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建立資料庫

      有的專題同時涉及收集和組織資料以建立資料庫,讓專題參與者和其他人能夠使用,進一步研究和分析。成功的資訊交流活動,可以"成長"到建立資料庫活動。

Kidlink's Multicultural Calendar~是個長期建立的『多元文化日曆』資料庫。自1994年以來,來自許多不同國家的學生貢獻資料到這裡,關於他們居住所在地的慶祝假期。些記錄可以按月,假期,國家,關鍵詞,以及作者加以搜索。這些由學生製作的豐富和組織良好的收集資料,在課堂上有許多可能的用途。

哈哈,用Google日曆就可以玩了...

電子出版

      資訊搜集結果可以用其他方式加以發表,其中最流行的是通過電子出版,其中包括電子期刊,報告,以及網上畫廊。

      利用數位相機、攝影機與部落格,都可以在網路存取與便利寫作,使得製作電子出版專題非常容易,即使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也可以完成。
可以讓全世界的人看見自己的作品,感覺是很棒的,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是 MidLink Magazine,由10至15歲學生製作。學生以圖形創作,詩歌,散文和短篇故事來呈現討論的主題。

虛擬旅遊

      若能讓學生在蒐集與整理資料的同時,感受到遠端的臨場感,就可以善用這種虛擬旅遊活動。虛擬旅遊是一種流行的網路專題,可以打開虛擬視野與經驗,尤其許多豐富的多學科和多媒體的虛擬應用,提供了許多令人振奮的可能性。這種類型的網路專題有兩個變化。
      第一,學生在同一個地方旅行,分享他們的經驗,讓其他有興趣的人士,在類似課程可以共享。這種類型的專題,可以讓遠地的班級提出問題給旅行者,在他們的遠足活動中試圖找到答案。 很好的例子是香港國際學校長達一周的 Virtual China ,七年級學生騎自行車訪問中國南方,以及另一研究是在中國古代首都西安。該旅行者保持與事先註冊的班級聯絡,同時使用電子郵件和在kidproj 網站的問題討論區。
      旅客被分成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側重於中國人民和文化的不同方面。在他們的旅行中,學生分享照片,他們的旅行路線,並與參加的虛擬人交換資訊。

      第二,是一種虛擬遠征。由成年人進行,他們都是進行科學研究,或者歷史遺跡踏查。在網際網路上利用多媒體形式,邀請參加者親身體驗探險,可從遠端加入調查進程。其中最知名的和最發達的例子虛擬探險隊是MayaQuest,,持續有考古學家和影片製作人,因為他們中美洲地區,探索雨林和瑪雅遺址。班級訂閱這個專題,可以與探險家互動,並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資料分析應用

      在這個活動中,鼓勵學生從不同的地點累積類似的數據,然後再從組合的樣本中分析出模式。透過電子問卷,進行調查,收集回覆的資料並分析結果,再向所有與會者報告他們的調查結果。

National Student Research Center是極好的例子。

EnviroNet- 環境網贊匯集數據活動:學生在許多不同的地點收集環境數據,然後結合起來,並分析各種模式,有利於解決當前科技革命的挑戰。

環境網還發起匯集資料進行分析的專題,幫助學生追蹤臭氧排放和野鳥物種等等。

<Getting the Media Message>-討論中學生接觸的媒體環境中,有關性別、種族與資訊科技的議題

電子筆友

      電子筆友是最常開始的網路活動,類似傳統筆友活動。將學生們加以配對,彼此利用電子化工具相互溝通,討論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分享資訊,照片,藝術品,這些學生幫助對方了解各自的文化,風俗習慣,和日常生活中,他們討論的主題包含本土動物,傳統的民間故事,家庭,宗教,學校課程,及"感覺像是..." 等活動。
     <How People Live in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一個以色列8年級的英語教師,邀請歐洲學校與他的學生進行電子郵件交流。比較兩種文化與生活,以及幫助學生提昇英語能力。
      現在也可以利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活動,可惜的是,學生與學生的筆友交流往往需要老師花費比平常更多的時間來管理。透過一個或多個帳戶,發送和接收許多電子郵件中,可以使老師難以找到合適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

      現在利用部落格,就很可以累積自己的發表與分享,也能與好友的部落格進行串連呢!


 

全球教室

      利用班級對班級的交流方式~全球教室,可以引人入勝,也便於管理合作探索。這一活動的結構,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教室,在不同地點,在一定期間中,研究共同話題。全球教室活動比電子筆友普遍,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是在老師管理方面更加容易。尤其活動主題包含具體內容,方便老師可以更用心地經營課程。
這個簡單的網路活動主要是建造一個虛擬的學習空間,從一個班級的討論延伸到課後,同時其他班級也能陸續加入。例如共同閱讀、寫作活動The Read to Write Project

有些全球教室活動,結構簡單與短期,但也有結構複雜與長期進行的,甚至包含多個國家、進行多個學期。
<Voices of Youth> 兒童基金會的青年之聲,是一個讓全世界的學生都可以討論( 3種語言)社會和經濟問題的園地,如童工,女童,兒童與城市兒童。 This attractive site also includes quizzes and interactive "games" to set the tone for deep discussion and learning...one particularly powerful example is an interaction on stereotypes .網站還包括問答和互動的"遊戲",引導到深入的討論和學習。

<ENO-A Global Web School for Environmental Awareness>由歐洲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的eno創造的全球性的學校環境,由50多個國家、超過一百所學校,參加為期一年的計畫,而這也是他們學校課程的一課程。ENO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環保意識。每星期有兩次課程,你必須在前一年申請,以在今年跟著一起進行。

電子顯像

      利用網路視訊方式,學生可以與主持人和特別來賓進行同步或非同步溝通。典型的電子顯像是即時訪問,可以訪問地方人事或專家,或是校際師生彼此對談。雖然電子顯像可已結合電子郵件和非同步電腦會議工具,但『即時性』的效果,仍帶來較多的體驗,利用文字聊天室或視訊會議,
參加者具有"臨場感",並適合短時間的活動應用。

      美國太空總署女性專家 Women of NASA是個發展最完善的電子顯像。有50多名女性,在美國美國太空總署擔任科學家,數學家,工程師和管理員。她們每個月排定時程;在這些會議期間,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與大家討論"數學,科學,空間,技術與性別平等" 。
這樣利用網路輔助專家與學生進行同步或非同步的科學主題式對話,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但不足的方面,則在頻寬與設備。電子顯像活動通常只允許學生和其他人進行相對短時間的溝通。

遠距教導

      當與特定對象交流變得頻繁時,就形成遠距師徒的形式,這種活動結構,可以說是遠距指導。利用網際網路接的專家來自大學,企業,政府,或其他學校,可作為電子導師,學生要在這種互動的溝通形式中探索具體的研究課題。舉例來說, 惠普公司的電子郵件的導師計劃 Hewlett Packard's E-Mail Mentor Program ,幫助對數學或科學有興趣的5到12年級學生,可以在該網站找到老師協助指導。

      電子使者Electronic Emissary,是一種服務,協助教師及他們的班級媒合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與志工。教師和學生根據課程的課題,利用資料庫,可搜查志願專家。然後學生和老師,與專家利用電子郵件溝通。由電子使者使者的工作人員對所有溝通進行監控和促進,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和政府的網路工程師。當專題結束之後,隊員們分享他們所學到的、建立可搜尋的文件,供其他學生及教師在自己的專題規劃使用。 例如 Lanier Middle School's Electronic Emissary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