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創新教室『Creative Classrooms』簡介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9-06 16:20
本篇簡介歐盟前瞻科技研究學院(Institute for Prospective Technological Studies(European Commission))對於創新教室的介紹,參考文章是『Creative Classrooms_A Systemic Approach for Mainstreaming ICT-enabled Innovation for Learning in Europe』與簡報。
首先簡譯其摘要與介紹:
歐洲2020戰略(Europe 2020)旨揭,如果要讓歐洲保持競爭力以克服當前的經濟危機,並抓住新的機遇,教育和培訓(E&T)必須要有根本性的轉變才能具備新的技能和能力。為了推動ICT創新,需要在系統層面,有個全面的方法來情境化過程~標識創新的學習環境,充分嵌入ICT潛力的關鍵維度(以下簡稱“Creative Classrooms~創新教室”或CCR),以提供複雜性之理由,還有實踐教育體系化改變轉移之優先性。
『創新教室(CCR)』的概念是創新的學習環境,充分嵌入資通訊科技(ICT)潛力,在正規和非正式場合中,都能支持創新的學習與教學實踐。『創新教室』的多維度概念由8個相互關聯之關鍵面向組成,並且為了支持實驗和實施,提出了一組28個參考參數(“積木”)。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1.解開CCR多面向概念的創新元素及2.用來描述橫跨整個歐洲的創意教室之可永續實施和漸進成為主流的系統方法。
文中常提到creative和innovative同義性高,比較利用creative於learning,而innovative用於teaching,所以我認為把Creative Classrooms稱為創新教室比較能涵蓋其意。接著介紹8個關鍵面與28個blocks。我先整理詞語與相關資料連結,需要時各位再細看整理喔!
8個關鍵面,也是我們看當前教育現場的熟悉樣貌:
1.內容和課程(Content and curricula)
2.評量(Assessment)
3.學習實踐(Learning practices)
4.教學實踐(Teaching practices)
5.組織(Organization)
6.領導力與價值觀(Leadership and Values)
7.連通性(Connectedness)
8.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28個blocks,我喜歡文中圖、表的整理
1.培養情緒智商(Foster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2.促進多模式思考(Fostering multiple modes of thinking)
3.建基於個人的特長和愛好(Building on individual strengths and preferences)
4.培養軟技能(Fostering soft skills)
5.推動(社會)企業家精神(Facilitating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6.實踐社會包容性和公平性應用(Applying in practice social inclusion and equity)
7.認識非正規和非正式學習(Recognising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8.監測品質(Monitoring quality)
9.創新時間表(Innovating timetables)
10.提昇和功能化ICT基礎設施(Levelling-up and functioning ICT infrastructure)
11.創新和改造服務(Innovating and renovating services)
12.重新排列物理空間(Rearranging physical space)
13.跨學科/科目學習(Learning across disciplines /subjects)
14.探索中學習(Learning-by-exploring)
15.創建中學習(Learning-by-creating)
16.遊玩中學習(Learning-by-playing)
17.形塑多元智能和學習風格(Addressing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learning styles)
18.賦權自主學習(Empower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19.個人化學習(Personalised learning)
20.有意義的活動(Meaningful activities)
21.促進同儕協作(Facilitating peer-to-peer collaboration)
22.使用/重複與混用開放式教育資源(OER) (Using/re-using & mixing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23.著重評量形式(Engaging assessment formats)
24.嵌入形成性評價(Embedd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25.學習活動(Learning events)
26.透過社會網絡行動(Engaging through social networks)
27.實施創新管理(Implementing innovation management)
28.將現實世界的脈絡與角色網絡化(Networking with real-word context and actors)

![]() | ![]() |
最後,還有個資訊圖表(pdf),也值得細看喔!
騎蹟看風景!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9-02 07:40
雖然路是別人造好的,車也是借來騎的,但是你畫過的軌跡是自己獨創的,而且當下你看到的風景也是只有你自己獨攬的。
今早有許多新體驗~接連三天騎ubike來德音,開始想有目的地試畫GPS路線,想在中途ubike站換車,跑步到德音跟阿德小音問早,在騎車與公車上錄玩Keep轉語音,整理寫成這篇。

![]() | ![]() | ![]() |
從我家來回德音,騎ubike大約37分鐘,其實在途中『新五泰運動中心』、『泰山娃娃館』都有ubike站,所以一早我帶著兩張悠遊卡(天使與惡魔?哈~),想中途切換運用(貪圖各30min免費)。結果...原來用同一個帳號註冊的卡也有累計使用30分鐘的限制,所以我兩張卡都不能用了(但為何沒有『開始付費』的選項呢?),索性就從泰山娃娃館跑步到德音。校門口的阿德、小音的大立體公仔很棒喔!以後我要常來跟兩位問早!
![]() | ![]() | ![]() |
![]() | ![]() | ![]() |
接著,大約6 點30分不到,就看到已經有孩子在等公車了,我也跟著從德音坐一趟公車回新莊~回憶自己小學的時候搭公車的樣子,同時也看到孩子到五股區外唸國中所屬於他們的獨見風景。就像我跑步時路過維格鳳梨酥工廠,也想幾個月前和孩子們、爺爺奶奶們在此渡過的時光 !
![]() | ![]() |
一早思路清楚,也有機會發現心裡的好風景。騎ubike時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利用keep從容錄音,在公車上即便有噪音,也可以把手機摀在嘴邊說錄,辨識效果都很理想。此外,跑步時體會到,即便無法再借車時小有嘔氣,但覺得可以跑到德音也很酷。就是那種你要耍一點小把戲來克服自己心理不想再前進的垂頭喪氣感。這是在公車上猛然連結的發現:工作上不也是如此嗎?多加一點小插曲來玩,就別擔心工程艱鉅、路程浩大了~只要有目的,過程中有玩興,還是能一步步達成。
okok,上班。
利用Mindly (思維導圖)發想專案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8-30 20:00
看到電腦玩物介紹『改變手機上的心智圖法: Mindly 畫出創新的腦內宇宙』,對於其中強調這個『Mindly (思維導圖)』打破了手機小螢幕、不易操弄與呈現心智圖的迷思,很是振奮!
自己把手邊專案利用『Mindly (思維導圖)』來畫玩一番,真有轉動小宇宙的感覺呢!請參考『操作影片』。
首頁 | 核心概念發想 | 子概念層分支 |
我將輸出檔印成PDF,效果不錯呢!

用手機辨識文字資料~CamScanner -文檔掃描 PDF生成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8-30 19:55
花時間玩平板時間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8-28 23:02
學習的時間很重要!藉著兩個App個應用,思考如何在教師班級經營、平板管理與學生主動學習的角度,發揮更適切的時間管理機制喔!
◎定時啟動(Google Play)
可以在平板上設定每個App自動啟用的時間,設定在星期幾、幾點幾分開啟該App,還有聲音提示功能。我試了一下:若是原本平板就在使用中,時間一到,就會響聲、跳出設定的App;而若是平板處於待機狀態,則只會響聲,螢幕不會被開啟,我以手動開機、解鎖螢幕後,就見到設定的App在焦點視窗。不過,啟用過程中好像有索取root權限,因為我的平板都有root了,所以純測試沒影響。
您還可以參考重灌狂人的介紹更完整喔~『「定時啟動」時間一到自動執行指定的 App』。
![]() | ![]() |
◎DinnerTime Plus (家長監控)(Google Play)
利用一對平板、手機設定的方式,從孩子端發送簡訊(我的測試平板沒有sim卡,利用無線上網)給家長的手機,進行配對,就可以看到平板端各App的使用次數、時間,還可以設定各種App的使用權限、限制使用時間等等。若需要家長一台手機管理多台載具,才需要付費。此外,在孩子端的平板,自己也有時間紀錄功能,或許不必配對、傳簡訊也能用。
![]() | ![]() | ![]() |
![]() | ![]() |
![]() | ![]() |
再想遠一點:我們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除了學習平台使用的紀錄外,也可以包含載具使用各種App的時間紀錄(能紀錄APP內的使用情況更好!),當然,『非數位』的學習歷程,也要有好的資訊擷取與分析工具,那就更完美了!
急速跨年的開發招述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8-27 22:08
想知道急速跨年的開發招數嗎?只要持續滾動於開會、發文、招標與論述的循環裡,日子規劃得可以飛快,策略實踐就得步步為營。
今天開會才發現:現在已經跨過國慶、中秋,接著耶誕、過年,想到明年母親節前的活動規劃了。當然,為了每次開會、發文或招標,總一定要產出許多論點、論述,同時要將理路的前後邏輯、時空人事做好流暢串接。雖說若順著前例來看,都有可參考的架構,但若要『反璞歸真』一番,其實看來複雜,卻也比較好掌握再創新的契機!望著手機裡像條狀DNA般的時間格塊,再回味一次~
願景領導返璞行
策略規劃e全通
連心攜手迎變革
創新活化全歸真
這一年,想好好磨練自己的Infographic 功力~除了『踏實檢核』的文字論述與計畫呈現,也參考一些文獻報告裡的圖像~從大腦運作到無縫學習、智慧校園,希望再串起一次『教育e齊走,連心攜手遊』的大藍圖!今年的專案目的大致定調~其實也是從科技支持→教師專業→學習願景→永續營運來看。
善用雲端優勢,營造多元學習場域
凝聚教學智慧,經營數位共備社群
提昇學習素養,培育人文關懷公民
傳承科技領導,打造永續智慧校園
至於圖像...,唉,怎不像急速跨年那樣可以速成啊?!孵ing....
我利用Keep說錄一段後,整理起來當畫圖參考:
以師生教學場域為中心的圓盤,科技是你會看到這裡面由學生跟老師使用,這些數位化應用是在他們的手上跟眼前。同時,藉著這樣的連結機會,在網路上他們其實又被包覆在一個大雲裡,其中有很多的師生教學現場,這個孩子也延伸到他回家之後,老師教學歷程還有社群,以及專業成長,整體永續維運的觀點。
Keep心的留聲機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8-27 06:49
運動手錶幫我紀錄凡走過必留下的痕跡,那錄音機與Google Keep,就幫我留下凡說過想過的話語心聲。
說真的,帶了兩年班後,來教研一下子不適應的不是八月上班,而是有許多交雜著想念孩子與發想教學創新的心情與思緒交織。在聽講、討論或論述的前中後,除了在筆記(紙本與數位)裡,腦海裡還多著想說未說的話語。
心血來潮地搬出點讀筆,這裡有孩子們畢業前錄下的一小段聲音,是我在畢業典禮當晚點讀、播放給共聚一堂的親子們回憶的小禮,沒想到現在卻是給自己聽孩子們說、再鼓舞自己莫忘初衷的觸動時光。還有一堆錄音機,裡頭是當時小組或兩人上課時,記錄孩子們對話討論的聲音~本想著學習共同體不只觀課,而可以試著留下全班多軌的聲音線,來串織起一堂課原本精彩的風景。
而現在上班,曾想過偷偷在各地擺放小錄音機~錄下重要對話全貌,以免事後忘記、不認帳甚至翻盤....。呵呵,以後和我說話的人會不會覺得恐怖?別擔心,我只是『偷偷想』,若真的錄音,也一定是為了『保護』重要的人與對話啦!此外,我也要錄下靈光一閃的想法,才不會讓工作記憶塞滿點子卻執行無力~跟得上腦袋思考的表達與紀錄方式就是說話錄音呢!
不過,前兩天才偶然試用的Google Keep錄音功能,反倒讓我有了更上一層樓的新行動~原本我以為Google Keep記事裡的錄音,就是可以錄音存檔,加上自己打字筆記。然而,它其實是錄音後,直接『Speech to Text』~語音辨識轉文字喔!以下分享一個語音檔之即時辨識結果(在跑步時想到就停在路邊留聲一下),我發現自己以前玩錄音機,講完話時就會加個『呀』,現在也譯出個『鴨』呢!我再從電腦網頁的Keep下載聲音,副檔名是.3gpp,利用格式工廠轉成mp3,請參聽指教喔!(聲音檔案例)我想到日後開會很好用~大家自己發言,就keep出文字來,或者教學時利用手機keep後,在大螢幕的網頁上、甚至遠端電腦(同一個google帳號),同步秀出文字與聲音檔,這樣很酷呢!下段文字是辨識結果,隻字未改、也沒有標點符號。『破風手』、『迫封守』、『魄瘋首』,大概還是只有人腦才能解譯吧,哈哈!或者,我想將錄音機檔案聲音重播,分段利用Keep來辨識成文字,也是謄稿應用妙方呢!
不過!我手邊幾台Android手機裡,版本4.2.2的Infocus M210可以錄音轉文字,而4.4版的Coolpad F1卻不行?!我試著檢查了語音輸入法啟動、安裝離線辨識的台灣語音檔都還是不行~連錄音檔都無法留存耶!後來借玩一台HTC E9(應該版本更新),在Keep也是無法錄音成功?!但4.4.2版的HTC M7卻又可以?有興趣的人再試試喔!
週一『錶』現三條線!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8-24 22:48
星期一,玩『錶」幫忙展現三條路線~晨跑、開會、夜騎。比起跑步,更愛這樣的路線紀錄軌跡。
大清早心血來潮沒跑學校操場,改逛到新莊運動場,想看看這樣的路線軌跡應該很有趣。不過我發現跑人行道的變化很多,得跑得豬心看路面、感覺膝蓋負荷小吃力。

接著先回德音國小,今天開始備課研習了,還有學校外的公車站旁也設置一排ubike租借車站,不過,學校鄰近高速公路交流道,其實騎腳踏車是小恐怖的。前往八里的米倉國小參加雲世代學校月例會,好久不見的師長一見面就聊得熱絡,還和我的雙胞胎兄弟~陳振威老師相識十多年來第一次合照呢!中午會議完畢,騎機車趕回大觀國中,一路上回想著兩年多前在八里環教中心上班,當時路邊的建物現在都華麗壯觀了呢!
![]() | ![]() |
|
![]() | ![]() |

傍晚下班後,想著一天來的豐收學習,對業務推動規劃也更有譜,就開心地搭捷運到國北,讀讀paper、和教授聊聊工作與研究,然後騎ubike回家。
![]() | ![]() | ![]() |

呵呵,想起第一年在台東教書的郭同學週記裡曾寫過『本人本週表現良好,不必檢討』~今天週一,沒有blue,只有beautiful!