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很期待下月中旬開始的兩天「虛實整合創意冒險營:從元宇宙創作到數位影音拍攝」,先分享課程規劃:

※課程目標:
1.結合世界博覽會(或自訂主題),進行實虛整合創作
2.學習 Delightex 虛擬實境創作基礎與進階技巧
3.掌握數位攝影棚拍攝技巧與流程
4.結合 Delightex 虛擬場景與實體拍攝,創造虛實整合作品
5.培養團隊合作、創意發想與問題解決能力

※課程對象: 中、小學生(以高年級為佳)
     課程主題與內容,兩天裡穿插著元宇宙創作到數位影音拍攝,這裡先分開:

※元宇宙創作
一、Delightex入門:虛擬世界設計、動畫製作
    AR、VR、MR簡介與體驗
    Delightex首頁介紹與體驗
    班級組成說明、派送任務、個人和小組協作互動
    場景、環境、演員、屬性與效果設定
    VR場景建立、360相片應用(含AI生成3D模型)
二、Delightex進階:物理作用與簡易編程、作品體驗與展現
    重力與運動路線(編程功能介紹)
    MergeCube實作(AR表現方式比較)
    編程積木、案例解析與實作
三、Delightex進階:程式積木與互動設計
    編程實例,演員表現、物件互動、鏡頭與場景切換

※數位影音拍攝
一、攝影棚基礎:攝影棚體驗、虛擬主播介紹(穿戴裝置體驗)、腳本與拍攝技巧
    認識綠幕、燈光與攝影機操作
    分組編寫短劇腳本(結合Delightex場景)
    練習基礎分鏡與角色扮演拍攝
    簡介世界博覽會網站與相關資源
二、討論實虛整合構想
    分享Delightex作品與創作想法
    簡介世界博覽會網站與相關資源
    探討結合虛擬空間表現與數位攝影棚應用方式
三、攝影棚實務:穿戴裝置應用、腳本與拍攝技巧
    建立虛擬主播
    多視訊聲音訊息合成
    實際拍攝與剪輯、後製介紹
四、成果製作與發表
    調整Delightex作品展現
    結合數位攝影棚真人與虛擬主播互動
    分享學習收穫與未來期許

      藉這機會,我利用元宇宙素養架構,檢核課程設計的完整性,也利用NotebookLM進一步整理活動細項。元宇宙素養包含三層次十項:

一、內在能力:
    1.自我認同
    2.公民意識
    3.自我管理
二、基本能力:
    4.自我學習
    5.數位能力
三、應用能力:
    6.基於資料批判思考
    7.數位溝通能力
    8.虛擬協作
    9.數位關係管理
    10.數位內容創作

    起個頭就有好發展,我再細細琢磨~期待七月精彩、認真玩真的!

attachments/202506/3687321581.png
對話:針對[課程]各項目,利用[元宇宙素養架構]進行檢核,課程規劃如何達成元宇宙素養各項指標,再進一步提供各項目活動建議。

元宇宙素養架構與「虛實整合創意營」課程檢核與活動建議

本檢核將依據「元宇宙素養架構:三層次十項」,對「虛實整合創意營」課程的各項目進行分析,闡述其如何達成相關素養指標,並提供進一步的活動建議。

一、內在能力 (Inner Abilities)

1.  自我認同 (Self-Identity)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鼓勵學生「結合世界博覽會(或自訂主題),進行實虛整合創作」,特別是允許「自訂主題」,給予學生表達個人興趣與觀點的空間。在「數位影音拍攝」中,學生需「分組編寫短劇腳本」並「練習基礎分鏡與角色扮演拍攝」,這讓學生能在虛擬場景或實體拍攝中,透過角色扮演與敘事,探索和呈現不同的自我面向。此外,在Delightex中設計虛擬世界、創造動畫角色,也為學生提供了建構虛擬自我形象與表達的機會。
       活動建議:
           虛擬身份設計與反思: 讓每位學生在Delightex中創建一個獨特的虛擬分身(Avatar),並撰寫一段文字描述該分身的特徵、在元宇宙中的「人設」及其與自身真實身份的連結或區別。鼓勵學生分享其設計理念,並探討虛擬世界中身份建構的意義。
           個人化虛擬空間: 指導學生在Delightex中設計一個代表自己的「虛擬房間」或「心靈空間」,融入個人喜好、夢想或代表性元素,並分享該空間如何體現其自我認同。

2.  公民意識 (Civic Awareness)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明確要求「結合世界博覽會」進行創作,這促使學生去了解並思考世博會所代表的全球性議題,如科技、文化、永續發展等。透過「簡介世界博覽會網站與相關資源」,學生能接觸到公共領域的資訊,並思考如何將這些議題融入到「虛擬空間表現與數位攝影棚應用方式」中。這培養了學生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及在數位空間中表達社會議題的能力。
       活動建議:
           元宇宙公共服務設計: 選擇一個全球性或在地性議題(如環境保護、文化傳承、社會公平),讓小組在Delightex中設計一個具備公共教育或互動功能的虛擬展區或場景,並說明其設計如何提升公民意識或解決社會問題。
           虛擬倫理與規範討論: 組織一場關於元宇宙中「版權、隱私、數位禮儀」的辯論或討論會,讓學生思考在創作與互動中應遵守的公民責任與道德規範,並在自己的作品中實踐。

3.  自我管理 (Self-Management)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強調「培養團隊合作、創意發想與問題解決能力」,這要求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具備良好的時間管理、任務分配和資源協調能力。無論是「分組編寫短劇腳本」、進行「實際拍攝與剪輯」,還是「調整Delightex作品展現」,都需要學生進行自我規劃與進度監控。在面對創作中的技術或創意瓶頸時,學生也需要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建議:
           專案管理日誌: 要求每組學生建立一個「專案進度管理日誌」,記錄每日或每階段的任務分配、完成狀況、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案,並在組內進行定期檢討與反思,提升對自身學習與創作過程的掌控。
           數位資產組織與備份: 教導學生如何有效組織和管理Delightex中的虛擬資產(如場景、模型、音效檔),以及數位攝影棚的拍攝素材。強調定期備份和檔案命名規範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數位檔案管理習慣。

二、基本能力 (Basic Abilities)

4.  自我學習 (Self-Learning)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涵蓋從Delightex入門到進階的虛擬世界設計、動畫、物理作用、簡易編程等內容,同時也教授數位攝影棚的基礎與實務操作。這意味著學生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數位工具與技術。特別是在「編程積木、案例解析與實作」及「程式積木與互動設計」環節,學生需通過實踐來理解和運用知識,鼓勵他們在遇到問題時主動探索解決方案。
       活動建議:
           進階功能探索挑戰: 提供一些Delightex的進階或不常見功能(如特定的物理效果、複雜的編程邏輯、外部資源導入等)作為挑戰任務,鼓勵學生自主查閱Delightex官方教學、網路資源或相互討論,並將學習成果應用於作品中。
           錯誤排除與除錯日誌: 鼓勵學生記錄在Delightex編程或攝影棚操作中遇到的錯誤訊息和除錯過程,分享其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

5.  數位能力 (Digital Competence)
       課程如何達成: 這是課程的核心目標之一。課程內容直接教授多項數位工具與技術的應用,包括:「Delightex虛擬實境創作基礎與進階技巧」(如虛擬世界設計、動畫製作、VR場景建立、360相片應用、AI生成3D模型、編程積木、互動設計);以及「數位攝影棚拍攝技巧與流程」(如認識綠幕、燈光、攝影機操作、穿戴裝置應用、建立虛擬主播、多視訊聲音訊息合成、實際拍攝與剪輯、後製)。學生會實際體驗AR、VR、MR技術,並將「Delightex虛擬場景與實體拍攝」結合,創造「虛實整合作品」。
       活動建議:
           多媒體工具整合實作: 除了Delightex和攝影棚外,鼓勵學生嘗試使用其他相關的數位工具(如圖片編輯軟體、音訊處理軟體、簡報軟體)來豐富其元宇宙作品的內容或提升展示效果,例如為虛擬場景製作專屬背景音樂或特效音。
           數位安全與倫理實踐: 在教授數位技能的同時,融入數位安全(如帳號管理、版權觀念、網路釣魚防範)與資訊倫理(如資訊篩選、虛假訊息辨識)的教育,要求學生在創作和分享時應用這些安全原則。

三、應用能力 (Application Abilities)

6.  基於資料批判思考 (Critical Thinking based on Data)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要求學生「結合世界博覽會...進行實虛整合創作」,這需要學生查閱並理解相關資料,並將其轉化為虛擬世界的元素或短劇的內容。在「討論實虛整合構想」時,學生需要分析並評估不同表現形式的優劣,例如如何有效結合虛擬空間與數位攝影棚。引入「AI生成3D模型」也需要學生判斷AI生成內容的適用性與合理性。
       活動建議:
           主題資料分析與詮釋: 針對選定的創作主題,要求學生收集不同來源(文本、圖片、影片、新聞)的資料,並分析這些資料如何支持其創作理念,以及如何在作品中呈現這些資訊。鼓勵學生說明其資料篩選與解讀的過程。
           AI生成內容反思: 讓學生嘗試使用AI生成不同風格或內容的文本、圖像或模型,並進行比較分析。討論AI生成內容的優點、限制、可能的偏見,以及如何批判性地選擇和修正AI提供的結果。

7.  數位溝通能力 (Digital Communication Skills)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包含多項要求數位溝通的活動,例如「分組編寫短劇腳本」(文字與敘事溝通)、「分享Delightex作品與創作想法」(口語與視覺溝通)、「建立虛擬主播」及「多視訊聲音訊息合成」(多媒體整合溝通),以及最終的「成果發表」(綜合呈現與表達)。學生需要學習如何將想法以數位形式表達,並與他人有效交流。
       活動建議:
           元宇宙導覽與解說: 讓學生在Delightex中創建一個虛擬展覽,並錄製一段以虛擬主播或自己的聲音進行的導覽,解說其作品的設計理念、功能和互動方式,練習在虛擬環境中的多媒體表達。
           短劇腳本數位化呈現: 除了編寫文字腳本,鼓勵學生利用分鏡圖、預覽動畫或簡報軟體,更視覺化地呈現短劇腳本的構想,提升團隊內部溝通的效率與精準性。

8.  虛擬協作 (Virtual Collaboration)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明確強調「培養團隊合作」及「個人和小組協作互動」。在Delightex中,「班級組成說明、派送任務」及場景、演員設定等,都涉及了多人在虛擬空間內的協同作業。此外,「分組編寫短劇腳本」以及在攝影棚中進行「實際拍攝與剪輯」,都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的緊密分工與協作。
       活動建議:
           跨組虛擬協作任務: 設計一個需要兩個或多個小組在Delightex中共同完成的複雜任務,例如「共建一個虛擬城鎮的不同區域」,考驗他們在虛擬環境中的協調、溝通和資源整合能力。
           遠端協作工具運用: 除了Delightex內部協作功能,鼓勵學生嘗試使用外部的線上協作工具(如共用文件、線上白板、視訊會議軟體)來規劃專案、分配任務、即時討論,模擬真實世界的遠端協作場景。

9.  數位關係管理 (Digital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課程如何達成: 課程雖然沒有直接提及「數位關係管理」這個詞,但其目標中包含「培養團隊合作」,並且在課程內容中涵蓋「班級組成說明、派送任務、個人和小組協作互動」、「分享Delightex作品與創作想法」和「分享學習收穫與未來期許」等。這些活動都要求學生在數位環境中與同儕互動、溝通、建立並維護合作關係。在協作過程中,學生會學習如何有效率地溝通、解決衝突、相互支持,這正是數位關係管理的體現。
       活動建議:
           協作回饋與互評機制: 在每次小組任務結束後,設計一份簡單的數位問卷,讓組員彼此匿名或實名給予合作表現的回饋,包括溝通、貢獻度、問題解決等方面,幫助學生反思如何在數位環境中建立正向的協作關係。
           元宇宙禮儀與社群規範: 透過案例分析或討論,引導學生思考在元宇宙中建立友善、尊重和安全的互動關係的重要性,例如避免網路霸凌、尊重他人創作、保護個人隱私等,並將這些原則應用於實際的協作與發表中。

10. 數位內容創作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課程如何達成: 這是課程的核心輸出。課程目標即為「進行實虛整合創作」,並明確涵蓋了大量的數位內容創作活動:
           元宇宙創作方面: 「虛擬世界設計、動畫製作」、「VR場景建立、360相片應用(含AI生成3D模型)」、「編程積木、案例解析與實作」、「演員表現、物件互動、鏡頭與場景切換」等。
           數位影音拍攝方面: 「分組編寫短劇腳本」、「建立虛擬主播」、「多視訊聲音訊息合成」、「實際拍攝與剪輯、後製介紹」。
           最終的「成果製作與發表」更是將所有數位創作能力整合並呈現。
       活動建議:
           多樣化創作形式探索: 除了既定的虛擬場景和短劇,鼓勵學生嘗試創作其他形式的數位內容,如:為Delightex場景製作互動式數位海報、設計虛擬角色的專屬音效、創作元宇宙專案的宣傳短片等。
           原創性與版權意識: 強調數位內容創作的原創性,教導學生如何運用開源資源、如何適當引用並註明來源,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創作版權,並在作品成果中明確標示。

Frame VR起手式

      距離上次初玩Frame VR(FB分享)快兩個月了,歷經幾回與崇明國中團隊共備與觀課、議課,加上實地逛遊廣州ARVR展、線上逛南韓元宇宙博覽會,以及參與5G新科技學習示範教學與VR教材成果展示交流會後,接著想好好開始玩Frame VR。
      從極簡、直覺開始,到複雜多樣的人機、人際與原元宇宙互動組合,我陸續整理許多想法,但就是遲遲未開工好好寫。哈哈,今天先野人獻曝把昨晚在高鐵上,一氣呵成寫完的小紙寫呈分享。先從「我如何介紹Frame VR」開始:

attachments/202506/8741616698.jpg attachments/202506/4686553521.jpg

Frame VR 起手式:

1、使用瀏覽器即可開玩,涵蓋電腦、手機、平板與VR頭盔。
2、體驗現成的作品,可以使用參觀者帳號進入,免登入帳號密碼
3、即可使用麥克風、WebCam與運用表情符號,在元宇宙中與人或AI NPC聊天
4、可以穿越場景,進出360空間與各個場景

5、可以點選連結、觀看影片,與場景內物件互動

attachments/202506/9821464642.jpg attachments/202506/7382679409.jpg

attachments/202506/4869031601.jpg attachments/202506/5098145619.jpg

      申請好帳號密碼:

6、開設場景,進行擺設,有多種媒體、也可AI生成,還可以建立代理人
7、嵌入360場景,也可以利用Skybox生成
8、切換編輯、播放模式
9、管理、設定場景與物件應用
10、即時社交互動,切換VR環境與視訊會議模式,以及文字聊天、共享文件。
      萬事起頭難...,接著就好上手了,哈哈!

attachments/202506/8827195145.jpg attachments/202506/0937931001.png

attachments/202506/8585079540.jpg attachments/202506/1120288090.jpg

attachments/202506/4612486528.jpg attachments/202506/6333825902.jpg

標籤: GAI 元宇宙 世博 VR

2025 Summer,一起夏日研究成為加總者!

      暑假即將到來,兩個月漫長的時光該如何妥善規劃與安排呢?前一陣子我想著國中會考玩的孩子們可能「等畢業、等暑假、等開學....」,多少表達些許無奈。不過,為了讓孩子們度過充實又有意義的假期,政府館所、文教機構都精心準備了豐富多元的活動。例如:2025「 MUSE大玩家-Team MUSE」國立社教機構及文化機構暑假活動熱血啟動,邀請全民出擊,勇闖知識世界,一起展開最有趣的學習冒險!

      怡辰老師(我也有追去年的暑假圖書館)介紹公視遊戲本,讓孩子們在課本之外配合節目收看,延伸議題和思考,加上蘇明進老師的設計,從了解、認識、體驗、感受,最後深化變成具體行動。

      親子天下也有暑假預備:不僅結合館所推展活動、規劃自家特展(耶,在駁二喔!),也推出選擇夏令營建議與AI閱讀小幫手服務。

      對我而言,暑假,也總還想有個「儀式感」,今年我要好好「移勢」 ,邀請大家一起玩!下週先利用三節課的時間,與兩班國中孩子們一起探討 GAI、AIoT & Robot 以及 Metaverse ,我取名為「為心築獻時光 」,這個梗等分享完再公開,哈哈!接著再與國中小孩子玩兩天營隊,打造元宇宙與數位攝影棚實務。當然,飛出去遊城逛展也是一定要的啦!

      藉此機會,我先回顧這三年來自己夏日自由研究的轉變:

      2023年,我探索了多元面向的主題:從世界棒球經典賽到會考數學考題(2how3why ),從科學玩具研究到數位學習精進計畫(DPP6C),加上那時剛逛完三次東京博物館與展覽自由行 ,我對日本的夏日自由研究,GIGA計畫開始深入探索。那時首選玩具試寫,設計了觀察探究引導
1、外型(直觀)
2、材質(接觸)
3、提問(自提)
4、預想(討論)
5、試驗(動手)
6、玩法(描述)
7、記錄(數據心得)
   

attachments/202506/0335221377.jpg attachments/202506/0099125248.png

attachments/202506/8677334992.png attachments/202506/8345123454.png


      2024年暑假,我把所有的研究蒐集、創作產出與學習歷程,都整理在同一個Notion頁面中,主要分為三大區塊:奧運、Google AI實驗室Cospaces運用 。當然,那時的飛行積累已超過廿次,這也排入今年的整理列,哈哈!

      今年,我先以世界博覽會為主題,運用元宇宙:WE VR、DelightexFrame VR 和 GAI 應用:Google (以NotebookLM 為主)、Chateverywhere ,並開放邀請大家一起玩。此外,感謝楊中平老師推廣介紹,我成功報名了成功大學(成功2,哈哈!)的「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暑期課程」,這門課程旨在「培育居家照護檢測裝置(POCT)研發應用之跨域創業人才」。除了一天需要北返開會外,我打算全心投入其他課程,朝著全勤的目標勇敢想、認真玩!

      這還讓我可以把生物老本行,以及新興科技如AIoT與凱比整合起來玩。再加上對於區塊鏈的興趣,昨天在復健時突發奇想,構思了「時塊鏈」的概念,正是這樣整合思考後的產物。

attachments/202506/1926201708.jpg

      此外,對於數位學習精進、5G新興科技專案,都在今年有著階段性的圓滿,我也感恩有許多機會玩學、貢獻自己逛遊城展與體制外旁觀的心得建議,期許來年再創新局。

暑假,Summer,真的可以成為加總者!

設計世博會探究提示詞的通用結構

      四月初,「我想這樣「搏、攬」世界博覽會!」,我推薦大家利用合適的Google工具進行世博會探究學習,也利用「主題、教學、科技」三軸方式來架構ePBL活動設計。

 attachments/202506/2610122777.jpg

      五月下旬(FB),我整理一份NotebookLM「世博會的教育意義與價值」,是陸續從網路查找、媒體、網友、各GAI提問的集合,加上自己Fun肆聊中的「世博原 × 元宇宙自由行」分享後,我設想了八個面向,將這份NotebookLM作為對應探索世界博覽會可設計的提示詞公式,八個面向與說明如下:

1.世博會本體資訊的探討
2.科技帶來的創新與展望
3.對於社會5.0的典範案例
4.教師教學設計PBL活動框架,如GRASPS、WebQuest
5.自主探究與素養關聯,學習歷程檔案展現
6.考題模擬與跨學制學習關聯
7.大學科系與各行各業相關
8.教育政策與教育科技應用創新

      套用「主題、教學、科技」三個面向,1~3主要就是世博相關議題,4、5則從師生角度出發,6、7再與教育系統、學業與工作職涯串聯,最後8則是是對教育政策與科技的創新展望。

      NotebookLM進一步幫我歸納出「設計世博會探究提示詞的通用結構」,但仔細看,不僅可做為GAI提示詞,我發現也很適合給予老師和學生們多元的思行參考呢!

      世界博覽會作為匯集全球科技、文化、社會議題的盛會,是進行教學探究的絕佳場域。透過結構化的探究活動,尤其結合生成式人工智慧 (GAI) 等數位工具,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與素養發展。設計有效的探究提示詞是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關鍵。
      以下歸納世博會可提供的教學探究提示詞類型,並針對各類型說明設計新提示詞的結構化方法,這些方法借鑒了來源中提及的問題導向學習 (PBL) 框架、GAI 輔助探究模式以及活動設計步驟。這些結構通常包含:

1、情境設定 (Context Immersion / Situation Setting / Curiosity Introduction): 引入與世博會相關的具體情境、觀察或疑問,激發學生好奇心。
2、問題/挑戰提出 (Problem/Challenge Posing / Question Generation / Problem Analysis): 提出一個需要探究的核心問題或待解決的挑戰。
3、探索與分析 (Exploration & Analysis / GAI Initial Prompt & Iterative Query / Information Gathering & Analysis): 指導學生運用資源(包括 GAI)進行資料收集、分析與初步探索。
4、整合與創造 (Synthesis & Creation / Knowledge Construction / Solution Design): 引導學生整合資訊,形成自己的觀點、解決方案或創意產出。
5、反思與分享 (Reflection & Sharing / Application & Transformation / Outcome Presentation): 鼓勵學生反思學習過程,並以某種形式分享成果。

      藉由這樣的結構,我還要整合以前的「執簡馭繁ePBL設計發想流程」,繼續整理,勇敢想,認真玩!

attachments/202506/3287375349.jpg

attachments/202506/3526007837.png attachments/202506/8386894652.png

標籤: 世博

陪伴國中生的「為心築獻時光」

      月底有機會利用三節課,與兩班國中孩子們聊玩。我從從三類科技主題切入:GAI、AIoT & Robot、Metaverse。
      先從生成式人工智慧開展,描述疫情後,地球人共同面對的數位機會。我們能夠匯集並整理全人類累積的知識寶藏,也能將我的大學塾部落格18年來的所有文字再加值利用。這些資源不僅可以為你所用,還能轉換為多模態的呈現方式,包括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形式,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且深入淺出。這種資訊的轉化與應用,讓每個人都能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吸收和理解資訊。

      進一步來探討,你雖然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力(勇敢想),但重要的是仍必須在真實現場實踐(認真玩) - 也就是你親身所在的空間和時刻。剛剛提到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夠展現與施力,需要從在地、現場出發。我們可以針對每位在場的當事人,創造有意義的互動與影響。這樣共同參與(共在、共生成)的機會,可以結合物聯網與機器人的應用,讓我們充分掌握並展現一個完整的實體連結。這不僅僅包含人際與科技的數位互動,更是真實的體驗與學習。

      不過,正如我們在「每一個」現場,都會感受到既有的限制(包含當下的個人角色和能力),但現今數位化和元宇宙應用已經相當成熟且富有趣味。我會邀請大家線上玩世博,來一場「夏日自由研究」。我們可以運用自己的聲音、數位分身,搭配劇情鋪陳,並結合機器人和物聯網的整體環境、還可以整合 Google 簡報、試算表與 YouTube 影片等工具。只要從運算思維出發,使用程式積木進行整合,再逐步運用設計思維的高度,就能隨心所欲地扮演不同角色、體驗各種活動。當然,別忘了這些行動都源自於你的內在信念或外在啟發,正如我提出的 5 個寵物(5PETs)概念

      我想對國中孩子們分享這樣的觀察、並提供體驗機會,讓大家發現自己確實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和潛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推動進步的力量:勇敢想、認真玩、聚盈餘、織幸福。最後,我以兩個英文縮寫總結:「TA yet to yes」,描述了我自己,以及目標受眾(重要他人),如何從未完成樣態(yet)到達成完成目標(yes)的轉變;以及「TGVIP」:「時間生成價值、意義與歷程」,也是「實時據歷」的體現,我們可以全觀所有事物如何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價值、建立意義並形成完整的發展歷程。

 attachments/202506/4970056263.jpg

標籤: GAI 聲音 世博 VR kebbi

讓「儀式感」變「移勢桿」

      本來今天出發大阪,為期7天6夜的自由行,後來因故取消。

attachments/202506/7684599284.jpg attachments/202506/8805429048.jpg

      不過,一早先寫玩「我的寵物「5PETs」與步驟五:玩」,再搭公車到萬華參觀北市數位實中畢業展「初花  出發」後,趁中午前後,還是搭一小段機場捷運線,有個儀式感,若這些天期間,再逛幾次機場星巴克來角落生悟也不錯。就在捷運車廂裡想到:「儀式感」可以創造「移勢桿」耶!本來可享受積極差異的時光,仍能玩想無礙,即使沒飛翔也可以玩呈。

attachments/202506/6842733220.jpg attachments/202506/1565495982.jpg

 attachments/202506/3647621445.jpg

attachments/202506/9162766386.jpg attachments/202506/6167648843.jpg attachments/202506/6325633064.jpg

      這就是幾天前提到,準備一週開玩「平行時空、原元宇宙」:大阪世博會EDixNew Education展會的線上逛遊(本來行程預劃),還可以備課原元宇宙夏令營,以及三本筆記格本(114~116)的同軸多軌回顧。

attachments/202506/6180329830.jpg attachments/202506/9622846900.jpg

      此外,退回的住宿費,足以購買兩年份的Google One專業版訂閱,而得空的時間,拿來研究GAI應用和認證課程。

 attachments/202506/8712621791.jpg

      我也憶起:這是兩年來飛了33趟之後,首次面臨「取消出遊」的另類體驗呢!早上還有點「小不甘心」,再逛一下易遊網,想著可以出發香港三天兩夜當替代,來回機票才5000,加兩夜住宿,竟等於是本來飛大阪機票退票與扣款後,還有得找呢!不過,很來擔心的蝴蝶颱風,可能週四也在附近,所以就作罷。

attachments/202506/3869904962.jpg attachments/202506/9655831569.jpg

      此外,我第一次(訂了34次易遊網以來...)看到廉航在特定時段的航班,時間與價錢都很漂亮,日後應該加以善用才是。(超級阿Q自覺....)看來真是一舉數得,「本來」剛下飛機抵達關西機場....「如來」現在更期待接下來的奇幻收穫呢!

attachments/202506/0611836397.jpg attachments/202506/1208072856.jpg

我的寵物「5PETs」與步驟五:玩

      在四月寫的「我想這樣「搏、攬」世界博覽會!」文中,我畫一個三軸座標,以「世界主題、教育科技、PBL探究」三軸開展來玩世博。

attachments/202506/7476236199.jpg
      這幾天也用了同樣的三軸座標概念(格本116_11),畫想我對GAI應用的「5PETs」想法:將GAI視為寵物般,沒你、懂你,也任你喜愛與自愛。想比喻生成式AI如同寵物隨身陪伴你,既療癒也讓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5PETs」包含P、E、T字母各五單字,本來我只是從P開始,主要源自B=MAP,腦中的目的(Purpose)就是地圖(Map)!所以先有了目的(Purpose)、提示(Prompt),也是以中維史的行動概念。我再加入、專案(Project)、過程(Process)與歷程檔案(Portfolio),串成一個5P完整流程。

      接著是T,本來我就玩Io3T:物品(Things)、任務(Task)和思考(Thinking),而時間(Time)與科技(Technology)的同軸多軌且不可或缺。

      最後是E,科學探究有5E Model,但我喜歡3E:致能(Enable)、參與(Engage)和賦權(Empower),讓孩子自己打造英雄之旅的ePBL旅程,原本想用效率(Efficiency)與效益(Effectiveness)兩個E….,但後來另有感觸,決定使用:消除(Eliminate)障礙與追求優越(Excellence),放在原本三個E的前後。

      s,只是複數表示。不過,我把「5PETs」倒轉來看,變成「 Step 5」,步驟五?!哈哈~

      接續前四步驟,再來就是一個字:玩,也是認真玩真的實踐、行動之意:我本來就喜歡看想說寫做、學思疑問探,加上起承轉合....玩;PDCA…..玩;SWOT....玩;或者悲歡離合....還是玩!

attachments/202506/9092638006.jpg attachments/202506/1312144612.jpg

      接著,我還有個三軸座標,再把「DPP6CDx」、「5PETs」「WH memo」串起來,待後續再勇敢想、好好寫、認真玩真的。

attachments/202506/9699916711.jpg

建立一份NotebookLM:原禎Fun四聊

      近一個月來,謝謝「廣臻科技KJCStech」阿倫的邀約,讓我有機會在阿亮校長的主持下,線上分享四場:

※大灣區城展逛遊(一):簡報YT影片
※華強北逛買:YYDS種草:簡報YT影片
※世博原 × 元宇宙自由行:簡報YT影片
※大灣區城展逛遊(二):簡報YT影片

attachments/202506/7514736674.jpg

      我把YouTube匯集一起,建立一份本NotebookLM:原禎Fun四聊與大家分享。同時,建立一份分析任務,這是益師傅在線上課程裡分享的,將分析任務建立成一份來源資料,在對話中,就只要輸入「請執行 [分析]」,就可以依需要跑出來,任務的細節還可以依主題內容來細部調整,我的分析任務如下,主要是歷來自己利用WH問題延伸的構想:

建立一份分析,內容需包含:
- What (字數為 100字)
創造標題、口號
定義,描述具體人事物,以及相關場域的關係
- How (字數為 100字)
展現形式,實虛整合呈現
組成元素、如何運作,提供哪些服務與應用情境
- Why (字數為 100字)
內容傳達的目的與預期效益
講者初心,協助解決問題、提升滿足與創造價值的機制
-   WIIFM(What's in it for me)(字數為150字)~對我及我們而言,有什麼意義?
內容的重要性
* 這跟我的工作有何關係?
* 我究竟該採取哪些步驟?
* 我的表現是根據什麼標準評估?
* 有什麼現成的工具與支援?
- What if(字數為 150字)
如何激發多元想像、促進產業轉型
如果怎麼樣,換個角度想、換個做法來行動,就能夠看到不同的時候
- Why not(字數為 150字)
帶來哪些新風貌
為什麼不呢?以終為始,規劃實踐行動

attachments/202506/5152503103.jpg

                                    

                           
attachments/202506/1456473224.jpgattachments/202506/6289737986.jpg

  


      我先將個別演講建立個別分析,再將四份放在一起來看也很有趣,有些甚至出現自己未曾想過的概念,真可說是再加值呢!

      野人獻曝,也期待您來自由探玩喔!

標籤: google AI Notebook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