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九點以前~Obsidian初探
作者:塾長 日期:2020-06-30 09:02
第一次用這樣的時間標題來寫部落格,一方面看看自己早起後多做了、想著什麼,二來,也檢視這次探索 Obsidian軟體的心得。
臉書上常記載昨晚到今晨的睡眠時間,附上第一眼看到或想到的訊息、7E再版圖、EVO360測試 。之後寫下今天可以玩的項目,東摸西摸到天亮、上學,早餐時間還有閱報或逛網機會,有時建立連結、有時拍些相片。
今天決定好好玩通Obsidian,主要在Esor介紹「Obsidian 免費單機軟體實踐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連結網路系統」後,不僅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知道這真的很厲害!但幾天來有一搭沒一搭地實際操作,又不知如何下手。直到看了幾回「解說影片」與小測試後,慢慢冒出可善用此工具的多點想法。
![]() | ![]() |
同時,也面臨與原有工具習慣的調整、串接,例如雅婷逐字稿、Google文件、試算表,Freemind....等,以下的圖,是在九點前的長相,今天會慢慢進化!期待等一下應該可能有被當真人圖書館的機會,準備好認真享受!
![]() | ![]() |
趁勢試談二事,長智慧再前瞻
作者:塾長 日期:2020-06-28 19:38
連假期間,適逢六年級畢業了,我整理自己「教學相長的資料後,未來兩週有半數課堂少掉,有許多事物需要盤點整理。其中想著這幾個月來,身為老師的我又有什轉變嗎?可以從FB回顧 ,以及部落格文章的盤點,後文再敘。此外,也有天馬行空、胡思亂想的點子與概念冒現,試著以「Why Not」發想看看。
從冷氣裝設開始。看到台北市教育局臉書貼文,我想:哪個老師與地方父母官不想為提升學生學習環境舒適度努力呢?其實,全台幾乎每所學校有個地方一定都是冷氣常開的....那就是資訊組或資訊機房。想到兩個破框的不負責任想法…,其實就與資訊設備、業務相關。
一、試探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對於全市資訊教育推動與智慧城市的願景與度量。(2020高雄市長補選Wiki )
對於各校資訊執秘的定位、權責還有能力養成與業務分配。是否有正式編制之規劃?尤其越來越多資訊設備在前瞻計畫中建設與落地,我相信全國各縣市所有學校的資訊承辦人員都承受更多負擔與壓力(對了,還有資安稽核填報)。
找到兩篇資料供參:高雄縣市合併前後國小資訊教育與網管教師設置之研究(約2012),【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會員針對增設資訊組長的建議(2015)。若可能,這次再炒熱話題,兩年後全國九合一選舉再繼續努力。
二、全國與縣市、學校的前瞻「智慧」: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前瞻計畫推行過半,也正往2.0規劃。這半年來時值疫情期間,對於「停課不停學」、「超前部署」,雖然稍慶幸有備無患也未見真實時登場,不過,大家對於期間的運作機制,是否可事後諸葛地來盤點檢視?所有的準備與行動,是否花拳繡腿搶版面,或是深耕紮實蹲馬步?所有的心血因為疫情趨緩、學期結束後而歸零嗎?相信當然不是。
這段期間,從教科書商、各業者與基金會與政府公部門的公私協力,期間所留下的點點滴滴、歷程紀錄以及人心成長、故事衍生.....,都值得好好盤點與善用並加以持續不是嗎?尤其,在我們貫徹「戴口罩、量體溫」整個學期的同時,校內教師對於網路教學的共識與能力養成,以及學生家庭連網學習設備的普查,都是這段期間寶貴的收穫。可以趁暑假備課,以及新學年開始,結合前瞻計畫落地的、還在規畫的,做個通盤檢視與策略規劃。
此外,我也想及今年八月,新北有三分之一校長異動,依往常經驗,也約如此數的資訊組長異動(擔心更多),這樣交織結果勢必混亂,但也期待一定多樣精采才好,這幾天我也發了個夢,想努力看看手冊與KM....。
準備資料供參:疫情沒有真的結束,人類和病毒的戰爭沒完沒了、讓心靈不再感覺危險、碧華國小資訊中心 (邱昭士老師)。
教育雲三項師生線上活動
作者:塾長 日期:2020-06-28 13:33
前幾週參與教育雲兩個諮詢會議,期待三項線上活動能帶給師生豐富的暑假線上體驗。整理如下:
※教育雲教育媒體影音 【創意不能『媒』有你,教學應用大徵集 】109年5月4日~109年6月30日
為了鼓勵中小學教師多利用教育媒體影音資源,並以教育媒體影音內之教學影片為素材內容運用於課程與教學方案,進而增加學生學習成效。
即日起至109年6月30日,只要您運用教育媒體影音資源帶入課堂並撰寫教學應用文章投稿至活動網站,就有機會在活動中脫穎而出並獲得豐富好禮~
徵稿領域:數學、自然科學、科技、健康與體育
雖然後天截止.....
※教育大市集全國教育APP推薦徵集
為充實教育大市集優質教育APP資源,及鼓勵全國中小學教師踴躍使用教育大市集網站教學資源,特舉辦「全國教育APP推薦徵集」活動。
徵集領域:數學、自然科學、科技、健康與體育、語文、社會、綜合活動、藝術領域
徵集對象:全國公私立中小學教師(含現職教師、實習教師及代理代課教師)
徵集時間:109年6月20日~109年8月7日(會議中我有建議,由於暑假已經晚放了,建議延長收件截止日期)
評選時間:109年8月8日~109年8月14日 布得獎名單:109年8月15日
除了上述主要以老師參與的活動外,以下是師生都能一起玩喔!
※「樂夏大挑戰」活動計畫
教育部「教育雲」支援全國中小學數位教學與學習資源環境,為鼓勵國小師生踴躍善用「教育雲」資源,特於109年規劃辦理「樂夏大挑戰」線上活動,以「學習拍」為活動主要平臺,鼓勵學生善用教育雲資源,完成任務目標,提升其資訊蒐集、線上自學等能力與經驗,參與教師及班級師生深入體驗數位學習平臺所提供之服務,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暑假期間為第一階段7/1 ~ 8/30,有教師組、學生組活動
開學後還有第二階段9/14 ~ 10/30,以班級組進行。
回顧一年的資訊課
作者:塾長 日期:2020-06-26 06:14
時間過得很快,「第一週電腦課」與大家初次見面,場景畫面如昨、言猶在耳,就這麼一年過去了。
與這屆六年級孩子教學相長的資訊課,也是自己的壓軸年,稍有不同的期許。歷程都在「電腦教學連結 」這一篇裡。每節課40分鐘,講解加操作,一年下來也像3~4天的研習,讓我得以好好與大家分享,
趁這次假期前孩子們畢業了,自己也回顧一番。這一年的大環境與時機很特別:我們躬逢其盛,上學期是德音30周年校慶,我們增加了數位攝影應用。下學期則有新冠疫情,本來想介紹物聯網與專題製作的教學目標,整個大轉彎。
畢業這幾天來,開心增加了「學長姐」臉書好友,呵呵,我承認自己是還沒玩IG啦!期許這一年來介紹給孩子們的,到了國中,也大多在新北市教育環境基礎下,加上ipad平板,還有數學學習,有機會再一起玩。我以時間順序標列如下:
1、認識孩子學習基礎與資訊應用環境:問卷調查與討論。
2、親師生平台自訂帳號、新北教育局雲端應用服務
3、注音打字練習網站
4、人類登月50週年,天氣的變化、月相變化APP
5、Kodu教學
6、數位攝影介紹:德音360、德音簡介、空拍影片
7、Egame STEM網路競賽
8、德音360相片應用、Insta360軟體
9、德音30週年「小小神攝手」投稿
10、拆組之交看機構動力
11、機器人首課
12、威力導演
13、Google地圖與街景、Google Tour Creator
14、AI畫畫,兒童節快樂!繪圖手寫 Google AI Experiments
15、Gmail應用、Meet、Jitsi meet視訊會議
16、德音學習吧
17、視訊鏡頭應用
18、AR/VR COSPACES與MergeCube
19、機器人編程實驗室
20、教育部單一簽入
21、國中會考、題目影音教學、七年級數學
那是否,只有我教的、孩子們才會呢?那可不!舉例來說:幾位小六女孩們想要錄一段感謝影片送給老師,看她們全程使用手機拍攝、錄影,配字幕目、配樂, 還有片尾謝幕喔,讓我也不禁感佩!
設計「Google試算表、萬用遙控器與IRS作答應用」考量
作者:塾長 日期:2020-06-23 09:37
整理近日筆記與測試:在「AQAA的未來完成式三部曲」之首是
※雲端運算,主要利用Google試算表進行資料的讀寫。
那麼,讓試算表的分頁、欄位也用變數處理,就可以達到更大的程式設計與教學時用彈性。
我還想研究:欄位可以參照與檢核對應?試算表可以自動建立?
※程式規劃原則:
教學活動中,機器人接收一份程式碼。接收萬用遙控器MQTT訊號,同一個頻道可來自多個載具、多次使用
MQTT頻道可應用於:身分識別、工作表分頁、欄位、題號、作答答案,
我還想研究:可學生選題作答,或者亂數出題與作答對應?
實施現場,我考慮
※老師備課:
教學前Google試算表的製作、分享以及共用,也可以套用模板。
針對Google試算表超連結、程式碼與遙控器的MQTT頻道對應,就能改成自己專屬使用。
程式碼更動愈少,愈可以針對不同場景與教學活動樣態進行擴散分享。
可以加上教學簡案與活動實況的案例說明。
※課中師生:
機器人程式網路部署或本機啟用
老師操控:電腦或手機、平板
學生是否有載具?
學生操作萬用遙控器,即時更改頻道
(Google試算表即時更動)
※師生同步進展:
老師遙控器出題,讀取試算表、機器人提問或多媒體表現。
學生按作答題號,回答,語音辨識寫入試算表
※幾點考量:
題目可以共用,作答紀錄由各師、各班與各生,實施時才會建立
老師在各班開不同的試算表檔案,每個班一份程式碼連結(每次上課點選使用),
30個平板、遙控器,都各自專屬頻道,對應到作答欄位
以終為始思考:IRS作答應用,需規劃機器人與師生比、人人可同步作答、可以非同步自學。
本來一直思考「一班多生、一師多班、一班多師、一生多課(同或不同領域)」 等狀況下,如何分配寫入作答資料於工作表分頁的規劃。
※一班多生
老師出題,每個學生的遙控器作答,寫入不同欄位。一個班上課,一題就有30個作答,十題300個。欄位格子應該是在同一張表單裡或者是每個孩子不同表單?
※一師多班
以一週一班多節、數班(以自然、英語科為例),相同教學進度跟出題考試模式,是一個班一個工作表,還有就同一題,將來所有的作答記錄方便統計分析?
※一班多師
這是從學生與班級角度來看,由於目前機器人普及度不高,這狀況可能不多,同時,仍需參與的老師先達成共識與協作。
※一生多課(同或不同領 域)
若可以從個人學習歷程全紀錄來看,不擠上課,連同學校活動、圖書館閱讀、社團參與等,都能讓個別學生與公用設備(機器人、平板)串聯記錄合宜的學習歷程數 據。
後來想到:添加「時間標記」,讓同一題的所有作答紀錄都存在一起(還可以包含共享題庫的老師們學生之答題記錄),這樣的統計目標與分析才便利吧!
以下積木是測試了不同頻道分別處理不同工作表分頁的樣貌,可以不必堆疊一起與判別,這樣彈性更大。
我還想研究:像英語積木那般,以一個試算表當參數模板進行設定。
先前文章可參考:
※利用「Webduino Remote 萬用遙控器」設計IRS即時作答應用
※利用Google試算表讀寫Web:Bit語音朗讀與辨識~欄位變換應用
冰冷的智慧
作者:塾長 日期:2020-06-22 21:01
忍著沒裝冷氣,想先看看具有水箱的涼風扇效果如何。在多家特力和樂看了幾次,決定買這台「智慧型冰冷扇」,本以為機車前踏區可以塞進來.....,結果是放後座扶著慢慢載回家。
![]() | ![]() |
迫不及待把保冷劑放進冰箱冷凍庫才發現:原來裏頭結成一座大冰山?一方面好奇這些水是從哪來呢?先用刀插式剉冰法,一堆堆碎冰裝袋來玩。
![]() | ![]() |
至於號稱「智慧型」,何謂智慧之有?也想來研究一下。是溫度感應嗎?或者能夠偵測人的位置(高溫處)集中吹力?當然,我想可以用「外形、機構、電控、程式、通訊與AI 」來解析:必有設計跟組合,才會有各種功能可展現吧!能冷涼最好,祝今晚好眠。
祝福孩子們,再敬自己!
作者:塾長 日期:2020-06-21 21:31
昨天補班日的中午,領到了正式退休的公文以及新北教師退休證(8月1日生效)。正巧找了一張自己永樂小六的舞蹈定裝相片,貼FB來跟即將畢業的小六孩子們「裝童溫、搏感情」,好多人都說可愛,說我以前就長這樣到現在了.....。那麼,索性在這兩張相片之間,找一些相片(其實不多)填滿自己一路走來、也是生命軌跡的階段代表相片。
戀舊:思念之歌心底唱...
在掃描器光桿慢慢滾動的時候彷彿也讓自己回到當時,有些記憶如昨,也有些印象全無。曾經,找到「附中與師大同學上籃英姿」,找機會聚了一番。我也把以前教的台東孩子們相片掃描寄給他們,再能勾起許多回憶與對話呢!
※嬰兒、幼兒到小學
※國中、高中,18歲生日後環島到台東
![]() ![]() |
※師大後到東海服務,回北縣(新北)繼續玩。
![]() | ![]() |
此外,組合各階段,發現少了什麼相片時,卻也有著更深的回憶呢!
還想跟孩子們說:各位小學畢業後,大概得經過近40年才能蒐集到像我這樣的相片(當然一定更豐盛精彩)....,既然我可以點滴回顧自己至今的一生,那麼,各位開展的所有可能雖是未知,但請一定要認真期待與經營。若真有緣,或許在幾(十)年後,可以把這篇拿出來,您們也拿自己的相片組來PK一番,祝大家精彩冒險。
為何是「再敬自己」呢?一方面準備refire,再者就是上次的極閃光記憶 (一輩子忘不了的瞬間),先敬過一回了。
從數位槓桿到數位轉型初探
作者:塾長 日期:2020-06-20 22:22
大學塾裡,寫著「數位槓桿」的文章有四十多篇,對於Digital+Many的組合,槓桿支點與施、收力道,是自己享受也學習許多之處。半年來疫情期間,常看到企業亟思「數位轉型」與實踐,那麼,我們教育圈的數位前瞻與智慧教學,是否也代表著「數位轉型」呢?
看到這篇「The Role of 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Universities」的摘要首句讓我茅塞頓開: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volves vision, strategy, people, processes, and technology.數位轉型意味著涵蓋願景、策略、成員、過程與科技,全方位統整運作。光這句話就讓我停佇好久,百感交集呢!
不僅在大學塾裡看十多年來教學現場與教育科技交織的演變,即便我再翻看八年前「多元e智慧學習圈」研究背景看「智慧學習環境」文獻,加上這兩年的VR、AI、物聯網與機器人,相信也都將帶給教學現場不同的激盪與影響。從『人己、際、境、機』整體運作 、不辦公玩策略規劃 ,我會再盤點一番。
慢慢地我也新開展自己的博論研究與生活,藉著今晚買的幾本書,試著從實體、紙本、主題再出發,好好讓槓桿也轉型!
數位時代與遠見雜誌,從超商經營競爭與演進,到縣市升格的利弊得失,都讓我獲得好的思索啟發。
主題摺紙,以及紙本書的點讀,只要手指按壓即可發聲,我要拆解再研究研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