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樂器「玩具地攤」
作者:塾長 日期:2019-09-14 16:03
「聲、光、動、辨、情、智」六面向探玩AI機器人
作者:塾長 日期:2019-09-14 06:41
時隔半年,我的機器人朋友又多了一些,等下個月來個大團圓。藉由硬體機構、軟體功能再到雲端連結,機器人在陪伴學習、編程教學、智慧教育,再到生活百業應用,愈來愈好玩了。
機器人產品五花八門,我先從產品的直觀展現來看,利用「聲、光、動、辨、情、智」六面向,當作規格分析比較框架,或是教學導入的設計參照。
聽覺:藉由喇叭可以播放聲音,聲音的形式可以是數位合成或自然的語音、樂音。藉由麥克風可以收音,能進行錄音、接收語音指令,或是自然對話互動。
視覺:機器人本身具有發光部位,具備螢幕可以呈現多媒體內容或作為臉部表現、選單互動。具備鏡頭可以拍攝相片或錄製影片,可以進行識別應用。
行動:機器人的可移動性,包括身上具備多少個自由度,可以靈活展現像人一般的肢體活動,表現姿勢,在環境空間中移動,可結合主題式地圖或配件,表現意圖與展現行為。機器人身上也有觸碰感應,因觸摸而引發功能表現與動作。
辨識:感知,主要是利用多種感知器(sensor),除了上述的麥克風、鏡頭、觸碰感應,也可以結合各種內、外部感應器,連結IoT,藉由感知、辨識,讓機器人具備多元、可擴充的互動功能。
情感:情緒的接收與表現,結合聲音、發光、表情、姿勢與動作,表達情緒樣貌,如耍萌、開心或難過。另外,也期待能藉由多重辨識來識別使用者的情緒狀態,進而適切互動。情感的功能與應用,主要在於與使用者發生關聯、共感。探索機器人有一個恐怖谷理論(維基百科)可參考: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直到一個特定程度,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為負面。
智能:機器人有多聰明?這也可說是對於人工智慧應用的期盼。沒有AI技術的機器人,它的表現乏善可陳;而機器人也是AI展現全方位功能樣貌、扮演邊緣運算中心的最佳載體。此外,我更關注:如何設計、提供貼心而專屬的服務,無論是產品端或教學規劃,都是我探索學習AIR(AI與機器人)教育、教育AIR 的本心初衷。
下圖是去年在東京機器人展拿到的DM就振奮不已,相信明年東京奧運,體育賽事與機器人表現一定都是精彩萬分。我還是繼續發想、探索與實玩、獻策合適的AI機器人,善用「聲、光、動、辨、情、智」六面向,規劃教學、主題探究與創意展現,好好認真玩真的。
畫虎與犬~繪圖手寫 Google AI Experiments
作者:塾長 日期:2019-09-11 03:57
在Google AI Experiments中,有多種繪圖、手寫的應用,在寫作「用Google玩人工智慧實驗」時,我試著以「AI涉入與個人體驗」的感覺逐次推進來介紹。暑假的研習分享中,呈現如下圖由左而右的AI涉入感...
1.AI猜測你想畫的,推薦插圖供你選用...「AutoDraw」~人人都能快速畫圖。
2.提供相片讓AI畫畫看...「Cartoonify」~利用類神經網路將相片轉變成卡通。
![]() | ![]() |
3~5皆為指定題目後操作:
3.你畫了什麼,AI說出來...「Quick,Draw!」~讓 AI 類神經網路猜猜你正在畫什麼。
4.你畫一部分,AI接手畫...「Sketch-RNN Demos」~與類神經網路一起繪圖。
![]() | ![]() |
5.你邊畫,AI邊推薦下一筆畫...「Scrying Pen」~利用 SketchRNN,即時預測你的繪圖軌跡。
6.寫幾個英文字,AI仿筆跡寫出...「Handwriting with a Neural Net」~類神經網路模仿你的手寫風格來寫字。
![]() | ![]() |
第一個十年軌跡(1996~2005)
作者:塾長 日期:2019-09-08 04:09
第一週電腦課
作者:塾長 日期:2019-09-06 03:46
開學第一週電腦課,四、六年級各個8個班,16節上完一輪。滾動地調整上課流程,精準也彈性地讓一節課時間有效發揮。
首先到各班帶隊,提醒帶紙筆抄寫身分證字號 。上課的流程跟網址連結,我利用大學塾「電腦教學連結」來提供,並且在製作還原映像檔時,把書籤建立在每台電腦的瀏覽器上。
![]() | ![]() |
申請親師生帳號的部分(操作教學),先建立自己的別名,主要以英文名字加上生日,由孩子自己來處理,真有忘記英文名或生日的孩子,再另行協助。接著填寫問卷,了解一下在家裡使用電腦與各類載具的狀況,同時也初步掌握每個人打字的能力跟表達。最後進入親師生平台,大致介紹帳號跟隨自己於新北市學生身分的重要性,也練習將應用加到我的最愛、第一次開啟執行。
![]() | ![]() |
同時,我也把目前還環繞在電腦教室週邊的科學類玩具提了一下,期許在這一年裡,大家一起上課、認真玩真的。兩個年級的自然科進度,我也順手整理在「電腦教學連結」,有機會和自然老師一起玩。
![]() | ![]() | ![]() |
因為戀舊,所以練就.....
作者:塾長 日期:2019-09-01 22:29
週日晚上回新莊的家搬機器人之餘,巧合地拿了附中同學會袋子,想把裝進去的,可以邊哼唱校歌、邊如高中生般青春再玩耍。
![]() | ![]() |
這些是自2007年6月開始寫的無印良品漫畫格本,我拿來當隨身筆記本寫到今日(2019.9.1),除了應該還少幾本、期間格本缺貨以其他筆記本代替之外,眼前整理的格本共有78本。
![]() | ![]() |
隨手翻看泛黃的軟紙,躍然於上的思緒都能立即拉回,很多第一次的思考手稿,慢慢地再累積成部落格文章,或是讀書學習筆記、分享的演講資訊、專案企劃等,筆記格本差不多晚大學塾半年,很可以在「馭己、逾矩都隨心」的軌道上,與部落格時間同軸多軌做番檢視細查。
我練舊:思念之歌心底唱...
我練就:不能讓孩子的夢想死在枯樹下!
那這次想戀舊而練舊啥呢?隨著開學開挖開心開玩!!
後補:剛剛心血來潮,找出自己Gmail初使用時間,2004年12月....,這樣剛好與資訊種子學校專案的回顧可接軌了!
開學「AI You Sure?」未來完成式
作者:塾長 日期:2019-08-30 05:44
天亮後開學。期待看到孩子笑臉之前,仔細提問自己確定要玩這個(和不玩那個)嗎?試勾勒AI教育的未來完成式~確定目標情境樣貌,知曉啟程步履方向。
我是師大生物系80級畢業,當時所受的科教思潮就是STS:科學、科技、社會。我填第一志願到台東時有著雄心壯志(其實是遠遊愛玩)就是:在台東和台北,甚至在台東的海邊和山上,孩子所學的生物科主題與活動就應該是不同的。大學畢業近30年後,我看生活與世界受到影響的,科學方面突破可能少些,但科技多元開展,相對更深入影響著社會、人們至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之境。其中5G、人工智慧與機器人(AIR),是我現在最感興趣的。此外,大學塾12年多來,記錄了自己在教育科技、科學與科技教育的教學相長之一路點滴學成,此刻也正想做個回顧、再出發。
暑假我去香港書展、日本Maker Faire,繼續蒐集資訊。從去年上海出版高中人工智慧教科書之後,郭台銘先生邀集專家編寫印贈高中AI教材,我自己也寫了一本介紹Google AI Eperiments,在香港書展我買到一套四本的AI教科書,最後(目前)是教育部公開的各級學校AI教材與教案。我繼續好奇探索「AI You Sure?」:在這些書中所談的AI議題、深廣度,可體驗與實做?你說的AI是什麼?你所看到AI、你被AI影響、或者你採取因應AI相關的行動與考量為何?甚至,可能AI 「You Sure?」嗎?AI判定或主導了「你是否確定?」這件事。而且,如果真的有,那這樣的AI是由誰發展、運用或是否應受監督呢?
我想利用再整理的過程,反思自己去年以來寫書的探索,所看所想而所寫的感想回顧,當然,也要整理我們可以在教學現場如何實施運用的建言。
![]() | ![]() |
再藉兩本牛頓雜誌與中日AI、機器人、編程書堆來看STS與未來完成式。
2001年10月台灣版牛頓雜誌「機器人時代」(小標省略),這個月讓我買到,裡頭所寫的,好多現在印證,也還有未發生的。2019年9月日文版牛頓雜誌「人工智能」(小字看不懂),8月初我就在紀伊國書店買到,但看日期,卻是後天才出版?哈哈!日文書很多圖文並茂,也是我在翻閱中「腦補」很多的滋養來源。
![]() | ![]() |
「AI You Sure?」,其來有自。十年前我的論文題目: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網路課程之發展研究:以「ASSURE教學設計」為例, 「Are You Sure?」,是我寫在感謝序裡的第一句話。
「AR You Ready?」,是五年前所寫「AR You Ready?~擴增實境在中小學教育現場的應用與想像」時創想的詞。
你,確定、準備好了嗎?我永遠是先自問玩想好一陣子,然後設問孩子、引導探索,我會一直是個好奇寶寶,向大家拋出疑問與邀請:AI,We Ready!
對「新北智慧教室系統整合」開玩前再期待
作者:塾長 日期:2019-08-28 14:09
接續幾篇整理教育部前瞻計畫的智慧學習教室建置、新北市四年計畫的數位教育計畫之後,我自己從去年聖誕節到農曆年初二 ,就一直烏鴉嘴、喜鵲心地期待「新北智慧教室系統整合」。
「新北智慧教室系統整合」,從教室現場的硬體連結整合開始,串連備課、教學、評量等教與學活動,並在雲端連結人員、內容、數據與跨平台服務。從教師研習、校務行政,到親師生平台一路走來,我們在「雲」的建置完備多年且運作穩定,這次終於也繼班班電腦、單槍的教室現場硬體建設後,完成班班多網點、智慧控制盒的「端」建置。
然而,這項工程可說是全台(世界上應也罕見)第一次,同一個設備,全市一萬多間教室安裝,施工規模與細節,挑戰確實不小。以德音為例,我校已安裝51個盒子,但班級電腦因為備課日才發出,當時施工沒接上盒子,所以這幾天由資訊組長與各班導師,先讓電腦、單槍可連線使用(即原本教學情境樣貌),至於其他相關系統,則還需要時日處理。同時,安裝連結後的系統運作,牽涉到的層級跟範圍、使用的教學創意衍生、支持老師的數位槓桿力量,是我自己認真與樂觀期待的:教師以個人電腦、行動載具使用教育局雲服務之後,現在,也讓新北的上萬間教室,一起連上雲端了,若以我對「人己、機、際、境」的期待,可說不止是「物聯網」,更是「境聯網」呢!
從教育推廣的角度來看,試想些建議:若以這次建置所具備百分百的功能而言,可以先規劃逐步可行的教育訓練、混成研習議題,「先求好用,再求愛用」,尤其局、校、師生三層架構中,資訊組長的職能專業與執行熱忱,相對更形重要!我們歷來藉由行政九大區、資訊組長社群網絡的經營,期能再一起為這次的前瞻挑戰創新開展。當然,行政夥伴會議、各領域輔導團運作、校本研習與社群經營等,也都是共襄盛舉的重要槓桿。開學日(老師對同學)、家長日(老師對家長)、資訊組長會議(局端與組長交流)、各區校長與主任會議(局端與校長、主任交流),都是關鍵的開誠布公說明與邀約推廣時機。
在教育部前瞻計畫分年、三層次「輔助教學、互動教學、創新教學」推進中,個人認為,新北教育的實踐層次,在第一年的執行規劃,已達應用層次一,以及應用層次二之50%(因為尚無全面學習者皆有可連線之學習載具)的基礎建設,但若加上相關專案學校(如行動學習專案學校或智慧學習試辦學校,校數已達全市六分之 一),則已部分開始實踐應用層次三。當然,我要強調,並非「一定得依賴科技,才能創新教學」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