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一週全勤就只想著周全玩啊(AR)!

      『原則上啊,剛剛好... 』之外,最近我腦袋都想著像日本東京街頭烏鴉發出叫聲~啊、啊、啊~AR、AR、AR。就連探討擴增實境裡的3D模型製作工具,從Unity找到3Ds Max、Maya,也聯想成『媽呀!我們可以玩AR耶!(Maya→May AR)』

attachments/201410/2053507321.jpg attachments/201410/0278812951.jpg


      號稱『全勤』,是因為週一收到信、申請研究室使用~這裡除了國定假日外,6:30~23:30開放。好啊,卯起來玩啊(AR)~正巧本週有國定假日,其他就天天都來研究室報到,k paper也測試軟體。放學後先從德音回新莊,轉搭捷運或公車,一路上可以好好回顧一天下來602的點滴;這兩天假日,就從家裡直接出發。當然,還穿插著到華山、松山文創園區,以及本部、分部圖書館,短程轉換往往又有新想法產生。另外收穫是:國北附近的飲食真是多樣,每天每餐到目前都還沒重複過喔(包括麥當勞),
這樣也多了探索冒險的fu呢!像今天早晨就搭到龍門國中站逛過來~

attachments/201410/9725219129.jpg attachments/201410/3914437147.jpg
attachments/201410/9676340386.jpg attachments/201410/0832354276.jpg

      趁著下午參加maker小聚前,趕緊整理這週有關AR的想法。我想先從教學應用的意義、價值層來看,比較熱血一些~至於軟體工具、硬體需求的挑戰,還可以慢慢學習與克服。

How AR let's look how far?

      先不管文法地看這問題~就像旅行備課時,我喜歡這種『未來完成式 』~眼前得見的,讓你想到在後續教學當下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應用享受的樣貌。我也想著:AR可以讓我們看得多遠呢?包括擴增到何種程度?視野與想像看得多遠?以及需要多久時間才能普及與簡便?您是否也想到『創新推廣與擴散 』?沒錯!參考模型來想,很多新點子湧現,也能踏實規劃實踐喔!

attachments/201410/8249907075.jpg


       我從AR應用的創新特質來看相對優勢:
*工具符合需求與成熟
       行動載具普及、網路順暢,相關app與開發工具也成熟穩定,AR 能貼合教學發想、直覺操作,讓老師準備來讓學生感測、驅動學習,也讓人類世界、學習者大腦既有,發生再連結的新機會!也正因如此,我才想到心境擴散

*在地相容,無所不在、無縫接軌
       有別於ICT應用中網頁與多媒體資源,多只藉著滑鼠或觸控,從螢幕或投影方式呈現,現在利用擴增實境,可以實虛混搭整合:數學的學習輔具操弄、語文訊息的多元跳現,以及STS議題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加值呈現。真正達到在地相容,無所不在、無縫接軌,理想上,可以促成學習效率的最大化~從靜態、既存的脈絡,提昇為互動、擴延的學習情境,而這些,都可以由老師親手規劃或社群分享更有意義與價值的學習體驗、心流設計。

* 師生engage、動機
      以我自己一週來的體驗發現:善用AR~可以帶孩子們體驗以新的視角看待眼前事物,提供教師另類轉換學習資訊呈現的機會,讓學習時光遍佈於生活場域裡,進一步還可以延伸主動探究的冒險情境以及創意策展的新舞台。

      其實,啊(又是AR)~邊寫著又冒出不同點子?!不行不行,先好好犒賞自己一下~有了智慧手機、手錶雖不見得就真的有智慧,我更喜歡這個上週買的玩具 呢~微投影、立即辨識→數位徽章與擴增實境都很有得玩喔!好吧,一百元不到的玩具,我就心滿意足地甘願繼續k papers了~ 懷念起喜鵲心情的烏鴉叫聲AR~AR~AR~

attachments/201410/5599835252.jpg attachments/201410/9835195828.jpg

      寫完後,家長(fb討論 )和我分享這期的『台灣化學教育』主題正是擴增實境,主筆的邱美虹教授也是我上次博班修課『認知與建模』的老師喔,真巧啊(AR)!繼續搞笑玩耍認真K!

attachments/201410/0487111247.jpg attachments/201410/0302733554.jpg
標籤: AR

亂買亂寫的雙十淘寶

      國慶連假第一天,本來就打算好好看書,結果...又買了一袋回家,決定拍照來自我警惕一下。

      眼前這排是這週裡買的書(實體與Kindle都有),有的是想開始學習的主題,也有逛到時就順手買來,翻看後在腦裡建立多元的新連結。雖說我常到『滔寶』買物,但您一定相信:其實我花更多錢買書來『淘寶』吧!

attachments/201410/0555996321.jpg attachments/201410/3317013460.jpg

      即使家裏的書太多也不以為意,八個月前整理過 後也少再翻動?決定搬出筆記格本來叫陣一番~買、看這麼多別人的書,自己也亂寫筆記這麼一大堆,怎就不寫成一本哪?哈哈~今天把第一本於2007年6月10日首寫第一頁的『試寫看看、何時孩子WBL(Web-based Learning)?』,真的很有fu耶~

attachments/201410/1957651906.jpg attachments/201410/0025624257.jpg

      天啊天啊(正巧有兩本的書名),我的腦袋一定有問題~這樣愛買愛看書,又喜歡想想寫寫,一定常常自己產生問題再自己試著找解答吧!

阿剛剛好幫我搞定平板備份與還原!

      時間過得很快,去年國慶日膝蓋包著繃帶耍寶 的記憶猶新,而八月下旬在雲林分享,也過了一個多月,直到昨日才把阿剛老師教我的『超殺絕技』好好展現一番~讓手邊的每台Android桌面與安裝的apk都長一樣!

      為何題目寫成這樣呢?我自己常常在開會時聽到人家說『原則上.....』,就會有衝動地起立~原禎,上!呵呵,同樣地,暑假在雲林多天,聽到『啊,剛剛才過去一班火車.....』、『啊,剛剛我也有看到過....』、『啊!剛剛好耶~』,是不是都有『阿剛』呢?所以,這次認真感謝『阿剛』老師,『剛好』幫我解決數十台、多種機型Android平板的管理挑戰~adb備份與還原。和上次Teamviewer操作 ~都嘛是阿剛老師教我的喔~

      我先以『應用寶 』把App整理在電腦備用,接著利用adb來備份與還原平板(阿剛老師專文 ),平板先利用Smart Launcher 2 整理好app分類,新還原的平板也直接可以啟用Smart Launcher ,這樣,就幾乎等於讓各台平板的app都有相同的分類規劃呢!

 attachments/201410/9971224622.jpg

      看到這樣的畫面,真禁不住感動呢!

attachments/201410/5625309258.jpg attachments/201410/2571330326.jpg
attachments/201410/7515514185.jpg attachments/201410/5303665866.jpg

      操作影片 ,祝大家佳節愉快~



補充閱讀:『免ROOT! 使用adb來備份手機程式 (adb下載)』、fb討論

標籤: android

錐體柱體的組玩與翻轉

      數學的錐體、柱體單元,按部就班來組玩翻轉。

      先玩高雄市博愛國小數學園地 裡的『旋轉的錐體』、『旋轉的柱體』。

attachments/201410/7049265024.jpg attachments/201410/2334974474.jpg

      接著利用小球與棒的元件,各組任務:拼出一個最大體積的柱體。

attachments/201410/4471576285.jpg

      馬上有人給我搞笑,還是有認真進化啦!

attachments/201410/0565592095.jpg attachments/201410/5288686024.jpg

      組好的繼續測量底面積與高。

attachments/201410/4178979528.jpg attachments/201410/9792496949.jpg
attachments/201410/7275239954.jpg attachments/201410/8187798078.jpg


      我自己搞笑的~第四節嘛,棒棒糖與章魚燒。

attachments/201410/3977082971.jpg attachments/201410/2937668220.jpg

      還要利用A4白紙畫模型圖,以縮小模型標上實際長度,又成為比例應用教學材料啦!

attachments/201410/0237762792.jpg

      最後再玩Google SketchUp、韋輝樑老師的『立體幾何實驗室』 ,畫出柱體、錐體模型,利用滑鼠或讓它自動旋轉。

attachments/201410/3216982805.jpg attachments/201410/8775398294.jpg

      動手組玩翻轉還是比較有樂趣啊~接著,期中考完再讓孩子們自己來玩擴增實境。

再玩Leapmotion擴增心境!

      距離上回玩LeapMotion ,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想到利用這樣的體(指)感工具,以及穿戴裝置,也很有機會應用於擴增實境中,再拿出來和孩子們一起玩。回想當時少玩的原因主要是app太少,現在重新安裝軟體後發現有更多有趣的App喔!我先讓每個孩子來Google地球利用指掌翱翔一下,自己再『肉腳』地玩兩個:


attachments/201410/5504429773.jpg attachments/201410/7977052976.jpg

attachments/201410/1067672439.jpg

肉腳影片  

attachments/201410/2868536880.jpg

肉腳影片

   

這也讓人期待:Microsoft Research 展示超高精準度的手部追蹤技術

      除了體(指)感工具與穿戴裝置,接著我再整理閱讀paper作筆記時,想到擴增實境在教學應用上,未來可以藉著新科技普及、隨之而來的設計機會,同時補充類似想法的連結影片:


*物聯網
    目前常利用的擴增實境大致分為地點感應與視覺感知~隨著物體位在某處,使用者到達時提供相對應的訊息於物件或地標之上;視覺感知最常利用的是行動載具的攝影鏡頭,藉著拍攝特定物體或符號(Target),進一步於載具螢幕中跳現(Trigger、Layer)疊合的資訊(文字、圖片、動畫、影片、超連結....)。以教學需求來看,我努力找尋提供老師可以方便製作擴增實境的應用,如AurasmaOnvert ,主要也是利用『Target→Trigger、Layer』來製作。

      若把擴增實境想成『利用實體物件來疊合學習資訊』的機制,不正可以在教室、學習物品上疊加各式可以提供學習者探索的學習資源嗎?期待物聯網的普及應用,若是以類似ip的概念來串連實體物品、虛擬資訊組合,這樣應該可以促成更普及製作與應用擴增實境於教學現場的機會了。期待將來有簡便的物聯網ip標籤(或是特定tag標準),在一個學習場域中擺上,就可以將現場轉變為擴增實境學習區,不錯吧!


可參考:Google新開源計畫,推廣URL作為物聯網裝置互動標準HTML5的擴增實境應用

*Arduino攝像與超音波『造型』
      Leapmotion裡有個利用手指好像『捏陶』的app,也可以利用3D印表機加以輸出。我想到是否可以利用Arduino的攝像與超音波偵測感知來輔助製作一個特定物件或空間的『型』,在提供教師來製作疊加上去的學習資訊提供擴增實境利用?

      我還想到擴增『遙控、遠距』實境~如果一定要學習者到擴增產品前才有學習機會這樣很可惜,是否可以搖控機器人行動,它的攝影機拍到擴增實境後,傳遞資訊到學習者螢幕上?或者由老師設定某種機制,讓學習者『當下』獲得更適切合宜的學習資訊?可能還需要有更智慧的學習環境與系統來支持吧,值得研究!

可參考:Structure SensorSAM: The Ultimate Internet Connected Electronics KitGo Sphero

*行動載具攝影製作擴增實境
      既然使用擴增實境服務時最常利用的就是行動載具,那麼可否也提供使用者參與來製作擴增實境疊合的學習資訊?我們就像一般拿著行動載具拍攝,看到喜歡的就拍或者錄,但是還要利用觸控功能在畫面上描繪點、形以及加上相關資訊,這樣現地實做,也可以增加學習動機的投入,像另一種『生產知識應用』的學習翻轉吧!

      同時,利用社群網絡的概念,誰製作了哪些擴增實境學習元件,也可以分享交流、彼此挑戰喔!我也希望利用擴增實境於教學時,將來也有個別化學習服務的設計,我深信:真正的無縫、無所不在學習,一定要能虛擬、實體流暢組合的吧!

可參考:AR-Pinboard: An Augmented Reality (AR) Virtual Pinboard

多管齊下擴增實境!

      我利用五種管道搜尋有關擴增實境的研究資料。這篇先嚴肅點,下次再來多管玩!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從這裡找臺灣博碩士論文,擷取智慧繼續加值!

科技部專案計畫
以前找的『行政院國科會 學術補助獎勵查詢 』,現在升格為科技部學術補助獎勵查詢

      從『專題研究計畫』進行查詢,可以看到各年度有關擴增實境議題的研究申請主持人、執行機關與研究內容(主題、經費等),雖然大多還看不到成果報告,不過可以利用主持人姓名,再到Google找找看,也可能有意外收穫呢!

Google 學術搜尋
      利用Google搜尋網路與學術資源,找尋適當的資訊,或者先從相關的主題大會,如瀏覽ISTEAugmented World Expo 活動網站,認識更多相關軟硬體與平台系統,繼續搜尋!

*SSCI期刊
      我從之前常找的期刊 裡,先看三本『Computers & Education』、『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來找擴增實境研究的papers,有上百篇呢!

*社交網絡
      我偶爾也向FB好友們(尤其遍佈全地球的噗友們)請教相關擴增實境的想法、資訊,也常獲得有新資源與觀點挹注呢!我也喜歡邊閱讀、整理後就趕緊與大家分享,相信也能獲得回饋與創意加值機會喔!

      多管齊下關鍵字,慢慢看全個網絡與關聯,接著還是要統整研讀發想來聚焦(3Q )!不過我想著:應該先認真設計一個『擬擴增實境』讀paper的虛實整合境才是呢!哈哈~
標籤: 擴增實境

不老『滑』板高手!

      今天下午是很特別的『四代同堂』一起滑平板時光。 
      配合孩子們的社區服務學習活動,我們德音國小與附近的新北市五股老人公寓合作設計了『代間滑平板』活動,讓孩子們協助獨居長者學習時下的平板電腦運用,方便搜尋網絡資訊及日常生活應用,從中體會平板運用的樂趣,可以讓獨居長者發揮潛能,建立寬廣的網絡,更能以積極態度面對獨居的老年生活,進而建立正確人生價值觀,增強自我價值,降低在新世代互動的緊張與焦慮,強化對社群的適應力。同時,讓參與學童藉由活動扮演服務者、協助者的角色,對弱勢的獨居長輩進行陪伴與協助的工作,增進不同世代間的情感及彼此的向心力,傳授給孩子豐富的生命經驗,活動結束由機構開立社會服務認證時數給孩子,以鼓勵參與活動的熱忱。
 
      上週三先去拜訪老人公寓中心黃主任與志工夥伴,瞭解大致情況,但在看到與會長者名單時才驚覺『代誌大條』了~超過15位長者中,最年輕的63歲,最高齡的98歲,呵呵,我的年紀兩倍有餘,可也是孩子們年紀的7倍以上呢! (呵呵,還是想到數學....)與校長主任們研商後,從停車接送、場地引導到上課模式都先推演一番,校長還利用上午到我們班扮演一下『98歲校長阿嬤』讓孩子們來試教一下。
 
attachments/201410/3983880676.jpg attachments/201410/8179724711.jpg
 
      不過,下午一開場的熱絡與親切,就讓我如釋重負了~初見面的長者與孩子們那種初識即成忘年之交的程度讓我驚豔,孩子們的自然表現與協助長者的對話,聽來都還讓我嫉妒著呢!但也提醒自己:如何還能提供更多元機會讓他們學習、成長與展現?我們依原來構想:先拿平板拍照、玩臉萌,有機會再玩com-phone,不過後來發現,介紹『雙北公車』、找尋YouTube影片,反倒他們學習動機更強呢!孩子們平常被我操貫了,應付自如;加上無線網路也給力,效果不錯。雖然最高齡阿嬤還在午睡沒出席,但聽說她下次來的話,是會堅持自己爬樓梯而不搭電梯的喔!
 
attachments/201410/5741444324.jpg attachments/201410/2501899967.jpg
 
      瞄了幾段大家在看的YouTube影片:台語KTV、京劇、大愛電視、韓國機車舞.....,哈哈,我相信每位長者的人生故事一定都很精彩!也讓我體會許多:長者們有日據時代在台出生長大的、也有小時候從舟山群島來台的~台語、國語口音都讓孩子們可能吃足苦頭,呵呵,期待有機會長者來指導我們日語呢! 
 
      一個浸淫科技浪潮卻又溫馨確幸的午後。感動於這樣跨代數十年的忘年之交,樂於豐盛彼此生命,開展交織各自的新面貌!到耶誕前還有多次機會,下回開始課程就讓孩子邀請長者們一起設計! 


Freemind、Facebook~釋放心靈、面對書本

      四年前第一次讀博班,在大學塾開了一個『研究苑 』分區,陸續寫了五十多篇,主要以研究時的想法、工具應用與主題進行探討。這一次再讀博班,幾週下來還是習慣利用『Freemind斷句 』來整理文獻閱讀、同時想試試利用Facebook開設『社團』來整理研究文件、閱讀與進程管理。
  
      呵呵,那為何想利用Facebook『社團』呢?我試著來『論述』一番:
      記得當時我常用的是噗浪,現在利用Facebook作為獲取、分享資訊的社交管道,而這種來自於發現找到、加上自己想法、繼而分享的IPO(輸入、處理、輸出)流程已經很順暢,也佔了我許多利用各式載具的連網時間。就像我想把孩子們玩線上遊戲時間『偷回來』投入進行主題式網路合作探究 一般,若我仍習慣掛在Facebook上,其中多一些時間其實是在閱讀文獻、進行研究豈不更美妙?!有了這樣的初衷,我再認真看現有Facebook功能是否符合所需:
 
*在個人訊息張貼時無法夾帶檔案上傳,但『社團』就可以~我把閱讀中的文件上傳之後,所有的閱讀筆記整理、相關想法與連結(包含文獻的文獻引用)都當作該話題的留言,持續接起來也都有時間紀錄。
 
*搜尋檢索功能也是,『社團』的搜尋功能直覺簡便,不像『個人』區還得依靠QSearch。而自己正在整理的重要章節可以利用『置頂』放在最上面。
 
*為何不用Evernote?
      之前我也利用來建立分類整理文獻,包括錄音筆記都很好用,但有幾次在離線、連線同步緩慢或卡住的感覺很不好,尤其有時手機螢幕小,看長文章切換頁面不上手,慢慢就少用了。現在利用Facebook的話雖然無法錄音,但真有需要時我就利用Ocam或者com-phone 處理。
 
*社團要找很多人一起來嗎?
      呵呵,原本我只想利用上述『社團』功能,沒特別想找他人。不過後來轉念一想:美篇文獻的作者(們)不就都因此齊聚一堂了嗎?他們提供讓我可以好好閱讀與再提問的機會了!這樣的研究應用,我一定有個『社團』是只有我自己一人的,若將來有同伴想一起努力拼碩拼博的,或者邀請學者師長指導,我也要先做好準備再來慎選邀請,務求發揮『集智聚力』的數位槓桿效益。

      想來也有意思~第一次博班研究主題是論證(Argumentation),這次主要想玩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兩個單字還長得很像呢!趁教師節這天,好好想想研究苑社團新玩法,也祝福所有師長別忘記咱們都可以掌握『用自己生命豐盛他人生命』的幸福喔~
 
      看看這兩張手機畫面~自己也覺得好玩....這樣更能樂在其中!
 
attachments/201409/2266175015.jpg attachments/201409/54699604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