學習;因此,本部分邀請教師認識三個概念:數位素養、數位學習與數位教學,我們以「花」為意象來說明三者相輔相成的關係,作為進入數位教學實踐的準備。
第三部分:「教師數位教學實務」
說明如何實施數位教學——和一般教學設計原則相較,教師設計與實施數位教學與評量時,往往會考量自己使用過以及身邊有哪些可用、好用的數位工具平臺資源,所授課內容進行數位學習的效益,授課學生的年齡、學習特質與特殊需求,評估學習環境與設備,與家長溝通和協作等,還有我可以尋求協助的管道與增能方法等,本部分從教師數位教學的實務面,提出重點說明以及教師社群共備與檢視工具,供教師數位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參考與應用。
第四部份:「地方與學校支持系統建置建議」
說明地方與學校如何整合與善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及相關資源,規劃在地與校本的支持系統與特色發展——本部分透過各直轄市/縣市與推薦案例學校的訪談,分別提出地方層級與學校建置支持系統的要素與發展進程,各地方政府與學校可以自我檢視與轉化發展為在地與校本的支持系統要素與進程,透過自我檢視與調整,持續優化支持系統,提升數位學習成效。
第五部分:「數位教學示例」
說明有哪幾種類型的數位教學模式——本部分邀請中小學各領域/科目/群科教師依據數位教學不同情境與層級,以教師常用的格式進行彈性調整,提供多元的數位教學示例與分享小秘訣,讓每位教師可以透過這些示例,進行數位協作共創,精進自身的數位教學能力。
微型投影機的「好投動機」
作者:塾長 日期:2022-10-27 07:53
微投影機,一個小盒子,投射數位內容在不遠的表面。
以前寫過單槍百用,再歷經大小多屏齊聚組合,微型投影機,再添加玩混合實境與創造實虛互動應用。
機動、動機:隨身可攜可自由移動的優勢,能進一步促成心動與行動。
好投,可以是Smart(三聲好),更有高動機誘引的Will(四聲好),進而促成對話與空間的多元型態:
對話:從 play 到display,在播放跟展示之間,讓操作者跟收看對象們,開展對話。
在什麼時機場合,我們將合適的內容展現出來,營造感受與對話氛圍,期能心想事成。
空間:藉由快狠準地聚焦投放,展現意圖與創造多媒體與現在再組合的新情境。
有別於單槍與大屏,多是垂直式平面展現,微投影機可以多元設計投放,甚至在其投放區的四面八方,進一步規畫各種裡應外合的實虛連動應用。
![]() | ![]() |
塾長圓、極「三面七喜」
作者:塾長 日期:2022-10-23 15:11
自己再玩字擠冒險:在寫了大學塾「頭七」之後,甘冒不韙,也想了塾長我自己的「圓極七喜」。
大學塾硬碟毀損期間,我處在這樣「記得有寫過卻知道找不回」狀態,時不時深潛腦海探尋、縫補,反倒有了新領悟,是「再聚融、新統合」的那種。而今,大學塾完整復原了,多的則是山水再相逢的另眼盈餘相望。除了無限感恩國全老師與景隆組長協助,也值得好好再次「敬自己」。
我藉課綱三面ABC素養,也檢視自己的素養:圓、極「三面七喜」。
課綱三面九項:
A、自主行動:「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B1 符號通用語溝通表達」、「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我的圓、極「三面七喜」:
圓:原元圓援源緣,因戀舊而練就。
極:極集即擊及吉,藉曾經臻成精。
A、自主行動「心之技、技之心 」,為師之道:統合統合心智,確保教學有效、創新擴散。
B、溝通互動「玩轉智慧造境 」,為師支道:學習學習革命,學習網絡、策略規劃、物務悟全聯。
C、社會參與「TW3C 、AIRC 」,為師織道:營造營造幸福,數位轉型與躍升、願景熱情啟抵。
我將「心之技」全文檢索大學塾得到多篇,2002年寫在台北縣教育電子報這篇先從自主行動「心之技、技之心」(big5、utf8編碼問題),是我教學設計與科技運用之起心動念:
教學是一門專業、一門藝術,稱之為心之技。讓受教者的心,如何在學習時與後能更豐盛、更成熟。老師在取得教師資格後,還要學會各種教學方法、教學輔助媒介,在多年教學生涯中,逐步積累出個人的教學特長與風格。
科技改變全人類的生活方式,但不會改變太多教育的原貌。技之心,分享科技工具的使用心得:每個科技設備都有其特殊用途與功能,協助解決各種問題的處理。每個工具的角色與各功能之間,都能如線材般串接起來,結合於教學活動,發揮輔助成效。不限您創意的組合設計來發揮教學藝術,串接起學習的豐盛與樂趣。
用生命豐盛他人的生命,是每位教師願意獻身教育的初衷,此時又有十五萬位專業教師和數位系統的扶持助力,教育的愛才是有力的。
下圖板書寫於49歲生日(2018年),看來真是一路走來、初心不變呢!繼續認真玩真的。
數位學習精進計畫,讓世界看見台灣3C數位學習大國願景。
作者:塾長 日期:2022-10-21 08:15
近一年來,帶著期許、提醒、批判與感慨,還是喜鵲心展望未來完成式!自去年底11/26初見「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想法時先想到以下挑戰:
台廠將情何以堪
平台多元齊營運
內容商數位盤點
學習輔助跨實虛
親師生互動挑戰
陸續有了數位學習精進18想 ,帶著期許、提醒、批判與感慨,還是喜鵲心展望未來完成式!
針對計畫三項「內容、載具、分析」組成,我以3C進一步描繪:Connect、Cloud、Clever。結合今年親子天下年會主題,我們也享受著「統合統合心智,學習學習革命與營造營造幸福」的教學時光。
![]() | ![]() |
Connect,連通:人際、實虛與時需
從載具的購買運用開啟了人機互動的新常態現場。串起許多連結:包括數位運用、環境混搭與人際之間,也翻轉師生互動派典移轉,尤其在體驗過疫情期間線上課程後,如今的教學現場、混成模式,都是未來可支持更好學習的樣態。
每個人的眼睛到手指與螢幕間的零距離觸動,連結了世界無遠弗屆的網路資源,環境現場開展元宇宙混搭、物聯網混合實境,甚至加上AI機器人。
連通人際與開展,同事之間的互動增加了,各種討論跟跨域統合的機會增加了,以及平板載具使用的交流經驗增加了。無論是社群或者是校內的夥伴,從校本到縣市辦公室之間的交流、資訊組長之間的交流,包括到國家政策、產官學研之間、媒體的交流都增加了連結。
還有,MDM到底可以如何發展、行動研究、DBR實驗設計研究機會也創造出來了~
![]() | ![]() |
![]() | ![]() |
Cloud,雲端(溝通):k12 cloud@TW
有了載具促成各項連通後,再從內容、雲端平台工具,串聯真實教學時光中所有人際互動,善用內容資源達成教學目標,同時,基於雲與端連結,瞬間連通,讓資源、資訊適足到位,也養成國家最重要的人力資產。
或許您會說:買了百億以上的載具,數位內容才花十多億夠嗎?
當然,若只是看金額是相對很少沒錯,但別忘了:設備的使用在人,也就是教室裡的師生,在課堂時光中的所有互動,都依課綱素養導向,活用教材、內容為載體,營造於學習情境中,支持學生探索與合作交流,換言之,內容,確保了教育系統所有人的行動與目標達成。
此外,別忘了,整體學校運作也有著龐大經費,以人力成本為最大宗。因此,我們是以內容、平台與工具來支持所有師生的智識成長與素養表現,這是「畫龍點睛、槓桿運轉」的核心基礎,也是確保實際教學中積累了學習歷程紀錄的精所在。
![]() | ![]() |
Clever,智能:全普適支持教與學
計畫三「教育大數據分析計畫」之預期效益:
「學生:提供個人化學習歷程、評量結果及相關課程推薦,能有效學習並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提供教學引導及課程設計、學生學習狀況建議,教師能實施差異化教學與適性學習,因材施教提升學生基本學力。
家長:提供學生學習學習歷程、評量結果,能了解學習狀況或因難,讓家長能適時給予協助及幫忙或鼓勵,以增進學習自信心
學校:提供學生學習情形、學習扶助、課程實施及評量建議,以調整課程安排或師資配置等教學措施。
政府:提供循證合宜及有效率的政策建議,做為教育政策制訂與修改、教育預算及師資規劃與配置,以提升教育品質。」
從設備聯通、內容資源雲端支持教學現場精彩時光,都能夠留下歷程紀錄與教育大數據。無論設備、環境、平台有多智慧,最終都依賴有效執行、養成學生的智慧才重要。
因為有了人與設備、內容、目標、活動、學習管評的全連通、全流程,就有智慧的全普適:可即時支持與陪伴每一個未來的教、學時光。
我自己共襄盛舉玩智慧造境2.0,也是依社會建構學習理論的環境、思考、行動,以致生活、學習與槓桿活化(EPB3L)。從學習網絡到Io3T、AIRC,逐步建構每個智慧教室裡的3C願景,以當事人為主體、老師仍是主導者,在教室、家校主場中,經營獨一無二的每一次精彩教學時光。
![]() | ![]() |
智慧造境2.0~帶微型投影機玩轉元宇宙
作者:塾長 日期:2022-10-13 08:01
你看過微投影機嗎?一個小盒子,投射數位內容在不遠的表面。我以前在淘寶買過,雖然輕巧,但需要插電,投放距離無法太近,亮度也不夠。
最近有機會買了兩台來比較測試,品質進步很多,觸發我智慧造境的教學應用創想。以下先以兩個COSPACES作品來介紹,藉著探討原來的螢幕展現,有了微型投影機可以再怎麼玩。
![]() | ![]() | ![]() |
一、彈跳球
螢幕裡的球經由觸發後,表現重力彈跳,接著將錐體移動到球的下方,球就藉錐體頂平面跳動。之後將錐體移開,球繼續掉到地上跳。再將斜面移入,這樣球就斜著跳開,向螢幕這邊滾來,轉動畫面可以看到虛擬世界裡的表現。
![]() | ![]() |
二、元宇宙交互觀
我參考加速研究基金會(Acceleration Studies Foundation,ASF)的Metaverse Roadmap:
元宇宙是指虛擬與現實交互作用,共同進化的世界,可在其中展開社會,經濟,文化活動,並創造價值。
根據元宇宙所呈現的空間與資訊型態,將其劃分成四大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AR,在現實世界中增加外在環境資訊。
第二種是生活記錄(life logging)合。譬如說,你在現實世界戴著智慧型手錶運動,智慧型手機的app畫面就會完整顯示你的心跳資料與運動路線。
第三種是鏡像世界(mirror worlds),將外在環境資訊整合到虛擬空間中。
第四種是虛擬世界(virtual worlds),個人(或事物)存在於完全虛擬的空間之中,並在裡面活動。
各類的元宇宙運作與表現,都需要相關軟硬體、網絡介面,並藉以區隔:身分與互動、介面與網絡、感知與穿戴、模型與沉浸。
藉由Metaverse Roadmap座標交織可以全觀元宇宙,我再利用COSPACES模版來改製,使用時可以轉動觀察,相信更能展現不同效果。
元宇宙的衍生概念:如何真正解決真實世界的實際問題、繼而提升生活與知性滿足、終於創造新價值,對自己人類、地球永續皆然。我的「智慧造境、造智慧境、造境智慧」,也會好好融聚原、元宇宙,圓援源緣,打造教育美好未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