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台藝大創意舞、mkaer秀!
作者:塾長 日期:2015-10-24 20:16
我常覺得大觀這個學區很酷~從幼幼班、大觀國中小、華僑高中到台灣藝術大學,應該是世界等級密集一起的好學區吧!今天有機會讓自己回顧十多年來的台藝大校慶活動 ~從創意啦啦隊到創意舞劇比賽。
找了自己寫過的台北縣教育電子報,最早在2011年,剛借調到縣網時寫的第四篇就是『大學資源融入社區教育:台藝大與學區國小泥塑比賽 』~看藝術看maker,我想台藝大至今仍是國內翹楚。而2002年的『追風廣場拉著藝術風 』是台藝大47年校慶時的創意啦啦隊初賽。當時寫著『台藝大師生們的變裝、動感與戲劇造景的妝點下,融合中西古今、科幻神獸,一幕幕上演動感舞台秀,一陣陣刮起歡笑藝術風!』,今天,仍適用於台藝大60週年校慶活動喔!
![]() | ![]() |
原本到辦公室準備下週『新北市105年度行動學習學校』複選資料,中午時才看到原來今天也是台藝大的創意舞劇初賽,抱著回味與期待的心情,好好來欣賞一番。聽著主持人向大家介紹問候『各位家長好』時,感覺莞爾,也是啦!讓大一新鮮人入學就得全力投入的震撼教育『創意舞劇』,這些孩子們與學長姐、新同學沒日沒夜地企劃、構思與準備服裝道具、苦練彩排,當然要邀請家長來看了。這也難怪~剛剛我自然地被引導到家長席....。
眼前一個個系所的精彩演出,腦海也交織演出自己十多年來的回憶~我的第一台數位相機到現在用手機拍攝,當時還燒相片光碟送給學校,到現在隨時FB交流。此外,那時在縣網的工作業務是『資訊種子學校』,到現在則以行動學習為主。原本我以為心態老成到不會有多少漣漪了,但聽到『台藝一甲子,我們十八歲』,以及十多年前也有的口號『金色陽光灑在我身上.....』一剎那間,心,真的變回年輕呢!
文初有提到maker吧!沒錯~每個道具、加上演出,不都是台藝學子們的精彩maker秀嗎?想到下週才是決賽,先以小張相片呈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北教育雲_局外平台篇
作者:塾長 日期:2015-10-13 22:53
77天的同軸多軌
作者:塾長 日期:2015-10-11 20:53
從8月1日借調起,上班到10月16日,正好77天,畫一張『同軸多軌』圖,回味與省思這70天來的學習歷程。只有一個時間軸,未加上同事業務與個人生活。看多專案軌道的推進,有著8月初逆推規劃的緊湊即準~像104雲世代成果審查與105行動學習書面審查,都感謝評審委員利用連假期間進行;也有突發外加的磨合或順接~例如教育部專案的年度成果與新申請計畫時程,如何與市內專案密合調控、或者像Appgo專案,順道與各縣市教網夥伴請益與激盪未來合作機會。
藉著教育局網站組織職掌的資料,乖乖,一個都沒少,當然,也沒再多新案~很感謝同事夥伴的協助與協力。
1、「全國教學APP市集暨教學應用趣」計畫督導
2、教育部資訊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計畫
3、新北市行動學習學校計畫
4、新北市雲世代教學研究計畫
5、資訊教育產學應用合作推廣活動
6、新北市教育雲發展方案(協辦)
在FB與部落格裡,多少也曾隨著業務進展,整理心情與學習收穫(例如我看9月3日是第一仗,感謝所有師長的配合與支持),但有些項目決策或是折衝討論、內心OS,都只留給著自己品味。
對於部、局專案,我不會很在意年度、經費與成績,但我很在意每個參與其中的夥伴~想與大家交心認真玩!對於『字母』為首的專案我更期許能產生永續、常效營運的綜效~我絕對是玩真的!
新北市105年度行動學習學校遴選報名截止
作者:塾長 日期:2015-10-07 22:57
至今天下午五點,新北市105年度行動學習學校遴選報名截止,計有41校參與遴選,依計畫將選出15校為原則(即便有公允評選過程,我仍討厭這樣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經手感覺....)。今天我們也認真算計了經費可以購買的平板規格與數量,唉,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啊!要是經費充裕都能補足申請學校的需求,我們一定能規劃大家一起共好的美麗新境界。此外,我的BYO3D說帖~Device(載具)、 Differentiation(差異化)、Diversity(多樣性) ,明年也試著出手看看!
同時,近日持續拜訪請益了多個縣市夥伴,發現各縣市教育局與爭取教育部補助的經費交織下,也多有不同;不過,若新北市明年仍有參與『全國教學APP市集』策略聯盟,我想從這一塊,加上教學平台運用,促成更多夥伴數位共備運作。對了,徵選截止日是10月10日喔,請多加把握時間!
以下摘錄本次計畫的部份段落:
新北市105年度行動學習學校遴選實施計畫
104年9月23日北教研字第1041767409號函頒
一、 依據:
(一) 104年教育部資訊教育推動細部計畫。
(二) 新北市教育雲發展方案暨先導期計畫。
二、 計畫目的:
(一) 善用雲端優勢,營造多元學習場域。
(二) 凝聚教學智慧,經營數位共備社群。
(三) 提昇學習素養,培育人文關懷公民。
(四) 傳承科技領導,打造永續智慧校園。
三、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四、 承辦單位:新北市板橋區大觀國民小學。
五、 參加對象:
(一) 新北市雲世代學校計21校。
(二) 凡本市公立高中職、國中小之行政與教學團隊已凝聚共識,具備積極主動、勇於挑戰之精神,能持續實踐本計畫目的,以改變既有教學模式者,均可提出申請。
六、 補助內容:
(一)補助等級:依評選結果分A、B二組補助等級:
A組(行動學習領航學校):由21所雲世代學校選出10校擔任(另規劃於創新應用團隊選拔遴選流程選出)
B組(行動學習學校):其餘雲世代學校及新加入學校
(二) 教學設備(資本門):
A組:依104年成果、105度計畫審核結果,補助資本門經費30萬至50萬元,並由各校依發展需求採購相關教學設備。
B組:依申請校數及評選結果,預估補助各校Android平板電腦、充電櫃與適量之無線AP。以15台平板設備為一單位,依申請計畫之合理與可推廣性,經評選會議決議,最多可補助4個單位,配發數量亦配合教學班級實際人數微調。
(三) 運作經費(經常門):
1. 業務運作係指聘請輔導教授指導、辦理課程設計培訓及教材教法應用研討、策略聯盟運作(含參訪會議)、團隊與社群運作、教學演示及成果發表之相關經費(含代課鐘點)等。
2. 依學校規模及評選結果,預估補助經常門經費,A組則各校15萬至20萬元、B組則各校10萬至15萬元,將於105年起撥款運用。
(四) 補助校數:A組依審核結果與各校發展潛能錄取共計10校,其餘學校視推動成果得依B組補助標準核予補助持續推動;B組則依總分排序與區域平衡考量予以補 助,錄取計15所,實際補助校數依遴選結果由評審會議決議,得不足額錄取。
陪孩子做過什麼,知曉生命不平板!
作者:塾長 日期:2015-10-04 21:07
帶班時,我們班是以Facebook的封閉式社團互動,畢業後,改稱『德音702』繼續著,雖然偶爾寫點資訊,但總不像五六年級時的作業要求或心得分享那麼頻繁熱絡。幾天前分別收到一位女孩和男孩給我的私訊,卻是讓自己大溼眼眶地感動~原來孩子這樣掛心與貼心、原來孩子會記得找你繼續要求呢!
以下,都已徵得『臉書友人』們同意後轉載:
愛畫畫的女孩、兩年來和男導師對話其實不多,畢業時她畫了一張卡片送我,還是那個做為全校圖書小卡的可愛娃娃手繪版:

這次教師節時,她FB私訊給我、說出憋在心裡很久的話:
老師,雖然我以前真的很討厭您的數學課,因為我一直學不會,總覺得您教的很複雜,明明是小學卻要上國中的,心裡雖然明白您都是為我們著想,但是我真的聽不懂阿!!
老師,有時候我真的覺得您很囉唆,生氣的地方也好奇怪,想的觀點也很獨特,但是謝謝您讓我看到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與想法,我們只要學會包容跟尊重就好了。
老師,謝謝您,不斷的關心我們的健康,不斷的擔心我們的心情,不斷的關心我們的課業,班上26人每個都受您細心的照顧,真的不容易呢!雖然時常覺得您很煩,不過其實我知道,一切都是愛與包容!
老師,謝謝您,幫我們創下那麼多美好.獨特的回憶,像是畢旅.運動會.兒童節.兒童樂園...都是我們一同創下的美好回憶呢!雖然是全班一起完成的,不過最辛苦也最偉大的就是您了!謝謝您讓我有這麼多美好的回憶,那些美好畫面偶爾還會重複播映呢!永遠都忘不掉呢!與新朋友分享這些回憶和照片,大家都用羨慕的眼光回應我呢!
如今,我們都升上國中了,每個人都很忙,每個人都在各地奔波,但是只有您,雖然在遠方,卻仍然惦記著各位呢!老師謝謝您 祝您 教師節快樂!
最後再補一句,我就淚崩了~
呼。終於把內心話說出來了 不要生氣也不要太感動哦哈哈
補問了唸私中的她現在數學如何~至少都有及格看看現在的數學老師,突然好懷念您呢! 噗~
接著看上課安靜的男孩,說來這是我的『Minecraft』啟蒙老師 ,雖然擔心他課業比較多,但也高興他在這裡開創新天地!這是他五升六年期暑假時參賽的Minecraft作品:
![]() | ![]() |
![]() | ![]() |
前幾天他也FB私訊給我:
這個作品,我在暑假快要放完,心血來潮就做了一個現代的房子,但是我一知道了,寒假可以參加建築比賽,我就覺得我可以把這個作品去比賽,雖然沒有什麼獎勵但是我覺得這是個很大的成就,現代的房子都很好看,以前的建築都很豐富,兩種都是有困難的建築,這一次的比賽我希望能更好-
老師不然您給我個最好的建議,我可以把您的指導拿去比賽,不管有多困難我會盡力去做。
接著對話裡,我『逼』他寫點:到底我這個導師他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在小學的時候老師給我了一個最強大的心靈,老師讓我的自信總是不會消失,和堅持總是在我不夠堅持和沒信心的時候鼓勵我,讓我能成為現在的自己,我非常感謝我的老師 ~
孩子,老師決定認真拜託,請我的附中建築師同學來給您建議與指導!這次新作:

最後,想著自己當小學導師的生涯雖僅兩年,孩子們到現在也都偶爾可見,翻出畢業典禮當晚他們才送給我的『平板』~每個孩子和我,都值得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APP!哈,我果然是28號,但今晚才發現竟然還有5.5號和19.5號?!
![]() | ![]() |
![]() | ![]() |
是吧,笑中帶淚的為師人生,絕對不平板!
期想大學塾2000篇的新風景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9-29 21:15
大學塾將達2000篇,試想看另一種風景~資料探勘。先回顧一下自己喜歡的這種滿期圓滿:
◎台北縣教育電子報第100期『一期一會,百般期待』
◎台北縣教育電子報第200期『圓援源緣200遍!』
◎大學塾第200篇『台北縣K12未來發展方向探討,附記部落格兩百篇紀念!』
◎大學塾第1000篇『千篇一律的ASSURE DNA!』
有人問我想出書嗎!我沒很想,還得好好整理。但在寫2000篇之前,正巧有『 香蕉派(Banana Pi)初體驗實錄 』、『 Power Query for Excel抓回自己的Facebook貼文』的體驗,我想著在一片mini SD卡中擺入大學塾,放在香蕉派(Banana Pi)裡可以離線運用,事件很酷的事。另外,將資料庫拿來做探勘分析,應該也不錯。
加上今天認真看抓回Facebook貼文的Excel檔案,又有了不同的想法(或是疑問):原來,從2010-07-04上午11:47:11起,自己不經意貼到『Plurk』、『Facebook』的文句已累積超過3000則,每一篇在Excel檔案中以多個欄位顯示,除了『訊息內文』,還有『張貼與修改時間』、『縮圖連結』、『內文裡的網址連結』、『名稱與標題、描述』、『資料來源』….,還有相關欄位可能我不常用所以沒特定資訊,如『地點』等。
![]() | ![]() |
原來這些都有著對應的資料欄位蒐集與保存呢!雖然Facebook尚未提供更好的個人資訊檢索工具,但不難想像:他們已掌握著最多人際網路互動的大資料庫了。我從Excel檔案想到:歸納我常引用的網站、整理過的連結清單、偏好應用的文字表達pattern、張貼時間的趨向…等,同時,Facebook可以從『這樣的我』裡,再給出更為專屬、客製化的服務建議嗎?或者提供與我互動密切的Facebook友人也有不同的新服務?
回過頭來,看著更專有寫作目標、文意表達完整的2000篇大學塾(另外還有數百篇的台北縣教育電子報),相信也可以善用資料探勘技術,來呈現不同風貌,若是『專家』友人看見此文,希望能給我建議喔,在此先感謝喔!
此外,當然要再玩一次『HTML5文字雲』,現在還有更多功能,可以看到每個關鍵字的次數,果然一如初衷沒變~我的大學塾排首的用字是『可以、學習、孩子、教育、自己、利用、教學、應用、孩子們...』
此外,我也對自己大腦做著回憶探勘~從文字與相片、連結中,每一篇的當時都能如實再現耶~果然有人說,寫部落格比較不會老年癡呆,哈哈!謝謝每一個我認識或不認識的您,讓我有了這樣九年多來的學習成長,若也因此勾起您的專屬回憶,那當是我的榮幸呢!也歡迎與我分享喔!
我的BYO3D說帖~Device(載具)、Differentiation(差異化)、Diversity(多樣性)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9-29 17:59
BYOD的概念~Bring your own device,帶自己的載具來進行數位應用學習。並非只為了官方節省經費、追求新科技,而是在一定的生活水平基礎上,有深度的學習支持規劃,在親師生都能安心、放心的前提下來加以進行。
除了載具是Digital Device外,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來自不同的家庭,有個不一樣的學習風格、偏好與學習進度。因此,另一個D的關鍵就在於差異化(Differentiation) ~家長與老師們齊心協力來為每個孩子經營、支持其個人化學習機會,這樣串連起正式與非正式學習,在校、在家的學習接軌,孩子自有專用載具,相信更即時支持學習,早一步達成個人化學習的理想。
此外,相較於看待『每一個孩子』的角度,我們也藉由BYOD搭連出另一片視野~多樣性(Diversity)。我一直以『創造教學多樣性,添加網路教育味』作為教學思行職志,或者看『擴增實境 』,我喜歡它在既有的實體物件或場域中疊加虛擬資訊,能持續進行實體、虛擬混搭互動的機會。那麼,在以人為本的ICT永續教學應用生態系統裡,BYOD促成更多人己、人機、人際、情境的新連結,尤其是在既有成員的關係上,添加了更多教育之可能與想像。雖說教室裡每童一機、多螢連雲的樣貌,勢必給老師帶來更多挑戰,但也正因如,才能為每個學習當下提供豐富多樣的沃養支持不是?
最後談談個人『想通』這點的契機:會想到這樣的3D,應該是自己經歷與見識、掛心所致:兩年來帶班,在個人經濟狀況許可下(呵呵,又開始期待考績獎金了),買平板給孩子們,也是希望提供這樣的BYOD情境,相信這是值得的投資花費。只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還有很多想做的理想未能達成。而現在借調資教股規劃行動學習方案,想到再怎麼補充設備、規劃專案,科技的發展一定走在我們花錢來不及追上的速度,而教育局,中央補助甚至民間企業捐贈設備的機會,仍是僧多粥少的競爭型計畫爭取(而且申請者仍以學校為單位、非為教師個人或社群)。在製作『105年度行動學習學校遴選說明會 』簡報時,想到這樣的BYO3D之詮釋,今天上午看到BEYOND的超越比喻~加上教育網絡(Educational Network),更讓我相信:BYOD,是真正兼顧了個人化的即時與常續需求,並且創造更多教學多樣性的好機會。
如果,我是說如果,老師自己願意,從帶自己的行動載具開始,老師先BYOD,當您看見教室裡孩子的差異性存在(Differentiation)與學習的多樣機會(Diversity)時,相信會找到更多機會~從專案補助、個人與社群合作,認真思考以班級或學校形式,邀請家長也來共襄盛舉,像『教育大數據應用的家長觀點』這樣的未來,我們就能身處現在進行式!
我也想努力看看:從自校規劃BYOD的創意來結合縣市或中央的行動學習專案,或許也是個好的面對『不患寡而患不均』問題之突破口。您會問不擔心學生濫用與誤用、影響健康身心發展嗎?當然不是不擔心!不過,要我們無視『載具普及、學生黏著』的行動應用狂瀾而不作為嗎?我想也不能。以整體觀來看,當然要設計更圓滿周全的策略規劃,先小而美開玩吧!
以下是『申請者仍以學校為單位、非為教師個人或社群』 小註:
是否能用跨越學校層級的概念,不管是區域,領域或者是自組教師社群、縣市層級提出行動學習實踐方案與推動模式,相信更有不同的新機會呢!另外也想著:最小阻力原則,讓教師在一個班裡開始實踐行動學習應用的啟動需求,機制與動力源該是什麼樣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