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明知可能悲慘,也想hold住口碑場!

      一早發現臉上冒痘痘,到了傍晚離開土城國小時,才領悟到自己此刻的心情~明知可能悲慘,也想hold住口碑場!兩詞的音又那麼接近~口碑場 vs 可悲慘...,或者,兩者之間的界線,可能也極為模糊....。
      悲與慘,只是藉其字與『心』的關聯來看:悲,非心~不必掛心太多之事,卻捆著自己放不開;慘,心參~該好好投注心力之事,卻未及緊迫而搞不定。
      怎麼算也沒算到~『未來教室』工作坊最終確定版,卻和自己修課的報告時間交疊~明天工作坊談『混成式學習環境建置與經營』,下週三就要導讀質性研究的『Unobtrusive Measures in Research(無干擾式調查)』,然後下週五工作坊介紹『個別化、合作學習教學設計』,再下個週三模型與建模課程有兩章『Target Model Sequence and Critical Learning Pathway for an Electricity Curriculum Based on Model Evolution』與『Case Study of Model Evolution in Electricity:Learning from Both Observations and Analogies』要導讀。
      再認真反省一下:其實是八月答應教授要寫好一篇文章,自己卻跑去精板神環島,而到了十月還是沒寫好、再拖延到十二月(我還是不樂觀寫得出來...),所以,可能很悲慘的,是自己這學期的研究進度,還有學校與孩子們的相處~離離落落(正在做酸鹼指示劑實驗與中和反應)。

attachments/201111/5585850848.jpg attachments/201111/0101790115.jpg

      不過,總給自己藉口,或者認為比較重要~總是一千五百台平板電腦的專案啊!若明天第一次的口碑場未能經營得好,是否也讓專案學校參與夥伴返校時,未能妥善因應而可能也有悲慘的開始?
      看到『成堆』的w500,先為各校資訊組長們想了許多:怎麼編號、貼財產條、收存、與專案師生互動....,我也只能先努力做好Moodle的課程包(下圖是市網與本機Moodle的兩邊檢視),只希望明天讓大家放心:可以連心攜手地穩健經營就好。

attachments/201111/9191047801.jpg attachments/201111/8576774219.jpg attachments/201111/9617193692.jpg

      我明知自己想太多、放不下,期待等明天開場了,應該就能釋懷吧!加油加油!九把刀說『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那我昨天才提到FATS ,今天就冒痘痘?!唉~現在連看這個表情符號,都像是在擠痘痘...。



      我從STAF的成員角度(倒回來)來看,探討Moodle對於未來教室專案之行動全支持,您也可以參考之前寫的『Moodle開學 』:

F:各級資訊支援夥伴:
      專案伊始,千頭萬緒。
      既要把硬體配發與收放管理搞定,也希望能開始學校運作的歷程紀錄,看來建置一個專案網站是比較方便的,而所有學校各自建立專案網站,怎樣有個好的交流與分享機制?同時又能提供大家共同事物的一貫化簡便處理?
      利用Moodle的單一簽入到各校自建,擔任管理者到教師、學員身份,正可以把專案從工作坊,延伸到後續各校與整體專案運作的維運。還可以在不同平台、課程、教材節點的權限可見管控上操做,運用自如。
      我在『以Moodlesphere架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就畫好此時想做的路線圖了,當時還沒有新北市Moodle的單一帳號嵌入、也還沒有可錄音的Nanogane模組喔!再看看這份圖,這次的平板電腦未來教室,只是個『ICT』專案,自己愈看愈有fu喔! 

attachments/201111/6209090879.jpg



A:各級行政夥伴:
      知識管理的文件與實踐歷程紀錄很重要,更需要足夠時間來『醞釀』。利用Moodle可以紀錄精彩互動的經歷與省思,整合多種媒體的掛載、與既有平台、網路資源的串接也很方便,相信隨著時間運作,自然可以積累許多豐碩成果,也不必擔心『成果繳交』或只為了官樣應付、仍得大費周章。

      目前各縣市多有平板電腦與未來教室專案進行中,希望有機會也可以分享交流。

T:各校教師:
      我喜歡從老師的角度來看,接上面的A、F,可以得到支持、找到夥伴,繼而與即其他老師T,一起為學生S規劃整理適切的學習資源與開發混成式學習活動。利用Moodle,老師可以專注聚焦卻能多元經營:參與專案、專業成長、社群互動、教學經營。

S:所有學生:
      在理想的『教育雲』到來之前,利用Moodle與其他相關網路資源之整合,真可以為孩子打造適性的主動、合作學習之支援環境喔!我還想過:在每台W500裡其實就可以裝個可攜式Moodle喔!這也有點像學習歷程檔案的隨身包,或者,可以開始讓孩子們來『開課經營』~例如設計主題式WebQuest,或者發起網路調查、交流活動也不錯呢!

      至於怎樣在不同Moodle之間,可以串連資料庫連通、離線可運作、連線能同步...呵呵,想很多很快,還是需要與志同道合者一起慢慢經營吧!

      目前我仍以新北市Moodle當首選站台:
1.立即可以開課運作
2.現有人力可以支撐
3.時效與實效兼備
4.參與專案教師帳號通透

      人,才是真正成敗關鍵~我只是小小希望每個參與夥伴有心也有力、專案學校遭遇最小阻力地動起來~我們才真可以善御數位槓桿、如呼吸般、常態貼合教學常軌地流暢運行喔!我深刻體會到這樣的人際互動、科技槓桿的數位運作,在這次的『數十校、百師與千生』專案裡,還可以細膩些~讓事事有人做、人人做好事、有心者心不死、無心者受鼓舞...。

      哈哈哈哈哈,寫完才發現~STAF倒回來是FATS?!

      暑假的精板神之旅中,我已從工作坊的規劃,順勢探索Moodle多元應用於『未來教室專案』之社群經營與知識管理。我把以前從K12到Moodle的網路教學應用與想望,適切貼合地看這次未來教室專案。

      工作坊的課程,受限於時間、場地因素,每位講師暫時只有三小時讓他發揮,現場最多也只約150人可以聽講(更何況還有該來的沒來,想來的不能來...)。

      利用Moodle可以將工作坊課程轉成網路版:

*立即可以做到、科技也毋庸置疑可達成
1.專案文件相關計畫
2.講師簡報、(錄影檔)註1
3.學員心得分享、事後補課
4.學員即時互動(在大禮堂現場的無線環境支援下,每師或小組一台W500在手,進行實體與線上的即時混成互動)註2

*需要學員投入更多心力且延伸到工作坊之外的時間
5.各校專案計畫掛載
6.各校計畫與工作坊課程主題交互激盪的創新點子或問答交流
7.各校利用於回校後與其他老師進行分享、未參與專案學校也可以參與討論
8.各校教師行動研究模板支持與同軸多軌檢視應用

*需要先達成共識、行政也要支持
9.工作坊課程資源加值利用,可用以規劃各級層屬或者校本、教師自發網路進修

10.績效評核真實歷程檢視,據以做為持續推動之依據。

      這還只是利用Moodle來支持工作坊而已喔!我們還可以整合到『專案管理』、『歷程實錄』、『師生教學多元精彩』、『EPSS』。

註1:錄影檔先以括號呈現是不確定的考量:
1.需徵得講師同意授權,而分享內容也不見得合適全公開
2.需要有人現場錄影,可以多機轉播更好(線上直播也不難吧!)
3.需要有人後製、剪輯才掛載
4.需要影用伺服器、或是利用Youtube

註2:百人同步無線上網互動,考驗許多變數:
      有線與無線網路穩定、主機效能、參與者即時展力,對實體對話與網路對話混搭使用經驗...

     

      這個週五(11/25)就要啟動『新北市100學年度未來教室第1期工作坊』了,我把自己設計課程的規劃與講師加以說明。原本規劃先有一個簡單說明會,隔週再啟動工作坊。一方面可以給予各校對平板電腦的配發、專案相關事項加以瞭解後,薦派團隊專案教師來參與工作坊時,就可以帶著更多校本實務來一起討論,也對於社群互動、知識管理可以有個好的開始。後來因為相關因素影響,就成了開幕、說明、工作坊連起來,稍加調整上課順序後,也是ok的啦!

      以下我把每個主題、講師做個簡單說明,也要謝謝大家鼎力相助喔!工作坊計有六天,36小時。如下圖:

attachments/201111/6218473842.jpg


第一天上午:
      邀請台北市大湖國小李華隆主任,分享歷年來參與電子書包專案到教育部電子書包試辦經驗分享,還有目前台北市以Android平板專案的推動實況。李主任的學經歷、實務經驗豐富,加上目前身為教務主任,也有許多從課程、教學實務的角度來看。一方面可以給予專案學校夥伴第一個『熱血』的期許開展,李主任也參與多項華人網路合作學習專案,也期待將來的北市、新北之雙城合作機會。

第一天下午,課程調整由我先講:『混成式學習環境建置與經營』,主要從『W500平板電腦面面觀』與『教學生態系統設計與經營』,大概也把八月以來的『觸動搖擺』先做個整理分享。

      接著請陳振威主任介紹建安國小的『教育部電子書包試辦經驗分享』,ㄚ威主任多年來與建安團隊的努力與成果有目共睹,全校幾乎已達『每童一機』,尤其在『主題式網路合作學習平台』與『戶外無線之行動教學應用』方面卓有創新,相信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發。

      宜蘭縣玉田國小林光章校長談『科技領導創新』,林校長多年來不只應用多種行動載具實驗教學,也對於自由軟體推動不遺餘力。而且校長不僅用心、發揮心智圖軟體的功力更不在話下,藉科技來發想、創造、分享,同時能在校本實務中帶領校內老師一起打拼,相信可以給大家開展不同的思考面向。目前林校長是利用Linux-based的OXPad平板電腦,未來或許我們的W500也可以探討這樣的Win/Linux雙系統平板電腦比較。

      積穗國小曾俊夫老師,去年以小筆電專案帶領六年級同學進行教學經營,期間開發多套系統(如學生QRCode簽到系統)與活動(日本賑災網路問安,曾獲NHK採訪報導),而曾老師與李老師也正積極規劃新北教育雲的初期方案,從教學現場的實務來切入,發揮雲端科技的威力,相信可以帶給大家對於未來教室有更務實穩健的前進方略。

      哇,又換到我了~『個別化、合作學習教學設計』,利用『ASSURE教學設計』、『1:1教學』、『合作學習與PBL」,我將整合資源、工具、平台與人際網絡、學習環境做個總檢視(就是魔方實踐啦!)。

      中間有隔一週後,讓各校有時間發想設計,再邀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劉遠楨教授團隊,為我們帶領兩天的『行動研究方案設計、討論與實做』,同時也會介紹致知網PBL、微軟學習包,希望可以針對各校專案發展進行設計與實施行程有更好的鋪陳。

      此時,已近十二月下旬,積穗國小李宗龍老師介紹『雲端與網路同步教學應用』,從本市教育服務系統的單一簽入,連結到Google、Microsoft的雲服務,介紹一些未來教室、雲端應用的實例與展望,同時,也希望能將各專案學校的創新發想,配合作為本市程式設計班的實做專題喔!

      我們壓軸的部份請土城國小萬志祥組長來主持『校本運作經營實務暨期中研討分享』,探討交流學校經營未來教室的實務與展望,同時,也以網站經營社群交流與知識管理建置,未來還希望朝網路教師研習與師生線上交流活動進行支援。

      報告完畢!這樣規劃第2期工作坊的夥伴比較好接手喔!

標籤: 平板電腦

心動,就想成就好事!

      今年資訊月主題是『科技,觸動我心』,三個月前我想到『心想事成,觸動就好』~每個App都有故事,每個孩子都值得有自己的App!這兩天有幾件訊息提醒著自己:

1.生物趴辣客聚會的夥伴回饋,讓我更堅定著提供常效永續的自主、合作學習空間給孩子們。

2.國科會策畫主辦的「2011 科學季」~「未來科技狂想曲」,今天講座有Krajcik等三位教授演講喔!他可是十多年前來過台灣,讓我利用黑白PDA玩PICOMAP互傳而大開眼界的人啊~

3.12歲的湯馬士‧蘇亞雷茲(Thomas Suarez),在TEDxManhattanBeach分享他的App開發經驗

4.曾志朗教授將接任文建會主委~ 『全能救火隊 神鬼戰士又回來了 』。多年前有過這樣深的感觸:若不必救火、或許神鬼戰士正邁向諾貝爾獎之路啊~


      讓自己心動的事務,有時是主動,有時是不得不被動(被內、外因素交織所影響),那麼,既然心動了,就想把事做好,總是自己一貫的原則吧~只不過,此刻的自己正面臨心動太多太快而不易定心把事做好,有時好事也成就得不甚理想,處於尷尬中...

      雖然自己偶爾也有『出任救火』的心態(而且已經三次了...),但一定得壓制好~畢竟,終究是可以與大家一起完成的好事,就別拿這樣的多心來干擾好事之成就與品質吧!

      倒是這樣玩想APP的設計,一直也掛心著提醒自己該好好行動喔!

attachments/201111/9971400383.jpg

      若是自由地讓自己與老師們都可以隨時隨心按按按~說不定可以有更棒的自我定位與換位機會呢!加油加油!(因為下午要聽Krajcik等三位教授演講,早上配給寫這篇文章的時間到了,要趕工作坊課程資料與paper報告才行)

      尷尬尷尬~怎麼我一直記成是下午呢?原來演講是早上啊~所以下午繼續認真k書!

      尷尬尷尬尷尬尷尬~回到家把上回與今天的DM做比較~呵呵,我記性沒壞,但後來改時間了...還真有點狂想曲的style呢,哈~

attachments/201111/0835507865.jpg

      經歷過Face Party的20X20的400秒→噗浪年會的心跳三百秒,這次鼓起勇氣第一次參加『生物趴辣客 』的兩分鐘分享,反倒是回憶多於緊張呢!

      看我的簡報介紹就知道:生80甲,明天的場地正是在師大分部呢!雖說現在週三下午也在那兒上課,但明天夥伴齊聚一堂,一定有許多學弟妹(學長姊應該不多,呵呵)與同行呢!

attachments/201111/3711178328.jpg

      簡報(ppt )就以教室、媒體、環境與展望,利用相片分享,請多指教喔! 我發現小學自然老師很棒的優勢就是~有機會看這個孩子長大六年喔!

1120 1006補上心得

      昨天我上台兩分鐘後,發現自己的手竟還抖得不停~是太激動得無法自已、或是被現場氛圍震懾了?接著每個人輪流上小菜,倒也考驗聽者們『隨時專注(還有時間寫回饋卡?)』 ~大家的工作記憶與執行功能 一定是滿檔的吧!以前看『創造教學多樣性、添加網路教育味 』,真讓自己在「生物趴辣客4」裡看到真實樣貌呢!謝謝阿簡與所有齊聚一起趴辣的夥伴~

      無論主菜小菜,我們都有機會施與受地在心田上激起一些小漣漪~逐漸擴散、交會,又是種共鳴與合奏的展現~我想到像昨天阿簡示範『讓超音波可被聽見』的概念~明明所有的師生們都在努力與默默耕耘,在「生物趴辣客4」裡,就是有機會看見、聽見與受感動、被鼓舞呢!

      還有一大早先在分部圖書館,想到幾個觀點:

1.每個人的兩分鐘小菜,其實是報告者將自己感動或受感動的行動與回憶再現,藉著上菜時光再與大家一起回味,相信各有獲益,但報告者自己真也能得到自我回饋與正向迴響呢!

2.有機會變成網路形式或多點交互對話與直播嗎?

3.一定也要讓孩子們來試試、或利用網路直播~大家的心跳在一起,就能湧現更多感動與自我鼓舞呢!

805公車兩端相隔近十年?

      今天中午做了件讓自己現在都還回味無窮的事:
      早上在土城國小準備下週即將展開的未來教室工作坊,中午突發奇想,搭著805公車,一路趁著午休時間,坐回五股的德音,整整一小時。想起多年前,k12教師網路進修進行時,就是由土城國小協助承辦,而這回未來教室的工作坊,也因緣巧合地再委託土城國小協助,呵呵,萬組長還是萬組長,倒是萬小孩都唸小學了呢~

      一路上想起這段往事,更想起早些自己參與高雄K12教師網路進修活動的兩段心聲:
『再見高雄,也不關心』~北縣可否也辦理教師專業成長網路研習?是否再見到本縣教師的多元優異專長在網路課程中與大家結識與分享?筆者期許自己這學期參與k12數位學校的開課經驗能再見也展現,更盼讀者您提供更多元的思維,讓教師的專業成長機會與觸角乘網路之便,無遠弗屆,開放心胸,永不關閉!


『教學e樂園,海天任遨遊』~跨縣市進修的交互認證與本縣的教師網路進修推動,是上一期末永不關心的期許,但這個期末仍未實現..., 是個人努力不夠吧,在還未灰心前,明年再來!

      之後,終於有了台北縣K12教師網路進修,而辦了16期後,也算是『階段性任務達成地結束了。』所以,在805公車兩端,正好有著土城與德音國小,也讓自己回味這段近十年的經歷,有著滿滿的勁來投入未來教室工作坊。
      倒是趁機再看到2002年在高雄k12結業時,陳年興教授認真地向大家介紹平板電腦之網路同步教學應用~哇,C110耶,該算是現在W500的超級祖師爺吧!

attachments/201111/8038991657.jpg attachments/201111/5597466100.jpg

      好吧,耍寶就玩得大些~
      放學時搭住在桃園的主任便車,到桃園高鐵站,轉搭巴士到桃園機場,最近台灣有在英國奧運活動裡打廣告:Time for Taiwan,我在整修中的第一航廈晃了一圈,拍了幾張工地隔板廣告,設計得不錯呢!然後再搭巴士回到台北,接續中午的那種時空虛擬旅遊,就好像立即拉回幾年前到日本、香港、上海那種出發前、回國後的滿滿衝勁~再出發!

attachments/201111/7522938488.jpg attachments/201111/1087396283.jpg

attachments/201111/3600054283.jpg attachments/201111/2685888727.jpg


      呵呵,還有好多作業得趕工,這趟公車移動,在車上也認真看作業、晚上8:30就乖乖回到家了。

以雙重CAI與ROI觀點看NOVO 7

      過了近兩個星期,當時在『走火入魔、出神入化 」交戰之際,我曾想過一個問題:給每個孩子的第一次平板電腦體驗應該是如何的景況呢?這可能是家庭買給孩子專屬的第一台,或者是學校教學使用提供孩子使用的第一台,應該多大、多重,以及多少功能、多少價格?只是想而已,自己行動可以快些~第一次用露天購物、7-11取貨,今晚就看著剛到手的NOVO 7,吃國民便當,呵呵。

attachments/201111/6382820838.jpg attachments/201111/8210601038.jpg


      關於『雙重CAI與ROI觀點』:

      原本的CAI,指的是電腦輔助教學,我看TED『網路影片如何激發全球創新』影片中,看到『群眾加速創新』的概念。

      而傳統看ROI,指的是投資報酬率,但我也從『沒有頭銜的領導者』書中看到『關係→成果→改善』的新解。

      這樣來想就有得討論了:
      利用電腦輔助教與學,現在的所謂『電腦』該是何種樣貌?以及,原有的教與學關係,又因為網路與社群促成怎樣的交互作用?而金錢與物品、關係與服務的價值關聯也變得很模糊:若以最低價格可以用來上網的載具來看,加上用之不盡的APP,即可獲取世界資訊並與人互動,那麼,所有建立起來的關係、互動成果與持續改善,相信可以帶來更高的投資報酬率吧!

      真的想過幾點:
1.如果在10萬元不必招標的情況下,學校可以買到多少平板?
2.日後可以辦活動玩APP,直接試用或購買便宜平板,加上裝滿好康的記憶卡?
3.可以讓孩子們借用閱讀、學習,甚至設計APP?
4.我可以行動玩耍地帶自己的多平板們到各地遊玩交流?
5.怎樣認真寫好『每個APP都有三種故事』、『每個孩子都有專屬APP』?

      自己很認真地決定:從5倒數回去作三件事就好~


標籤: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