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威力導演15」剪輯360全景影片!
作者:塾長 日期:2016-10-10 14:39
我自己拍攝360影片的實例並不多,考量相片應用便利、仍期待影片上傳分享的網站效能更加提升,另外,就是未見關於剪輯360影片的工具。
看到威力導演15,具有360影片剪輯功能,當然要來動手剪剪啊!
利用全景錄影方式表現體驗VIVE的實況。
之前「台北科學日2016」時,利用Theta S拍攝,您可參考「VIVE體驗之Theta全景實況影片」,但這回想再拿來轉檔提供威力導演編輯,Theta S的電腦端竟無法轉檔了?!真是奇怪?!還好在仁愛國中與富安國小觀摩與體驗VIVE的機會,利用LG360拍攝的360影片可以轉檔、進一步剪輯分享。(LG 360 影片轉檔實務 )
![]() | ![]() |
您可以參考「運用威力導演15,創作360°影片」教學影片專區,掌握匯入→剪輯→輸出即可搞定喔!此外,即將辦理三場「新品發表巡迴講座」(報名專區 ),由李燕秋老師主講喔!
![]() | ![]() | ![]() |
最後,雖是簡單剪輯而成的360影片分享與瀏覽,但看其中的內容與對話、加上視角切換觀察,相信您也可以聽到、看見或想到VIVE應用的機會與挑戰喔!
◎YouTube
◎Facebook
有了360影片剪輯工具,自然湧現更多規劃拍攝的構想了。不過,未來教學應用上,我還是考慮使用本機端的Theta 360軟體播放mp4影片檔~影片播放時還可以縮放與轉動視野,清晰度也不失真!
![]() | ![]() |
關於「記住名字」的探索
作者:塾長 日期:2016-10-04 20:37
我先認真自問:是真的不擅長記憶,還是未曾真正在意地記?
從大一開始就發現:我不喜歡記憶名稱,因此,就讀生物本科的我,對於「辨識與分類」一直是自己的罩門:動組、植形、種分等課程都低空飛過,昆蟲學?也跳過沒修。
對於人名,也是如此。
在上週五晚上,望著自己親手拍攝,以前也一定記得它是什麼花的「日日春」照片(可見我真的記不住吧~),狠狠地要求自己,終於查到連結資源,在小氣餒與遲疑中,我也深思關於記住各班孩子名字的「任務」。一個月來,雖在開學初就做好了各班名冊表,但頂多只是參考,了解教室裡每個座位是某某人,上課中點名方便。這回決定認真一下~週日的七逃(玩耍)時光,在移動與搭車時間裡,我拿著印出來的各班相片名字,一直一直一直想全部記住!過程中有了些體會、想到一些方法,還有發現「自己如何記憶」的一些偏好習慣,試著把經歷與省思整理起來。
![]() | ![]() |
首先是目標與動機~希望自己能夠經營更好的自然教學時光。能面對一個孩子叫出名字來,可以眼神交接地好好討論、提問,這樣上課的效果絕對最好。同時,知道自己記得他(她)的名字,是最大的鼓舞與自我回饋,同時我也相信:被叫到名字的孩子,一定在當時也是對自己學習印象最深刻的。
即便有動機與目標,記名字的挑戰,我還在繼續奮鬥。
明明看到很熟的臉,卻連不上名字~光用「想的」很難憶起,我不斷看著照片與名字,唸出聲音,配合座位關聯,一組孩子的名字一起記,結合一個月來上課的點滴回憶,想增加更多印象來幫助聯想記憶。
這回,我也提醒自己,到底你真正花了多少時間、專門來好好記住他們名字呢?感覺起來,週日的努力在週一上了四個班裡頭,有些孩子明確的你可以叫出名字,但也相對的還有一些就是「完全沒印象」!繼續加油!
是否輕鬆記得名字?長相愈有突出個性愈容易,否則與名字的連結就有點弱。另外,自己土法煉鋼有助記憶連結:在一整班或者是在跨班之間,特徵相近、名字讀音相同或相似,與我認識朋友或以前學生名字、長相有連結的,甚至一些成語~欲言又止、移情別戀....,都有點「趣味化」地讓我對這些孩子們印象較深一些。此外,就是五個班、一百多個孩子,一次想多記很多,不如鎖定一群,多次練習效果較好。關於男生、女生的長相與名字,我也發現自己記男生時相對難些,但感覺比較是幾位特別的男孩,讓我印象太深.....。
這些,讓我也想在植物主題教學時,與孩子們一起探索~從辨識植物,到了解植物生長、與生態環境、人類生活的關聯,都能夠面面觀地建立多元連結與系統思維之理解。
接著談談科技。如果你連孩子的名字都教不出來,怎麼期許你能夠精準的去評量他們?更何況提供個別化協助、引導他們自我導向學習?
依賴地看,之前我希望Google Glass可以提供這樣的擴增實境服務~即時告訴我「近在眼前」的孩子相關資訊。
不過,繼續自勉地,實際上在一節課裡,叫得出多少孩子、多少次,加上互動、對話內容之整體分析,更是我對科技輔助學習分析(如xAPI )的期待~繼而串連孩子們在學習平台的學習行為,以得到最佳分析與的個別化學習支持,老師、家長據以教學決策規劃與協助。
明天又要到國北上課了,這次閱讀的Paper很應景,提醒我繼續努力!
GEG Taiwan EduX簡報分享~「ISTE Standards for Students 2016」七個角色玩Google
作者:塾長 日期:2016-09-28 20:27
有此榮幸在「GEG Taiwan EduX」分享(GEG Taiwan 台灣「聚一聚」FB),我自訂主題:「ISTE Standards for Students 2016」七個角色玩Google~簡報分享。
整理自多篇部落格文章:
◎18年數位原生能力轉變與期待,看NETS-S十八年來與科技、社會轉變的教學期待。
◎從A到Z看Google應用!檢視一次Google應用清單。
◎ASSURE Google GRASPS!接續自「ePBL」Excel檔案出發,Google整體服務,也從「換裝Google大腦」、「畫張長堅定路線」,一直到「Google in PBL教學應用」
◎「2016ISTE Standards for Students」試譯,讓我從每個角色表現之行為特徵,接合科技支援的功能與服務~發揮角色確認使命、賦予任務、行動與成果。
◎以「ISTE Standards for Students 2016」七個角色玩Google,對應好網頁連結。
![]() | ![]() |
這樣一個站一個站建立連結、截圖,又能交互發想新的行動機會~教師節莫忘初衷,Google助手,真心即達!
![]() | ![]() |
簡報分享,請多指教喔!
3D列印超酷日晷!
作者:塾長 日期:2016-09-25 22:12
繼「太陽位置觀測」後,即將進入「太陽與生活」主題,其中會介紹「日晷」,我們校園裡有一個,自然教室也有紙材日晷。
![]() | ![]() |
幾天前的晚上,南投姚述勤組長寄給我嘉義天文館的日軌推廣相片,還有中部國、高中生3D列印日晷(Digital Sundial)相片,超酷!當下即搜尋網路找到列印檔案,傳給我們主任看,主任與俞呈老師幫我印了好多小時後,終於到手測試玩!
![]() | ![]() |
原始檔大小,可能印表機無法列印大檔,所以還有「半截組合式」版本,測試後,我們也加印縮小版,效果也不錯!測試過程中孩子們圍過來,竟有「手影狗」出場,讓自己小感動地震撼一下呢!我也申請印製「半成品」版,準備讓孩子們細觀內部結構、印證投影原理。
![]() | ![]() |
以下是相關網站連結:
◎製作原理說明與縮時攝影效果,看介紹原理與測試就實在佩服其實驗精神了!
◎模型檔網址
細部看其結構,我很納悶怎麼能「畫」得那麼細緻?找了一下,應該是以Script描述檔展現出來的~
◎OpenSCAD模型製作軟體
這該算是我第一個派上用場的3D列印自然教具(第二個是即將登場的手機顯微鏡框),在佩服、讚嘆之餘,好好發想應用於教學中,也督促自己更認真玩想教學妙點子!
這也讓我想起深圳科學館的妙招~
在大創買的LED燈,模擬太陽的效果也不錯喔!「測試影片」
![]() | ![]() |
家長日「五年級自然科教學」簡報
作者:塾長 日期:2016-09-24 22:08
2016『Horizon Report K-12』趨勢、挑戰與進展
作者:塾長 日期:2016-09-24 21:47
2016「Horizon Report K-12」開放免費下載,接續前六年整理關鍵趨勢、重要挑戰與進展。
◎2016驅動學校應用教育技術的關鍵趨勢(前六年關鍵趨勢)
近期趨勢:撰寫程式成為素養(Coding as a Literacy)、學生為創作者(Students as Creators)
中期趨勢:協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深度學習途徑(Deeper Learning Approaches)
長期趨勢:學習空間再設計(Redesigning Learning Spaces)、重新思考學校如何運作(Rethinking How Schools Work)
◎2016影響學校應用教育科技的重要挑戰(前六年重要挑戰)
可解決的挑戰:真實學習體驗(Authentic Learning Experiences)、重新思考教師角色(Rethinking the Roles of Teachers)。
有難度的挑戰:推動數位公平(Advancing Digital Equity)、擴大教學創新(Scaling Teaching Innovations)。
嚴峻的挑戰:成就落差(Achievement Gap)、個人化學習(Personalizing Learning)
◎2016教育科技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進展(前六年重要進展),採納階段:
1年之內:創客空間(Makerspaces)、線上學習(Online Learning)
未來2-3年:機器人(Robotics)、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未來4-5年: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可穿戴技術(Wearable Technology)
科技發展七個面向清單:
拿Google翻譯 App當OCR(光學字元辨識)工具!
作者:塾長 日期:2016-09-20 14:39
之前我利用camscanner(部落格文章 )來用手機辨識紙本文字,這兩天電腦玩家作者分享兩篇佳文:
「大絕招!用 Google 翻譯 App 複製書籍講義紙上文字」
「五款免費中文 OCR 文字辨識軟體下載,建立強大無紙化辦公室」
今天開始準備「植物世界面面觀」的主題,看著「植物Q & A」目錄裡的植物240問,心血來潮試試看~
安裝與啟動Google翻譯後,先選擇語言翻譯的設定,就可以進行即時拍攝辨識,但因為這時的相機功能較陽春,建議可以先拍照後,再將照片拿來做辨識利用。
![]() | ![]() | ![]() |
辨識速度與品質都讓人驚艷喔!
![]() | ![]() | ![]() |
「觀測太陽」最佳模擬~王建忍老師的「太陽視運動軌跡模擬器」動畫
作者:塾長 日期:2016-09-17 18:36
配合五上康軒自然課本與習作活動,我利用王建忍老師的「太陽視運動軌跡模擬器」動畫,讓孩子們探索、模擬印證~ 動畫可以操弄後同步呈現數據與畫面,繼而在活動中規劃提問、討論,甚至讓孩子們提出假設以進一步印證都很棒喔!先錄製操作影片,參考如下:
01標定所在時間地點,觀察太陽與影子
02方位與高度角操作
03每月20日中午太陽高度角操作
04太陽四季運行軌跡與其他操作
![]() | ![]() |
![]() | ![]() |
感謝王老師真是佛心來著! 記得早期玩「凸透鏡的成像位置 」動畫時看過資料,他畫佛像就花了快40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