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再開寫「生活中的程式設計」!

      去年暑假,結束四個學期、八個班次在台藝大的「生活中的程式設計」通識課程講授。有個構想將其整理成書,倒是...從Notion紀錄裡可見:一放,就是一年過去。

attachments/202409/5082157953.jpg attachments/202409/4548195852.jpg

      有趣的是:最近在上海、東京,都湧現「再開工吧」的熱血,巧的是回來後,也都在苓雅圖書分館裡寫下所有選用工具的起心動念。除了本來學期裡的工具,加上Canva和Padlet,共有九大塊,伴隨開學,來好好寫呈:

真實世界,數位寫真:Google
收納放送,玩轉即呈:Notion
原元宇宙,操之在己:CoSpaces
所見所得,言行全錄:動靜態螢幕錄製(OBS)
物連務悟,無所不在:物聯網(Webbit & Google三寶、NFC、QRCoding)
數位分身,移情人味:人型機器人(Kebbi)
如你所擬,全知織緻:生成式人工智慧(B=MAP)
圖文影音,信手拈來:Canva
迅即動員,集智聚力:Padlet

attachments/202409/4143368153.jpg attachments/202409/4098908483.jpg

attachments/202409/6108373449.jpg attachments/202409/8913240155.jpg

      以下是去年初開工時,由ChatGPT整理逐字稿的摘要:
一學期裡探索了現代科技與人文社會的交織,從搜尋到人工智慧,從虛擬實境到物聯網,從MCU板子到QR code,從機器人到編程設計,課程涵蓋了各種工具和方法,以幫助學生發展、加速、加快,並超越個人當前的能力。
學生們可以透過序列、平行、條件、事件、函數、傳值等方式的積木式程式,來表現自己的想法,並實現自動互動控制與資料庫歷程記錄。
此外,課程還強調了科技與人文社會的互動,從而將科技與生活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從疫情後到人工智慧、政治、經濟、全球在地化的百業中,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和意圖,並採取相應的行動。
在學生的生活中,包括人際關係、環境、物品、行動手機、網路等,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總體系統,其可靠性和穩定性取決於運算思維設計思維的總體系統思考。
因此,通過程式設計,學生們可以理解更好的生活和設計的目的,從而加速他們的發展和實現個人興趣和目標。在這個數位轉型的時代,學生們可以利用所學來加速、加快它,並超越個人當前的能力,以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專業發展。

attachments/202409/3611750664.jpg

本性易移,為難江山,我的三個巧印證

      這次來東京,望著珊珊(日本為十號台風)颱風路線,心裡交織著期待逛展、積極防颱的心情,讓我對於自己所言「本性易移,為難江山」有了另番體會。先說三個巧合的印證:


1、在「佛畏系統:洞察事物背後的規則,在不確定時代做出對的選擇」書裡,作者萬先生引用了大衛布魯克斯的話:「真正的自我是你從本性中建立起來的,而不僅僅是你最初那個本性。」
       從去年三月底在屏東縣的演講「AI對中小學教與學的影響 」裡提出「本性易移,為難江山」這個觀察:尤其,今年五十五歲的我一生歷來,看待前年底至今的AIGC迅猛衝擊,我也再有於新竹世界高中的演講「世界高中中 」感觸:我們看自己的本性,由基因決定、家庭環境、學習、生活、工作以來,藉由科技幫助、促成、激生本性的更多樣也更具彈性。
       這樣的人工智慧與每個人、與這個世界,勢必式共同演化、不可逆地持續發展。同時,在每個人自己與相關夥伴之間的互動中,也會發現:因AIGC的陪伴、介入或侵擾,再發展出有別於以往的關係連結。

2、也藉一本書開始:洪錦魁老師與益師傅的「AI繪圖邁向視覺設計」。自ChatGPT開始,先有文字生成文字之後,開始有了圖像、影片、音樂....。差不多去年初,我就意識到並問著自己:我很不會畫畫,那能以豐富精彩的提示生成圖像時,你自己會因此自得意滿嗎?我給自己的答案是不會。加上一開始的生成圖畫的AI工具需要付費居多,我也就持續地忽略未追玩。
       今年暑假,「AI 繪圖邁向視覺設計」出版,我帶著書來到東京,也逛著秋葉原書泉(趣味書店)的專櫃,對照幾本AIGC繪圖相關的書籍,在洪錦魁老師與益師傅書中,關於觀念的闡述、工具介紹與功能展現實例,尤其許多免費有料的精采呈現,更讓我自省:若能更適切且精準傳達你的想法與作品的介紹,圖文組合、甚至加上影音,勢必是混搭得宜的。尤其上週,我在高雄正義高中與老師們一起研究Canva,我也體悟到:或許跳過「不必要的自卑」而飛躍上自己想傳達事物的境界,同時,也以該處當基礎,進一步迭代再出發,藉工具表現自己的創作,都能信手拈來、流暢開玩的。

attachments/202408/4043715747.jpg attachments/202408/0092373315.jpg

3、東京玩具展與DIY工具展
      這次來東京的主要目的還是逛展,行前自己擬了個發想,希望在現場找尋、印證或等待驚喜。我發現自己,並不是太沉迷於特定玩具類型(如模型、積木),但也體悟到,這些實體動手的玩具或工具,在這樣數位時代裡,也有著多樣且差異度極大的變化:例如,有IP的公司,自行建立起全面的玩具王國,男女老少兼顧,從布偶到智能對話玩偶,也可能從模型公仔到動漫電玩。可能從小到大,我們為孩子或大人們提供的各式玩具與工具,也有更多機會試探、引導與發揮每個人的本性開展與成長。

attachments/202408/3156169890.jpg attachments/202408/1897948661.jpg

      若我們看「本性」不只看人,是否這些物品、活動的本性,也因科技(尤其人工智慧)掀起了另一番數位轉型的風潮?
      我自喜慶幸:能這樣地與時俱進,得見自己本心初衷,在這樣的世界變動下「繁老頑童,盈餘合盛」。開心享受「本性易移」之下,擘劃「為難江山」:人際人機共同演進,勇敢想、認真玩,創造未來美好。

標籤: AIGC DX

COSPACES再開新班試用三個月與派送任務

      在6月下旬,我看到COSPACES利用暑假期間開放試用三個月的活動,那時開設的班級已經達到一百人了。我就再申請一個教師帳號、開新班,輸入「COStrial+」代碼,另外也將選用的任務派送進去,這次的三個月試用,時間就到了11/19。

      分享兩段影片:
1、專業版試用帳號三個月,試用代碼為「COStrial+」,影片
2、派送任務給學員,班級代碼為「ZBH7G」 ,影片

attachments/202408/9958373615.png attachments/202408/6378066349.png

      還有建立於Notion的講義 ,有完整任務解說影片可參考。

attachments/202408/2215768659.png

標籤: cospaces VR

Notion_買書就要建檔

      9:10開拍,9:50完工分享...所以又能出去玩了,哈哈!下一趟,東京。

      早上想著這回逛了多家書店,也買了廿本書,可以先拍每本書,建立Google相簿(分享 )。

attachments/202408/3191427805.jpg

      接著我把每本書以書名更改檔名,在Notion建立新頁為資料庫形式,將檔案拖拉進資料庫。

      再新增一個Gallery View,就有漂亮的書籍資料呈現了,開心!(分享)(操作影片 )

attachments/202408/5139407252.jpg attachments/202408/6185526306.jpg

標籤: Notion 上海

Notion整理看展文章

      從上海回來後,再統計一下:五個月裡(3/12~8/11)往返六次上海,而一年多來剛好達成「香港、上海、東京」三城各六次的紀錄。

Notion分享PDF下載

attachments/202408/6132502775.jpg attachments/202408/5649287226.jpg


      本來我就是利用Notion整理看展行程,這次想整理在部落格文章的資料,再接著撰寫分享。先建立一新的Notion頁來整理寫過的部落格文章,利用剪貼外掛之助,貼成一篇文章一個分頁。目前有七篇文章:

2023八個月看8個展
2023我的實質發展,以十職八展為例
三度日本自由觀展
第二輪日本EDIX看展前的「玩熟」
一年城市看展鑲識(一):首推香港城
本週三加一實虛逛展玩:書展、照護、攝影與和食
2024逛完香港玩具展後,以九宮格開寫整理2023實質發(八)展
 

attachments/202408/1824298234.jpg attachments/202408/1965125493.jpg

不過,想匯出為PDF檔案時,卻發現這些次頁需要商業版另外付費!所以,除非我一頁頁單獨匯出,再另外整併PDF檔案,或者,我想到把各頁轉換為ToggleList,這樣所有文字也能集結在同一頁裡,再匯出為PDF加以利用。

attachments/202408/0594523246.jpg attachments/202408/8651170904.jpg

attachments/202408/4241763303.jpg

標籤: Notion 上海

教育部112年度VR/AR教材簡介

      這次教育部112年度VR/AR教材 已上架教育大市集的14件作品,涵蓋數學、理化與生物和社會、藝術多領域。每份作品歷經專案申請審查、開發者與第一線教學教師合作撰寫腳本,研發過程中也持續進行教學調整、審查優化地迭代演進,尤其能兼顧PC版與VR頭盔多載具使用,也開發了教師中控系統,很符合教學現場的樣態與需求。同時,除了VR作品本身,也搭配錄製操作影片以及教案、學習單等輔助教學資源,各位師長若能找到合適的教學年段與主題,很適合採用以進行共備與教學應用。

attachments/202408/6375375022.jpg attachments/202408/4465741421.jpg

      從專案與教育大市集 網站,可以看到每個作品的完整呈現:作品名稱、開發團隊、摘要、教學影片、下載資源等。利用這些資訊,可以先讓老師們(校本或領域、議題夥伴)先有個大致圖像,再回到自己新學年的教學版本、主題章節,或是相關校本課題都可以結合,思考跨領域、跨載具,也有機會藉此跨班校、多師生協同應用。

 attachments/202408/2271437588.jpg

attachments/202408/3710735984.jpg


      14項作品各有千秋,我大致分類繼續玩~截圖先以「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與唐山過臺灣 」為例介紹。

03VR互動地球儀
09圖紙上的3D世界
10生態環境研究室:氣象科學篇-鋒起雲湧
11海洋奇緣:永續生態的奇幻探險
06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與唐山過臺灣
08我的家鄉
02燃燒吧空氣
13水精靈的變身魔法
04酸鹼魔法屋
01弦外之音
07聲學主義
05電磁大挑戰
14VR電磁Show
12了解您體內的線路-人體的神經系統

attachments/202408/9134464099.jpg

標籤: VR

我的高雄四百:巧看時間與新台幣

      高雄四百年,是我搭著臺南四百年 來看,當時荷蘭人從澎湖來台,建造安平古堡時,需要由高雄運送石灰。想想:當時大航海時代裡,若非就地取材、獲取在地資源,那麼就都得耗時費日地船運才可得呢!此外,地球另一端也在紐約開港 ,台灣這邊還有澎湖、台南,以及之後兩年西班牙人興建淡水紅毛城....,如今看來,以四百年或更長時空尺度來看古今,展望未來,尤其還有台東卑南與跟新北八里的史前博物館,讓我們對先民與土地的關係、人類文明與科技進展,勾勒出更長遠的想望,都很有看頭。

attachments/202408/5202461674.jpg attachments/202408/5651115602.jpg

      新台幣四百萬,是我退休後南北二地居,這兩年之間,在高雄八五大樓買兩間小套房,分別是180+220共四百萬,兩次剛巧各貸款110萬。目前,常在兩間上上下下、很喜歡在「擁有無敵海景的超迷你宅」裡讀寫玩想、學思疑問探。尤其今年,高雄輕軌全線成圓,每每看窗外輕軌列車雙向順逆通過,加上高雄旅運中心夜間偶有開燈,和郵輪停泊,感覺就是看著眼前遠挑,而心裡和網上自由飛躍(閱)呢!

attachments/202408/8643849323.jpg attachments/202408/6925726526.jpg

      上週的凱米颱風讓我思索更多:想像自己看著相隔四百年的船舶來台與離台,大自然威力或許不變,但船舶的韌性、通訊科技的發達,在四百年之間如何同日而語?我想起在澎湖或一些博物館裡有「水下考古展示」,代表著當時當地附近的船難或遭遇颱風,藉水下考古印證歷史或原物料、商品的發展軌跡。

      An AI Tw Era,Time 2 CASH。四百年後,彷彿大航海時代2.0,我今年的夏日自由研究,就從高雄出發,玩想人工智慧與原元宇宙再交織,勇敢想,認真玩,聚盈餘,編織未來美好。

attachments/202408/8714227911.jpg attachments/202408/4950537293.jpg

標籤: 高雄
      昨天在《艾葆會客室》與艾葆國際學校侰汶教務長開心聊「繁老玩童,在元宇宙一起年輕!」,借助AI幫忙整理資訊,建立成一頁Notion分享
 

attachments/202407/2227866853.jpg attachments/202407/0123066970.jpg

 
1、YouTube影片連結 、生成與下載字幕
2、以字幕文字檔分別利用Perplexity與Copilot,生成關鍵字、心智圖大綱,也藉接續提問再生成重點文本,加上Notion的AI也多了頁面摘要應用,很可以繼續玩~
    還有去年的「怎麼看校園的數位轉型趨勢」Notion網頁分享  ,現在工具更方便了!
 

attachments/202407/0815680487.jpg attachments/202407/9074298429.jpg

 
      我很喜歡Perplexity補充的提問,也彷彿再提醒自己呢!
原禎老師退休後對教育的看法有什麼變化
退休後對教育技術的應用有什麼新見解
退休後有哪些教育科技展覽讓他印象最深刻
最喜歡的教育科技展覽有哪些特點 


     廿個關鍵字請指教喔:
1. 返老頑童(繁老玩童)
2. 元宇宙
3. 退休
4. 學習
5. 教育科技
6. 展覽
7. 博物館
8. AI技術
9. 大型語言模型
10. 中醫
11. 地方創生
12. 社交活動
13. 虛擬現實
14. 數字人
15. 參觀
16. 科學教育
17. 旅行
18. 健康
19. 文化保存
20. 數據分析
標籤: AI N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